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财富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利坚财富之路-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像巴菲特,自己很多时候都可以和巴菲特合作。
  亚伯拒绝了索罗斯共进晚餐的要求,借口是和小劳拉要去见另一个客人。
  某种程度上,这倒也不是借口。
  只是在那之前,他打算先回酒店。
  解决因为第一次亲眼见到亚伯,一次性赚这么多钱而兴奋异常,脸色到现在都有点晕红的小劳LS沃伊酒店,五楼公爵套房卧室里。
  自然是一番和谐又和谐。
  事后,亚伯留她在房间里休息。
  他自己则在八点钟左右,下到了萨沃伊酒店一楼,大堂旁边的沙发休息区。
  在这里,顾问团的核心人员艾伦·贝克,已经与几个客人在旁边等候他。
  亚伯一过来,艾伦他们都站了起来,有的喊“BOSS”,有的叫“史密斯先生”。
  除了自己人,其他人亚伯也还不知道是谁,他就只是微笑着打了个招呼,然后坐下等艾伦开口。
  艾伦·贝克说:“BOSS,请允许我为您一一介绍诸位先生。”
  亚伯笑着点了点头。
  艾伦开始工作,指向离他最近的一个秃顶中年白男开始介绍。
  亚伯看过去,这家伙那标志性的秃顶和长相,一看就是英国本地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位是艾登·巴克利先生。他是电讯媒体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
  “你好,史密斯先生。”艾登·巴克利先生站起来和亚伯握手。
  亚伯和他握了一下手,然后看了一眼沙发上的其他客人。
  还有好几个人,亚伯决定快速解决。
  这让亚伯对艾登·巴克利开门见山,“如你所见。巴克利先生,我想收购电讯媒体集团,请你开个价吧。”
  艾登·巴克利愣了一下。
  这位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老板,今天会来这里见亚伯。
  本来就是过来和亚伯讨论收购事宜的。
  在一个星期前,美国那边的史密斯传媒。就已经对电讯媒体集团,发起了收购函。
  英国这边,电讯媒体集团的控制人巴克利家族,在和集团的股东们内部讨论过后。
  由于价钱看起来比较合适,已经有了出售的意思。
  艾登·巴克利今天会过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艾登·巴克利觉得,就算双方之间男有情妾有意。
  也没有一上来寒暄都没来一下,直接就说要收购的吧?
  这又不是在菜市场上买土豆,直接就问土豆一磅多少钱。
  这可是价值数亿英镑,在全英国都排得上号全国性报纸啊。
  艾登·巴克利有点不适应亚伯的这种谈判风格。
  只不过来都来了,当然是想要谈出一个好结果。
  艾登·巴克利迟疑了下,开口道:
  “史密斯先生,我们已经知道了你的意思。巴克利家族愿意出售手上的股份。可是史密斯传媒3。2亿英镑的报价,我们觉得有点低了。”
  “那你们要多少?”
  要多少……这也太直接了。
  好在艾登·巴克利来之前,集团和家族内部就已经讨论好了准备要卖的价格。
  家族内部和和股东们一起,想出来了三个价格。
  分别是3。3亿,3。5亿和3。8亿。
  被授权了的艾登·巴克利,可以在现场看情况,用这三个价格把电讯媒体集团卖掉。
  巴克利家族和股东们,已经有点厌倦这个每个月都要亏损一两百万英镑的报纸集团了。
  艾登·巴克利本来想报3。8亿英镑的最高价。
  只是看着亚伯面无表情,好像下一刻就要和其他客人聊天的样子。
  加上艾登·巴克利早就已经认出来,周围其他亚伯客人们的身份,几乎都和自己差不多。
  有的甚至比自己影响力还要大,比自己家族还要富有。
  艾登·巴克利咬了咬牙,报出中间的数字,“3。5亿英镑。先生,我们认为这个价格会比较合适。”
  “很好。”
  艾登·巴克利看到亚伯站了起来,朝自己伸手——“成交,巴克利先生。贵方从现在开始就可以草拟合同了,3。5亿英镑,这个价格不贵。”
  艾登·巴克利愣了愣。
  然后他就被一名顾问团的专业人士,客气的请了出来。
  直到离开那个圈子,艾登·巴克利才刚刚反应过来。
  就这样?就这样卖掉了?3。5亿英镑,讨价还价都没有的?
  这和去市场里买土豆有什么区别??
  要是这样的话,我刚才应该报3。8亿英镑才对的啊!
  艾登·巴克利有点想拍自己的大腿。
  但又觉得这很儿戏。
  一个价值3。5亿英镑,拥有全英国销量第一高高级报纸的媒体集团,这么快就谈判完成了?
  要不是很快,他就拿到了史密斯传媒正式的收购函的话。
  艾登·巴克利都要觉得自己是不是被耍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快刀斩乱麻的收购
  艾登·巴克利觉得今晚的谈判有点不靠谱。
  因为太快了,不像是在讨论价值3。5亿英镑,一个昂贵的媒体集团。
  反倒像是在菜市场里,买一个土豆一样简单。
  但其实今晚与艾登·巴克利的谈判,亚伯的顾问团私底下已经做了许多工作。
  包括考察并且实时观测英国电讯媒体集团的价值,还有该集团旗下几份报纸的价值。
  这家公司旗下真正值钱的,其实就只有一份《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是在英国具有影响的全国性报纸。
  它在1855年6月29日创刊,1937年与英格兰地区的《晨邮报》合并,称《每日电讯和晨邮报》,后改为现名。
  它是英国四家全国性“高级”日报中销量最大的一家。
  该报排版紧凑,内容广泛,但其消息比其他全国性大报简短,1994年该报成为欧洲第一家网上报纸。
  和美国的同行一样,互联网出现,进入新世纪以后。
  原本特别发达的英国报纸行业,也一直在逐渐萎缩中。
  《每日电讯》其最高峰时期,日销售记录是245万份。
  那是二战胜利的那天,它刊登的关于二战胜利的新闻。
  那一天英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报纸,销量都比平时几乎涨了一倍。
  这个历史最高销量,含金量稍微有点低。
  不过在战后到1990年,在这漫长的四十多年时间里。
  《每日电讯报》差不多也能够维持100+万份左右的销量。
  当新时代来临,互联网出现之后。
  《每日电讯报》与其他同行一样,销量日渐下跌。
  到了2001年的现在,《每日电讯报》的平均日销量,已经只剩下80+万左右。
  即使是这个销量,却也仍然让《每日电讯报》,坐稳英国报纸日销量的头一把交椅。
  第二名的《泰晤士报》和第三名的《卫报》,它们的成绩更差。
  关键是这些比较严肃,不能让太多广告影响销量的报纸们,它们最近几年连盈利都成问题了。
  像《每日电讯报》,已经持续亏损两年。《泰晤士报》已经亏损了近三年。
  最惨的是《卫报》,据说已经亏损超过五年。
  《泰晤士报》还好,它背后是英国新闻集团,也就是默多克的那个新闻集团。
  背靠超级大树的《泰晤士报》,那一点亏损完全不是问题。
  《每日电讯报》和《卫报》这种背后没大腿的,渐渐的就有点扛不住了。
  作为第一大报,《每日电讯》血条比较厚。
  《卫报》那边,从去年开始就频频传出要被破产清算的新闻。
  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些纸质媒体时期的霸主,它们的命运就好像日不落帝国的命运一样。
  垂垂老矣,只余昔日荣光。
  艾登·巴克利有点不适应,亚伯快速简洁的谈判风格太不符合商界规矩了。
  这是艾登·巴克利不知道,电讯媒体集团与《每日电讯报》的底子,已经全被亚伯这边搜刮清楚。
  就连该集团可能的报价,顾问团也给出了参考。
  艾登·巴克利3。5亿英镑的报价,就在参考价当中。
  亚伯今天晚上,还有多场谈判要进行。
  确定这个报价在心理预期之后。
  亚伯就快刀斩乱麻,在艾登·巴克利有些凌乱的情绪中,快速解决了与电讯媒体集团的事宜。
  当然了。
  艾登·巴克利回去以后,还要和家族内部以及股东们开一下会。
  最终确定要不要3。5亿英镑,把英国电讯媒体集团卖出去。
  不提艾登·巴克利凌乱的情绪。
  萨沃伊酒店这边。
  亚伯已经马上开始了下一场谈判。
  第二个人,就坐在刚走的艾登·巴克利隔壁。
  第二位商人的名字叫克里·基尔希。
  克里·基尔希不是英国人,他是个德国人,今天才刚从德国赶过来。
  克里·基尔希是基尔希家族的成员之一,而基尔希家族则是基尔希集团的创始人。
  至于基尔希集团,它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是德国第一大传媒公司,欧洲前三的传媒公司。
  该集团旗下的基尔希传媒,垄断了德甲的转播权和广告业。
  亚伯找克里·基尔希的目的很简单。
  “基尔希先生。”亚伯说:
  “实话实说,我想要买基尔希集团手上的SELC公司股份。”
  克里·基尔希和艾登·巴克利一样。
  能来到这里,早就与亚伯的顾问团,谈判过很多次。
  能来到现场的,在价格和各种条件条款上,都是基本已经同意了的那种。
  可以说都有了交易意向。
  眼前这几个人都是,他们过来就是和亚伯做最后的接触。
  只要双方都没有疑虑,接下来就是正式的签订合同。
  克里·基尔希看着年轻的过分的亚伯。
  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德国商人,感叹着说:
  “好吧。我来到这里就是想要出售SELC公司的股份。基尔希集团对这个报价没有异议。”
  亚伯微笑道:“我们已经说好了的,不是嘛?既然已经彼此都有意向,那尽早确定下来,对双方都会有好处。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你说的没错。史密斯先生。时间就是金钱!”
  已经五十多岁的克里·基尔希,对这句话非常的赞同。
  “那么就像我们说的那样。8亿欧元,75%的SELC公司的股份。”亚伯微笑道。
  克里·基尔希点头同意了。
  在老头来之前。
  基尔希集团总部和股东们,就已经同意了这个价格。
  老头过来这里,基本上是过来走一个过场。
  看到亚伯刚才与艾登·巴克利,还有和自己时的这种爽朗的样子。
  原本并无多余想法的克里·基尔希,忍不住开口道:
  “对了,史密斯先生。你对基尔希集团有没有兴趣?”
  “基尔希集团?”亚伯笑着道:“据我所知,你们现在的状况很不好。”
  克里·基尔希脸色一沉,但也知道亚伯所言不虚。
  现在谁都知道基尔希集团问题很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媒体集团,此时的基尔希集团情况却非常不妙。
  目前,整个基尔希集团的债务总额,高达65亿欧元以上。
  欠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盈利能力的急剧下降。
  2001年到现在,集成内部仅基尔希媒体公司一家,税前利润就下降了9%,只达到1。78亿欧元。
  而到现在,基尔希媒体公司这一家子公司的债务,就达到了22亿欧元。
  甚至在德国,当地媒体都用“癌症”一词,来形容债务问题在基尔希集团内蔓延的情况了。
  基尔希集团对外界声称,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抵押联合银行、商业银行和DZ银行,都将参加帮助基尔希集团的行动。
  这几家银行还将共同决定,由谁来接管基尔希集团。
  这些在欧洲都不是什么秘密。
  也正是因为情况很不妙。基尔希集团才会不得不开始出售一部分有人要的优质资产。
  以期获得新的资金注入,来挽救垂死的母公司。
  就是有些杯水车薪,同时有些饮鸩止渴。
  “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克里·基尔希只能这样说,“我的兄长总是这样告诉我。”
  克里·基尔希是基尔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莱奥·基尔希的亲弟弟。
  “那我就祝基尔希集团,早日走过这艰难的日子。”亚伯微笑道。
  克里·基尔希心里叹了口气。
  老家伙知道眼前这个美国大亨,不想接手基尔希集团的烂摊子。
  但克里·基尔希也不能怪亚伯,因为不止亚伯这样。
  就连德国当地的银行,甚至是德国正府,对基尔希集团现在这种状况都不想伸以援手。
  原因很简单,基尔希集团陷入现在这种困境,本来就是它自找的。
  这个媒体集团公司,就是那种典型的没钱还想装的例子。
  是基尔希集团,硬生生的把德甲的转播权价格与费用,五年内提高了两倍,十年提高了三倍。
  夸张的转播费,让基尔希集团垄断了德甲的播放权,让德甲的球队吃的非常爽。
  只不过吃下去的,终究会吐出来……
  平行时空里,基尔希集团会在明年被破产清算。
  然后靠基尔希集团过了好几年好生活的德甲,除了涉嫌内幕交易提前从基尔希集团手上拿了一笔钱的拜仁以外,其他全都倒霉了。
  大球队还好,还能够撑得下去。那些中小型的球队,在基尔希集团倒闭以后,差点也跟着去了。
  基尔希集团与德甲高达8亿欧元的合约金额化为乌有,很多小规模的俱乐部濒临倒闭,凯泽斯劳滕、纽伦堡等甚至需要球员捐款才能维持经营。
  是后来德国的银行和地方正府,站出来贷款支持,才让德甲得以持续下去。
  只是在那之后,德甲在爽了几年以后,再次由奢入俭,又过去了苦日子。
  平行时空里,基尔希事件,导致贝尔巴托夫等球星纷纷离开德甲。
  这场危机,甚至也波及到了遥远的意大利。
  在2002-03赛季开始之前,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将付给意甲的转播费用大规模下调,从8850万欧元砍到了4500万欧元。
  转播收入的锐减使得一大批中小俱乐部陷入困境,意甲七姐妹之一的佛罗伦萨队直接宣告破产。
  同样的例子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