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难,是著名的亲俄党。等到日本置设统监府后,倒大为伊
藤统监所赏识,身为韩相,前后四年。寺内统监到任后,举国
咸知大变即在目前,完用的亲友,都劝他避位,不犯着身当兹
冲。完用夷然道 :“我结怨于民已久,现在要避去卖国恶名,
如何能够?托庇日本,还可以苟全性命 。”寺内正毅在李完用
签定之后,立刻电告日本政府。十月八日,日本政府开临时内
阁会议。二十二日,开临时枢密院会议,决议于二十五日公布
日韩合邦条约。韩政府忽以十月之二十八日,为韩皇即位满四
年之期,请开纪念祝贺,然后发表,日人允准。到了这日,韩
廷大宴群臣,热闹繁华,宛然升平景象。日本统监寺内也按照
外臣仪注,随班拜舞。纪念祝典举行之次日,即发布日韩两国
并合之条约。其文曰:
日本国皇帝陛下及韩国皇帝陛下,欲顾两国间之特殊亲密
的关系,增进相互之幸福,永久确保东洋之平和。为达此目的,
确信不如举韩国并合于日本,爰两国间决议缔结并合条约。为
此,日本国皇帝陛下,命统监子爵寺内正毅;韩国皇帝陛下,
命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全权委员,会同协议后,协定左之诸条:
第一条 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之统治权,
完全永久让与日本国皇帝陛下。
… Page 208…
清朝秘史 ·1092·
第二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受诺前条所揭之让与,且承诺
将韩国全然并合于日本帝国。
第三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约令韩国皇帝陛下,太皇帝陛
下,皇太子殿下,并其后妃及其后裔,各各应于其地位,而事
有相当之尊称威严及名誉,且供给以充分保持之岁费。
第四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约对于前条以外之韩国皇族及
其后裔,使各各享有相当之名誉及待遇,且供给以维持之必要
之资金。
第五条 日本国皇帝陛下,对于有勋功之韩人,认为宜特
表彰者,授以荣爵,且给以恩金。
第六条 日本国政府因前记并合之结果,全然担荷韩国之
施政,凡韩人遵守该地所施行之法规者,其身体及财产,充分
保护之,且图增进其福利。
第七条 日本国政府对于韩人之诚意忠实,以尊重新制度
而有相当之资格者,在事情所得许之限界内,可登庸之,设为
在韩国内之帝国官吏。
第八条 本条约经日本国皇帝陛下,及韩国皇帝陛下之裁
可,自公布之日施行之。
明治四十三年八月廿二日 统监予爵 寺内正毅
隆熙四年八月廿二日 内阁总理大臣 李完用
从此三千年古国,世界上就不复有他的影踪了。时贤梁任
公先生,有朝鲜哀词二十四首:
时运有代谢,人天无限悲。
哀哀箕子祀,恻恻黍离诗。
授楚天方醉,存邢事尽疑。
… Page 209…
清朝秘史 ·1093·
苍茫看浩劫,绝域泪空垂。
自昔四夷守,惟闻我人扬。
玄菟开汉郡,圭冕廓明疆。
高庙初膺录,东藩首掎裳。
山川不改旧,怀古倍凄惶。
卅五年前事,抡攘启祸门
衅钟秦客贱,拥蓑汉公尊。
比户无安堵,西邻有责言。
谁令一星火,熠耀竟燎原。
王迹何年熄,人臣有外交。
楼兰方贰汉,郑伯不朝周。
歃血迎蕃使,攻心误庙谋。
岂闻典属国,空白责包茅。
上相能忧国,持筹亦苦辛。
护羌驰校尉,讯丑献陪臣。
势逼成争郑,谋疏失悬陈。
六州谁铸错,愁绝问苍旻。
个嫠滔上国,亦怒命元戎。
嘶马关山黑,翻鲸海水红。
伐谋怯蜂虿,养士付沙
痛绝殽函路,秦师不复东。
奇福无端至,天贻受命符。
夜郎能自大,帝号若为娱。
誓庙丝纶诰,交邻玉帛图。
千秋万岁寿,朝野正欢虞。
古有殷忧启,时危亦可乘。
岂无忧曲突,其奈锻甘陵。
… Page 210…
清朝秘史 ·1094·
瓜蔓抄何酷,蝗蝻录竟成。
非贤谁与立,流涕说亡征。
□龙腾陆起,燕雀处堂安。
恩泽倾丁傅,萧墙阋范栾。
烂羊名器贱,使鹤国防单。
刻骨诛求尽,民生亦苦艰。
梃击何公案,娥眉泣马嵬。
召戎有贵胄,靖难乏长才。
南内理荆棘,行人庇葛藟。
旄丘琐尾子,早晚好归来。
振海风将至,轩然乍起澜。
有鸱吓腐鼠,得虎卫穷山。
赢负成负注,笑啼兼二难。
息肩何日是,长夜正漫漫。
旅雁悲胡越,连鸡斗赵秦。
诸侯兵在壁,四海水扬尘。
地险崇赵尽,天骄受命新。
捧盘载书定,良会最酸辛。
干戈渐苏息,俎尊转频繁。
得主通东道,劳师管北门。
指囷邻谊事,守府主权尊。
微管吾安托,深深再造恩。
覆水谁能挽,王风已不雄。
军容烧越甲,疆理易齐封。
持节皇华落,讥关夜士空。
多艰何足道,东泾太匆匆。
闻说葵丘会,声容盛海涯。
… Page 211…
清朝秘史 ·1095·
由来兴废绝,应不汝疵瑕。
好事无皇戍,陈情负子家。
噬脐更安及,前事剩堪嗟。
已怜同缚虎,况复漏多鱼。
否德传于子,多凶疚在余。
列戟移兴庆,腾书慑石渠。
宫娥垂泪对,此别意何如。
甘载逋亡客,归来马角生。
急应求烛武,今始识真卿。
具位徒观变,勤王不好名。
空闻宋谢朏,挟玺卧前楹。
三韩众十兆,吾见两男儿。
殉卫肝应纳,椎秦气不衰。
山河枯泪眼,风雨闷灵旗。
精卫千年恨,沈沈更语谁。
末劫兴人妖,行尸愧鬼雄。
党争牛李剧,容悦赵胡工。
卖国原无价,书名更策功。
覆巢安得卵,嗟尔可怜虫。
地老天荒日,图穷匕见时。
猿虫消并尽,牛马应何辞。
涛咽仁川水,云埋太极旗。
只应旧时月,曾照汉宫仪。
乘传降王去,伤离应黯然。
行津花自发,故国月长圆。
幸免牵机药,遑论少府钱。
飞鸟啄大屋,留取后人怜。
… Page 212…
清朝秘史 ·1096·
昔有死社稷,今闻药祸殃。
赐酺百户酒,建极万年觞。
公合名安乐,人疑别肺肠。
由来国自伐,不信有天亡。
弱肉宜强食,谁尤只自嗟。
几人争逐鹿,是处避欠蛇。
殷鉴何当远,周行亦匪赊。
哀哀告我后,覆辙视前车。
稿饿还忧国,奇愁欲问天。
仓流观物人,孤愤托诗篇。
梦断潮空咽,神伤月悄然。
劳歌杂涕泪,今夕是何年?
欲知日韩合并之后,于中国有何影响,且听下回分解。
… Page 213…
清朝秘史 ·1097·
第一百二十二回
掷炸弹惊走五大臣 议立宪气倒老中堂
话说日本在朝鲜设置统监之日,正中国派遣尚其亨、李盛
铎、载泽、戴鸿慈、端方前往各国考察政治之年。此时文明潮
流,弥漫全球。中国政府各大臣知道,专制独裁,断不能容留
今世,于是一面停止乡会试及各省岁科考试,一面考试出洋学
生。张之洞督办粤汉铁路,铁良、徐世昌会办练兵事宜。又奏
请派遣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
切政治。
四位大臣没有动身,又派续绍英为出洋考察政治大臣。五
位大臣才待出洋,在北京正阳门车站上,受了个大大的惊吓。
这日,五位大臣衣冠齐楚,受着亲友的欢送,堪堪行到马站,
忽地轰然一声巨响,满车站烟硝气宛似妖云恶雾。五位大臣里
早倒地了两个,是载泽、绍英,亏得受的都是微伤,将息两天
就都好了,那刺客倒被炸得当场毙命。
事后调查,才知刺客是革命党人,姓吴,名樾,字孟侠,
皖北相城人氏,在两江旅保小学充当教员。跟五大臣并无私仇,
就为了民族主义,积极排满,密谋暗杀,连这一回已经是三次。
两次谋刺铁良、那桐,没有成功。此回目的正达,身已先殉,
这都是后话。
当下车站上只听得有人怪喊 :“了不得,炸弹!炸弹!”
… Page 214…
清朝秘史 ·1098·
那余外的三位大臣,九魂十八魄不知吓掉了多少!说不得,只
好重改行期。后来徐世昌、绍英两个不愿出洋,清政府只得改
派了尚其亨、李盛铎。五大臣放洋到欧州,周游列国,吸受了
好些文明新鲜空气。回国之后,便联衔上了一个很恳切的奏请
宣布立宪折,其辞道:
窃臣等伏读谕旨,特派亲贵大臣分赴东西各国考求政治。
本年八月二十日,敛奉上谕,前有旨派载泽等分赴各国,考察
政治。该大臣等各至一国,着各该驻使大臣会同博采,悉心考
证,以资详密。钦此。使维我皇太后、皇上励精图治,奋发为
雄。薄海臣民,固已庆鸿业之有基,冀幸福于无既;而海国士
夫,亦以我将立宪,自今伊始,必将日强,争相走告。臣等耳
闻目见,无不觉忭庆逾恒。
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
也。滥觴于英伦,踵行于法美,近百年间,环球诸君主国,无
不次第举行。窃迹前事,大抵弱小之国,立宪恒先。瑞典处北
海,逼强俄,刚先立。葡萄牙见迫于西则次之。比利时、荷兰,
壤地偏小,介居两大国则次之。日本僻在东瀛,通市之初,外
患内讧,国脉如缕,则次之。而俄罗斯跨欧亚之地,处贫嵎之
势,兵力素强,得以安常习故,不与风向为转移。乃近以辽沈
战事,水陆交困,国中有识之士,聚众请求,今亦立布宪法矣。
最强之国,所以立宪最后者,其受外来之震撼轻,故其动本国
之感情缓。而强大如俄,犹激动于东方战败,计无复之,不得
不出于立宪,以冀挽回国势。观于今日,国无强弱,无大小,
先后一揆,全出宪法一途。天下大计,居可知矣。且夫立宪政
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考各国宪法,皆
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而
… Page 215…
清朝秘史 ·1099·
凡安乐尊荣之典,君得独享其成;艰巨疑难之事,君不必独肩
其责。民间之利,则租税得平均也,讼狱得控诉也,下情得上
达也,身命财产得保护也,地方政事得参预补救也。此之数者
皆公共之利权,而受治于法律范围之下。至臣工则自首揆以至
乡官,或特筒,或公推,无不有一定之责成。听上下之监督,
其贪墨疲冗败常溺职者,上得而罢斥之,下得而攻退之。东西
诸国大军大政,更易内阁,解散国会,习为常事。而指视所集,
从未及于国君,此宪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说也。而诸国臣工
方以致君泽民,视为义务,未闻有以一已之私,阻挠至计者。
我国东邻强日,北界强俄,欧美诸邦,环伺逼处,岌岌然不可
终日。言外交,则民气不可为后援;言内政,则官常不足资治
理;言练兵,则少敌忾同仇之志;言理财,则有剜肉补疮之虞。
循是以往,再阅五年,日本之元气已复,俄国之宪政已成,法
国之铁道已通,英国之藏情已熟,美国之属岛已治,德国之海
力已充。棼然交集,有触即发!安危机关,岂待蓍蔡?臣等反
复衡量,百忧交集!窃以为环球大势如彼,宪法可行如此,保
邦致治,非此末由!惟是大律大法,必须预示指归。而后趋向
有准,开风气之先,肃纲纪之始。有万不可缓,宜先举行者三
事:一曰宣示宗旨。日本初行新政,祭天誓诰,内外肃然。宜
略仿可意,将朝廷立宪大纲,列为条款,誊黄刊贴,使全国臣
民奉公治事,一以宪法意义为宗,不得稍有违悖。二曰布地方
自治之制。今州县辖境,大逾千里,小亦数百里,以异省之人,
任牧民之职,庶务丛集,更调频仍,欲臻上理,戛乎其难。各
国郡邑辖境,以户口计,其大者亦仅当小县之半。乡官恒数十
人,必由郡邑会议公举,如周官乡大夫之制。庶官任其责,议
会董其成有休戚相关之情,无扦格不入之苦,是以事无不单,
民安其业。宜取各国地方自治制度,择其尤便者,酌订专书,
… Page 216…
清朝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