团的现象,让神龙汽车公司大为恼火,干脆就打算扩大竞争范围,将摩托车也研发了出来。
凭借着星空动力出色的摩托车发动机,和神龙汽车公司自己独特的工业设计,让新出来的摩托车不管是从外观造型上面比较,还是从使用性能方面都秒杀了RB的摩托车。
而且是低中高端型号齐全,甚至出了一款奢侈品摩托车,售价达到了100万元,开着这种摩托车进入街道,绝对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80年代RB的家电产业发展的其实也很不错,在北极星公司没有研发生产家电之前,RB的家电也是在东南亚攻城略地。
但是这种好景不长,自动北极星公司的家电产品进入到东南亚各国,也是有针对性地对标RB家电产品开展各种营销方式。
弄的RB家电产品也跟着一起打折促销,可是他们的成本可是比北极星公司的高得多,家电产品的利润率本来就不是很高,再加上打折,已经没有多少钱可以赚了,甚至一些低端家电产品已经是亏本促销。
就是这样亏本促销,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市场,他们把在自己国家赚取的利润补贴到东南亚这些国家的产品身上,北极星公司见此僵持了几个月都没有让他们退出。
于是又将产品价格打到7折,让他们直接全线家电产品都直接下探到盈利线以下,低端产品更是亏的连他姥姥都不认识了。
而北极星公司即使是打七折,还是有一定的利益可赚,这样一番操作,将RB家电产品的低端产品完全挤出了东南亚市场,然后双方又在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其实他们的高端产品也是出于盈利线之下,但是亏得还不算多,自己国内的利润足够补贴的过来。
这个时候北极星公司也就没有再次展开更低价格的打折,因为没有必要了,再将价格下探,自己的盈利也会大幅度缩水,不值得。
要知道RB家电产品的盈利可以通过自己国内平衡掉,而北极星公司在国内的盈利能力并不强。
现在就是处于僵持阶段,让RB的家电公司持续在东南亚国家放血,还是那种止不住的伤口,北极星公司就是想看看RB公司能够坚持几年。
要知道同档次的产品,北极星公司的技术绝对要领先RB家电产品的,而北极星公司还有RB家电产品没有的最高端产品。
这种最高端的产品价格可是没有降价,现在反而成了北极星公司在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利润来源。
RB公司也知道自己的产品成本比北极星公司的家电产品高得多,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已经开始考虑在中国大陆建厂,希望通过大陆的廉价劳动力来降低人力成本。
其实他们还不清楚,其实产品的研发成本,北极星公司也比RB公司的低多了,只是RB公司只能够通过人力成本来比较。
按理说后进公司的研发成本更高些,因为你要么需要购买相关专利,要么需要绕过别人的专利,这都无形中增加了研发成本。
但是北极星公司就是一个不讲理的公司,所以才造成RB家电公司在东南亚国家持续失血的困境。
其实还有一个大招北极星公司还没有使用,因为这样做实在是很败人品,就是将液晶屏幕的供应价格提高,更准确地说是针对性提高,让RB的液晶电视机成本大幅度增加。
赵一一再嘱咐旗下的公司,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能不用最好不用,像后世三星等控制存储芯片的企业,动不动就是失火,反正找各种理由给存储芯片涨价,反而激起了国内对于存储芯片自制的决心。
而三星等公司在国内的人品也基本上败光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手机电池起火事件后,国内市场基本上都见不到三星公司的手机了。
一方面是他们对于手机电池失火的后续处理区别对待,明显有歧视国内消费者的嫌疑,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人品已经败光的差不多了,就差一个导火索,结果导火索来了,后果也一清二楚。
赵一绝对不想让自己旗下的公司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要求旗下公司能够本土化就尽量本土化,让自己的产品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中,不咄咄逼人,要尽量地接地气,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当地百姓的美好回忆。
说到底就是尽量让当地百姓对自己的产品产生情怀,只有情怀才能够让当地百姓对你不离不弃,纵使一时失利,也能够卷土重来。
况且北极星公司还有一个巨大的帮手,那就是他旗下的贸易公司,现在贸易公司几乎彻底占据了东南亚国家的零售百货市场。
使得它拥有足够的渠道销售北极星公司的产品,而且还能够帮助北极星公司进行本土化的营销,让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是自己本国的产品。
这也是北极星公司不对RB家电产品继续打压的底气,即使RB公司拼着失血的状态还是会慢慢地失去东南亚市场的份额,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这也是刚才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发布会现场,RB记者提出那种问题的原因,现在RB科技界已经对于来自中国的产品充满了敌视。
正是这种敌视,造成了神龙汽车公司在RB的市场基本上没有扩大,倒是北极星公司的一些消费电子产品在RB反而卖得更好。
像CD随身听和家用游戏机,这两种产品是凭借着绝对的技术和设计优势,强势占据了RB的主要市场,任凭RB的任天堂和索尼公司如何诋毁都无法改变的现状。
第137章 娱乐计划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CD随身听凭借其飞碟设计样式,让其具有科幻的感觉,让人一看就会爱不释手,其重量更是只有100g,拿在手上更是异常轻盈。
为了适应跑步场景,还具有独特的防震设计,和防水设计,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个人娱乐产品。
其实这只是北极星公司的个人娱乐计划的一部分,另一个就是个人掌上游戏机。
在前世任天堂在9891年发布了个人掌上游戏机gamebody,这款掌上游戏机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简直是丑的不忍直视,赵一肯定无法容忍自己的产品就那个样子。
既然要做就要做成高端,做成其他公司想着法子都无法实现的产品,就像CD随身听,到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出现同款产品,实在是技术含量太高了。这里面的技术难度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电子器件小型化,不然怎么可能装到只有巴掌大的空间里面,而且还要轻质化,不然个人时常带着会感觉到累,减少顾客的购买欲望。
北极星公司为了是电子器件小型化和轻质化,开发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器件贴片技术,让一些电子器件薄如蝉翼,“轻如鸿毛”,正式这种技术,让CD随身听只有巴掌大小,重量仅仅只有100g。
二是高音质音乐编解码技术,这和北极星公司公布的ROM…CD的标准技术不太一样,能够真实的录入音乐原音和还原原音,让音乐爱好者听到的音乐仿佛是身临其境,现场参加了演唱会的感觉。
三是高密度锂电池技术,现在很多电子设备的电池还是使用5号或者7号电池,这种一次性电池不仅电容量有限,而且还会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更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地污染。
而北极星公司旗下的电子产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锂电池化,像CD随身听一次充满电就可以持续听歌20多个小时,简直是核弹级别的优势。
CD随身听已经面世一年多了,市面上还是没有出现同款产品就很是说明了其中的技术难度了,难道其他消费电子公司会眼睁睁地看着北极星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要知道一个CD随身听的价格达到了500美元,简直是贵得离谱,里面的利润可是比前世的苹果手机高多了,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实在是里面的技术太高了,他们苦苦仿制了一年多还是毫无进展。
就赵一了解到的就有索尼和菲利普两家在仿制CD随身听,他们有这个信心是因为他们在CD技术领域都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进展不大,就拿CD音乐唱片来说,普通的音乐和高质量的原音音乐是存在本质的不同,任凭他们如何借鉴也进展不大。
这些都是次要的,大不了造出来的产品卖便宜点,满足低端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他们在电子器件小型化方面的进展迟迟无法突破。
偶尔想出了一个好的点子,也是被北极星公司申请了专利,任凭他们在技术上面左冲右突,也是无法突破北极星公司的专利网。
现在他们的CD随身听项目已经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菲利普公司已经考虑放弃这方面的尝试了,实在是看不到突破的希望。
菲利普公司的做法还算是比较务实的,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索尼公司就有点头铁了,竟然还在增加研发力度,好像不把这一块骨头啃下来誓不罢休。
说实话,赵一并不看好索尼公司的行为,因为北极星公司已经在CD随身听项目的各个方向上都布满了专利网,这是一个毫无用处,也是毫无机会的举动,最后还是落得一个徒劳无功的下场。
前世索尼还能够凭借其他业务来支撑下去,现在他们的家电产品已经开始受到北极星公司的产品狙击,世界市场份额已经大大不如从前。
也许他们正是看到了家电行业面临北极星公司的激烈竞争,所以才需要有一个地方进行突破,试图挽回公司的颓势,所以才这样执迷不悟地对CD随身听项目锲而不舍的投入,想要再现Walkman的辉煌。
赵一只能在心里对索尼公司的人说,你们的头真铁。
而个人娱乐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个人掌上游戏机了,主要思路还是前世索尼公司的掌上游戏机PSP,不过前世索尼的PSP需要到2004年才开始发售,距离现在还要21年呢。
可见要在这个年代实现20多年后才能够实现的产品,其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仅仅造出来一个gameboy那样的产品,实在是没什么意思,而且也无法发挥北极星公司已有产品的优势。
现在北极星公司已经拥有最先进的液晶屏幕,拥有最先进的CD技术,而且通过CD随身听项目也有一整套电子器件小型化技术,没道理不开发一款跨时代的个人掌上游戏机。
由于个人掌上游戏机的关键部件是高性能的GPU和高性能的CPU,所以这还需要半导体公司在这方面进行突破,GPU的性能需求甚至远远超过了现在个人电脑对于GPU的需求。
而个人掌上游戏机的CPU也和个人电脑的不同,更加专业,不需要太多无用的功能,为此赵一还给了半导体公司一套精简指令集,命名为仓颉二代指令集。
这套精简指令集是仓颉一代指令集的子集,正常的功能下,两套指令集能够相互兼容,但是仓颉二代精简指令集在不是复杂运算需求的环境下,其运行效率比仓颉一代复杂指令集要高效得多,同样的晶体管数量下,运算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
当然仅仅提高三倍还是无法达到后世的效果,所以还需要在芯片架构上面进行创新,这不仅仅是提高芯片制程,还需要在芯片内部结构方面进行创新,这方面的难度比创造一个新的指令集更加困难,他们始终无法在这方面进行突破。
没办法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厚着脸皮找到了赵一,希望他能够提供技术支持,谁叫这么变态的要求是赵一提议的呢,有困难当然也可以找他了,至少半导体公司的人是这么认为的。
在半导体公司的芯片设计工程师的心里,赵一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什么仙童八叛逆,和赵一比起来简直是渣渣。
就是赵一当初在半导体公司成立的时候留下的芯片设计相关的资料,到现在他们还不能够说是完全理解了,每次他们重读一遍,总能够有新的认知,简直是半导体公司所有工程师的知识宝藏,为了防止这些资料泄露出去,现在比当初管理得更加严格。
实在是这些技术资料太过重要,堪比金庸武侠小说笔下的九阴真经了,从这些资料里面可以发现很多技术点,每个技术点都有可能对芯片产生一场革命性的改进。
这次实在是从这些资料里面无法找到突破的技术,所以才“厚颜无耻”的请教赵一。
赵一倒是没有不耐烦,毕竟计划是自己提出的,性能参数也是自己要求的,那么自己多多少少要对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
再说,这些困难对于他来说并不算是困难,仅仅花了一天时间就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然后给了半导体公司,让他们自行研究。
说心里话,这一天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将脑中的资料录入到电脑中,可以说就是一个体力活。
CPU解决了,那么GPU呢,也是一样的困难,目前GPU的目的就是将图片生成大量的三角形,并通过几千万个三角形构成一幅图像。
也就是说GPU其实都是在重复的生成三角形,并通过定位指令,对每个三角形进行着色,然后拼接成为一幅图片。
如果你将GPU生成的图片放大了看,发现都是三角形构成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GPU的指令简单化,只有越简单的指令,执行的效率越高。
而GPU需要生成多少个三角形是由CPU来发布的,甚至哪个三角形渲染什么颜色,怎么渲染颜色也是由CPU来决定的,GPU就是一个毫无知觉的“工具人”。
这样的话,要提高GPU的性能,就只能够从晶体管数量和制程方面下手,也就是说只有提高GPU的运算单元数量来解决。
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现在由于制程限制当然无法实现了,赵一也无意将制程一下子提得太高,不然后面还怎么玩。
四五年功夫就将制程弄到几纳米的话,后面摩尔定理就要失效了,继续突破还需要从芯片材料上面下手,这样做太麻烦了,也不利益产业的持续化发展。
赵一需要的是慢慢地发展,只要比对手先进一代即可,慢慢地遛狗,既能够保持自身的优势,又可以让对手不狗急跳墙,让他们看见有赢的希望,也有一些残羹冷炙给他们留下。
既然不能够从制程方面下手,那么就只能够从算法上面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