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环顾一圈后,接着说道:“还有一点就是,嘉谷的供应链是一条紧密的供应链,我们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个供应商,尽可能地提供更好的产品,进行更稳定的供应。假如说,供应商不在乎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那么他们停产乃至倒闭的风险就无限上升了,因此也会造成嘉谷的供应链紧张,这是我们不允许的……”
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诡异。
照章纳税,不克扣工人工资,这些果园主大概能做到。
但要说完全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呵呵……
在场的果园主,往往是租的农田。因此很多果园主不会珍惜土地资源,在施肥和排水上不注意,十年下来,土地基本就废了。
还有些果园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处理农药残留问题上舍不得投入,以至于将农药残留超标的水果投放市场……
或许不至于违法,但违反道德的操作,或主动或被动,很多时候难以避免,因此没有人敢轻易地给出保证。
齐政并不着恼,等了一会儿,摊开手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可以想象,越来越多的东南亚进口水果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这对于国内果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的升级,果业竞争也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可以肯定地说,落后的产业观念、落后的组织模式、落后的种植技术,必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没有严格要求,果品品质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希望各位理解。不管怎么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不强求大家同意,但这是加入嘉谷供应链的前提。”
嘉谷的“农产品上行供应链计划”,自然是希望实现农业的产销协同,甚至是产销一体化,但更重要的是,嘉谷希望借此扶持出一批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专业农业生产合作者。
齐政也相信,在嘉谷这个大平台的扶持下,那些愿意好好做事的讲良心的专业农业生产者,终究能战胜那些投机倒把的生产商,从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
第427章 找到组织了
了解了加入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条件后,果园主们三两成群地商量了起来,有的还低声争吵了起来。
钟华志走到齐政身边,笑呵呵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同意?”
齐政耸耸肩,颇为轻松地说道:“我猜,应该有一半会同意的。能加入嘉谷的供应链,他们是有实际好处的,接受一些约束不是不可接受的。再说了,我们也没有说要追究以前的责任,日后只要能在嘉谷供应链中赚钱多了,不用多说都会自觉拥护我们的要求。”
钟华志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作为嘉谷体系仓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者,他对这些一线农业种植大户的心态也很了解。
肯定有不少人受不了嘉谷的约束,甚至一些想加入嘉谷供应链的,也不乏抱着表面上应付的心思。当然,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嘉谷也不至于吹毛求疵——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具备超常素质吧。
正如齐政所说,最关键的还是能否让他们赚到钱。只要遵循嘉谷的要求,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供应商的行为都会向嘉谷的要求自动靠拢。
果然,不一会儿,桂省果业协会的陆会长带着统计名单过来了:“目前,我们有103位果园主,愿意成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一员……”
到场的有近两百位果园主,也就是说,基本是超过一半以上愿意接受嘉谷的条件。
钟华志不由得跟陆会长再次握手:“太好了,感谢陆会长的帮忙,为我们开了个好头。”
……
种植的水果品种,生产的规模,果园的管理质量,环保指数……这些嘉谷都要详细了解甚至要进行整改,之后才进入签约阶段。
有些旁观的果园主看嘉谷这架势,可不像是能浑水摸鱼的模样,不禁暗暗庆幸,幸好没有答应嘉谷的条件。
对此,火龙果果园主樊金明嗤之以鼻。
别的不说,单单是嘉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就能让他觉得加入嘉谷供应链已经物超所值了。
得到了政府支持的嘉谷,一头连着银行,一头连着市场。针对那些有能力种植出符合标准水果却缺少资金的种植户,嘉谷会出面担保帮助其拿到银行贷款,让他们获得生产或扩大生产的启动资金。
樊金明加入嘉谷的供应链后,就享受到了这个优惠。
“好壮观的灯光夜景!”一到晚上,樊金明这个面积500多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会准时亮起补光灯,场面蔚为壮观。
齐政和果园主樊金明走在火龙果园的田间小道上,看到每一个火龙果的架子上都装着一个大大的灯泡,这些灯只有红和黄两种颜色。
在加入嘉谷供应链的桂省水果供应商中,樊金明的火龙果园是少有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果园,而且还积极向嘉谷申请扩大生产的贷款协助,因此齐政将其作为第一个考察对象。
开阔的田野间,生长着五百多亩红得“发烫”的火龙果,田间阡陌交通,清晰可见。每当夜幕降临,果园里亮起灯光,放眼望去,就像彩虹铺在了地上。
这样的田园奇观,令人啧啧称奇,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拍照留念。
“火龙果陆续打花蕾了,这个季节本来只会发芽,不会开花,但因为采取科学补光的方法,火龙果可以提前在四月中下旬开花。”樊金明介绍道,“一般来说,我的火龙果能提前1个月上市。”
齐政随口问道:“这个果园投资有多大?”
“共安装了7万多盏补光灯,包括安装变压器、拉接线路等合计投资300多万元。”樊金明告诉齐政,这些补光灯专门到越省一厂家定制的,长时间不会发热,它是依靠光波促进火龙果生长,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颜色的光,而黄色光的波长是火龙果最常用的。
所以,谁还认为果业是个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将这个果园砸到他脸上,表情肯定会很精彩。
水果行业进入门槛低是没错,但成功门槛高啊!甚至可以说是高新技术行业,不然何谈改变中国农业现状?
春天,把种子播在地里;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果实——这或许是行业外大多数人的认识。而不独是行业外的人小看水果种植,即使是行业里的人,从整体情况来看,对种植的认识也还是不够的。
所以像樊金明这样的果园主,显得尤为突出,也是嘉谷最愿意扶持的合作对象。
尤其是这个火龙果基地还安排有二十多名贫困户工作,也凸显了他不一般的责任感。
“其实,我的火龙果主要大批量销往北方市场,可以说是不缺销路的。但也因为投资较大,想要扩大生产规模还力有未逮,所以希望能加入嘉谷这艘大船。”樊金明坦言道。
齐政参观后,较为满意地保证道:“放心好了,嘉谷对于樊老板这样的优质供应商,绝对会大力扶持的,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
……
能顺利争取到优惠贷款,樊金明就已经很满意了;而等嘉谷全面扶持后,他才知道,自己攀上了一个多么强大的合作方。
樊金明最清楚不过了,在果品种植这个大环节里,无论是育苗研发,土壤施肥,还是果树管理等,这些不起眼的每个小环节都颇具高科技含量。
他之前一般是求助农业专家,但很难做到全面实施。
比如土壤施肥,就并非简单地撒在地里——不同土壤性质不同,种植水果不同,施肥要求也不同。
而嘉谷在这方面比他一个人强多了,嘉谷的技术支持团队不但对自家果园土壤的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进行了考量,即使是肥料的制造,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原料的配比,做到“按方配肥”。
技术人员解释道,这也是嘉谷推动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一环。
“跟嘉谷合作,太值了!”樊金明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做水果的,谁不知道,国产水果,由于标准化程度低或标准缺失,导致用户体验参差不齐,是难以卖出高价的主要原因。
同一款产品,今天买到的是甜的,明天就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质都不稳定,很难留住消费者。更有些消费者认为,口味不一致,就证明卖给他们产品的是黑心商家,作假售假。
天地良心,水果的标准化真的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气候、土壤、环境……受多方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品种,也可能长出参差不齐的果子。
也只有像嘉谷这样,将技术做到精细,才是标准化的最大保障。
这可算是找到组织了!樊金明再次暗暗庆幸道。
……
第428章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过去
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农产品生产都是有组织的。
水果中,新西兰的奇异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和我们国产的猕猴桃,本是同根生,却命运大不同——一个黄金价,一个黄铜价。
区别在于奇异果抱上了“组织”的大腿!
曾经的新西兰奇异果,也因为分散生产而遭遇产业寒冬。为了报团取暖,新西兰两千多户果农在政府的协助配合下,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销售窗口——新西兰奇异果国际行销公司。
在这个龙头企业的领导下,新西兰奇异果产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并成功将奇异果销售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就只有“佳沛”一个品牌,所有的农民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嘉谷也没有将主视角对准农业种植大户。毕竟,在国内,小农种植户才是主流,而且最需要组织的。
嘉谷的“农产品上行供应链计划”,也主要是对农业散户进行种植和销售联合辅导,形成产业本地化能力,最终拼凑成“大户”。
所以针对桂省的水果产业,嘉谷是老套路——大力推动果农组建合作社。
但尴尬的是,果农们对加入合作社并不感冒。
……
“呃,其实这些年,本地办过不少合作社。但是吧,这些合作社最终都变成了卖农资的地方……”桂省水果行业协会会长陆小川颇有些尴尬地解释。
钟华志一脸了然。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还不知道国内大部分合作社的成色吗?
形式大于实质,少有发挥真实功能的——要么用来获取补贴,要么像陆会长所说的,直接卖农资,这样来钱最容易了。至于对农户的农技指导或者配套设施?只能说,想多了。
“还有就是散户果农,很难管理……”说起这点,陆会长一脸无奈。
技术上,果农主要是“瞎捉摸,不懂也只是问其他村民”;防护上,每到灾害发生后,果农才会向相关的农技专家咨询,而不是像种植大户一样关注天气并提前预防;开花期上,明明减少花蕾会给足养分,结果会多,品质也好。但很多果农就是不相信或者不舍得,觉得开花越多越好……
尽管桂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多是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式水果种植和处理,技术真的谈不上精细。
“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钟华志轻描淡写地说道。
嘉谷组建的农业合作社遍布全国各地,更奇葩的情况不是没有碰到过,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下这种情况,简直是小菜一碟。
……
桂省多山多丘陵的地形,将整个大气候分割成很多独立的小生态,让很多的水果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土壤。
但哪怕是相似的环境下,果子也经常出现“十里不同价,隔天跌破天”的价格窘境。
其实,就嘉谷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滞销果品其实都是低价值果品——成熟度不够、品质差异大、商品化程度低等,甚至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果品,可谓低价值。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散户生产缺乏标准和技术。
就像眼前这样,一座座青山绵延起伏,一排排果树郁郁葱葱,看上去生机勃勃。
但问题就在于,果树长得太好了!
随行的农技专家无奈道:“品种是好品种,但种植密度太高了。橙子都被树叶遮挡无法充分吸收阳光,会造成个体小、皮花、口感下滑……”
钟华志问道:“所以是要砍掉多余的果树?”
农技专家肯定地回答:“至少要砍掉三分一的果树,以及清除挡住了阳光的多余枝条,果品才有保证。”
但是……
听到加入合作社,嘉谷会帮忙卖果子,同时还有农技指导,果农们纷纷响应;再一听说要砍果树,果农们瞬间变脸。
“辛辛苦苦才把果树种好,现在要我们砍了?瞎折腾……”
“就是,砍了果树的损失谁来赔……”
“……”
果农们嚷嚷着不乐意加入嘉谷的合作社了。
同行的陆会长神色有些紧张,但钟华志不为所动。
“乡亲们,按照我们的要求砍了多余的果树,看似树少了,但单株产量会翻倍;而且,这批果树能挂果的时间更长!”钟华志大声说道。
有果农反驳道:“说得倒是轻松,谁敢保证……”
“我们公司保证!”钟华志打断果农的反驳,“我们公司可以和你们签合同,收购的单价,从市场价的5毛涨到1块,虽然砍了树,但你们的收入,只会比上一年多。”
果农们安静了下来,面面相觑。
这家公司,有点魄力啊!
最关键是,这样一算下来,自己的收入貌似真的是不减反增,嗯,有搞头。
再三确认了嘉谷的要求和保证,并在政府的担保下,果农们再次转变态度,表示乐意参加合作社了。
陆会长“……”
而这还没完。
在另一个橘橙种植区,因为种植的柑橘品种退化,嘉谷要求果农将自己原来栽种的果树全部砍掉,改种“沃柑”品种。
果农们一片哗然。
虽然果子卖不上高价,但贸然改种另一种没怎么听说过的品种,谁愿意冒这个险啊?
但钟华志的态度很坚决。
水果也要讲究差异化的。
快消品的差异化很容易,更多是从概念层面的差异化开始,比如饮料,你做绿茶,我就做红茶,实在不行,我直接抄袭你的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