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之道-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嗟男》罚勖南媪釉谕嘀徐械眉茫混嘁唤乔『靡恍⊥搿H绱苏獍悖蟾乓簿褪腔怪樗脑姥簟1985年,我重至岳阳,岳阳楼已修饰一新,光彩夺目,映日生辉,筑墙围成一座公园,购票登临,见轮渡穿梭于岳阳、君山之间,游客摩肩擦背,万头攒动,欢笑相呼之声不绝于耳,好一派热闹景象,哪里还有仙侠容身之地!归途寻觅卖冰糖莲子粥者,遍求不得,向个体小饭铺探询,一位三十多岁店伙膛目不知所对。另一五十许妇女插口道:“你家此话,少说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此这般,便是现代的生活方式,顿使人有往事如烟之感,也难怪年轻朋友不能理解还珠!

  至于说到“君子国里”人,还珠作品中的绿袍老祖之类自然不能算是“君子”。不过,还珠常爱描述云贵山区民风之纯朴浑厚,这也是事实。当年途经黔滇山区,荒村并无野店,打尖投宿全在民家,昔日山区居民生活甚苦,尤缺食盐,旅客食宿不必用钱,只须送主人二两盐巴,便端上大盘煮鲜笋、荷包蛋,热情款待。留客的空屋内只有一架竹床,上铺尺许厚稻草,被褥均由旅客自备。或半枝松明黑烟缭绕,或一盏油灯光焰如豆,主人尚谆谆叮嘱“小心火烛”。此种景况远非今日住豪华宾馆。睡席梦思床者所能想象。一次恰逢集日,见有山民卖皮蛋(北方所谓松花蛋),一篓一块银洋,竹篓密封,不许开视;若要打开竹篓便是不相信卖主,他便不卖。在沿海大都市受过“泥包草绳”之骗的我,对这种卖法总不放心,买回一看,一篓足足一百零四个皮蛋,个个是上等货色。山民之纯朴浑厚,即此可见一斑,还珠笔下的“君子国里”人也并非全出虚构。

  《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所写的剑仙,主要是一些道教徒,还珠的写作风格也颇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遗风,在思想上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追求自然真情的流露,连书中一些佛教徒也不免如此,这自然是作者自己重情的表现。譬如《蜀山剑侠传》中说:“佛家原以清静寂灭为宗,本来无魔,何有于降?出世人世,相由心生,……谢琳道:‘我佛无缘无故,时以无上愿力普度众生,便是最情长的人。你看师父,法号忍大师,坐关那多年,一旦前生爱女再劫重逢,金刚不坏的门横巨木,为何只凭女儿两滴泪珠,便化乌有呢?’”作者笔下的这些“出家人”并未超脱人世之情。也正因此,《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中的正派修道之士,总是特重外功的修积,随处济世救人,在此类情节描写中,作者常常对现实的民间疾苦做动情的揭示。譬如《蜀山剑侠传》中有一段描写川峡纤夫的文字:

  这一临近,才看出那些纤夫之劳无异牛马,甚或过之。九、

  十月天气,有的还穿着一件破补重密的旧短衣裤,有的除一

  条纤板外,只拦腰一块破布片遮在下身,余者通体赤裸,风

  吹日晒,皮肤皆都成了紫黑色。年壮的,看去还好一些;最

  可怜是那年老的和未成年的小孩,大都满面菜色,骨瘦如柴,

  偏也随同那些壮年人,前吆后喝,齐声呐喊,卖力争进,一

  个个拼命也似,朝前挣扎。江流又急,水面倾斜,水的阻力

  绝大,遇到滩处,齐把整个身子抢扑到地上,人面几与山石

  相磨,那样山风凛冽的初冬,穿得那么单寒赤裸,竟会通体

  汗流,十九都似新由水里出来,头上汗珠,似雨点一般往地

  面上乱滴,所争不过尺寸之地。看情景,每过一滩,少说也

  须两三个时辰,上下起载还不在内。

  这一段描写,把川峡纤夫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苦况活现在读者眼前。在《青城十九侠》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可见作者对此留有深刻印象。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也特意摘引了这段文字,并且评论道:“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现实的材料,忠实的描写,慨乎言之,十分动人。凡是长江下游的人,曾从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这不是谎话,这是好文章!”四十年前,我也曾途经三峡,亲眼见过这种景象,不过当时是乘轮船,看得不真切,没有还珠感受深刻。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还珠写纤夫并不只是对纤夫表示怜悯和同情,徐国桢的评论还显得太实太窄了一些。我每读到这段描写,常感到还珠是在借题发挥、抒写自己生活的感受。无论在《蜀山剑侠传》或《青城十九侠》中,关于纤夫的描写都不是故事情节所必需,那么,还珠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纤夫?天津人把生活负担叫做“拉套”,挑上生活的重担就好像套在大车上的骡马一般上了“套”;还珠是在奔波劳碌中挣扎多年的人,他难免有一种“拉套”的感觉,写着写着就不禁借题发挥一点自身的感慨。或许还珠本来没有这样想,而因为我是拉过“套”的人,是我把这种感慨强加给了还珠。

  还珠楼主的才华,集中表现在《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两部传世之作中。平心而论,一般写实的武侠小说,很难达到如此自然的诗境,这并非插入几首诗就可充作“诗化”的。人们称赞还珠楼主“才华横溢”,绝非过誉。他的小说,别人很难仿效,便是明证。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书中,始终保持着儒、道、禅的中国特色;他那浅近易懂的半文言半白话的文字风格,也毫无半点欧化腔。这也是值得特别提到的。

  还珠楼主一生写了三十六部武侠小说,其中有神怪武侠小说,也有接近现实的技击武侠小说,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仍首推神怪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除了这两部书之外,他的《云海争奇记》、《兵书峡》、《蛮荒侠隐》、《峨眉七矮》、《长眉真人专集》、《北海屠龙记》、《武当七女》、《冷魂峪》(原名《天山飞侠》)等也较为世人熟知。它如《柳湖侠隐》、《大漠英雄》、《武当异人传》、《边塞英雄谱》、《侠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翼人影无双》、《黑孩儿》、《白骷髅》、《黑森林》、《黑蚂蚁》、《万里孤侠》、《虎爪山王》等,或由于篇幅太短;或由于一直未续写;或由于出版年代太晚,随出即禁;或由于写得太匆忙,过于草率,因而在读者中影响较小。总的来说,还珠的武侠小说是以《蜀山剑侠传》为主干,上溯、下延、旁出枝蔓,构成了一个系列。他还有一册言情小说《轮蹄》(后改名《征轮侠影》),记他与孙经洵的恋爱故事。

  还有一点要附带提及的是还珠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今天的读者常感到还珠对句法和标点极不认真,一逗到底不分段落尚可说是传统的作法,有时直连断句也断得不是地方。几年前我曾和观贤谈到这件事,她对我说,还珠自遭日寇非刑,目力已坏,不能自书,只好口授,请别人代录,为怕录者跟不上口授的速度,还珠便说四个字顿一顿,那录者也就每逢他一顿就点个逗号,录完之后,还珠也不再看,随之交付发表,结果弄成了这个模样,给读着造成阅读的困难。当时观贤正重新标点《蜀山剑侠传》,希望能弥补这一缺陷,不料她中年早逝,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直到半年后我才从清霖那里听到这一消息,起初我还不敢相信,这位李英琼的原型竟也仙去了。

  起7X点7X中7X文7X网7X授权发布





  作品相关 《大魔都》新书试阅

  (起0B点0B中0B文0B网更新时间:2007…10…9 21:03:00  本章字数:6024)

  《大魔都》专栏已在起点开通,书号:148355

  “轰隆隆。。。。。。”

  天空中阴霾密布,倾泻而下的大雨,伴着高达九级的狂风,穿过这片高楼大厦组成的钢铁森林。将来自大自然的愤怒咆哮,传递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只是台风登陆的巨大破坏力,仍然无法打破人类依照自身欲望营造出的安乐窝。

  一个高大的人影隔着微微泛着蓝色的玻璃幕墙,遥望外间狂暴的风雨,似有感悟,犹如呻吟般说道: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哼!英雄?谁算是英雄?”

  “咔嚓!”一道闪电照亮这个男人的脸,那是一张似荒山巨石般粗旷的面庞。

  古人常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在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人们倾向于认为那些不属于人类的力量,都应该安分守己地待在远离人群的荒山野岭。事实也的确如此,多数时候,人类与那些常识之外的存在,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

  只不过世易时移,如今到了这科学昌明,经济发达的时代,当然也许说是物欲横流的末法时代更适合一些。已然变得越来越狭小的世界,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人迹罕至。于是乎,那些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譬如某个人口数以千万计的大都市,也随之演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深山大泽,继续滋养着那些人类以外的存在。

  滨海!这座位于大江出海口,富饶的三角洲顶端,居民人口过千万,号称带动整个华夏经济增长的庞大都市,被某些穷极无聊的家伙戏称为“魔都”。

  魔都!听起来似乎多少有一点贬义,十分准确地描述了这座城市的特质,那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物质享受和财富。毫无疑问,滨海是地上天堂,前提是希望进入天堂的来访者都得持有通行于这座天堂的门票,那就是足够多金钱,以及更多更多的金钱!

  临近黄昏时分,台风的威力仍未消散,滨海依旧笼罩在迷濛的雨雾之中,分隔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分界线,在雨幕笼罩下,逐渐变得模糊。

  “唉!为什么又下雨呢?”

  从装着落地窗的阳台反身回到房间,魏无涯的视线仍然凝视着窗外瀑布般流泻的豪雨,用略显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身边几只懒洋洋的猫咪,心情也是一如既往的低落。

  说来也是,像魏无涯这样一个每当下雨之时,就会引发轻微忧郁症的人,实在不适合住在滨海这种经常下雨的地方。或许搬到内陆地区那些一年都难得下一次雨的干旱城市,会更符合他的心意吧!

  “嗯!我出去办点事,你们乖乖在家等着,晚饭之前我会回来,记住不许再抓我的沙发!”

  “喵呜!”

  懒洋洋地趴在床上的三只宠物猫,只有那只平日里最乖巧的肥花猫,轻声细语地叫了一声,算是给了主人一点面子。对这些自家娇生惯养的猫感到无可奈何,魏无涯摇了摇头,起身穿上风衣,快步走出了公寓。竖起风衣的衣领,他孤身走入到狂暴的风雨之中。

  只是,此时在外间肆虐横行,连那些合抱大树都要俯首称臣的劲风,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魏无涯节奏平稳轻快的脚步,真是殊为奇怪的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虽然尚未日落,在阴云笼罩下的天空,却早已是一片漆黑。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魏无涯形一个人单影只地行走在黑暗中,任由肆虐的风雨吹打,口中轻声念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清的含混词句。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总免不了勾起一些令魏无涯非常不愉快的回忆,他的心情能好得起来,那才叫有鬼呢!

  “滴!滴!哗啦!”

  一辆样子极为普通的白色面包车,不知从何处窜出,飞速从魏无涯身旁急速驶过。面包车飞转的车轮溅起地面上的积水,弄得魏无涯满头满脸都是泥浆和雨水。

  若是一般人遭遇到这种情况,不是自认倒霉,便是破口大骂,这才是正常反应,而魏无涯则露出了若有所思地的神情,他的双眼遥望着正在远去的面包车,线条刚硬的脸上泛起一丝疑惑和欣喜,似是忽然想到了什么。

  突然,魏无涯的面色剧变,他二话不说,当即开始拔腿狂奔,紧追着前面的那辆面包车。

  愿力!世间最精诚的信念所凝聚成的力量,就可以称之为愿力,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足以感天动地,指的就是这种玄之又玄的力量。在前面那辆逐渐远去的面包车上,魏无涯真切地感应到了强大的愿力存在。不管这愿力因何而生,他都要得到,因为他别无选择。

  “天地无极,乾坤借法。五行遁术,水遁!”

  狂奔了很长一段路,魏无涯方才醒悟到自己靠两条腿实在很难追上四个轱辘,觉悟到这一点,他单手结成了印契。随着驱动遁术的法咒生效,伴随着“嘭”地一声异响,魏无涯那高大魁梧身影消失在滂沱暴雨中。

  魏无涯所不知道的是,他此刻正在追赶的这辆面包车,属于华夏一个新兴的宗教“嘉善大摩罗教”。

  大约十年之前,神秘出现在滨海市的摩罗教主,穿着一件破旧的亚麻长袍,便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始布道。当年,他所宣扬的内容无非是那些邪教惯用的伎俩。譬如说末世浩劫即将到来的理论,号召信徒放弃世俗的享乐生活和个人财产,入教寻求灵魂自我解脱的途径。

  经历过前些年的动荡和反邪教宣传,教主的这些理论实在很难取信于人,别说布道成功,连阿猫阿狗都没招募到几只。为此,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教主,不仅被认为是个地道的疯子,而且数度被投入监狱和精神病院。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乍看起来神经兮兮的教主大人,的确是有常人所不及的非凡能力。

  经历了几番波折,羽翼渐丰的嘉善大摩罗教,在大江三角洲和周边的富裕省份逐渐站稳了脚跟。目前入教信徒的人数业已超过两百万大关,俨然有了几分地头蛇的姿态。

  嘉善大摩罗教总坛

  这座位于滨海西部远郊的摩罗教总坛,外观看来只是一座形似仓库的老旧建筑。人们单凭肉眼观察,绝不会察觉到这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