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在东北,跟嘉谷密切相关的,除了人参,当然就是大豆了。
  海仑市。
  广袤的田野上一片忙碌景象,各乡镇的大豆种植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获成熟的大豆,确保颗粒归仓。
  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长何磊高兴得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说起话来精神头十足。
  他创办的合作社今年种植的一万多亩大豆丰收已成定局,他自己搞了个简单测产,亩产210公斤不是问题。
  这已经是他连续两年种植嘉谷提供的大豆品种,尽管今年当地遭遇了水灾,但他地里的大豆还是表现很出色。
  何社长是第一批加入嘉谷“国产大豆扶持计划”的大豆种植户,在嘉谷的扶持下,获得发展资金和优质品种,通过联户经营,连片播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一看合作社种大豆效益好,大家纷纷加入,到今年合作社达到50多户,有土地10000多亩。
  说起今年的好收成,何社长乐得嘴都合不拢:“这都是嘉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嘉谷不仅提供优质品种和生产物资,还有技术人员定期查田,密切关注幼苗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指导我们及时进行苗后拉深松,防寒增温促进根系生长,促进苗全、苗齐、苗壮。”
  “种植的大豆产量高了,嘉谷的收购价也比市场价高几毛,今年我们合作社比其他没有得到嘉谷扶持的种植户多收入了上百万。”
  何社长当然不知道,这是因为他种植的是嘉谷实验室与东北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合作培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种。
  这个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超过46,比一般国产大豆高6个百分点,比进口大豆高7…8个百分点,在有限的种植面积上,提供了充足的植物蛋白。
  嘉谷粮油在东北的大豆加工厂,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大豆深加工生产线,提取大豆蛋白、生产蛋白颗粒或营养棒,让大豆的附加值成倍增长。
  正是因为有了高收益的保障,“国产大豆扶持计划”才得以推行,再加上某个挂逼的暗中开挂,大豆种植户们也才得以增产增收。
  除了高蛋白大豆品种,当然也有高油脂大豆品种。而后者,在东北以北的远东生根发芽,带给嘉谷的,可不仅仅是大丰收。
  ……


第273章 远东的掠食者们
  远东,阿穆尔州,结雅…布列亚平原。
  10月,茂密的森林畔,白桦树金黄色叶子开始陆续凋零,与其在天际相接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大豆田。车轮有一人多高的大马力农机一字排开,隆隆机声中,挂在豆秆上的豆荚被悉数收割。
  正值嘉谷开发的巨型农场60万公顷的高油脂大豆收获季节,农场抓住晴好天气统一调派数百台大型联合收获机,近千台运粮车在田间忙碌穿梭,对成熟的大豆进行抢收。
  伴随着机器引擎的轰鸣,被收割的大豆沿着收割机探出来的输粮管滑入运粮车车厢。年底前,这些大豆将陆续被运回国内黑省,在黑土地的加工车间里演绎“农头工尾”的价值翻倍传奇。
  齐政和张泽宏、远东合作方瓦西里悉数到场,参观着壮观的大田机械化作业。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票陌生的参观队伍。
  瓦西里笑得一脸无害:“都是我的合伙人们,你们知道的,毕竟是数亿美元的项目,大家都想见证丰收的时刻。”
  齐政表示理解。
  等瓦西里过去跟他的合伙人打招呼后,张泽宏走到齐政身边,低声向他介绍道:“来的人,多是远东的权贵资本。”
  齐政闻言一挑眉。
  “你都知道他们的身份?”
  张泽宏“嘿嘿”一笑,小声道:“我在远东这么久不是白费的,这群老毛子,不敢说全部辨认身份,但是大部分人的身份或者背后的势力,我都心中有数。”
  齐政赞许地看了张泽宏一眼:“这么说,他们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参观?”
  张泽宏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向齐政指出这批老毛子的身份:“那位高个子,父亲是远东联邦区检察院院长,他和瓦西里,是里面身份最高的;旁边那位,叫诺威尔,叔叔是地方议员……还有远东地质部副部长的代言人……另外几人,属于更低一级的远东各州的权贵资本代表,家族都有人盘踞在地方政府任职……”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掌握着远东多地的收税权。”
  齐政打断他,问道:“收税权?”
  张泽宏搓了一下手,点头说道:“你没听错,远东很大一部分的税收,都掌握在私人财物公司里的,而这些财务公司背后,就是这伙老毛子。”
  “俄罗斯吧,你知道的,重税之国,尤其是农业税。即使联邦政府有所减免,远东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也照收不误。”
  “那么重的税,毛子农民也是狠,直接不交税。要知道,收税是要成本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这种辽阔之地,为几千卢布跑几百公里,油钱和吃饭钱都不够。另外,毛子居民点上的农民,平时不招他们还好,如果税务的要强行收税,弄不好就是全体对抗之。”
  “所以远东的地方政府干脆聘用财务公司、审计公司等来征收税款。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承包给土豪去收税。当然,土豪是没空收税的,他们一般是直接补上地区的税收了事。”
  “这些土豪其实是掌握了远东丰富的油气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收益可不止那一点点钱。平时撒点毛毛雨,对他们来说只是必要的开支。但他们肯定不是做善事。”
  “当远东土豪们需要征用土地比如说林地时,那就简单得多了。土豪只需要农民同意出让自己的林场即可。不同意?那很简单,税是他在收,税单一拿出来就是偷税10年!然后噼噼啪啪的一算下来,加上滞纳金等等的东西,那就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整个远东,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大家连税是什么都忘了。一旦到了土豪需要你的房子你的土地时,税务的、警~察的、安保的就都到了……”
  张泽宏没有直接说的是,土豪可不比政府,什么手段他都敢用,不识趣的农民,基本上都熬不过远东的寒冬。
  啧啧啧,真黑,这哪是土豪?简直就是一帮掠食者。
  齐政也明白了,也就是说,这票掠食者们手里不缺土地,难怪要来参观农场丰收。
  没等齐政进一步与张泽宏交流,瓦西里带着这票老毛子走过来了。
  “齐董,嘉谷集团能把世界级马力的农用机械开进远东,真的颠覆了我们对中国农企的传统认知啊。”长相魁梧的诺威尔对齐政说道。
  齐政立刻说道:“诺威尔先生,嘉谷集团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农企,世界级的机械化耕作当然不在话下。”
  农场的大豆,从10月初开始收割,要在20余天内完成抢收,否则11月初下雪后大豆只能废弃在地里。嘉谷今年在远东种植大豆60万公顷,这意味着每天必须收获3万公顷以上。
  高效机械化作业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嘉谷集团把数百多台套世界水准的农用机械开进农场,这些庞大的农机配备卫星定位、自动驾驶仪等,真正实现精准作业,使大豆农场的人力投入极为简化。
  “事实上,这个农场,可以被视为规模集约农业的教科书。在这里,从开荒、春播、除草、防虫,再到采收、秋整地……几乎所有环节都采用先进的大马力农机作业。土地高度规模化让耕种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与集约化,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测算,我们农场平均1个人可以负责耕种管理1万亩耕地。”齐政介绍道。
  很显然,这些几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机械化耕作的老毛子,都对此啧啧称奇。
  一个农机车轮超一人高,甚至引起了他们的围观。诺威尔很惊诧:“这么大家伙,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这些巨无霸的农机,效率也是国际级的,是传统小机械效率的数十倍,是人工效率的几百倍。
  当然,先进的机械只是点缀,这群远道而来的掠食者,最关心的还是大豆产量。
  对此,齐政微笑道:“虽然今年远东的天气有些异常,但农场的大豆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按照目前的估算,每公顷平均产量3吨以上,产量最高地块达4吨以上。”
  这一切,除了先进的耕作技术,还依赖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农场地处北纬51度,夏季每天光照从4时持续至22时,日照时长18小时;而土地经过休耕,异常肥沃……当然,最重要的是有逆天的“灵阵”照顾。
  老毛子们发出惊叹声,来之前他们多多少少了解过远东本土品种的大豆产量,每公顷产量不过15吨,嘉谷农场的产量,对比起来岂止翻了一倍?
  利益相关的瓦西里等人更是差点笑出猪叫声。
  ……


第274章 靠谱的合作才有钱景
  齐政此前对瓦西里明言,后面两年会迎来一个粮食大牛市,大豆的价格会在今年年底初露端倪。
  瓦西里一直半信半疑,因为国际大豆价格总体处于低位运行,年中时还出现小幅下滑的跌势。
  及至进入10月份后,大豆价格出现异常大幅上涨,目前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至250美元吨,平均价格比上月上涨了11。
  瓦西里这才对齐政的判断敬佩不已。
  按照嘉谷的预估,今年农场的大豆产量达到近200万吨,随行就市的话,就是近5亿美元的收入。
  瓦西里凭借着土地的投入占据农场六成多的股份,可以分得3亿美元左右,收益不可谓不丰厚。
  瓦西里与他的合伙人们算了算,都是一脸兴奋,恨不得放声高歌一曲。
  当然,这三亿美元也不是瓦西里他们的纯收益。尽管他们看似只投入了土地,但嘉谷优良种子的进口,农业机械的过境,还有农业减税等,都需要他们的上下打点。
  除此之外,瓦西里他们还承担了大豆的运输作业。毕竟,在远东,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基本垄断在瓦西里等权贵资本手里——否则齐政也不会同意瓦西里等人单凭土地就占据六成的股份。
  饶是如此,瓦西里估计,自己至少能从农场分到两千万美元。
  参观队伍里顿时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诺威尔也笑着问齐政:“齐董,我听说,你判断大豆价格还会进一步提升?”
  同样享受着大丰收的齐政笑容满面道:“是的,而且目前的市场形势正在验证我的判断。眼看着粮食大牛市就要到来,诺威尔先生,如果投入更多的土地,你们将会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诺威尔若有所思。
  “诺威尔先生,我认为齐董的判断不过是在赌博!”突然一个声音传出来。
  齐政斜睨一眼,呵,原来是老熟人——丸红商社的太田明夫。
  此行,太田明夫也厚着脸皮,跟随着队伍过来参观嘉谷农场的丰收。
  丸红商社在远东开发的农场,在两次“天灾”的打击下,错过了大豆和小麦的种植时机,最后只能选择种植土豆、蔬菜和瓜类作物。
  远东的消费市场有限,只能运输回国;再加上庞大的人工成本……可以说,丸红商社这一年在远东基本是得不偿失;相应的,瓦西里等人能得到的收益也极为有限。
  太田明夫看着嘉谷农场的大丰收,自然是眼红不已。此时又听到齐政与诺威尔的对话,生怕诺威尔轻信,忍不住站出来反驳。
  太田明夫当然也知道这一伙参观团队在远东的能量,更知道他们会根据今年的收益加大投入,不愿意放弃远东农业市场的丸红商社,当然不愿意让嘉谷专美于前,他跟过来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太田明夫站出来对诺威尔说道:“诺威尔先生,从目前国际大豆供需来看,大豆其实供应充足,目前大豆价格的攀升,其实是投机资金的大幅炒作,价位已经明显偏离了大豆的真实价值。随着后期投机资金的撤离,将会引发大豆价格呈弱势。齐董的判断,是在引诱你们加大投入。”
  齐政心情很好,也不在意太田明夫的反驳:“投机的因素当然存在,但无论是从国际长期供需的风险还是从油价上涨导致的运费上涨来看,大豆价格保持上涨势头是毋庸置疑的。”
  “何况……”齐政不等太田明夫接话,继续说道:“其实无论大豆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只要大豆生产保证产量,对于诺威尔先生他们来说,终归是有赚的,只是在于赚多赚少的问题。”
  周围听得十分认真的老毛子等人微微点头,赞同齐政的说法。毕竟,他们不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只要有收获,理论上都有赚的。
  太田明夫被齐政的意有所指噎着了,这不是暗讽丸红商社种植大豆颗粒无收的下场吗?
  太田明夫知道在这个话题上讨不了好,转头对瓦西里和诺威尔等人说道:“做农业的,天灾总是免不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我们丸红商社在全世界都有农业合作项目,有丰富的跨国合作双赢经验。”
  “反观中方在远东的投资者,为降低成本及增产,对俄方农业安全性要求遵守较差;他们‘中国式’的生产和投资方式,不用当地人,除了租用土地资源,于俄方再无更多益处。”
  齐政知道太田明夫是在暗指嘉谷农场的大豆种植在化肥等生产物资上投入低,有消耗地力的嫌疑。
  对于这种指控,齐政只是指了指收割后的大豆田。
  旷野里,收割机快速在豆田驶过,豆秆被打碎“吐回”地面。收割机上加置甩刀,豆秆被切割成几厘米长,直接抛撒在地——既避免秸秆太碎导致次年春播种时绞缠耕作的农机,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耕地培肥。
  除此之外,“农场里有30员工是本地人员,而经过磨合,所有员工都接受了中国工作模式,工作量是增加了,收入也涨了两三倍。”
  俄方与中方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譬如俄方员工坚持到点上下班、周末必须休息;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春播秋收等紧要节点需要争分夺秒,与工厂上班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解决?除了反复向员工普及农业生产的工作性质,嘉谷农场大幅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