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黎范是个文文弱弱的书生,大约30岁的年纪,但他已经是嘉谷实验室一个单独的研究所负责人了。
  在嘉谷实验室的序列内,任一个研究所,都代表着每年数亿元以上的经费,以及更关键的大量独立立项资格,可以说,比目前不少省级研究院都要强,官僚主义还更少。
  论理说,一个“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不应该具有这样的地位。毕竟,公司用于科研实验的投资,肯定是要有限考虑经济性的。
  若是拿嘉谷集团的钱,就要从体系的角度考虑问题,水稻、小麦或者猪、牛、羊这样的重要动植物肯定是排在科研投入的前排;再不济,啤酒酵母、根瘤菌之类的微生物,也是对集团的主要业务大有裨益。
  但“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所用的资源,是齐政个人投入的,或者说,这是齐政任性的“个人爱好”。
  论个人享受,齐政的生活品质已经比世界上99%的人都要强了——金钱花不完,健康以及可以预见的长寿,出行都有私人飞机……
  到了这种时候,事业和兴趣就是最好的驱动器了。
  有的人喜欢半夜醒来,看培养箱里的微生物;有的人喜欢凌晨四点醒来,看洛杉矶的街头;有人喜欢清晨醒来,面对大海,听海的声音……这属于个人志趣的不同,没什么优劣高低之分。
  而在政治生活方面,齐政对于民主自由什么的,没什么兴趣,虽然地位越高越能知道,即使在法律的重重保护之下,总有些人是超出人类认知的肆无忌惮的;而在另一方面,齐政更希望利用生物“进化”来改变世界。
  终究,人类对于生物的研究,并不是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样的命题,而是想要对人类自身有更多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人类进化的需求。
  如果将这种需求看做是一种爱好的话,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爱好,得投入大笔资源才玩得转。
  对于齐政来说,灵阵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不能见光的资源;而能公之于众的手段,无外乎“科研”了。
  齐政掌握了资源的分配权,有时候,也是可以任性的。
  世界级富豪中,论个人投资科研项目的,最出名的应该是比尔盖茨。他成立的资金,除了扶贫,最喜欢的就是投资那些能为后代子孙造福的项目,俗称“黑科技项目”。
  像创新性电池、碳捕捉技术等新能源技术呀,一些重大疾病的医药科技研究呀,还有无水马桶、抑臭香水等不走寻常路的奇怪科技用品……充分体现了有钱人的“小爱好”。
  相比于盖茨,齐政倒没有这么“花心”,他的喜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培养出更多的新型高效实用生物”。
  “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就是其中一个,研发资金几乎都是齐政的私人投资,只不过是共享了嘉谷实验室部分人员和器材等资源。所以,对于这些项目负责人来说,齐政说的话比实验室老大陈建章都要好使。
  黎范虽然是书生模样,但一点都迂腐,对于真正的“金主”,他张嘴就来:“迄今为止,我们培育出了几十种超级水生净化植物。”
  电话另一头的齐政忍不住扶额。
  “超级XX生物”,几乎成了嘉谷体系内的一种特有名号,一般用于某种大幅“魔改”成功的新生物。
  尤其是实验室那帮家伙,动辄就简单粗暴的“超级XX”,简直就是取名废。
  不过,虽然简单粗暴,但只有在关键特性上实现跨越式提升后,才能被冠以“超级”之名。齐政不意外“水环境生物净化项目”团队熟悉的操作,但是,几十种?
  “黎教授,你确定没说错?是几十种,而不是十几种?”齐政无奈而笑,道:“黎教授呐,现在可不是骗经费的时候啊,我要的是拿出来就能用的成熟品种……”
  投资人与科学家的关系,在说起投资和成果的时候,最是微妙。
  如果说世界上哪种人最会花钱,一定非科学家莫属了。
  要说普通人赚钱用于享受的话,需要多少钱呢?学比尔盖茨买座马尔代夫的小岛,平时坐私人飞机往返自己养着鲸鲨的豪宅;又或者学中东土豪那样,买一架波音747改造的私人飞机,大约就是极限了,甚至可以说是极度任性。
  女人的任性,还可以加上昂贵的珠宝和爱马仕之流的奢侈品。
  但是,对科学家来说,一座小岛算是成本吗?一架飞机算是大手笔吗?
  没有满世界的圈海岛,只是因为科学家穷,拿不出经费而已;同样,没有将全世界的生物纳入研究,也只是没钱而已。
  以生物学家为例,培育一种新作物,投资者无论是个人、机构还是国家,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不投,要投就得花买架飞机N倍的钱,而且是常年的开销。
  不比嘉谷集团自身投资的研究项目,黎范他们这些由齐政私人投资研究的团队更敏感。
  毕竟,齐政能任性的投钱,也可以任性的选择不再投钱。这些项目负责人少不得要时刻给“金主”打鸡血了。
  然而,电话另一头传来黎范信心十足的声音:“BOSS,我可不是骗经费,真的有几十种超级水生净化植物可以投入商用。”
  电话这头,半天没了声响,许久才听齐政声音幽幽的传来:“我马上回去,你们准备好项目的研究汇报,另外,注意保密。”
  ……


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
  在世界一些安静独特的角落里,万物主造就了一些珍贵而又神奇的水源,色泽透明如钻,水质卓尔不群。
  岷省的南开市,嘉谷的起家之地,原先并不在其中行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开市境内不仅环境风景是一顶一的,水质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都属于顶尖水平。
  在外人看来,这不是很正常吗?一个区域的水质能够集中反映当地生态水平;能种出仙茗大米的地儿,水源肯定也是让人信服的。
  如果放在十年前,南开市的生态风景倒也不错,但水源要说优质,还真说不上。当其时,农业污染也好,工业污染也好,甚至生活污水,都对境内水源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水源更是被污染得挺严重的。
  为了水可鉴,南开市方面也是利用了源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办法,从局部到全市,坚持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有今天水质长青的“钻石水源”。
  这其中,不敢说全是嘉谷集团的功劳,但嘉谷确实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没有嘉谷,南开市水源绝对没有现在的纯净度。
  在南开市岷江支流汇合河口岸边,齐政和实验室“水环境生物净化”研究所负责人黎范,就正在见证一批绿色的“来客”——常绿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菖蒲、金鱼藻等,在嘉谷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些具有净水功能的植物或沉入水底,或栽在河滩上。
  “这个月,全市刚进行过水质监测,大部分河流的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透明度等关键指标表现突出,平均水质达到Ⅱ类。这段河道算是表现较差的了。”黎范笑容满面道。
  当然,他口中的“较差”,放在任何地方都算不上差了。
  齐政理所当然地探头看了看,问道:“这是你们最新的成果?”
  黎范推了推酒瓶底似的眼镜,淡定道:“应该说,只有超级美人蕉和常绿水生鸢尾才是最新成果,其他的不算新了。”
  “水生鸢尾?”
  “哦,一种常绿水生草本植物,由六角果鸢尾、高大鸢尾、短茎鸢尾等杂交而成,杂交原种产自美、俄等高纬度地区,由于其抗寒力极强,能弥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缺少常绿水生植物的不足。”
  “优势呢?”
  “我们放大了其旺盛的新陈代谢,即使在隆冬季节,也能有效吸收、积累、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多种有机污染物……”
  “美人蕉呢?”
  “超级美人蕉对水生环境中有害重金属铅、汞、镉等的去除率为70%,这一段河道为通航河道,检测到易受重金属污染……”
  从黎范的介绍中就可以知道,水生环境尤其是河道治理是有一定“套路”的。一般先要斩断河道的外源污染,即河道周边的岸上污染源,不再让其污染影响河道;其次,是控制和清理河道的内源污染,比如,清除河底的淤泥和水中的杂质;再次,是进一步净化河道的水质;最后,才是尝试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力争让河道恢复原本的自净能力。
  实验室培育出的“超级水生植物”优异之处在于,它们几乎是将后两步一步到位了。
  但是,这种净化+修复生态不是说在水里密密麻麻地种植了各种净水植物即可,如果没有合理的搭配,净水植物种得多,反而过犹不及。
  譬如净水植物的布置是要分层的,上层布置的是睡莲等漂浮植物,主要起到美化河道景观的作用;中层布置的是再力花、菖蒲等挺水植物,它们扎根在河中,露出“头”和“身体”,既可以拦截岸边可能流入河中的泥沙,还可以稳固水土,甚至起到为河道遮挡阳光、降温的作用;下层布置的是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它们潜伏在河中,不露“头”,主要作用是和水中的藻类抢营养,消耗河道中的氮、磷、高锰酸盐等营养物质,抑制影响水质的藻类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这种搭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譬如到了冬季,这些净水植物停止生长,有些会腐烂在水中,如果不及时割除,反而净水不成还浑了水——为此实验室引进了常绿水生鸢尾这种耐寒水生植物作改良。
  国内对于各种水生植物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效果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有大量适应生长的优良水生植物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黎范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系统性的筛选和培育,得到一批具有良好遗传性状、适应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的净水植物。
  当然,这种系统研究,都是要靠烧钱来维持的。所幸的是,在灵阵的加持下,他们起码“烧”出了一批成果。
  齐政略轻松一些,问道:“如果是污染较严重的水体环境,能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水质改善,譬如半年内……”
  为何谁都知道生物净化法的好处,却没有投入太多研究?
  因为生物净化法的桎梏更多。首先生物净化正常来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越急迫越做不好;甚至在污染严重的前提下,水生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都说不准,又谈何“净化”呢?
  齐政用灵阵加成是能“超常”发挥,但他想知道,在他不出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案能做到哪一步。
  黎范却是一个磕绊都不打的道:“可以。我们能通过种类的选择,群落的搭配,以及微生物研究所培育出的超级微生物,发挥出超级水生植物最大的净化及应用潜力……”
  齐政恍然,他倒是忘了还可以与微生物研究所的成果共同应用。
  微生物研究所无疑是嘉谷实验室内的最大“山头”之一,甚至说,没有哪种作物的研究能离得开微生物。相反,很多时候,微生物的突破,能为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带来惊喜,譬如超级根瘤菌之于革命性的“嘉豆13号”。
  在水务净化上也是一样。毕竟,水环保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当今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活性污泥,说到底就是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微生物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可与现有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种群共存的,功能更强大的超级菌株和菌群,让3种以上微生物共生一个环境不相互蚕食,快速繁殖;能降解更多种类的污染物,而他们分解后的物质又能被超级水生植物转化或保存在体内……”黎范说起微生物研究所时,语气是既羡慕又肉疼。
  因为微生物研究所在嘉谷实验室中,资金充沛,成果也斐然,一贯是其他项目组眼红的主。更何况,像他们研究所的项目,如果需要微生物研究所配合的,也不是靠“同是一家人”就能得到配合的。
  想起分润出去的经费,黎范就忍不住牙疼。
  好不容易当一回主角,黎范对于微生物研究所的“辅助成果”也是简单一提,就如数家珍般宣扬他的几十种“超级水生净化植物”的研究状况。
  齐政对于实验室内各项目组为了经费“相爱相杀”的情况心知肚明,听完黎范的成果汇报后,重重点头道:“李教授辛苦了,同时得到几十个成果,不容易啊。”
  这一句话,就把黎范说得眼眶红了,近十年的光阴,数以亿计的投入,何止是不容易。
  谢天谢地,起码没有浪费“金主”的投入,后面再张口要资金就从容多了。
  黎范的吃相还算斯文:“我们是培养出了不少超级水生植物,但对它们的应用研究还不够透彻,还需要不断的研究。集团内不是有人提议说我们拥有了一些优质水源,可以卖水吗?没必要。我是希望能构建周年高效的水生植物净化修复体系,让国内处处是优质水源!”
  好家伙,黎范身体看上去单薄,心倒是挺大的。
  但就算知道他是“骗”经费,齐政也只能点头。
  水源关联的范围太广了。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源,或者说,任何优质的生命都需要优质的水源。
  要想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离不开优质的水源;要想生产出健康安全的食品饮料,离不开优质的水源;人类要想健康长寿,同样离不开优质的水源……不说别的,如果能像芬兰一样,不管是在湖泊里还是江河里,都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水源,甚至是儿童直接饮用都没问题的水,国民幸福度都能提高一个档次。
  这样的道理,齐政知道,黎范怕是更清楚。
  不得不说,受齐政影响,嘉谷上下多多少少是有着公心的——黎范若是冲着名利去的,只是几十种“超级水生生物”的研究,就足以功成名就了。
  偏偏他要构建大范围的水生植物净化修复体系,且不说其中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单单是提出这样的设想,在如今名利汹涌澎湃的时代,就是吃力不讨好的。
  起码,对于嘉谷来说,“霸占”一些优质水源地卖矿泉水,绝对比苦哈哈的“让国内处处是优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