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问题、英国选举改革问题和爱尔兰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英国工联
领袖们反对争取普选权的政治斗争和主张只进行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的改良
主义,批判了他们反对爱尔兰民族独立的殖民主义立场。马克思肯定了工人
为提高工资而斗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不应夸大这种日常斗争的意义和作
用,指出工人阶级必须在自己的旗帜上明确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
动制度!”马克思主义同工联主义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鉴
于工联领袖奥哲尔的叛卖行为,1867年9月国际总委员会撤销奥哲尔的国际
总委员会主席职务。
在第一国际后期 (从1868年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之后至1876年第一国际
解散这段时间),国际内部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巴枯宁(1814—1876年),俄国人,曾先后侨居德国、瑞士和法国,是
继蒲鲁东之后的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产生在
瑞士、意大利等国并具有极大危害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流派。
它反映的是流氓无产者(无业游民)的心理状态和要求。它不同于蒲鲁东主
义和工联主义,是用“左”的革命词句掩盖起来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派别,因
而有更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巴枯宁主义在政治上宣扬个人绝对自由,各阶
级平等,反对一切国家,否认任何权威,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
任何政治运动,主张以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在经济上主张“集
产制”。巴枯宁认为,财产属于人们自愿组成的工业、农业组合,这种“组
合”各自为政,不应受到任何自上而下的集中权力的限制。
巴枯宁主义对无产阶级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有极大的瓦
解和破坏作用。1868年巴枯宁混入第一国际,并秘密保留了自己的宗派组织
“社会主义民主同盟”,进行了分裂国际的活动。于是在第一国际内部展开
了反对巴枯宁主义及其分裂活动的尖锐斗争。
在1869年的巴塞尔大会上,巴枯宁建议把讨论废除继承权问题列入大会
议程,企图以此打开缺口,以其无政府主义纲领代替国际的基本路线,从而
控制国际,并提出把国际总委员会所在地由伦敦迁到日内瓦,以便完全控制
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巴枯宁提出的废除继承权可以消灭私有制的
谬论。会上通过了扩大总委员会权力的决议,并决定委员会仍设在伦敦,挫
败了巴枯宁集团的篡权阴谋。
巴黎公社失败后,巴枯宁分子歪曲巴黎公社革命,从无政府主义立场出
发,说巴黎公社“是对国家的勇敢的明显的否定”;配合国际资产阶级向国
际进攻,进行分裂和破坏国际的活动。他们借口总委员会没有按期发表公报,
诽谤总委员会失职,反对总委员会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斗争,反对总委员会
对英国各支部的直接领导,还以发展国际组织为名,在意大利、瑞士等国大
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势力。
1870年1月,马克思代表总委员会写了致瑞士罗曼语区联合会委员会的
通告信,3月间又写了《机密通知》,有力地驳斥了巴枯宁对总委员会的攻
击并论述了总委员会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策略,揭露了巴枯宁的两面派手法
… Page 61…
和阴谋行径。1871年9月,总委员会在伦敦召开了国际的秘密代表会议,通
过了工人阶级必须建立独立的政党、从事政治斗争的决议和组织问题的决
议,痛击了巴枯宁集团的宗派分裂活动。会议还讨论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
活动问题,并成立了专门调查委员会以调查巴枯宁集团的阴谋活动。1872年
9月国际在海牙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组织问题的
决议,审查了巴枯宁集团的分裂活动,并通过决议将这个集团的首恶分子巴
枯宁和吉约姆开除出国际。海牙大会表明,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巴枯宁集团分
裂国际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为了清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至1875年间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行
动中的巴枯宁主义》等著作,透彻地阐述了革命权威的作用和实质,批判了
无政府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也由于
无政府主义者忽视工人的日常斗争而脱离群众,加上70年代以后欧洲工人运
动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巴枯宁主义日渐衰落,最后彻底破产。巴枯宁于
1876年死去,巴枯宁派也发生了分化。
3。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1)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1871年3月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不是国际直接发
动的,但它却是“国际”的精神产儿。巴黎公社的行动与国际的宗旨及国际
所要实现的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公社的事业得到了国际的坚决支持。第
一国际总委员会高度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创举并给予了大力援助。
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巴黎革命形势的发展,并在斗争策略、军事技术和社
会经济措施等方面给公社以中肯的指示。
在第一国际领导下,各国无产阶级不顾本国政府的阻挠和镇压,在舆论
上声援巴黎公社。国际会员、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领袖倍倍尔在议会上发表赞
扬公社革命的演说。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工人和群众举行声援
公社的集会。数百名外国工人运动领袖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参加了巴黎公社的
战斗。
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进行了大量工作,
营救仍在法国的公社社员,协助他们解决逃到国外后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国
际总委员会组织各国际支部捐款救济大量涌入英国的巴黎流亡者。
马克思恩格斯还痛斥了国际资产阶级诬蔑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策动的谎
言,同时又公开宣布公社的事业就是第一国际的事业,并及时总结了公社革
命的经验,阐述了公社革命的伟大意义,捍卫了公社事业的正义性。国际总
委员会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积极向英国各报提供公社活动的真实材
料,为公社作辩护,并揭露梯也尔政府的反革命暴行,维护了第一国际的声
誉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
(2)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国际进行疯狂的迫害,加上巴
枯宁派的分裂活动,国际已经很难进行正常活动,另外国际的组织形式也已
不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1872年国际海牙大会
后,国际总委员会的会址迁到纽约,事实上它已无法发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
… Page 62…
进行革命斗争的作用。1876年7月,总委员会在美国费城召开代表会议,通
过宣言,正式宣告国际解散。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国际工人运动史上都占有重要地
位。它在欧美17个国家建立了支部;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团结和教育欧
美各国无产阶级并支持和领导他们进行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推动了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前进。在组织上,第一国际为各国建立独
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干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各国建立无产阶
级政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
第一国际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第一国际奠
①
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它在工人解放斗争史中是
②
万古长青的” 。
① 《列宁选集》第3 卷,第809 页。
② 《列宁全集》第29 卷,第210 页。
… Page 63…
八、美国和加拿大
1。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
(1)领土扩张与对外侵略
1776年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资本家和种植园主的联合政权。在领土扩张方
面资本家和种植园主有着共同的利益,因而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走上了领土
扩张的道路。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野心勃勃地扬言,美国的领土是
“预先注定”要扩展到整个北美的。19世纪上半期,通过侵略扩张,美国的
领土向南伸展到墨西哥湾,向西伸展到太平洋东岸,构成了今天美国本土的
轮廓。
1803年,美国以每英亩4美分的象征性地价,从法国手里购买了面积达
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使美国领土扩大到墨西哥湾。
1810—1819年,美国采取先派兵强占,然后出低价购买的手段,仅花500
万美元就从西班牙手里夺得了佛里罗里达半岛。
19世纪30—40年代,美国通过武装颠覆手段,从墨西哥攫取了得克萨
斯;又通过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抢走了墨西哥格兰德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它包
括现今的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新墨西哥、科洛拉多等州。
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包括现今奥勒冈、华盛顿、爱达荷三洲和怀俄
明、蒙塔那两州的一部分,约74万多平方公里。
1853年,美国又以10万美元强行“购买”现今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两
州南部的狭长地带。
在19世纪上半期的半个多世纪中,美国的领土从原来的230万平方公里
扩展到770万平方公里。美国内战后又于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
加 (151平方公里),这样美国领土的总面积达到920多万平方公里,从大
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约占北美大陆的一半。
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也是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并霸占其土地和财
产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杀,到 19世纪末,印第安人由原来的 100
多万减少到24万,并且都被驱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贫瘠山区。
美国为了巩固自己在北美的地位,奉行“门罗主义”政策。1823年 12
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1758—1831年)在致国会咨文中说:“任何欧洲列
强都不得干涉西半球的事务,否则就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和不友好的行动。”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表面上是反对神圣同盟干涉拉丁
美洲革命,实质上是打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企图把拉丁美洲
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建立美国的霸权。
(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工人运动
领土扩张和海外掠夺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了19世纪上半期美
国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到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棉纺织
品占世界第二位。煤铁和其他重工业以及铁路交通运输业也都有很大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1850年,美国的产业
工人已达957,000人,到内战前夕增加到130多万人。美国工人也和其他国
家的工人一样,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特别是新从欧洲移居美国的工人,
处境更加困难。所以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斗争此起彼伏,不断
发展。1833—1837年,仅4年时间,就发生工人罢工173次之多。这一时期
… Page 64…
工人的斗争主要是要求增加工资和缩短工时。
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美洲传播。1848年欧洲
革命失败后,流亡到美国的革命者约瑟夫·魏德迈1852年6月在纽约创立了
美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同盟”,1858年10月又建立了“共产
主义者俱乐部”。这个组织还加入了第一国际。在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
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们还出版了《共产党宣
言》,促进了美国工人觉悟的提高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两种制度的冲突和废奴运动
美国独立后并没有废除奴隶制度。19世纪前半期,当北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迅速发展之际,南方各州则发展种植园经济,仍然实行黑人奴隶制。资本
主义和奴隶制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引起北部工商业资产
阶级和南部种植园主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使美国社会陷入深刻的危机之
中。
种植园主把黑奴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黑奴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
虐待。到19世纪,美国的种植园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奴隶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是不相容的。两种制度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原料和销售市场的争执。北部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迫
切需要原料和销售市场,而南部种植园经济带有殖民地经济的性质。南方奴
隶主把大部分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运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和
奢侈品,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使北方完全失去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
第二,关税的争执。北部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关税,以抵制英国工业品的输入
和竞争。南方奴隶主却主张自由贸易和降低关税,以便从外国进口工业品和
日用品。第三,劳动力的争执。北部发展资本主义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