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欢花治肝郁的失眠,夜交藤治阴阳不交的失眠;柏子仁治心虚的失眠。
郁李仁偏治幽门气结而致的便秘。柏子仁偏治血虚肠燥的便秘。    用量一般为3~9克。膈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鳖      甲
鳖甲味咸、性凉。是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兼能平肝潜阳。
因阴虚内热而见骨蒸痨热,盗汗湿发、潮热颧红、肺痨干咳、痰中带血等症。可用本品滋阴清热,常配合银柴胡、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当归、乌梅、白芍、生地、元参等同用。
疟疾久久不愈,左胁下出现硬块,名曰“疟母”(脾肿大)。本品咸能软坚,散结消癥。可用本品醋炙研末服,每日二、三次,每次一钱。也可与柴胡、黄芩、党参、半夏、桃仁、丹皮、射干、生牡蛎、三棱、莪术等同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有“鳖甲煎丸”,是治疗疟母的专剂。近些年来用此丸治疗脾大,也有一定的效果。
妇女经闭,气血流通不畅,腹中瘀积结滞而生癥块者,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生大黄、三棱、莪术、桂枝、炙山甲等同用,以通经消癥。
龟板偏于入肾滋阴,补益之力大于鳖甲。鳖甲偏于入肝退热,散结之力大于龟板。
牡蛎偏于化痰结、消瘰疬。鳖甲偏于除胁满、散疟母。
用量一般为9~15克。重症也可用到30克。入汤药须“先煎”。
无阴虚内热及消化不良、肠冷便泄者忌用。

                  补    骨  脂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味辛苦,性大温。主要功用是补肾阳,固下元,暖脾胃,止泄泻。
凡因肾阳虚而致的阳痿、性机能减退、腰膝冷痛、阴囊湿冷、下腹部虚冷等症,可用本品配胡桃肉、杜仲、阳起石、川续断、附子、熟地等同用。肾主下元,肾阳虚可导致下元不固而出现遗尿、尿频、尿失禁等症,可用本品配桑螵蛸、菟丝子、乌药、益智仁等同用。也可用本品炒脆为末,睡前服。我曾用本品配桑螵蛸、复盆子、乌药、益智仁、熟地、山萸、炒鸡内金、茯苓、煅龙骨、煅牡蛎、桑寄生等,治疗青少年或成年人顽固性遗尿,取得满意的效果。
脾胃虚寒而致消化不良,慢性腹泄等症,可用本品配肉豆蔻、大枣、生姜(名二神丸)、茯苓、白术等同用。本品既能温肾又能暖脾,故对脾肾两虚而致的“五更泄”(又名鸡鸣泄,即每日清晨拂晓时泻肚)最为适用。常配合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名四神丸)等同用。我常在四神丸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入炒山药、诃子、茯苓、白术、附子、炮姜等药,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病的泄泻,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肉豆蔻与补骨脂均能止泄泻。但肉豆蔻偏于助脾阳、燥脾湿而涩肠止泄。补骨脂偏于补肾暖脾而固肠止泄。
用量一般3~9克。尿血、便秘者及孕妇慎用。急性泌尿系感染而致的尿频,不宜用。

                     赤    石  脂
赤石脂为天然产的一种红色的多水高岭土。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除去杂质,研成细末入药。赤石脂,味甘、酸涩,性温。常用为收涩药,有固涩收湿、敛脱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外用于疮疽久不收口。
本品甘酸涩性温,质重而涩。有收敛固肠的作用。最常用于久泻、久痢不止,大肠虚寒滑脱不禁,甚至因泻痢过久而脱肛等症。如肠胃虚寒,腹中冷病,下痢脓血,久久不止,可配干姜、粳米同用。先将赤石脂为细末,留一半不煎,其余一半和干姜、粳米同煎,煎至米熟后,弃去渣滓,再把留下的一半赤石脂末,放入汤内,分两次温服(《伤寒论》桃花汤)。如肠滑不禁,泻利不止,可配禹余粮(赤石脂禹余粮汤)同用,或加车前子、茯苓之类,兼利小便。总之,本品用于下焦不固之证。
妇女崩(子宫大量出血)、漏(子官经常小量出血)不止。本品可固涩止血。常配生地、当归、白芍、白术、酒炒黄芩、川断炭、棕榈炭、艾炭、阿胶、桑寄生、炙黄芪等同用。
对于慢性痢疾、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使大便次数减少。对于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大便下血久久不止等,加用本品,可帮助止血。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异物的刺激,一方面可吸着炎性渗出物,使炎症缓解,对胃肠出血也有止血作用。本品亦能吸着消化道的毒物,故也可用于磷、汞内服中毒时,服用本品以防止毒物吸收。
禹余粮、赤石脂均能涩肠止痢、止血。但禹余粮甘咸性寒,赤石脂甘酸性温。
花蕊石、赤石脂都能酸涩止血。但花蕊石偏治咳血、吐血,赤石脂偏治崩漏、便血。
白石脂与赤石脂主治略同,但赤石脂偏入血分。
赤石脂常煅用,以增加其涩性。
用量一般9~15克,重症可用至30克。
大肠有实邪者禁用。因本品重坠,故孕妇慎用。连续服用有使食欲减退的弊害。

                     磁    石
磁石味辛咸,性寒。本药为重镇之品,主要功用是:补肾纳气,镇肝潜阳,定志安神。
1。补肾纳气:肾虚而瞳孔扩散、视物不清,肝肾两虚而目睛昏暗,眼生黑花,白内障等,常以本品配熟地、生地、枸杞子、菊花、石斛、白芍、当归、菟丝子、夜明砂、青葙子、羊肝、朱砂等同用。或配朱砂、神曲为丸内服(磁石使精永不外遗,朱砂使邪火不上侵〕。是治白内障常用的药(名磁朱丸,中药店有售)。久病久咳或体质虚弱,导致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归肾而发生虚喘,症见气短喘息,劳累时更甚,吸气比呼气困难,吸气短自觉气不能下纳于丹田(指脐下部分),或兼见腰膝酸软,面色发黑,两尺脉弱等。临床称此证为肾不纳气的虚喘。本品能引肺气入肾常配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肉桂、五味子、附片、沉香、苏子、杏仁等同用,有摄纳肾气而平喘的作用。
2。 镇肝潜阳:肝肾阴虚,肝肾虚阳上扰而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目花、头痛等症,常以磁石配合生地、白芍、生赭石、生石决、蝉衣、菊花、黄芩、桑寄生等同用。
3。定志安神:对于心神不安、惊恐失眠、心慌虚怯、癫痫等,可以本品配合远志、朱砂、珍珠母、当归、白芍、柏子仁、茯神、龙齿等同用。
生赭石镇厥阴心包之气,除血脉中之热,养血镇逆,兼能镇降肝阳。磁石镇纳少阴上浮之火,使心肾相交而定志安神。赭石偏入心肝,磁石偏入肝肾。
紫石英重镇,能补心肝血分而温暖子宫。磁石重镇,能补肾养肝而纳气归肾。
黑铅纳肾气,是由上而下,镇降肾气之上逆。磁石纳肾气,是由下而上,引肺气下降,纳气以归肾。
磁石能吸铁者称“灵磁石”。灵磁石效果较好。
本品是一种含铁的矿石,使用时最好配合神曲、鸡内会等助消化药物,既能帮助吸收又可免于害胃。
用量一般为9~30克。打碎,先煎。

                 大      枣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有止泻、生津、补养强壮等作用。并能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例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中,都使用大枣以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
本品配甘草、小麦,名甘麦大枣汤,可用于妇女脏躁(情绪抑郁不乐、悲伤欲哭等)。常配合香附、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白芍、郁金、胆南星等随证加减应用。
大枣的核,炒焦,泡水代茶饮,能使人安睡。对失眠的人,除服药治疗外,晚间可用此法,辅助治疗。服药不便者,也可用此法治之。
龙眼肉、大枣都能益脾,但龙眼肉偏于养心补血、治心虚;大枣偏于补脾和胃、治脾虚。
饴糖味甘益脾,偏于缓急和中,治中虚作痛。大枣味甘益脾,偏于益气养血,兼能养心,治脾虚心慌如悬。
用量一般三至十枚。
胃胀满,有痰热者,不宜用。

当归
当归味辛甘、微苦,性温。是治疗血分病最常用的药。能使血各归其所,故名“当归”。它的主要功用有:
1。补血:本品配黄芪(黄芪30克、当归6~9克)名当归补血汤,常用于失血后而血虚、气血不足、产后流血过多等症。配熟地、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最常用的补血药方。运用此方随证加减,可用于各种血虚证。近些年来,也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各种贫血。
2.活血:当归还有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与红花、赤芍、三七、桃仁、乳香、没药等配伍,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连翘、银花、赤芍、红花、皂刺、炙山甲等,可用于痈疮初起、肿胀疼痛。与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片姜黄、红花、苡米、川断、附子等配合,可用于风寒湿痹、臂腿腰足疼痛。与川芎、红花、半夏、防风、黄芪、桂枝、白芍、熟地、炙山甲等配用,可用于肌肤麻木不仁等症。
3.润肠通便:年老、久病、产后失血、或津液不足者,因血虚肠燥而大便秘结,可用当归养血润肠而通便。常与麻仁、生地、熟地、桃仁、肉苁蓉、郁李仁、瓜蒌仁、大黄等同用。
4。 调月经:当归与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茜草、香附等同用,可用于气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与白芍、香附、元胡、炒川楝子等同用,可用于行经腹痛。与生地、白芍、白术、艾炭、阿胶珠、棕炭等同用,可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症。总之,当归能调理冲、任、带三脉,善能补血、和血,故为妇科调理经血最常用之药。前人把它称之为“妇科专药”,无论胎前、产后各病,都常随证加减采用。
白芍补血偏于养阴,其性静而主守。当归补血偏于温阳,其性动而主走。血虚生热者宜用白芍,血虚有寒者宜用当归。
当归配黄芪、党参,可生气补血;配大黄、牛膝,可破下部瘀血;配川芎、苏木、红花、桔梗,可活上部瘀血;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可通达四肢、活血通络。
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当归须偏于活血通络。
酒当归(酒洗或酒炒)偏于行血活血。土炒当归可用于血虚而又兼大便溏软者,当归炭用于止血。
用量一般3~9克。急重病有时用到15克。
大肠滑泄,火旺者,均不宜用。
近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而使收缩加强,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一些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党参
党参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2。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的证候(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也常配用党参益气、健脾而帮助补血。例如配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远志、五味子、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党参代人参);配黄芪、白术、当归、白芍、陈皮、龙眼肉、木香、远志等为归脾汤,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据近代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等,治疗各种贫血。
3。 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咯痰无力等症。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芪、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4.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一般多用人参(独参汤),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党参30~90克,加附子6~9克。生白术15~30克,急煎服,能代替独参汤使用。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
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
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因产地不同,党参有“台党参”(台参)和潞党参两种。药效差不多。目前药房已无此分别。
用量一般为3~9克。重病或急病时,也订用到15~30克或更多些。
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能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使用。

                    杜    仲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是常用的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的药物,并有安胎的作用。肾主腰膝,肝主筋,肾主骨。如因肝肾虚弱而致腰病、膝腿无力者,可用本品补肝肾、强筋骨而益腰膝,常与熟地、续断,牛膝、山药、山萸、补骨脂等同用,腰腿发凉喜暖怕冷的,还可加附片、肉桂、淫羊藿等。
孕妇如因肾虚而致胎动(妊娠二、三月腰痛、胎动欲坠、身体下部乏力,或兼见尺脉弱等),可用杜仲补肾安胎,常配合桑寄生、续断、白术,熟地、白芍、苏梗、当归等同用。如因肾虚而胎漏(孕妇子宫出血),常用杜仲炭配合续断炭、当归,白芍、阿胶、艾炭等治疗。
伤科中常把杜仲与续断同用,前人经验认为杜仲能促进筋骨离开的部分结合起来。续断能促使筋骨断折的部分接续起来。二药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