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空前的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博览会的主题是“明日的世界”,其中大都
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明。在大会开幕式会场的主席台上,就出现了一项惹人
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摄像机,电视诞生。
后来人们几乎放弃了别的娱乐,一有空就坐在客厅里收看电视,甚至吃
饭时也不放弃。在没有别的东西代替电视之前,看电视的习俗看来是会保持
下去,有一种说法表达了人们对电视的乐观情绪:我们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村中,有什么事发生,全世界都知道。
电影、电视以及随之而来的广告,自1918年以后可谓铺天盖地,行为习
俗的改变与其模式的形成也是“在劫难逃”。这一时期美国最畅销的出口产
品当属电影拷贝。电影中的美式家俱、服装、汽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20年
代均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在国内,电影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反映着社会风
貌,体裁各异的电影反映的是人们基本的生活场面和礼仪风俗。人们竞相模
仿各自喜爱的演员们的行走、穿戴、用餐、交谈等等,看他们如何哀悼,如
何聚会。广告商们更是渴望对人们的举止施加影响。总之,电影、电视、生
动的广告清晰地展示着美国人应具有的形象和交往方式。
20年代也被称为“爵士乐的时代”,爵士乐诞生和成长于新奥尔良。爵
士迷们认为这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唯一艺术形式。它起源于黑人铜管乐队在游
行和送葬行列中的演奏,约于 1910年首次录制成留声机唱片,开始风行全
国。20—40年代风靡世界。
30年代的大萧条,无线电广播以及电视的发展也使一些原有的娱乐艺术
形式迅速衰落以至完全消失。歌舞杂耍表演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
歌舞杂耍表演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流行于美国的一种轻
松娱乐节目。它包括10至15个彼此不相关的单独表演,其中有魔术、杂技、
喜剧、驯兽等。这种表演曾在美国各城市和新开辟的边远地区广泛流行。各
地还建立了国家的表演场所。其中,纽约的宫庭剧院,成为1913~1932年间
美国杰出的歌舞杂耍剧院。
(3)运动风气的流行
体育运动是美国生活的一面镜子,早在殖民地时期,娱乐运动就成为一
种习俗。而20年代运动风气的流行与公共休闲紧密相连。
… Page 55…
“一战”以后,棒球成为美国首要的运动热点。20年代,大规模的棒球
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美式足球即橄榄球,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全国几个足球联盟
比赛,每年有四千万人观赏,足球明星受到许多人的狂热崇拜,大学足球赛
亦受欢迎,大学常以提供奖学金和免费膳宿的办法鼓励著名的高中足球运动
员入校。美国所有较大的城市几乎都有职业足球队。
此外,拳击和篮球也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同时,高尔夫球在美国也不再
是富豪者专享的娱乐活动;1930年前后估计有200万人玩高尔夫球,与玩网
球的人相当。另外,溜冰、滑雪等运动也在逐渐流行。与之相应,各种体育
比赛应运而生,如,金手套拳击赛,业余高尔夫锦标赛。各种运动俱乐部的
成立更是蔚然成风。
(4)道德习俗
1918年以前,传统制度无时不在教育人们尊重父母权威,把夫权、父权
视为理想,并要求婚前贞洁和婚后忠诚。很难说,所有人都可以照此规范做
得很好,但至少绝大多数的人承认这些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一种健全的
标准。而1918年以后,一切彻底改变了。人们归结为现代主义的全面确立,
战争的后果,以及知识分子的反叛等原因,经济的繁荣似乎也成了“帮凶”;
众多的人回望“美好的旧时光”。
这场道德习俗的改变或者称为社会生活的改变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
原有的两性规则的冲破;一是妇女地位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不是直接的生活
习俗,但都对原有的生活规范有着巨大的冲击,有人称这一时代为“性诱惑”
时代。这里我们不去追究其产生的原因,只列出其现象。
首先是传统道德标准的普遍崩溃。大学生中性的混乱和酗酒都有一定程
度的流行。中学生享受这种新自由的作法也足以使他们的父母感到震惊。
舞厅跳舞形式的转变是生活方式革命的又一表现。狐步舞、查斯顿舞和
30年代晚期的吉特巴舞取代了优雅的华尔兹和其它较有礼貌的舞蹈。
(5)家庭与妇女
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早期的美国家庭的结
构极为简单,典型的家庭模式即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
与当代家庭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但直到2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家庭仍然保持着这样一个习俗:接收
非亲属关系的人寄居在自己的家中。
这起源于过去家庭具有多种职能这一事实,那时的家庭还仅是从事生产
的场所,而且还是佣人、学徒以及孤儿、没有亲属照顾的老人等社会上无依
无靠的人们的住所。
到了20世纪以后,尽管这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人仍继续寄宿
在别人家里。这种情况为不同辈的人之间交流建起了一座桥梁,使年轻人可
以生活在“代理”家庭的环境里,同时也使老年人有机会继续作为家长主持
自己的家庭而不感到孤独。
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活的富裕使人们越来越容易得到住房,同时人
们也越来越把家庭看作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个人的小天地,于是取而代之的是
单位家庭的独居生活,只有一人的家庭的数目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 Page 56…
妇女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妇女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和妇女走
出家门将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习俗的出现。美国在20年代社会生活最重
要的方面,是妇女地位的变化。
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的实施,使美国妇女获得政治平等。二三十年代,
妇女不仅参加选举,而且能任官职。
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直接导致了她们举止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妇
女开始吸纸烟,她们要求有权同男子一起饮酒,并且迅速地改变传统服饰。
(6)禁酒
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或称禁酒修正案的实施以及围绕它的一系列政治斗
争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首先,秘密酒店代替公开酒馆,足球赛中屁股后面带酒瓶子,澡盆饮酒,
和鸡尾酒会日益流行。另一个现象则是妇女饮酒人数增加,1919年以后,男
女一起在家中和秘密酒馆中饮酒,已是司空见惯,成为妇女解放的另一标志。
其最具灾难性的后果则是,有毒的酿造引起的大量人痛苦死亡和失明;
由于黑社会一手操纵酒供应和酒走私,造成有组织的犯罪和黑帮势力的猖
獗。
这一法令对生活习俗的影响是短暂的,但它却是美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硬把禁酒强加于美国人民头上的企图的失败,反映了在遭到大众反对
的情况下,用法律控制大众的生活行为是困难的。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1927年以后的岁月是漫长而难以忘怀的。大
萧条的社会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时的生活习俗与其说是约定俗
成,不如说是应急措施。
最先受到影响的自然是家庭生活。失业者先波及到妇女,成千上万的就
业妇女重又回到家中,家庭佣工的解雇,家庭成为妇女从事园艺、罐头制造、
做肥皂以及类似劳动的场所。
家庭关系、婚姻和生育成为不幸之中的更大受害对象。多少万个家庭被
迫和别人挤住在一间住宅和公寓内;由于儿子找不到工作,父子之间的紧张
关系加剧;失业青年结婚较晚;生育子女较少成为极为平常的事。
饥饿和营养不良迷漫于城市和乡村。全国城市周围都出现了所谓的“胡
佛村”,村中的纸板棚中聚集着贫困的人们。
但美国人的行为有时为外国人所不理解,他们的确没有钱去购买新车,
但仍不放弃旧车的使用。1929~1933年末,汽油的销售量甚至略有上升。珠
宝的销售量自然下跌,但妇女们仍穿丝袜和人造丝袜;收音机也是必备之物,
人们并未放弃一切娱乐,正在流行的是日间无线电节目中的连续广播剧。另
外也未因没有面包吃而戒烟,纸烟消费量在萧条年代稳步上升,香烟成了艰
苦生活中神经紧张的一剂镇定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生活习俗的影响明显表现在战后的岁月中,战争本
身促进了30年代以来人们在行为及对待传统方面所发生的大部分变化,最为
明显的是妇女代替上前线的战士们,离家就业被认为是赢得战争所必需的爱
国行为。1941~1945年间有600多万妇女第一次参加了工作,其中大部分为
年过30岁的已婚妇女。她们干的活多种多样,从操纵炼钢厂的巨型吊车到在
俄勒冈州森林中采伐高大的红杉树。重要的是,成百万的中产阶级妇女发现,
尽管她们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她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谋生,像在家中一样,
… Page 57…
在劳动大军中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一战”以后,美国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所有的
民族,所有的人的生活都纳入了新时代的生活方式。而是有许多民族醉心于
祖先们的传统生活。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的阿密许
人,就是墨守旧俗的民族。
据考证,阿密许人最早生活在欧洲的瑞士,后来迁徙到美洲。他们追求
的目标是永生,作为福音派的新教徒,他们信仰《圣经》是至高无上的,他
们主张应与世隔绝。阿密许人至今仍高度崇敬并严格遵守祖先们的陈风旧
俗,他们对美国的现代文明不屑一顾,我行我素,他们讨厌汽车,而且驾车
者不论路途远近,从不坐车,总是跟在马车后面走。他们也讨厌电灯,禁止
用电,只点蜡烛;穿戴的衣帽,是17世纪传下来的样式,没有衣兜,式样奇
特。男子禁绝修剪胡须,任其自然生长。妇女讲究穿戴,不许坦胸露背,只
许露出手和脸。他们说本族土语,学校也教本族语言。他们不搞文学创作,
不喜欢照相,认为这是“炫耀”自己。同时,他们也不愿与外族人交际及谈
话,对本民族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们的家庭,平均每户有八个孩子,孩子由
长辈对其进行有关艰苦劳动和友好和睦的教育。男子一般从事田间劳动;妇
女干家务、教育子女和经营门前菜园。他们反对并且禁止离婚,分居也极少。
家长是祖父母。阿密许人有独特的社会组织,按宗教来划分,各个家庭编入
“组”,由七十五个经洗礼的成员组成,再编成“圣会”,每个圣会有一个
主教,三个助手。宗教活动每周举行一次,星期天轮流在各个庄园举行。在
举行祈祷前的星期六,妇女们聚在一起,赶制面包和饼,准备酒、甜菜、果
酱、咖啡,供第二天聚会时吃。他们经常进行祈祷,大人小孩都必须参加。
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主要活动是祈祷,唱颂歌,听训词。青年人的恋爱
比较早,十六岁时就有权谈朋友,但男女幽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婚礼一般
在庄稼收获后或过冬前举行。结婚时,新郎要跳越篱笆,新娘要跳过扫把,
这表示以后生活能有好运气,吉祥如意,和睦富贵等。虽然阿密许人的生活
是墨守旧俗的,但在他们看来,是最充实,最幸福的,他们认为保持这种生
活方式是最大的乐事。
2。加拿大——被“忽视”的国家
加拿大是一个近代国家,在它的历史上没有掀起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
命,更没有爆发过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它的历史是短暂的,17世纪初,法
国开始在加拿大移民,1603—1763年即为法国统治下的新法兰西殖民地时
期;1756—1763年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法国战败,法属新法兰西殖民地转
归英国。1763—1867加拿大处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地位;1867年加拿大通过
联合运动建立了加拿大自治领,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31年,根据英
国的“威斯敏斯法案”,加拿大最终获得了完全独立。
欧洲人来到加拿大之前,美洲大陆原本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家园。
那时他们还处在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阶段。欧洲人的到来给印第安人带来的
是灾难和死亡,欧洲人的现代武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力,天花等传染病吞噬
了大批印第安人的生命,烈性酒的输入也损伤了从未饮过“火酒”的印第安
人的身体。同时,印第安人追逐白人的先进武器与铁制品,而放弃了自己的
技能,他们内部也进行着无情而残酷的争夺、流血与牺牲。古老部落的组织
… Page 58…
和传统习俗衰败,并且在移民的洪流中逐渐被淹没,只有在遥远而艰苦的保
留地中还残存着狩猎的生活方式。
加拿大这块所谓的“新大陆”,不断地涌入大量的移民。1812年以前的
移民除英法殖民者之外,主要来自英属北美十三个州,大部分为英裔移民;
1812年之后掀起的是从英国经海路前来加拿大的新移民运动;1900年之后的
第二次高潮中有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