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财富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利坚财富之路-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播收入的锐减使得一大批中小俱乐部陷入困境,意甲七姐妹之一的佛罗伦萨队直接宣告破产。
  同样的例子还有世界杯。
  基尔希集团能够债台高筑得这么夸张。
  和莱奥·基尔希这位创始人和董事长,坚持用16。7亿美元的天价,买断了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全球电视转播权有关。
  莱奥·基尔希从九十年代起的一系列睿智操作,已经快葬送这个德国第一传媒集团。
  克里·基尔希在此时看到了亚伯的“财大气粗”。
  走投无路的基尔希集团,如果可以在亚伯手上获得资金的话。
  或者让亚伯入主基尔希集团的话,克里·基尔希觉得有希望让基尔希集团起死回生。
  谁叫亚伯·史密斯豪富之名,早已经穿过大西洋,传递到了欧洲这边呢?
  也许那样子,就可以维持周转下去,让公司坚持的更久一些。
  只不过这些情况,亚伯的顾问团,早就已经向他反映过了。
  连建议也给出来了。
  那就是基尔希集团不值得拥有,它负债太严重,已经严重到资不抵债。
  更麻烦的是,莱奥·基尔希这个睿智的判断出了问题。
  基尔希集团旗下的那些东西,大部分的盈利能力与其成本都很不匹配。
  像基尔希媒体公司,三年来平均每年的税前利润只有2亿欧元左右。
  要是缴了公司税,可能连1。5亿欧元的利润都没了。
  1。5亿欧元的利润,只够还负债的利息,今年的情况看起来甚至还不够。
  加上肉眼可见的几年内,它的收入也不可能有大额增长。
  也就意味着基尔希媒体起码在五年,还会一直亏损。
  负债22亿欧元还要一直亏损,没几个人扛得住。
  类似这样的子公司,可以说遍布整个基尔希集团上下。
  德国当地媒体的那个形容最贴切,此时的基尔希集团就是浑身癌症,癌细胞已经蔓延到全身。
  浑身上下就只剩下两三两肉是好的,其他都已经全都是癌细胞增殖。
  这让对基尔希集团,原本还颇有些兴趣的亚伯,也打起了退堂鼓。
  亚伯不缺钱不假,想要让世界听见史密斯传媒的声音也不假。
  但这样的超级巨坑,就算是他也不会跳进去。
  好在顾问团也给了他建议。
  顾问团建议亚伯,可以不入股基尔希集团。
  但要是基尔希集团想借钱的话,加上一些条款,那是可以借出去的。
  那样基尔希集团真的有个万一,有优先条款在,史密斯传媒或许有机会获取基尔希集团的某些优质资产。
  只是可惜大家都这么想。
  那些贷款给基尔希集团的银行、公司,早就已经把基尔希集团的优质资产分了一遍。
  除非基尔希集团还能活下去,否则它也拿不出还能处置的优质资产抵押给亚伯了。
  换句话说,亚伯就算是想贷款,基尔希集团也拿不出他想要的优质资产了。
  SELC公司的股份,已经是唯一可以出售的优质资产。
  其他的都已经被抵押出去了。
  克里·基尔希也就没有提贷款这件事,而是直接问亚伯对股份有没有兴趣。
  那是自然没有的。
  克里·基尔希只得带着遗憾离去。
  亚伯也有点惋惜。
  基尔希集团毫无疑问是一大块肥肉,可惜就是这块肥肉长满了癌症,让人望而却步。
  好在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把SELC公司75%的股份买了。
  搞定了克里·基尔希以后,亚伯又与剩下的每人谈了一下。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
  能够来到这里的这些人,都已经提前与亚伯的顾问谈判过了。
  过来这边就是走个过场,最后确定一下。
  而剩下的客人里,有英国《每日邮报》、《每日星报》、《每日快报》等几家报纸的老板或者代表。
  别看这些报纸,每个都有一个“每日”的前缀。
  它们其实和电讯媒体集团毫无关系。只是和《每日电讯报》一样,在名字前面有一个“每日”而已。
  《每日邮报》是和《每日电讯报》差不多类型的“高级报纸”,就是与泰晤士、卫报差不多的严肃性国际、财经新闻为主。
  《每日快报》是一份中级报纸,以文章短小精干,浅显易懂出名,读者多为中下层阶级。
  至于《每日星报》,则是一份纯粹的小报,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和英国的《太阳报》差不多。
  这份报纸内容囊括博彩、天气预报、女郎和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
  也是英国最有名的狗仔报纸之一。
  对这些报纸的老板或者老板的代表,亚伯也同样快刀斩乱麻。
  对价格没有问题,那就开始准备合同和转让协议。
  有问题的话就让人先离开,去和自己的顾问团谈。
  这样让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搞定了前面五个客人。
  送走这五个客人,此时在亚伯眼前,就只剩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了。
  艾伦继续为亚伯介绍,“BOSS。这位是克里·兰德泽先生。是兰德泽娱乐媒体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你好,兰德泽先生。”亚伯微笑。
  快刀斩乱麻,很短的时间里,达成了许多交易的他。
  他现在很庆幸自己成立了这个类似于“军机处”的顾问团。
  否则要是靠自己带人,一个个去和这些人仔细详谈的话。
  他觉得自己以后都不用干其他事了。
  估计整天都在进行谈判,和去谈判的路上,花的时间就够可怕的了。
  好在现在有这个“军机处”,大部分琐碎的事宜和前期准备,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做。
  自己只需要审慎其中,作出判断就好。
  唯一需要顾虑的,也就是顾问团的内部成员,可能会与外界相勾结这件事。
  亚伯有想到这一点,但现在他还在与最后一个客人谈判。
  克里·兰德泽与亚伯握了下手,这个老头子笑着说:
  “史密斯先生,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从来没有见人买公司就像买土豆一样,一买就是一大串……”
  亚伯心想,你们欧洲人是不是不用土豆就真的不会做比喻了?
  “还好。”亚伯微笑:“毕竟都是一些不贵的公司。”
  克里·兰德泽听到他这个回答,老头的嘴角忍不住扯了扯。
  老头子心里还在嘀咕的时候,亚伯就说道:
  “兰德泽先生,直说了吧。我想要兰德泽娱乐媒体手上的MUPLC的股份。”
  “当然,当然。”克里·兰德泽对亚伯回以微笑,老头子说:
  “我来到这里,就是想把这些股份卖给你的。一亿英镑对吧?”
  “没有错。”亚伯微笑。
  老头子直接站起来,对他伸手:“我愿意卖,先生。”
  亚伯起来和他握了手,也笑着说,“合作愉快,先生。”


第二百八十五章:买下伦敦的史密斯
  有人说,在美国,只有纽约是大城市,其余的都是乡下。
  按照这个标准,在英国,除了伦敦是大城市,全都是乡下。
  在伦敦人眼中也大抵如是。
  2001年八月初。
  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让大部分英国人,看到了以后会有些群情激愤的报道。
  提到泰晤士,华夏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伦敦的母亲河泰晤士河。
  推而想知,绝大部分华夏人也都会以为,泰晤士报就是泰晤士河报的意思。
  其实并不是……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The Times,中文直译应该是《时报》或者《时代报》。
  然而它的中文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Thames)一样。
  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这种错译在天朝一直保留至今。
  在全球各地都有许多名为Times的报章,如《纽约时报》。
  为了区分出来,《泰晤士报》有时被英语使用者称为《伦敦时报》。
  另外一个冷知识,就是《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会说《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报纸,最初的时候其实是《泰晤士报》山寨版的原因。
  2001年八月二日这天。
  英国新闻集团的《泰晤士报》。
  刊登了一篇标题名为《美国人要买下英国了吗?》的新闻。
  这篇新闻在第二版的头条,而不是头版头条。
  这表露出《泰晤士报》还是有所顾忌……
  【……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原本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北美十三洲,后来……】
  【……在今年的七月下旬,一位名为亚伯·史密斯的美国商人,来到了伦敦。这位史密斯先生曾祖父的曾祖父的祖父,在1620年9月16日,从普利茅斯出发……】
  【……三百八十年后,安德·史密斯先生的后代,重新回到了伦敦。他只来了伦敦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差点买下了大半个伦敦。】
  【……让我们看看这位安德·史密斯先生的后代,在伦敦买下了什么。】
  【报纸:《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每日星报》、《格拉斯哥先驱报》……】
  【杂志:《新科学家》、《新社会》、《妇女界》……这些是什么,这些是史密斯先生十天的时间里,在伦敦购买的报社公司。据专业会计师计算,这些报社一共耗费了史密斯先生15亿左右的英镑。】
  【15亿英镑的耗费,已经让史密斯先生的英国史密斯传媒,一举成为英伦三岛的顶级传媒巨头之一】
  【你们以为史密斯先生只会买报纸吗?不,他买的东西多着呢!往下看就知道了。】
  【除了史密斯传媒以外。史密斯先生在英国成立了一家英国新起点地产公司。这家公司开始在伦敦疯狂扫货,一个星期的时间,令整个伦敦豪宅市场的平均价格上升了五个百分点。】
  【你们听说过“肯辛顿王宫花园”嘛?可能没听说过,那我告诉你们,它在肯辛顿王宫花园街一号,它价值8000万英镑!】
  【也许你们不知道肯辛顿王宫花园别墅,那你们或许听说过“草莓山庄”。或许你们没听过草莓山庄,但你们中的很多人应该看过《奥特兰托城堡》。】
  【《奥特兰托城堡》是哥特小说的鼻祖。草莓山庄便是沃波尔先生曾经的宅邸,他就是哥特小说的鼻祖。】
  【草莓山庄历史悠久,它破败不堪,却拥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世界遗迹基金,已经在今年将其列为全世界100个濒危遗迹之一。】
  【它现在也属于史密斯先生所有了,史密斯先生只花了1500万英镑就得到了它。因为后续维护修缮它,可能需要再来一个1500万英镑。没人愿意出这笔钱,但史密斯先生愿意,那就归他了。】
  【……报纸,豪宅地产,你们觉得他就只买了这些吗?】
  【不!这位先生在很短的时间里,买下了MUPLC集团52%的股份。MUPLC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昨天这位先生已经对这家公司,发起了全面要约收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MUPLC是什么意思?那么由我来告诉你们吧,MUPLC是“曼彻斯特联队有限责任公司”的英文缩写!没错,MUPLC就是曼联!】
  【这位美国来的先生,他已经成为了红魔的第一大股东。并且正在谋求把红魔私有化,变成他一个人的球队。以史密斯先生展现出来的财力,想必这个过程并不困难。】
  【昨日史密斯先生公布全面收购要约时,曼联集团在伦敦股市上的市值,是4。2亿英镑。这点钱相信史密斯先生,完全拿得出来。】
  【……】
  这篇文章报道很长。
  详细的列出了亚伯·史密斯,在极短的时间内在英国做出的投资。
  如果英国新闻集团,不是对亚伯特别关注的话,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
  能够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快就列出这样一个细致的表单。
  除了因为这些交易,全都是公开的,已经对外公布过的原因之外。
  也和英国新闻集团特别关注亚伯,泰晤士报特别关注亚伯有关。
  这也就意味着,英国新闻集团的控制者美国新闻集团,对亚伯非常重视!
  换句话说,默多克对亚伯来到伦敦有一点紧张。
  紧张什么?
  紧张亚伯在英国传媒界发起扫荡,动摇新闻集团在英国与欧洲传媒界的地位。
  事实上默多克这种紧张也没错。
  没看到亚伯来了才几天时间。
  英国史密斯传媒集团,就已经在报纸的规模和销量上。
  几乎与英国新闻集团比肩,甚至有点超越了吗?
  要是接下来史密斯传媒英国,再买下几家电视台的话。
  那新闻集团和其他两个本地传媒巨头。
  就不得不捏着鼻子,看着新的竞争者,挤进他们原本的生态位中了。
  然而不管是默多克,还是那两个本地地头蛇。
  他们对亚伯这种氪金买买买的入场方式,根本没什么抵抗的力量。
  当年默多克进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玩的。
  氪金,是最淳朴,同时也最有效的技巧了。
  如果亚伯是其他国家的人。
  比如霓虹比如华夏,甚至是其他欧洲国家。
  如果是这些非五眼,也就是非盎萨人主导的国家,想要进来的话。
  默多克他们可能还能想办法,还能从伦敦正府层面打压压制。
  但人家亚伯·史密斯是个美国人。是比默多克的祖国澳洲,还要正宗的五眼老大哥阿美利亚。
  早就已经开始躺平当小弟的英伦三岛。
  对来自北美的共轭父子在这方面的入侵,是没有抵抗力的。
  默多克无法借助官方的力量,因为英国官方根本不敢排斥来自华尔街的亚伯。
  默多克就只能把法子,放到了鼓动舆论和英国民众身上。
  看能不能通过这些韭菜们,给亚伯制造一些障碍。
  顶多也只能是障碍,因为英国民众和美国民众一样——
  也就在选举和交税、消费的时候有一点作用而已。
  既是韭菜,能给亚伯的压力,也就只有一点障碍了。
  在泰晤士报发起这方面的报道以后。
  英伦三岛本土的几家大型传媒集团的报纸,也快速跟上……
  原本他们还怕得罪华尔街的亚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