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国际互助信贷组织;意大利马志尼主义者则妄图使国际成为一个以马
志尼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的中央政府。为了统一思想,小委员会和临时中央
委员会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反复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修订有关文
件。而在当时要制定一个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又为参加国际的各
派所能接受的纲领和章程,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
中说:“要把我们的观点用目前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
①
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必须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马克思从当
时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水平出发,起草了《告工人阶级书》(即《国际工人
协会成立宣言》)和 《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这两份文件在1866年日内
瓦大会被批准,成为“国际的宪法”和行动指南。
《成立宣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宣言中列举大量事实,分析1848年至1864年间无产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第17 页。
… Page 57…
阶级的状况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
劳动群众的贫穷,反而加深了劳动群众的困苦,“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
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
②
抗” 。《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道路,指出夺取政权已
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并含蓄地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
共产主义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
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
负的作用。《成立宣言》还强调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性,主张支持被
③
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指出这“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
《成立宣言》最后重申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伟大口号:“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协会临时章程》阐明了国际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原则。它包括序言和
条例两部分。
“序言”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目标和任务。序言指出:“工人阶级的
①
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
②
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和
③
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劳动的解放既不是
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
④
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 。
“条例”共10条,简要规定了国际基本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它
规定国际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支部或联合委员会选派的代表参加的代表大
会。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并决定国际的重大方针政策,任命协会的
总委员会。总委员会是沟通协会各种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之间联系的国
际机关。总委员会必须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并监督各级组织严格遵守国际
的共同章程和条例。加入协会的工人团体保存自己的原有组织,并享有一定
的自主权,协会的各级组织活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为第一国
际提出了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路
线”。
2。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1)支持和领导各国工人罢工斗争
60年代后半期,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工人罢工斗争遍及整个欧美。
第一国际及其各国支部积极领导和声援各国的工人运动。国际的历次代表大
会和代表会议都讨论工人运动问题,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
争和政治斗争的决议,特别是马克思为1866年日内瓦大会起草的《临时中央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30 页。
③ 同上书,第135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第15 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同上。
… Page 58…
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成为各国工人统一的行动纲领。它提出
了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口号;强调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必须互
相支持,指出工会必须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等等。
国际总委员会发动各国支部在斗争中互相支持。1866年,伦敦编筐工人
发动反对资本家解散工人协会和降低工人工资的罢工时,资本家从比利时招
募工人进行破坏。总委员会及时派人到比利时工人中间进行宣传,他们第二
天就返回了比利时。1867年2月,巴黎爆发了铜器工人罢工,总委员会立即
发动英国及其他国家工人捐款几千法郎予以援助,厂主被迫答应了组织工会
的要求。1868年春,日内瓦建筑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把工作日由12小时
缩短为10小时,并增加工资20%。雇主联合起来拒绝谈判。日内瓦中央委
员会组织所有的建筑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总委员会大力为罢工者募
捐,布鲁塞尔和巴黎的国际组织也大量往日内瓦汇寄捐款。雇主被迫答应了
工人的要求。美国内战后的多次工人罢工斗争也都得到了国际的有力支持。
国际总委员会还组织各国支部成功地声援了1865年3月德国莱比锡排字工人
罢工、1866年3月英国伦敦缝纫工人罢工和1867年2月比利时沙勒罗瓦煤
矿工人大罢工。
第一国际团结各国工人群众,在劳资斗争中互相支援,联合行动,一方
面成功地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使广大工人群众意识到本阶级的力
量,使他们认识到:“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依靠自己本身,才能取得自己
①
彻底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另一方面,也使资本家看到工人阶级是不可
轻视的社会力量,他们不能无视工人阶级的要求。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
矛盾、对立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政治运动
国际始终把揭露和反对统治阶级的侵略政策、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
争作为争取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积极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争
取民族独立的运动。1866年日内瓦大会把“消除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和复兴民
主独立的波兰”问题列入大会议程,并通过相应的决议,正式表明了第一国
际坚决支持波兰民族独立的原则立场。1867年1月,总委员会与伦敦的波兰
流亡者一起举行纪念1863年波兰起义四周年群众大会,马克思和埃卡留斯在
会上发言。大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没有波兰的独立,欧洲的自由就不能确立。
186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访问巴黎之际,巴黎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反对沙
皇、声援波兰人民的示威游行,高呼“波兰万岁”的口号。国际总委员会高
度赞扬了巴黎人民的这一正义行动。
19世纪60年代,爱尔兰芬尼亚党领导发动了爱尔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
争。这一震撼当时英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是英国工人阶级和第一国际所面临
的必须正确对待的重大问题。国际总委员会举行群众集会声援爱尔兰人民的
斗争,抗议英国政府的暴行。马克思和总委员会通过各种方式揭露爱尔兰问
题的真相,号召各国工人支持爱尔兰人民的斗争,并特别注意教育英国工人
群众,使他们认识到:“姑且不谈国际上的公道,英国工人阶级解放的先决
条件是把现存的强制的合并,即对爱尔兰的奴役,变为平等自由的联盟——
①
如果这是可能的话,或者完全分离——如果这是必要的话。”这样就使英国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第625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第441 页。
… Page 59…
工人群众了解到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对英国工人运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当
时“国际的任务就是到处把英国和爱尔兰的冲突提到首要地位,到处都公开
②
站在爱尔兰方面” 。
国际总委员会密切关注各国人民群众的政治斗争。它对英国选举改革运
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其倡议和参与下,1865年2月在伦敦成立了改革同盟。
同盟提出国内所有男性成年居民都应有选举权的要求。国际还十分关心德国
民族统一运动,支持法国人民反对波拿巴专制统治的斗争,支持美国北部民
主力量反对南部奴隶制的斗争,支持国际比利时支部为争取人民的一般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总之,国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贯彻了协会章程的精神,
使第一国际不仅成为国际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且成为支持各国争取彻底
解放的政治运动的战斗司令部。
(3)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蒲鲁东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产生在法国,50—60年代流行于西班牙、
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蒲鲁东主义的
主要观点是:主张建立以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互助制”的“自由社
会,竭力维护私有制;宣扬改良,主张通过建立“交换银行”来实现社会主
义,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宣扬无政府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反
对组织政党。
早在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从理论上对蒲鲁东主义进行了批判。蒲鲁
东于1865年1月逝世后,托伦和弗里布尔等人顽固坚持蒲鲁东主义的信条,
妄图将其改良主义的路线强加给国际。因此,在国际内部展开了反对蒲鲁东
主义的尖锐斗争。斗争主要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的:关于支援民族解放运动
问题(主要是如何对待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道路问题;
关于消灭私有制问题。
消灭还是保留私有制是关系到工人运动最终目标的重大问题。1867年9
月国际的洛桑大会第一次进行了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讨论。蒲鲁东主义者竭力
反对实行公有制的原则,主张维护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瑞士代表库勒里说:
“我是自由的拥护者,因而也就是私有制的拥护者。”比利时代表德·巴普
主张把土地交给集体所有。大会争论激烈,未能形成决议。1867年《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在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报告。报
告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小农经济的破产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以后不能保留小农所有制,只有实行土地公有制才能使农民获得解放,
使农业得到发展。1868年7月的布鲁塞尔大会继续就所有制问题进行讨论。
会上德·巴普提出对金属矿、煤矿、运河、铁路、电讯、森林和土地实行公
有化的草案。蒲鲁东主义者认为这是对私有制空前未有的侵犯,是“粗暴的
共产主义”;托伦再次鼓吹土地个人所有制是“幸福和进步最主要的前提”。
最后大会以绝大多数票通过了关于实行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决议。大会
还通过了号召各国工人学习《资本论》的决议。1869年9月的巴塞尔大会再
次讨论所有制的问题,结果只有4名蒲鲁东主义者坚持土地私有制的原则。
大会最后就土地所有制问题通过了决议,指出:“社会有权废除土地私有制,
使土地归公共使用。”布鲁塞尔大会和巴塞尔大会的决议是对蒲鲁东主义的
沉重打击,并促使蒲鲁东派内部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以瓦尔兰为首的左派蒲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381 页。
… Page 60…
鲁东主义者,他们日益接近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领导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
斗争。布鲁塞尔大会之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中的影响逐渐下降以至最后消
失。
在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同时,马克思主义者还同工联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
争。这一斗争主要是在总委员会内部进行的,围绕的主要问题是工人运动的
道路问题、英国选举改革问题和爱尔兰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