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真气运行法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全集-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脑,停止片刻,口中化生津液,用意吞咽,降入下丹田。从此感觉鼻息似有似无,只觉元气后升前降,上下往来循环。这就是心肾相交的景像,也就是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谷神就是双目中心有神光的元神,玄牝是心肾中间的门户。元气将虚无的心肾门户中,一上一下,一往一来地盘旋,才能建立真胎息的根基。


    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
    通过心肾相交而再心肾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也就是胎息。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胎息上,一心不动,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在此境界中,口中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阴穴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再于目引神光入脑,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下丹田,存守一会儿。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清静恬淡,身在气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上,照耀全身。这样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叫做“乾坤交媾”。


    高级胎息练法
    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视下丹田,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用这样的心意,锻炼神气交媾,总得两年之久,练到没有一毫杂念起动,脉搏不觉跳动,胎息停止运动,定于虚空,只觉有神光,在祖窍间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状态。静极生动,忽觉全身元气向下丹田聚敛,现出一团真气,涵在绛宫。这就是绛宫之气,包住元神,天天感觉浑浑沦沦,如在母腹怀胎一样,随方就圆,温养于中。在此功境中,有时祖宪穴内出现跳动,不一会儿,遍体全身跳动,如炒豆粒一样,爆炸不绝,在身上闹成一堆。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视下丹田,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有时又在静定之中,忽见一轮明月,现于目前,即用神光视之,不一会儿,又有日光发现,与月光合在一块急用神光,凝聚收敛,用鼻一吸,会同口液,送入下丹田。
 
########################################################################################################

 
网站首页 | 丹道修真 | 道家经典 | 宇宙人生 | 科学前沿 | 地外文明 | 修炼神通 | 生命科学 | 世间百态 | 修真杂谈 | 佛门修真 
 
您当前的位置:修真之道 → 文章中心 → 修炼神通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本类热门 
· 神通为什么不能被凡尘。。。 
· 谈谈修行特异能力的条。。。 
· 天眼境界的真实证悟 
· 修习禅定与特异功能 
· 玄门胎息法 
· 隐身术 
· 公布一下我的修练方法。。。 
· 练成胎息谈体验 
· 初级胎息功法 
·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 
· 佛家真实有效的开天眼。。。 
· 高级胎息功法 
 
相关文章 
 
    资讯 网页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6…25 12:43:58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再版前言


  原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出版流通组于1990年印行的《沈家桢博士佛学讲述集》,系将沈家桢博士在1969年至1986年期间应邀赴世界各地讲演佛法的中英文多种单行本汇编而成。因沈博士深入经藏、辩才无碍,讲述方法新颖、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实际,因此读者获益很大,颇受欢迎。八年前初版的一万册,早已告罄。以后,福建莆田广化寺也曾翻印流通过,但始终供不应求。今我书局决定再版流通一万册,以满足众愿。
  沈家桢博士,191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旋赴德国实习机械工程。1973年荣获纽约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慧炬社名誉董事长。
  沈博士早年为旅美航业钜子,因笃信佛法而尽舍家财,护持世界各地佛教道场。他在美国纽约与夫人居和如居士先后创建菩提精舍、大觉寺、美国佛教会、庄严寺、世界宗教研究院等。近年来,他又创办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佛法,已出版《金刚经电脑专集》光盘。沈博士在台湾也曾支持李炳南居士成立“内典研究班”,于新竹成立译经院,从事佛经之英译。
  几十年来,沈博士福慧双修、弘扬正法,从不暂歇,他为世界、社会和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德巍巍。兹当本书再版之际,我们和广大读者怀着敬仰、报恩之心,在他的祖国故乡遥祝他老人家光寿无量!
   
    上海佛学书局
    1998年4月1日

(一)五眼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惠能偈
  五眼
  诸位朋友:
  什么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的眼睛敏感,所以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绍这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的叫做电磁光谱图表(见附图)。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指图中的彩色部份)。人眼看不到红内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
  那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他肉眼探测‘可见光带’以外的宇宙前,人类所看到的,并认为是完全的、真的、确实的世界,实际上是极不完全的,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一部份。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已经比几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还只是整个宇宙的微乎其微的一部份;这个极重要的事实真理,一向是被人类所忽略的。想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们今日所拥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样的结论,那确实是令人惊服的。
  这里有个比喻,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较是怎样的。
  试想像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关闭的屋子,只开了一个很小的窗子,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和上面一小块蓝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们活动。假设有一个小孩,在这屋子里出生长大,那么他对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么样儿呢?无疑地,他对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丽和日出日落的奇观,无论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他都很难了解,很难欣赏。我们人类的肉眼所能给我们的便只有这些。事实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透过一个很小的‘窗口’——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们却坚持地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确切而又真实的世界!
  现在假设另有一所完全封闭的房子建在山顶上,并且开有一个很大的风景窗,从这儿可以看见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旷野。为了让它更显得美妙些,我们不妨说,到处都是鲜花园地,还有少女们在园中曼舞婆娑。在这个屋里也有一个小孩出生成长。
  那第二个孩子所看见的世界无疑地比那个从小窗口看出去的拥挤都市要来得伟大与美丽。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只有肉眼,那末我们可以譬喻地说,第二个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通常我们都说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义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人类也能得到天眼,有两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做到:一是透过“禅那”(Dhyana),这是一个梵文字通常译为“冥想”(Meditation)。另一个方法是在肉眼上加仪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种仪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虽然第一个方法比第二个高明得多,第二个方法却可能易于为现代人所接受。现代人依靠高度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很远。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见的微生物的活动。今天,一个人可以藉着人造卫星及电视看到万千里以外发生的事。有许多奇景在佛陀的时代是天眼所独享的,现代人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时代,禅那可能是使人类能够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实人的看的能力原是无限的。我们之所以不能发挥这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们肉眼的限制。很明显,佛陀深知这一真理。经过多年的禅那,佛陀发现肉眼的障碍可以打破,人原来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当一个人发挥了他原来的视力时,他将毫无困难地把视界扩展到天眼所能达到的范围。
  说到这儿,我相信诸位不难了解肉眼是什么,天眼是什么了。在佛陀的时代,使人类了解天眼是困难的。但是在现代,实际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某种程度的天眼,因此,我们也就比较容易领会得到。
  现在让我们来谈慧眼。
  为了描述慧眼,我介绍一个很重要的佛教基本概念,这个概念在梵文里叫做Sunyata,通常把它译为“空”,更正确些,是译成“第一义空”。这个教义是很独特的,在别的宗教教义里可不容易找到。佛教浩瀚的经典有极大部份致力于研究“空”。我今天所能贡献给各位的,实在只是从汪洋大海中掬出来的一滴水,但我愿意尽我所能。以下是介绍佛陀常常使用的三种分析方法。而每一个方法都归结到宇宙万物万象本体原皆是“空”。
  第一种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我这里有一架收音机,让我用它来做例子。这是一架我们叫做收音机东西,现在我把它的扩声器拿了出来,诸位是否把这一个扩声器叫做收音机呢?答案是否定的。诸位将称它为扩声器。现在我又拿出电晶体,诸位把电晶体叫做收音机吗?又不是的,那是电晶体。电容器、电阻器、塑胶套子、电线等等,又怎样呢?这些部分无一可称为收音机。现在请大家注意,当各个部分都拆散移开了后,诸位能告诉我收音机在那里吗?收音机没有了。因此“收音机”只是我们为暂时合在一起的许多零件的集合体所取的一个假名称。当一个人在心中把它分解时,它就失去了存在。因此收音机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实体,收音机即是“空”。(请注意这个“空”不是“实”和“空”相对的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因此佛法中更精密地称之为“第一义空”。桢注)
  不仅收音机是“空”,扩声器也是“空”。假如我拿出扩声器中的磁铁,诸位称它为扩声器吗?不会的,诸位一定称它为磁铁,假如我移掉架子,诸位称它为扩声器吗?也不会的,诸位将称它为架子,当所有的零件都拆开移去时,你还到那里去找扩声器呢?所以,我们分解了扩声器,它就失去它的存在。扩声器不是一个永久性的实体,扩声器是“空”。
  分解的分析法非常重要。诸位可以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世上的每一样东西上而引出相同的结论。每一样东西都能分解,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性的实体。不管我们称呼它为什么,它总是“空”。佛陀的这个方法应用到他自己身体上。他假想从他身体上去掉他的头,而后问道:这头是否还能称为人身或“自我”?答案是:否,它是一个头。他从身上取去手臂,这可以叫做人身或“自我”吗?答案又是:否,它是一只手臂。他取出他的心,问道:这是否人身或“自我”?也不是的;现在我们甚至于更精确地了解到一个人的心可以移植给另一个人,而不把另一个人改变成这个人。他取去身上的每一部分,发现这些部分没有一个可以称为人身或“自我”。最后,在每一部分都移去之后,“自我”在那里呢?因此他下结论说:不仅肉体是“空”的,就连“自我”的观念也是“空”。
  第二个方法我叫它归纳分析法。
  虽然我们在世界上看到成千成万不同的东西,人却能将它们归纳为少数基本原素。比如说,基于化学的特性,人类把黄金列为基本原素之一。虽然成千的金制物品,从复杂的黄金铸像到简单的金条,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每种金制物品都可以熔解并再铸成另一形状,它们都是可变的,不恒久的。能保持不变的是共同的化学特性。因为有这共同的特性,所以我们就把所有的这些物品叫做金子,换句话说,它们都可以归纳成一个称为金子的单一元素。
  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哲学家将宇宙间的森罗万象归纳为四种基本元素,就是:地、水、火、风。佛陀则宣称这四种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空”。并用金子做例子,佛陀的意思是:虽然我们已经抽出这一切金制物品的共同特性,称它为金子,可是我们能指出金子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吗?能指出金子究竟在那里吗?凡是我们所能够指出的都只是金子的某一种特殊形状,例如金条,可是金条不能代表金子,因为金条是可以变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因此“金子”这二个字只是我们给某些特性的一个名称,是没法拿出来你看的。所以佛说金子是“空”。基于同样的推论,一切固体,都即是“空”。
  不仅固体是空,液体又何尝不是空。液体的特性也是没有永久性,固定的形状,是可变的,是无从捉摸的,是空。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说,宇宙每一样东西都归纳为“空”。(这即是“色即是空”的注释。不但色法是空,心法也是空,因为欧美人着重物质,所以我这篇讲词中偏重了色法,请读者注意。桢注)
 西方科学家也获得一个与此类同的结论,那确是很有趣的事。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前,西方科学家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两个基本元素,说这两个元素是恒久常存的;一个叫做物质,另一个叫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