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1)-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0——220n 
120——180n 
150——220n 
310——390n 
280——600n 
    310 
    450 
    540 
    1080 
    400 
130——890n 
    n表示由不同作者得到的最小和最大平均值。 
刺激物的强度对反应速度也有影响。一般是对强的刺激 
物的反应时间较短,对弱的刺激物的反应时间较长。例如,对 
弱音的反应比对强音的反应慢。当外界有着复杂的影响时,反 
应时间的变化更大。例如,在一间没有干扰的安静的屋子里, 
对声音的反应要比在一间有嘈杂声音的屋子里快一些。 
① 
A o 
.   .洛莫夫:《工程心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18页。 
 
 
普 通 心 理 学 
? 441? 
简单反应时间的个别差异不大,一般正常人对某一分析 
器刺激物的反应速度都是相近的;即使经过一定的训练,反 
应时间也不会有多少缩短。而复杂反应的时间则不然。在实 
验室中测出的复杂反应的时间,表现出相当大的个别差异;在 
实际生活中,这种差异更为显著。一些人反应比较迅速,另 
一些人则比较迟缓。例如,运动员的选择性反应时间一般较 
短,乒乓球运动员的每一个回击动作都是高速度的选择性反 
应。生活条件和职业训练可以缩短选择性反应的时间。 
在同一个人,反应时间不是恒定不变的。健康情况、情 
绪状态会使反应速度发生变化。疾病、疲劳、情绪低落时要 
比正常状态时反应慢些。在缺氧的影响下,反应时间也会增 
长。精神紧张时,反应时间不一定延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还会缩短,不过反应的正确性却会降低。在紧张状态下,对 
于意外刺激物的反应容易迟缓。积极准备状态对于反应速度 
非常重要,如果对刺激物的出现事先有所预料,做好反应的 
准备,反应时间会大为缩短,准确性也会提高。 

三 动作的准确性 

动作的准确性可以从动作的形式、速度和力量三个方面 
来考察。这三个方面配合恰当,动作才能够与客观要求相符 
合,使预定的目的得以实现。这样的动作,才算是准确的动 
作。 
动作的准确性,也是衡量技能动作熟练程度的指标之一。 
1.动作的形式 
 
 
? 442? 
普 通 心 理 学 
动作的形式可以分为动作的方向和幅度。动作的方向是 
指动作的轨迹,即肢体移动的轨迹是否指向所要达到的目的。 
动作的幅度是指动作量的大小,即指肢体移动路程的长短。准 
备的动作,其方向必须正确,幅度必须适当。动作方向错误, 
幅度过大或过小,都将产生不准确的动作。 
2.动作的速度 
动作的速度是指肢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肢体运 
动速度的变化很大,可从每秒几毫米到每秒800毫米。在一 
般情况下,手臂操作活动的运动速度平均为每秒5—50厘米。 
动作的速度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在同一个人也因条件不 
同而异。动作的速度取决于动作的目的。由于动作目的的不 
同,动作可能是等速的,也可能是等加速或等减速的 (即每 
隔一相等时间,速度的增加值或减少值都是相等的),还可能 
是不等加速或不等减速的。 
在技术操作中,动作的柔和非常重要。柔和的动作是指 
那些不发生突变的、初速度很小的近等加速或近等减速的动 
作,也就是速度不发生急剧变化的动作。例如日常生活中,移 
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的动作,或为了不发生响声而作出的关 
门动作等,都属于柔和动作。与此相反,粗猛的动作是突变 
的动作,常常是不准确的。例如,手触及炽热物体立刻抽缩 
回来,或将手慢慢靠近蚊子然后突然伸手拍打等,都属于粗 
猛动作。 
3.动作的力量 
 
 
普 通 心 理 学 
? 443? 
动作的力量是指运动着的肢体遇到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 
或所能表现出来的力量。动作可依其力量的大小而分为有力 
动作和无力动作。所谓有力动作,是指有足够的均匀增长的 
力量和速度的动作,它能克服强大的阻力。无力动作则相反, 
没有足够的力量,速度也很小,这种动作常常是不准确的。必 
须把有力动作同粗猛动作、无力动作同柔和动作区别开来。 
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任何职业都是重要的。对于某些职业 
活动,准确性的要求占第一位,在准确的前提下才要求速度。 
例如,精密机械的加工和各种计算活动都要求高度准确。在 
一般活动中,反应速度和动作的准确性是并重的。例如,飞 
机的速度愈快,对飞行员的反应速度的要求也愈高,但无论 
是高速飞机或低速飞机的驾驶动作都必须准确。又如,在球 
类和田径竞技中,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也是缺一不可的。 
在许多活动中,手臂伸出和收回动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 
意义。例如,机器的操纵系统中,有许多操纵杆柄都要求在 
没有视觉参与的条件下,用手臂作出一定距离 (幅度)的推 
拉动作。布朗(J.S.Brown)、诺福特(E.B.Knauft)、罗 
森包姆(G. 
Rosenbaum)等人研究了手臂伸出和收回动作的 
准确性问题。在实验中,被试者需要在黑暗中将手臂伸出或 
收回0.6、2.5、10及40厘米的距离。只准许被试者在实 
验前观察手臂所要运动的距离。结果所示,对于较短距离 
(10厘米以内)有运动过多的趋势;对于较长距离(10—40厘 
米),则有运动过少的趋势。同时,对短距离的运动误差较大, 
 
 
? 444? 
普 通 心 理 学 
而对长距离的运动误差则显著减少。图中还表明,由身体向 
外伸出的运动比向内收回的运动要准确些。这类实验对于机 

① 
器操纵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某些动作要求在方向上达到准确的定位。菲兹 (P.M . 
Fitts)研究了动作的方向定位问题。在他的一个实验中,受 
试者被蒙上眼睛,坐在许多靶标的前面。这些靶标在受试者 
的前方和左右侧0°、45°、90°、135°的地方,分上、中、下三 
行排列。中间一行位于同受试者的手臂等高的位置,上、下 
两行距中间一行45°。受试者根据主试者的言语指示用手持 
铅笔击射这些靶标。表明实验的结果:动作的方向定位最准 
确的方位是正前方臂部水平的下侧,最不准确的方位在侧面; 
右侧比左侧准确,下行比中行准确,上行最不准确。圆圈大 
小表示错误的数量,圆圈小表示错误少,也就是最准确。圆 
② 
圈内的小圆圈表示每一靶标内部不同部位的准确程度。 
动作的准确性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感知和中枢加工的正 
确与否。为了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必须创造条件使感知过程 
和中枢过程顺利进行。一般的动作都是在视觉指导下进行的, 
所以对目标感知得愈清晰,动作就愈准确。此外,还要对客 
观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在体育 
竞技活动中,就需要分析客观情况和判断动作的最佳时机。 
① 
R.M . 
 and E.  . E. .? 
A  Fleishman,Psychology and Hum-an  
Performance,1959,p.232。 
② 
A o 
.  .洛莫夫:《工程心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214—215 
页。 
 
 
普 通 心 理 学 
? 445? 
第三节 技能的形成过程 

一 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掌 
握复杂的技能,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在练习初期,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比较狭小,只能集中于 
个别动作上,并且不能控制动作的细节。练习者在生活中已 
形成许多习惯动作,这些习惯动作往往与所要的动作方式不 
相符合。因此,在新的动作方式没有形成之前,练习者若不 
集中注意于个别动作,习惯的动作就会干扰正确动作的掌握。 
同时,练习者在进行个别动作时,往往忽略了其它方面的要 
求,致使动作发生错误。所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忙乱 
和紧张,动作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练习者 
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 
(二)动作的交替阶段 
动作交替阶段的特点是,练习者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 
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各个动作还结合 
得不紧密,在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即转换动作的 
时候,常出现短暂的停顿;练习者的协同动作是交替进行的, 
即先集中注意做出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做出另一个动作。这 
种交替进行逐渐加快,以至在大体上成为整体的协同动作。在 
这一阶段,练习者的紧张程度有所减低,但并未完全消除;动 
作的相互矛盾和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向消除。随着技能的 
 
 
? 446? 
普 通 心 理 学 
接近形成,客观刺激物与肢体动作间的联系更加巩固,因此 
缩短了动作的反应时间。这时练习者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增强 
了,在完成动作以后或在动作进行中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 
(三)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个动作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并巩固 
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动作能够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 
反应的方式实现出来。在执行动作时,意识的参与减少到最 
低的限度,只对同时进行的许多动作的一项起着直接控制作 
用。练习者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消除,他的注意范围 
也扩大了,并能根据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准确地完成所需要 
的动作。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 
练习初期,练习者是先逐个地掌握局部的动作,而且各 
个动作是彼此孤立的。经过反复练习,各个局部动作便联合 
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例如,游泳技能是颈部、臂 
部、躯干、腿部各部分动作的有机组合。初学者先是逐个地、 
孤立地掌握局部的动作,动臂便忘了动腿,或者臂腿齐动时, 
又忘了颈部的动作。由于反复的练习,才达到颈、臂、腿和 
躯干各部分的协调一致,这些局部动作才联合成一个完整的 
动作系统。 
复杂的熟练动作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建立了巩固的 
暂时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而暂时联系系统的建立,是大 
脑皮层分析综合活动的结果。 
第二,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的消失。 
 
 
普 通 心 理 学 
? 447? 
在掌握局部动作阶段,练习者表现紧张并出现很多多余 
动作。例如儿童初学写字时,不仅常常用手把笔杆攥得很紧, 
而且面部肌肉紧张,甚至全身用劲。随着技能的形成,紧张 
状态和多余的动作就会逐渐消失。 
多余动作的出现,主要是运动分析器皮层部分的兴奋过 
程扩散的结果;而紧张状态则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 
程之间斗争的表现。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皮层某一点所发 
生的兴奋向周围扩散,产生泛化现象,因此引起肢体的无关 
部分的不必要的动作。由于多余动作对整个活动不发生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就逐渐受到抑制,而那些有效的动作则得到强 
化,逐渐建立起动力定型,形成技能。 
技能动作未达到熟练时,由于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耗 
工作者的精力,所以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疲劳。技能形成 
后,由于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的消失,动作就变得省力而灵 
活,因而工作效率高,不易感到疲劳。 
第三,视觉控制作用的减弱和运动觉控制作用的增强。 
技能动作还不熟练的时候,人往往需要借助视觉来直接 
控制自己的动作。通过练习,不但运动分析器和视觉分析器 
之间形成了联系,而且在运动分析器内部也形成了联系。于 
是,动觉的控制作用逐渐代替了视觉的控制作用,甚至在完 
全脱离视觉控制而单单依靠动觉控制的情况下,活动也能够 
照样顺利地进行。例如,在拼音文字的打字动作中,一个不 
善于打字的人,打字时要用眼睛在键盘上寻找每一个字 (或 
字母),而一个训练有素、技能娴熟的打字员,则可以完全不 
用眼睛盯着键盘,而只靠打字时产生的动觉来控制手的打字 
 
 
? 448? 

活动了。 
普 通 心 理 学 
某些体育运动,如体操、舞蹈、滑冰、游泳等,特别要 
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在这类运动中, 
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的过渡,即以动觉控制作用代替视觉控 
制作用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员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教练员的动 
作,记住各个动作的顺序和轨迹,形成动作的视觉表象,能 
够在脑中把这些动作再现出来。这时运动员就可以凭借关于 
动作的视觉和视觉表象来控制、调节自己的活动。然后在练 
习过程中,肌腱运动的感知也逐渐敏感起来,形成了有关动 
作的动觉表象,并在视觉和动觉之间建立了联系。于是视觉 
控制作用逐渐减弱,动觉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甚至可以完全 
脱离视觉控制,而单靠动觉来控制、调节活动。例如,运动 
员在实际练习游泳之后,就能够回想起游泳时的各种动作,在 
脑子里呈现出头、臂、腿等肢体各部位动作的鲜明表象,甚 
至能回想出划水受到阻力时的肌肉感觉。这样,运动员凭借 
肌肉运动感觉,便能控制和调节身体的运动状态,并矫正错 
误和缺点。 
很多劳动活动主要是凭借触觉和动觉来完成的。例如织 
布工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