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日本文学 

     日本是亚非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中叶 

以前,它处于腐败的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之下,对外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胁 

迫,一再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内无法控制藩阀割据势力,广大农民和封建领 

主的矛盾更加激化,起义越来越频繁。在空前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 

形势下,日本统治者于1868年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即明治维新,结束 

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近代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19世纪70年代、80 

年代是它的形成阶段。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系 

列的“文明开化”措施,西方的思想、文化得以迅速传播,为新文学的产生 

做了大量启蒙工作。70年代起,西方小说不断被翻译进来,著名的如笛福的 

 《鲁敏(滨)孙全传》(1872)、《伊索寓言》(1873)、汤马斯·摩尔的 

 《良政府谈》(即《乌托邦》,1882)、大仲马的《自由之凯歌》(《夺取 

巴士底狱》的前半部分,1882)、席勒的《哲尔自由谭》(即《威廉·退尔》, 

1882)、莎士比亚的《人肉质入裁判》(即《威尼斯商人》,1883)、《该 

撒奇谈自由太刀余波锐锋》(即《该撒大将》,1884),以及凡尔纳、雨果、 

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 

    80年代日本曾有过一次全国性的自由民权运动,为了鼓吹民权运动,近 

代文学开始勃兴。在此前后,出现了很多政治小说。如户田钦堂的 《民权演 

义情海波澜》 (1880)、武田交来的《冠松真土夜暴动》(1880)、杂贺柳 

香的《席旗群马嘶》(1881)、矢野龙溪的《经国美谈》(1883)和东海散 

士的《佳人之奇遇》(1885)等。这些政治小说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成 

为日本近代小说的新声。 

    但是,政治小说并没有产生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在艺术上还未摆脱 

旧文学的束缚,它的价值主要在思想方面鼓吹民主、自由,是民权运动的宣 

传工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日本新文学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坪内逍 

遥(1859—1935)。他在1885年发表《小说神髓》一书,反对游戏文章和道 

德功利观念,认为“小说在于忠实地描写社会的情况和人们的心理活动”, 

主张“小说的主脑在于人情,世态风俗次之”,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 

义的方法,为新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还按照自己提出的理论 

来进行创作,写出了小说《当代学生性格》(一译《当世书生气质》),也 

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奠基作品的,则是二叶亭四迷(1864—1909)于1887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浮云》。这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用清新流畅的口 

语写成的白话小说,描写一个贫困的知识青年,想靠正直做人和勤奋工作得 

到幸福,但终于为社会所排挤;反映了日本知识分子在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之 

后的处境,和迷惘、苦闷、愤懑的心理状态。作品对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描 

写,对社会的深刻揭露,使它成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2)朝鲜文学 

     东亚的另一个国家朝鲜,19世纪的文学仍然受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很深的 

影响。如著名诗人丁若镛(1762—1836),中国诗文的修养很高,写有2500 


… Page 117…

多首汉诗,他的《龙山吏》、《波池吏》、《海南吏》便是学习杜甫的《三 

吏》写出的。朝鲜遭受列强的侵略后,产生不少反对外来侵略的作品。如诗 

人申在孝 (1812—1884)写有《乙支文德传》、《姜邯赞传》、《李舜臣传》 

等爱国传记,他的《劝学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曾流行一时: 

         当此生存竞争之时, 

         国家兴亡在于我们。 

         想起列强对我们的态度, 

         将不免沦为奴隶的耻辱。 

         三千万同胞,我们的兄弟! 

         此时是何时,此日是何日, 

         观六大洲大陆的情况, 

         尽是弱肉强食、优胜劣败。 

         维护国权,救济同胞, 

         是负在我们双肩上的义务。 



         …… 



     1870年朝鲜和日本签订辱国的《江华条约》,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1910年被日本吞并。19世纪末朝鲜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开 

展了爱国启蒙运动,朝鲜文学进入了启蒙文学时代,近现代文学开始。 


… Page 118…

                              3。东南亚文学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越南是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国家。19世纪的 

越南文学也受着中国文学的影响。如当时的著名作家李文馥(1785—1849), 

为中国明末遗臣的后裔。他1841年出使中国,能与中国文士唱和。他的《二 

十四孝演歌》系受广东木鱼书《二十四孝歌》的启发写成。他的长篇作品《玉 

梨娇》也是对中国的《玉梨娇》的改写。再如爱国诗人阮庭炤(1822—1888), 

他的反对法国侵略暴行的长篇叙事诗《渔樵问答》是借用契丹入侵中国、爱 

国志士遁迹山林的故事;长诗《蓼云仙传》也明显地受广东木鱼书《二度梅》 

和《杏元投崖》的影响。从思想内容上看,19世纪中期后,越南受到法国殖 

民主义的侵略,许多进步作家以文学为武器,抗法爱国文学成为当时文坛的 

主流。 

     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文学,如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过去主要 

受印度文学的影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在受印度文学影响之后, 

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涌入这些国家,自19世纪中叶后,传统的宫廷文学、宗教文学开始解体, 

出现了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表现爱国民主思想的作品,艺术形式也有 

了较大的演变。 

     菲律宾是东南亚最早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曾受西班牙长达三百多年的统 

治。19世纪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和作家。何塞·黎萨尔(1861—1896) 

是其中的光辉代表。他的长篇小说《不许犯我》及其续篇《起义者》,以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社会面貌,呼唤 

人们进行反对殖民者的斗争。他在殖民者的屠刀下写下的绝命诗《我最后的 

告别》 (一译《最后书怀》),表达了爱国者的献身精神,充满着复仇和反 

抗的呐喊,使遭受西方列强凌辱的菲律宾人民和东方其他国家人民深受鼓 

舞。 


… Page 119…

                               4。南亚文学 



     19世纪中期南亚各国的文学,以印度成就最大。印度从16世纪开始便 

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人民苦难深重,文学发展也受阻碍。1857年印度 

爆发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后印度正式纳入了大英帝国的殖民版图,但是, 

这次起义促进了印度民族新的觉醒。此后,随着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 

解放运动的开展,印度近代文学逐渐产生。 

     印度是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孟加拉地区首 

当其冲,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思想也传播得最早。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而又具有反殖民、反封建意识的孟加拉知识分子首先组织社团,出版报刊, 

发表内容与形式都和旧文学不同的新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如孟加拉 

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有拉姆摩亨·拉易(1772—1833)的散文集《耶 

稣箴言》,清新流畅,充满爱国情感;伊希沃尔·金德尔·维德亚萨格尔(1820 

—1891)的散文作品《瓦苏代沃传记》、《威达尔二十五》,明快生动,为 

新的语言文学作出了贡献。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 (1824—1873)创作的 

十四行诗,为新诗开辟了道路;比哈里拉尔·恰格尔沃尔迪(1835—1874) 

的《孟加拉美女》等抒情诗热烈地讴歌祖国,抒发了渴望独立的愿望;迪拉 

本图·米特拉 (1829—1874)的剧本《靛蓝园之镜》,反映了印度种植工人 

深受压榨及其对殖民者的反抗;拉姆纳拉锡·德尔格尔登 (1822—1886)的 

社会剧 《高贵门第》(1854),猛烈地批判了封建世俗;他是最早使用本民 

族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被称为孟加拉戏剧的开创者。 

     在小说方面,般吉姆·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以他的18部长篇 

小说而成为孟加拉近代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不少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如《毒树》(1872)、《科莫拉根多》都是描写孟加拉人民在英国殖民统治 

下的痛苦生活。他还写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喻今,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如 

他最初的小说《要塞司令员的女儿》(1865)写17世纪印度人民同阿富汗侵 

略者的斗争,他最著名的小说《阿难陀寺院》写1772年出家人起义的故事, 

都富有现实教育意义。 《阿难陀寺院》中有一首《礼拜母亲》的颂歌,表达 

了印度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被广为传诵,成为印度人民争取解放的战 

歌,1905年泰戈尔把它谱成歌曲,1950年前一直是印度国歌。般吉姆的小说 

常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民族英雄形象,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对以后的 

泰戈尔、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和普列姆·昌德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印度的印地语文学在19世纪中期以后也日益兴盛起来。这时的创作都 

和民族民主运动紧密相连。如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帕勒登杜·哈里什·钱德 

拉(1850—1885),他的独幕笑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1873)对虚伪 

的封建王公、大臣、婆罗门、祭司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印度的惨状》(1880) 

和《蓝色的女神》(1881)等戏剧以民族形式表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 

神。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9个剧本,改编、翻译了10个剧本,还写 

了不少散文和诗歌。名诗《巴拉特——杜尔大沙》强烈地谴责了英国殖民主 

义者给印度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安乐享受应有尽有,可 

是国家的财富也被吮吸得什么也不留。”“物价飞涨,疾病蔓延,死亡频临,…… 

印度的忧伤把一切都吞并。”他还通过办杂志,结识、培养了一批知名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有很大影响,因此被人们誉为“印度的月亮”。 

     19世纪中期乌尔都语文学的杰出代表有迦利布(1797—1869)和纳兹尔 


… Page 120…

 (1836—1912)等人。迦利布有很高的古代文化修养,早期诗歌存在脱离现 

实、追求形式的倾向,后来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生活、宣传自由平等的作品, 

特别是他晚年的诗作表现了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失败后的切身感受,写 

得很动人。他的 《书信集》用民间口语写成,通俗易懂。他在印度人民中享 

有很高的声望。纳兹尔著述甚富,以社会小说成就最高。他的《新娘的明镜》 

 (1869)是乌尔都语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此外,沙尔夏尔(1846—1902) 

用乌尔都语写成的《自由幻想的故事》(1878),也丰富了印度近代小说的 

宝库。 


… Page 121…

                             5。西亚北非文学 



     西亚、北非各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19世纪中期文学发展状况不很一 

致。1789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在欧洲列强的侵略下由盛而衰,19世纪30年代 

至70年代实行“新政”,模仿欧洲,改革图强,但并未超出封建统治的范围, 

最终未能摆脱困境,而沦为半殖民地。土耳其近代文学即起始于“新政”时 

期。奠基人为易卜拉欣·锡纳希(1826—1871)。他于1859年出版法国译诗 

集,1860年创作的《诗人婚姻大事》是土耳其文学的第一个剧本,辛辣地讽 

刺了土耳其的封建习俗;1862年还出版了《锡纳希诗集》。纳默克·凯马尔 

 (1840—1888)也是土耳其19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写过剧本和诗歌,特 

别是长篇小说《阿里老爷的奇遇》和《热兹米》在土耳其具有开创意义。他 

激烈攻击专制制度,鼓吹民主自由,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波斯在 1848—1852年曾经爆发巴布教徒起义,是社会矛盾总爆发的标 

志。19世纪中期后,英、俄、法、德等国相继侵入,波斯近代文学随着反帝 

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而兴起。阿洪德扎德 (阿洪多夫,1812—1878)是波 

斯近代最早提出文学改革的人。他说:“《蔷薇园》和《聚会花絮》(按: 

18世纪贾姆杜丁·穆罕默德·哈桑·姆哲迪所作的散文故事集)的时代已经 

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这类作品已经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现在有益于人 

民并适合人民口味的作品是戏剧和小说。”他还身体力行,写过剧本和散文。 

米尔札·玛尔孔·汉(1833—1908)在伦敦创办波斯文报刊,攻击波斯国王 

的专制统治和对外国侵略的让步,主张在波斯实行资产阶级改良。他也写过 

一些剧本,嘲笑波斯王宫制度,抨击政府和官吏的腐败。他的作品对近代波 

斯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1905—1911年波斯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长期住 

在俄国的阿别丁·麦拉格 (1838—1910)用波斯文写的《易卜拉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