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现在每天制作的秧盘总量在七千盘左右,按一千亩的耕地来算,以前起码要育十天秧,现在只要半个星期左右就能轻松完成这个工作了。”现场工人介绍道。
  老农民董启军双眼放光地看着育秧流水线。
  挽裤、撸袖、整地、挖畦一直是水稻传统种植的育秧模式。
  以前,人工育的秧苗有稀有密,质量不合格,也不符合机械栽插。如今,嘉谷农资使用自动化机械育秧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秧盘,种子均匀,泥的厚度适中,出苗整齐。不仅提升了育秧的效率和秧苗的质量,还让自己这种农民“洗脚上岸”,更为后期的机插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站就让他见识到什么叫做先进生产力了。
  “今年我们公司在江右省各水稻产区建立了机械化育秧基地主体19家,拥有机械化育秧流水线35套。”嘉谷农资的技术人员说道,随着嘉谷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水稻生产切实跑出了“加速度”。
  接下来是嘉谷农资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要知道,在农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非常普遍。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按照土壤类型分布和作物布局,综合考虑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及肥料效应状况,划分施肥分区,确定施肥数量、时间、方法,达到合理用肥的目的。
  “我们公司今年投入六千万,用于江右省水稻产区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和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嘉谷农资的员工大声说道,引起了一阵惊呼。
  嘉谷的主粮战略是一个长期化的发展战略。
  从今年起,嘉谷就和产粮区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并完善“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机制,希望能在粮食主产区建立“五个一”模式,即县有一个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乡(镇)有一幅施肥分区图、村有一张施肥推荐表、户有一份施肥建议卡、供肥网点一次供齐肥料。
  这同样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但是这个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机制建立起来后,好处也是惊人的——种植户与嘉谷的捆绑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嘉谷掌控一手粮源也将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各位农民朋友们,如果你们还未对田块实施过测土配方施肥的,应抓住今年我们公司为合作农户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契机,积极进行尝试。你们没听错,就是免费!而如果已尝到测土配方施肥带来增收甜头的朋友们,也希望将自己的好经验与周围的农户分享……”技术人员积极推介道。
  听到是免费服务,参观团的种植户们都毫不犹豫,纷纷向技术人员咨询细节。
  董启军就在嘉谷农资的技术人员分析下得知,他承包种植的六十多亩水稻,如果搞起了测土配方施肥,预计肥料钱至少能省下两千元,稻谷产量能增加了一千多公斤,两项加起来节本增收几千元以上。
  董启军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状,他下定决心,回去第一时间就让嘉谷农资的技术人员给自家的稻田搞测土配方施肥。
  最后才是嘉谷农业公司建立的“现代化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为了促进示范辐射功能发挥,嘉谷农业携手嘉谷农资在江右省广泛建立自有示范基地。今年自有的水稻综合示范基地达到二十万亩,真正做到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稻田综合种养就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家鸭、蟹、河虾、河鱼等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模式。
  嘉谷农业的“现代化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有多个。
  稻鸭共生模式示范基地是以水田为基础,种“嘉籼1号”为中心,以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生态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实现稻鸭共育、生态种养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
  稻鱼共生模式示范基地该模式是在不改变水田种稻的前提下,适当加高加固田埂,开挖少量沟坑,以实现稻鱼混养。
  稻虾连作模式示范基地,是指在水稻田里通过科学的田间工程改造,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现水稻、小龙虾共生,达到生态环保、高产高效……
  示范基地里的田间有标识、技术有说明、参观有讲解……农民是最实在的,什么都比不过眼见为实。
  嘉谷建立的示范基地,既是为了摸索完善水稻生态种植模式,也是为了让农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进一步推广水稻生态种植。
  ……
  嘉谷的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服务,仿佛给观摩的种粮大户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智能化育秧工厂每天“生产”上万盘秧苗;上千亩稻田,高速插秧机两三天便可完工;水稻使用养猪场的有机肥料;收获时节,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化机械齐上阵……这幅激动人心的现代农业生产图景,不是在欧美,而是切切实实出现在自己身边。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生产图景!


第196章 虫害来袭
  在嘉谷的系列攻势下,江右省近半的水稻种植户都对嘉谷“投怀送抱”。
  嘉谷的江右省水稻战略貌似开了个好头。
  但老天总是不见得有人顺风顺水,一场考验悄然而至。
  “今年早春温度回升特别快,现在有预兆显示,稻螟发生期提前,一场虫灾防治迫在眉睫了。”嘉谷农资的杜为民综合各方情报,得到了这个不妙的消息。
  我国虫灾素有“北蝗南螟”之说,“蝗”自然是大家熟悉的蝗虫;螟害主要来自二化螟和三化螟。
  自96年开始了一场大螟虫灾害,此后是连年爆发,近几年灾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我国螟灾的主要特点是虫口密度高、年发世代多、受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当前稻螟已取代八十年代的稻飞虱、九十年代的棉铃虫而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以至农业发展的头号害虫。
  齐政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敢怠慢,前往江右省的鄱阳湖平原一探究竟。
  二化螟一般在混栽稻区、单季稻区和间作稻区,发生比较严重;鄱阳湖平原作为双季连作稻区,发生比较轻。眼下发生的虫害主要是三化螟。
  三化螟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且只为害水稻。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特别是沿海、长江流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
  齐政在稻田边,可以看到,三化螟幼虫蛀入孔主要在水稻茎秆基部,伤口较整齐。
  幼虫蛀食稻茎杆,苗期至拔节期可导致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导致“枯孕穗”或“白穗”,以致颗粒无收。
  齐政见状不禁皱眉。
  杜为民介绍道“一般来说,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才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但今年的温度上升,稻螟得以提前孵化和侵入为害。”
  过去二十年是近百年甚至万年以来的最暖时期。在我国主要稻区,近几十年明显出现冬暖、秋热秋长、春旱,导致稻螟的活动期延长,世代数增加,越冬成活率提高,有利于种群增长。
  “跟我们嘉谷合作的种植户,本来在公司的指导下,秧苗移栽前都打好超级送嫁药,能有效预防大田稻瘟病和稻螟虫害的发生。”
  说到这杜为民也是相当的郁闷“可惜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与我们合作,分散的经营使得农村出现大量滞治和部分漏治田块。再加上许多农民不掌握虫情,因此无法适时施药,导致滞治,错过用药适期;又或者用药品种不对口,效果锐减。造成其中虫口数量惊人,成为重要虫源地。”
  “稻螟幼虫能转移为害,很多跟我们达成合作的耕地区,现在也面临着稻螟灾害的威胁……”
  齐政也不禁扶额,真的是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太坑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就拿江右省来看,去年早稻田每公顷二化螟卵块数平均为三万块,相比于97年上升了八倍,说明稻螟虫害的隐患相当大,简直可怕。”杜为民将政府的资料一分析,就看出其中的严重问题。
  对此,稻田主董启军深有体会“稻螟虫害大爆发时,水稻受害情况空前严重,部分田块触目惊心。严重危害的相当一部分田块看上去像秋天的芦苇滩,健穗反而难以见到。”
  “就在前年,我们省第四代二化螟大发生,水稻绝收面积上千公顷。因为其中二化螟幼虫太多,不仅收不上稻谷,而且稻草也不能作饲草用,受灾农民因此破产的不在少数。”
  稻螟的大爆发不是偶然的。
  水稻耕作制度是影响稻螟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主要稻区水稻耕作制度发生了剧烈变化。具体表现为双季稻面积缩小,单季稻面积扩大,纯双季稻区出现大比例的“四稻”、“五稻”混栽布局,稻螟食料和栖息场所的“桥梁田”增多,导致三化螟数量急剧回升以至爆发。
  水稻品种也显著影响稻螟的发生数量。我国大力推的广杂交水稻,最适于稻螟的钻蛀取食和生长发育。
  即使常规稻,目前主栽品种也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偏晚熟,全季生育期延长,十分有利于稻螟幼虫的生长发育成熟化蛹——譬如嘉谷推广的“嘉籼1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稻螟是人为害虫。
  按食物链观点,决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正负作用力是“生”与“死”。
  既然人类无意中了稻螟如此丰厚的食物,它们吃得多、生得多、长得快就不足为奇了。“死”则来自于抑制力量,稻螟的主要致死因子主要还是人工防治。
  可惜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治虫整体水平明显下降了。
  分散经营使得农村治虫整体水平下降——首先是虫情信息传递不到位。
  “我至今还记得,七十年代从江南省兴起的全国性农民植保员队伍以及‘两查两定’——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只是后面这一首创性制度就基本不复存在了。”董启军可惜地回忆往昔道。
  如今,一个县十几万至几十万户、每户零点几公顷的规模,谁也无法及时普遍通知、指导虫情——由此看来,时代也并不总是在进步的。
  杜为民则还是对嘉谷被牵连耿耿于怀“分散经营也不利于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
  分田到户后,分散的经营导致防治手段的单一,甚至于滥用化学杀虫剂。
  当前,多种类、大剂量杀虫剂频频使用,种类甚至包括高毒和剧毒的敌敌畏等混剂。
  最严重的是,这些杀虫剂基本上是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使用的,其治虫效果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董启军就坦然道“治螟农药残毒会引起稻米质量严重下降。事实上,连我也不吃自家生产的粳稻,我宁愿吃口感不好的籼稻。因为粳稻是晚稻,治螟打药多;而籼稻是早稻,打药少。”
  据董启军说,也不独是他,在许多稻区,禽畜产品都有农药残毒超标的严重问题,因为粳稻是主要饲料。
  而那些具有良好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农业、信息化学等生态防治措施,一般需要大面积统一行动。由于组织协调费时费力,往往未能组织或难以落实,结果使化学毒杀剂大行其道,不仅使标靶害虫稻螟频繁爆发,而且引起潜在害虫如稻综卷叶螟急骤上升,加速恶性循环。
  对此,齐政摆手道“现在多说无益。不过害虫爆发不等于成灾,成灾是爆发加失控。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防止稻螟的失控。否则,一旦酿成虫灾,这一季水稻必将损失惨重。”
  ……


第197章 联合杀虫,灭子绝孙
  对于害虫这玩意,干就完事了。
  要说稻螟的防治办法,其实还真的不少。
  化学农药是最直接的手段,也是防治虫害不可缺少的一种药剂,尤其是在发生突发病情时,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但对于嘉谷农资来说,要注意药剂的选择,要以高效低毒的品种为主。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一定要注意用量与药剂的浓度,虫害小的时候最好是挑治。
  采纳物理防治也是一种办法。可用装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是利用性诱剂放置诱捕器诱杀害虫。但这是稻螟成虫羽化始期才能采取的措施,如今还多是幼虫,不适用!
  生物防治的办法自然最环保。
  稻螟的天敌很多,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啮小蜂的寄生;幼虫的天敌属寄生性的有小茧蜂,病原真菌,细菌及线虫等。
  因此可以运用天敌控害。维护青蛙、黑卵蜂、啮小蜂等田间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天然控害作用;或栽培诱虫植物诱杀螟虫,在路途、水沟、田边栽培香根草、苏丹草等多年生植物,诱杀螟虫。
  但是目前生物防治最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且不说投入,效果实在太慢了,等到生物防治起作用,估计稻螟都已经成灾了,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还有理论上最完美的微生物农药,因为微生物农药的效果是比较强的,而且毒性小,基本没有残留,在优质的水稻上理应大力使用。
  除了价格!
  与嘉谷农资合作的农民们面对微生物农药的账单,都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价格太高了,根本不纳入考虑范围内。
  所以综合起来,嘉谷农资只能为农民们化学农药服务,另外就是辅以在田埂边栽培诱虫植物以诱杀螟虫。
  当然,嘉谷农资也只能兼顾与公司达成合作的种植户,其他“散户”就要靠政府了。
  治虫,可以说是人类与害虫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战争就需要高度组织纪律性,而政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组织和指挥者,尤其在小农经济国家,只应加强,不能削弱。
  因此嘉谷农资也与政府江右省政府通力合作,建议或交换相关信息,尽力实施统一防治,消灭防治工作死角。
  这种时候就能体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对病虫害统一防治、生态防治的整体效能了。
  嘉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