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的草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茁壮的草根-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钢主厂区占地十几公里,但如果把所有分厂都包括进去,大概有二十七八公里,同时整个厂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外来车辆严禁进入。

    并钢拥有自己的公交公司和通勤班车。

    和城市里一样,厂区公路沿线设有公交车站牌,职工在厂里乘坐可以办理月票,郑村民的爸爸在并钢干了一辈子,临走前特意借了照相机,花去一整天时间,乘坐公交车,在每个厂门口拍了一张合影带回家,郑村民没来之前,早已对这座父子两代人工作的大型钢铁企业充满了神往。

    宁向东也很惊讶:“那咱们运气不错啊。”

    赵伟撇撇嘴:“你们都觉得好,可我不想去,我想去运输公司,开自卸式大货车!”说着,两手摆出握方向盘的姿势,嘴里呜呜地模仿着发动机的声音。

    他一时得意忘形,声音有点大,前排同学就转过头来看,随后一根粉笔头划着优美的弧线,正好打在他脑门上,溅起的粉末点出一颗白色的美人痣。

    讲台上,培训部老师正怒目而视。

    虽然是老师,但厂总培训部临时客串的老师和终日在学校里尊师重教环境中呆着的老师不可同日而语。

    讲台上的这位,尽管戴着眼镜,但是短袖外边裸露的肱二头肌,看上去完全像个体育老师,还是教举重的那种身板儿。

    赵伟抻着脖子跃跃欲试了几下,最终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还是缩回头,做了忍者神龟。
………………………………

第十四章 帮帮老郑

    下午到五点半才结束了一天的培训。

    劳资处负责培训的人又零碎说了一些考勤的事:“今天报到,从明天开始,培训这段时间所有的请销假全部要计入考勤,并和工资、奖金收入挂钩。”这就意味着,过了今天,所有在座的人已经是并钢的正式职工了。

    说完考勤的事,又每人发了一张表,是关于个人信息和简历的登记表,要求一式五份,随后下课。

    这一天下来八个小时,和上班的时长一样。

    郑村民现在暂时住在厂部单身宿舍,就在总办大院里,但是他也随着宁向东和赵伟往外走,准备先去附近找地方复印个人简历信息表,然后再随便找个面摊吃碗面打发肚子。

    走到大门口,三人打了招呼散开,宁向东目送郑村民转身离去的时候,忽然涌起似曾相识的感觉。

    宁向东很奇怪,用心想了想,抬头再看那个微微弯曲的后背,猛地恍然大悟,原来老班长邓建发也有一个这样的背影。

    他心里一动,叫住了郑村民:“要不,把登记表给我吧,我姐……呃,开了个文印店,我拿她那儿复印,不花钱,你刚来,能省就省点。”宁向东犹豫了一下,没好意思说文印店是他二姐男朋友的。

    此时赵伟还未走远,一听有这好事立刻凑上来,把自己的表往宁向东手里一塞:“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宁向东笑道:“好说,便宜给你占到底,一起吃饭去。”

    “那饭钱算我的,你俩都别抢。”赵伟虚张声势的说。

    宁向东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是假客气。

    并原有经商的传统,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精打细算的风气。

    如果看到两个并原人在饭店拉拉扯扯地怒吼,千万别以为是打架,一定是互相抢着付饭钱,不过最终该谁结账,当事人之间是心知肚明的,只是被请的人姿态要做足,按并原老百姓的大白话就是:“让让是个礼,锅里没下米。”不然就会被看做不明礼数。

    此时赵伟就是礼到了,米没下,这是基本路数,宁向东心里明白就笑笑没接话。

    可身边的郑村民当了真,大声说:“你俩都比我小,哪能让你们破费,我当大哥的请客。”

    宁向东和赵伟对视一眼,这老兄说的肯定是真话。

    到了一家小饭馆,要了一瓶高粱白,一份凉菜拼盘,一盘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特色的菜,做法也很独特,传到并原后挺受欢迎。

    没想到郑村民初来乍到也认识这个菜,说他们老家也有:“这可不算老西子独创,我们大西北都会做,只是里面的配菜不太一样。”

    过油肉的配菜因地制宜,在山西是玉兰片,到了并原改成了木耳和蒜薹。

    三人要了一两的酒杯,你来我往喝起来,高粱白五十三度,赵伟的脸越喝越白,郑村民是越喝越黑,宁向东皮肤比较白,却喝成了粉红猪小妹,郑村民就笑着说:“你这脸皮太薄了吧。”

    宁向东心里就一叹,真让你说着了,我要脸皮厚点说不定能留在部队多干几年。

    由此想起年初连长杨四方找他谈话,意思是想让他考个军校,可他当时犹豫了一下把指标让给了老班邓建发,结果老班充分发扬足球精神,不负众望第四次名落孙山。

    就在他愣神的功夫,郑村民跟赵伟连续走了两个满杯,赵伟就开始摇摇欲坠了。

    都说喝酒有三怕“白脸蛋儿的,扎小辫儿的,吃药片儿的”,意思是喝酒脸色发白的人;扎小辫指的是女人;吃药的是说身体有病吃着药还敢喝,那肯定嗜酒如命,这三种人酒量最大,没想到赵伟连喝两杯,就有点不行了,捂着杯口说什么也不肯再添。

    倒是宁向东和郑村民喝到了一块儿,一瓶酒喝完,俩人不尽兴,又要了一瓶,也没再加菜,就夹着凉拼里的花生豆,吃一颗嘬一口,聊一会儿,等第二瓶见底的时候,赵伟在旁边早已头晕地看天不蓝,喝醋不酸了。

    这时从饭馆门口进来一个姑娘,走到柜台前点了一份鸡蛋炒饭后,随便找个张椅子坐下来,也没再点别的菜,看样子要打包带走。

    那姑娘扎着个马尾辫,看上去清清爽爽的,郑村民眼睛立刻直了。

    宁向东发现后心里暗笑,老郑怕是想媳妇想疯了。

    再看那姑娘,上身穿着一件短袖,裤子却是并钢的工作服,脚上一双拖鞋,看到拖鞋,宁向东格外用心看了看,暗暗怀疑是自己卖出去的。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不用多说,百分之八十以上跟老郑一样,也是个住单身宿舍的并钢职工。

    暗暗观察了一会儿,宁向东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

    此时饭馆里没什么人,那姑娘发现这边酒桌上两个男人使劲盯着她看,心里就有点毛毛的,正在忐忑不安,看上去年龄小的那个,忽然站起来,往自己这边走。

    姑娘心中紧张,连忙看了看外边,只见马路上华灯初上,人来人往,很热闹的样子,心里的紧张就减轻了点,反正在自己单位附近,路上这么多人,有什么好怕的。

    “表姐?怎么是你?”声音透着喜悦。

    姑娘愣了,抬头看宁向东,粉红微醺的脸庞,略带一点婴儿肥,但是整体看着很舒服,一双眼睛清澈纯净。

    完全不认识。

    “你……?”姑娘想说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宁向东哪能让她开口:“这么巧啊表姐,在这儿遇上你,没在食堂开伙?”

    然后指指郑村民:“那边是我同事,也是并钢的,跟你都在这儿住单身……”

    也是并钢的呀,姑娘一听是同事,明显舒了口气,警惕性去了一大半,只是还是有点纳闷,跟这个有点帅气的小弟是不是真的认识,不然他怎么知道自己住单身?

    宁向东向郑村民招了招手,郑村民连忙走过来,在椅子上坐下。

    “这是我表姐,跟你一个宿舍的。”

    郑村民初来城市,哪懂得这么多套路,听宁向东一说,顺口就问那姑娘:“你也在28宿舍住?”

    姑娘瞅了郑村民一眼,见是个蛮厚道的模样,抿嘴一笑,轻声道:“28宿舍是男生宿舍,我在19宿舍。”

    宁向东暗自一拍大腿,成了:“表姐,这是我同事郑村民。”

    老郑虽然朴实,但也是耕礼传家,连忙礼貌地问姑娘:“你……叫啥?”

    看着郑村民朴实无华,粗眉大眼,浑身上下透着安全感,姑娘戒心尽去:“……孙秀玲。”

    这时,饭店老板端着打包好的蛋炒饭送过来,姑娘接了饭,细声细语地向两个半醺汉子告辞要走。

    宁向东连忙叫老郑送送。

    郑村民狐疑地说道:“你表姐你不去送?”

    宁向东以手抚额,抹掉脑门上的黑线,凑到老郑耳朵边:“不是你傻就是你装傻!我没表姐,不过说不定以后有个嫂子。”说完狠狠瞪了老郑一眼,暗自冲他竖竖中指。

    老郑江湖阅历虽然少,但不傻,相反很内秀,此刻看见宁向东表演一指禅,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却恍然明白宁向东费的心机,当下喜的合不拢嘴,呲着一口招人大白牙,紧随孙秀玲而去。

    这一走过了半个多小时,郑村民才回来。

    此时已酒冷菜凉,赵伟早在二人跟孙秀玲搭讪之前就趴在饭桌上睡着了。

    郑村民也没了再继续喝下去的心情,着急上火地想回宿舍,回味刚才送孙秀玲时,一路上飘散在空中的淡淡幽香。

    只是赵伟酒醉,骑不了自行车,郑村民只好扶着他先回自己的宿舍醒酒。

    宁向东看看时间刚八点半,一想赵宝库的文印店九点才关门,于是直接骑自行车去了店里。
………………………………

第十五章 姐夫果然是高人

    文印店的店面不算大,不过布置的比较讲究,打印区和复印区完全分开,这样划分反而看上去十分清爽。

    赵宝库自我解嘲说,自己完全没有费心思去布置,之所以形成现在的布局,是因为当时主打是油印,油墨的存放要有专门的地方,打印蜡纸也要有专门存放的地方,滚印好的文稿还要有专门的地方摊晾和存放,而有些特殊的文稿,例如有绘画图形或者排版有特殊要求的,铅字打字机就不能胜任了,需要专用的钢板,专用的钢尖笔,把蜡纸铺在上面人工刻版。

    结果在这么多苛刻的条件下,就腾出这么一块儿空地,现在正好安放复印机。

    相对复印区,现在打印的地方反而并不大,一张办公桌上摆着电脑和打印机,看上去更像一间办公室。

    宁向东来到文印店没看见赵宝库,却看见了二姐。

    宁向红看见三弟拿着材料要复印,立刻眉开眼笑,连夸三弟懂事。

    随后听说是给同事免费帮忙,一张俏脸就瞬间拉了下来。

    “喏,你就用这个纸好啦,架子上面的不要乱搞,很贵的啦。”二姐用脚踢了踢地上的纸包。

    这时赵宝库从外面进来,他一看宁向红让她弟弟用地上那包纸,连忙拦住:“别用这种纸,向东,就用纸架上的。”

    说着对宁向红道:“你也是,那些纸什么质量你不知道啊?”

    “可我不是嫌贵嘛,狗咬吕洞宾。”宁向红瞪了赵宝库一眼。

    “三弟这是要入档案的,那种破纸存不住,时间长了发黄老化,说不定就碎了。”

    “哎,我说,要不只给三弟用纸架上的纸,那两份用地上的雪花。”宁向红灵机一动。

    “你打住!不够给我丢人的!”

    “我给你丢人?那你别求着我嫁给你啊!”宁向红柳眉倒竖。

    宁向东一看自己惹了两口子不开心,连忙拉住赵宝库,劝到:“好男不跟女斗,算了,算了。”

    “你是谁家的?胳膊肘向外拐?你还姓不姓宁!”宁向东的后脑勺被他二姐拍了一巴掌。

    “咳!这脾气,跟你妈一样!”赵宝库手指宁向红,面对宁向东说道。

    宁向东连连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其实这种雪花牌复印纸不能说不好,就是纸张的纤维密度不够,不适合复印用。”赵宝库给宁向东解释了复印纸的门道。

    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差不多,原稿上的深色字迹被曝光灯扫描后,投射在显影鼓上形成静电核,这种静电核眼睛是看不出的。

    在显影鼓下方有一个墨盒,里面的墨粉也带有静电,这种静电与鼓上的静电核有正负之分,利用正负相吸的物理特性,墨粉就被吸附在了显影鼓的稿件影像上,随着显影鼓的转动,这些墨粉又被同样带有静电的复印纸吸附,然后纸张被传送到定影鼓,定影鼓是高温的,可以将墨粉融化,被复印纸的纤维吸收,这样一张稿件就复印完成了。

    “难怪刚复印出来的纸张都热乎乎的。”宁向东点头道。

    “所以啊,一定要小心定影鼓的高温,别被烫伤了。”赵宝库继续道:“雪花纸纤维密度差,墨粉吸收到纸里后,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散落,久了字迹就变得模糊,而且纸也会发脆,所以一般的复印件我用雪花的,但是需要存档和长久保存的还得是专用的原装纸。”

    “只是进口的纸太贵了,是雪花的两三倍,用不起啊。”赵宝库说道。

    “难道我们连一张纸也做不好吗?”宁向东费解,他想不通纸的工艺能有多复杂。

    “不是做不好,是没有耐心,现在的人们都想赚快钱,很难踏实下来专心做好一件事。”

    “不过呢,也是佳能复印机的设计有问题,它的显影鼓是硫化鼓,要是换成硒鼓,跟纸的亲和度就高了,不挑剔粗粮细粮都能吃,现在南方已经有了硒鼓复印机,武汉的汉光优美和上海施乐都是,不过还没普及到咱们这儿来。”赵宝库接着说道:“只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硒鼓是好,但造价太高,而且坏了就得换,自己修不了,硫化鼓就不一样,表面静电附着不均匀了,可以自己打磨,可以省很多钱。”

    “嗯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宁向东表示赞同:“勤俭是个传家宝,发家致富离不了。”

    旁边听他俩说话的宁向红就笑道:“你当复印机是你那破袜子,这可是高科技,来咱们店里修机器的人都叫工程师,你宝库哥每次都得好言好语地陪着。”

    “没办法啊,就算机器再皮实,那些耗材也得换,”赵宝库一想这些就无奈:“维修保养这些钱,还有房租等等,全都靠一张一张的纸里赚出来,说白了也是干苦力的买卖。”

    说着赵宝库话题一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