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俄国的阿别丁·麦拉格 (1838—1910)用波斯文写的《易卜拉欣·伯克的 

旅行日记,或他对祖国的怀念》,是三卷本的长篇小说,其中的第一卷尖锐 

地讽刺了专横跋扈、为非作歹的僧侣们和高官们,有力地批判了波斯的半封 

建制度。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对波斯艺术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西亚北非的阿拉伯文学,也是在19世纪中期后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扬而复 

苏和发展起来的。一些作家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用以激励人民的民族感情和 

爱国主义精神,如黎巴嫩的纳绥夫·雅齐吉 (1800—1871)毕生致力于阿拉 

伯文艺复兴运动,曾用玛卡梅文体(一种类似我国评书的阿拉伯古典文学体 

裁),写了韵文章回小说《两海集》;埃及作家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 

也著有仿古的玛卡梅体韵文故事长篇传记《伊勒本丁》;伊拉克作家艾鲁西 

 (1857—1924)写过三卷《阿拉伯风土人情志》。他们都努力继承和发扬阿 

拉伯古典文学遗产,以传统典雅的文风描述现实生活。 

     与之同时,阿拉伯各国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学,通过学习、借鉴,发 

展民族文学。埃及首批留法学者雷法阿·塔赫塔维 (1801—1873)是阿拉伯 

始于19世纪中叶的翻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曾用韵文翻译了法国古典主义 

作家贵纳隆的 《忒勒马科斯历险记》,还写有韵文体的游记《巴黎掠影》, 

记述了法国社会风貌和政治情况。后来,西方莎士比亚、拉辛、莫里哀、大 

仲马、雨果……等人作品相继被翻译、介绍过来,给阿拉伯文学家们以极大 

的启示,开拓了眼界和思路,丰富了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使阿拉伯文学开 

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如 1870年大马士革作家塞利姆·布斯塔尼发表的短篇小 

说《大马士革花园中的热恋》,阿勒颇作家弗朗西斯·莫拉什发表的短篇小 


… Page 122…

说《珍珠》,可以算是西亚阿拉伯地区近代小说的萌芽。特别是埃及诗人迈 

哈穆德·萨米·巴鲁迪(1838—1904)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融 

合欧洲文学的精华,积极创新,开创了阿拉伯诗歌的一代新风。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文学,在19世纪人民的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也有 

了发展。如民族英雄阿尔杜尔·卡德尔(1808—1888)就写过不少诗,表达 

对敌人的仇恨,鼓舞人民进行斗争。 

     总的说来,亚非地区,除了非洲大陆国家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产 

生书面文学外,大多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但在西方近代文学蓬勃发展时却 

大都停滞,缺乏生气了。19世纪中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反对封建主 

义和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在发扬民族传统和吸取外来营养的 

过程中,亚非各国的民族文学开始复兴,出现了新的面貌。当然,这仅仅是 

开始,这个时期还不可能产生大作家和经典作品。但这是个了不起的开始, 

预示亚非新文学即将崛起,即将以它特有的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充满活力 

的新兴精神辉映整个世界文坛。 


… Page 12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