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这里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的。1877年,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弟弟爱德
华·斯特劳斯在维也纳著名的歌剧院创办了歌剧院狂欢舞会。从那儿以后,
舞会的规模越办越大,从而形成了每年5、6月间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维也纳狂
欢舞会。
⑥保加利亚的文字节。5月24日是保加利亚人民最隆重庆祝的一个节日
——文化、教育、新闻和斯拉夫文字节,简称文字节。此节开始于1857年,
1871年成为法定的全民性节日。它是为纪念斯拉夫文字的创始人,斯拉夫兄
弟——基里尔和麦托迪而创立的。
基里尔(827—869年)和麦托迪(825—885年)兄弟生于希腊的萨洛尼
卡,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基里尔,成年后,他深入研究语言、书写、语
法和发音,感到书写与发音区别很大的文字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从而激发了
他创立斯拉夫字母的决心。在基里尔兄弟之前,斯拉夫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基里尔兄弟为保留斯拉夫的文化遗产,提高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水平,克服了
种种困难,终于于855年创建了斯拉夫字母。当时基里尔兄弟都是东正教传
教士,他们利用斯拉夫语传教,在斯拉夫民族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里尔
兄弟去世后,他们的弟子约2000多人相继来到保加利亚,积极从事文学活
动,开展文字启蒙教育,从而传播了古代保加利亚文化,奠定了现代保加利
亚文化的基础。
保加利亚人民把基里尔兄弟尊为圣贤,早在9世纪,民间就有了纪念两
兄弟的活动。到了1857年,在保加利亚民族复兴时期,人民把此活动世俗化,
成了保加利亚民间的教育、文化和文字节。1878年,保加利亚推翻了奥斯曼
的统治,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通过法令,正式确定5月24日为保加利亚全民
族的节日。
⑦法国的国庆节。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是纪念攻陷巴士底监狱
的伟大的全国性节日,因而也称巴士底日。
法国巴黎的巴士底监狱是专门囚禁政治犯的封建堡垒,是封建王权的的
象征。1789年7月14日,法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监狱,推
翻了封建王朝,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此走上了
蓬勃发展的道路。19世纪末期,第三共和国确立巴黎为共和国中心,政府和
议会从凡尔赛迁回了巴黎,并于1879年6月宣布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从此,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人民都要兴高彩烈地庆祝自己的国庆节。
⑧比利时的夏季游乐会。比利时的夏季游乐会创办于1880年7月。从此,
每到夏季,比利时首府布鲁赛尔南部车站附近,总要搭起许多花花绿绿的摊
位,举行一年一度的夏季游乐会。游乐会从7月21日到比利时国庆,持续6
个星期的时间。
⑨跳蚤市场的诞生。提起“跳蚤市场”人们就会想到法国巴黎北郊的
“圣·旺”那里有世界上最著名、最老牌的“跳蚤市场”。
圣·旺跳蚤市场是在一个废弃的练兵场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普法战争
(1870—1871年)以后,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19世纪80年代初期,资产
… Page 9…
阶级温和派控制了国家权力,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其中1884年巴黎市政
府通过的整顿巴黎市容的法令,促成了“圣·旺跳蚤市场”的形成。这一年
为了整顿和保持巴黎市容的整洁,市政府下令禁止沿街随地乱倒垃圾,在街
上还设置了垃圾桶。当时,1882年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巴黎
约有3万多以垃圾为生的贫民,于是他们被指定将巴黎市各地堆积的垃圾运
到巴黎北郊圣·旺废弃的练兵场去。这些贫民把运来的垃圾挑选分类后,就
将垃圾中的“破烂货”就地出卖。到了1885年,这里就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出
售旧货物的集市。因很多人从这里买到的旧衣物中常常有跳蚤,“跳蚤市场”
因此而得名。
⑩埃菲尔铁塔——节日的献礼。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决
定为隆重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一
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在巴黎建成一座千尺
高的塔。为此一下子送来700个建筑方案,经审定后,最后确定了建筑工程
师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
铁塔于1887年1月26日破土动工,但却遭到了当时一些文化界名流的
反对,埃菲尔力排众议,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
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了巨大的“积木”,精确
度几乎高达1%毫米。1888年春天,4根倾斜的塔柱开始合拢,第一块板安
上去时,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于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铁塔的安装工
作于1889年4月5日彻底竣工,全部工程只用了21个半月,耗费7799401
法郎 (预算为800万法郎)。
建成后的铁塔高320米,分三层,共171级台阶,分别在离地面57米、
115米、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
件,由250万个铆钉连接起来。
1889年5月15日11时50分,埃菲尔为国际博览会开幕式剪彩,是他
亲手将法兰西的国旗第一次升到300多米的高空。为了铭记这位钢铁建筑之
父,人们将铁塔名命为“埃菲尔铁塔”并在塔下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1892年,巴黎一位面包师,脚踩高跷,成功地迈上了363级台阶,到达
了铁塔的第一层平台。1912年有一“鸟人”用自制的翅膀从塔上飞下,折断
了双腿。
(11)五一国际劳动节。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城市的数十万工人举
行了总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斗争中,
芝加哥的工人走在全国工人斗争的最前列。美国工人阶级经过英勇的斗争,
终于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在恩格斯领导下,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
大会,通过决议,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第二国际的决定,极大鼓舞了各国的工人阶级。法国工人阶级在此以后,
几乎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展开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斗争。例如1890
年、1891年、1906年、1916年、1919年的5月1日法国的工人阶级都是以
示威游行的斗争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的。
在英国,1890年5月1日,工人阶级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度过了第一个
国际劳动节。
(12)科英布拉大学的燃带节。科英布拉大学是葡萄牙著名的高等学府,
这里的大学生燃带节开始于1899年的5月18日。这一天,升入毕业班的学
生为表达完成了前一段学业、即将进入毕业学期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怀着对
… Page 10…
未来投身工作的憧憬,焚燃了旧讲义夹子上的带子。以后,这种做法沿袭下
来,形成了以该校为核心的葡萄牙大学生的燃带节。节日从5月14日至20
日,18日是高潮。这天,全国各所大学的大学生们都汇拢到科英布拉城,聚
集在科英布拉大学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举行燃带仪式,并登上大学生们自己
精心布置的彩车游行、联欢,庆祝自己的节日。
(13)海德公园的民主讲演。海德公园是英国伦敦的一座公园,位于高
楼林立的闹市区。这里原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个庄园,16世纪时成为王
家公园,17世纪上半期曾对居民开放。1851年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伦敦国际
博览会,从此,这里逐渐成了群众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到了19世纪末期,特别是普法战争(1870—1871年)以后,英国的经
济虽仍在继续发展,但几度出现危机,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复杂和激烈。工人
运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国际共运的影响,出现了代表各阶级,各阶层
利益的社会思潮。于是海德公园也就变成了群众游行、发表各种言论的社会
讲坛。
海德公园的自由讲坛设在公园靠近大理石拱门的东北入口处。从19世纪
末叶起,特别是每逢星期天,这里总是聚集着许多人。由于讲坛实际上是一
个大草坪,所以一个个演讲者,为了能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为了能使观
众听得真、听得明白;也为了发挥演讲者的才干和扩大影响,他们每个人都
带着凳子、小架梯、甚至啤酒箱,肥皂箱等等作为自己的“讲台”。演讲者
们站在自己的“讲台”上各自发表着见解,互不干涉,他们有的讲宗教教义,
有的讲自由民主,有的指责社会的不公正,有的谈论性解放和性自由……,
总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但这里也并非百无禁忌,影响国王形象的言论是决不可随便演讲的。
(14)德国的基尔周节。基尔周位于德国北部,濒临波罗的海。19世纪
末期开始,这里每年都要举行帆船比赛,但开始时只限本国人参加。后来热
闹的帆船赛吸引了不少观看者,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娱乐和文艺活动,比赛也
邀请外国选手,于是该节日就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节期是每年6月第
二周的星期六开始,为期8天。
(15)维亚雷焦狂欢节。维亚雷焦狂欢节是意大利狂欢节的中心之一,它
开始于19世纪末期,在每年的2月中旬举行,节日的欢庆活动繁多而富有特
色。
节日期间,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奇异的服装游行。特别是孩子们,他
们在游行队伍中最惹人注目。男孩子有的顶盔挂甲,手持宝剑,严如中世纪
的武士;有的装成小木偶;有的是马戏团小丑打扮。女孩子们则着装华丽,
她们有的穿着拖地长裙;有的穿着结婚礼服;有的装扮成贵夫人。在父母的
带领下,他们在广场上,在公园里追逐、雀跃,飘撒鲜花和五颜六色的纸屑。
孩子们的欢笑、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往往使成年人也忘情地加入他们的行
列中,尽情地欢乐,体现着狂欢节的主题。
(16)荷兰全国自行车日。荷兰全国自行车日,出现于19世纪后期,它
是荷兰业余自行车俱乐部组织的盛大节日。他们将白色作为荷兰自行车的标
志。自行车日在每年5月份举行。
(17)十月革命节的诞生。11月7日是前苏联的十月革命节。这天在莫
斯科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以纪念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庆祝第一个
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
… Page 11…
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赶走了沙皇,俄国出
现了苏维埃革命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在“七月革命”中,
临时政府实行白色恐怖统治,对布尔什维克党和反对参加世界大战的士兵进
行镇压,迫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的道路。
1917年10月22日,列宁由芬兰回到彼得格勒,直接领导了武装起义。
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定,接着建立了军
事革命总部。
革命总部设在斯莫尔尼宫,列宁到来这里直接指挥了起义。俄历 10月
25日,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了火车站、邮局、电报局、国家银行等要地后,
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发出“告俄国公民书”,宣布“……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
格勒士兵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戎部队的军事革命
委员会手中……”。25日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炮声吹响了向冬宫总
攻的进军号,战士们英勇冲杀,守卫冬宫的士官生纷纷投降,冬宫大门被打
开,临时政府成员,除总理外,全部成了俘虏。
11月8日(俄历10月26日)凌晨2点,攻占冬宫的消息传到了斯莫尔
尼宫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立即召开,会上列宁庄严宣告:“政权
属于苏维埃,和平属于人民”。十月革命胜利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
权诞生了,这便是十月革命节的来历。
除上面介绍的以外,现代早期欧洲新产生的习俗还有:
法国19世纪末形成的跪拜致命山,
保加利亚100多年前开始的葡萄节,
德国19世纪末出现的许滕罗德村草场节,
西班牙19世纪末形成的卢尔德圣母节,
葡萄牙1886年开始的普马约尔城花节,
挪威1892年开始的奥斯陆国际滑雪节,
瑞士伯尔尼1907年建成的邮电博物馆,
德国纽伦堡1917年建立的玩具博物馆,
1917年12月26日开始的芬兰独立节,
……
(2)中断的旧习俗
①“刚朵拉”之花的雕谢。18世纪到19世纪,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有一种被装饰得十分精美的摇鲁小舟——“刚朵拉”。这种精美漂亮的小舟
荡漾在水面之上,就象一朵朵出水的芙蓉,煞是好看,因此它有着“亚得里
亚海上的明珠”之美誉。当时威尼斯的达宫贵人们都为能有一只出众的“刚
朵拉”而自豪。因为它别致细腻的造型,豪华而富丽的点缀的确是其主人财
富和地位的一种象征。为此,主人们不惜花金钱和精力,争先恐后地制造这
种小舟,使“刚朵拉”这朵“芙蓉”之花盛开于18至19世纪之际。19世纪
以后,这朵“芙蓉”便逐渐凋谢了。
②一度中断的啤酒节。德国有啤酒大国之誉,这不仅因为它的啤酒产量
大,还因为德国人特别喜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