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或用阿胶)一两。同煎少时。一服五合。三四服即产。胞衣不下。用赤
女二七枚。东流水吞服之。按妊娠诸经。轮月养胎。独手少阴手太阳二轻不
居则为月水。有胎则为乳汁。故不在养胎之类也。夫胚胎之兆始。受水精而
而成气。即此可识赤小豆下胎下乳汁。治产难之故矣。
〔论〕赤小豆以夏至后布种。至秋花实。秋将尽而取其老赤者。方可入药。夫其本三阴
进气
至于
明
性
血。血原于金水。而成于木火。
气告成而乃为火用者。固天气
阳不得阴以行其化。则火之气
或小便不利。及暴痢。甚则
湿。其义若此。诸书谓赤
氏便谓为肾之心物。水之用药
气中。如濒湖谓为心之谷。是
物。是指阳得阴以化。而阴即随
化于阳而水用行。故本经首主水
如下血香港脚鹤膝风。皆得于心与
烦满通气。士良所谓缩气行风。
曰。凡人气化布而后水化行。
肺不足以至之。即谓之水元不
则为热毒。皆阴不足以化之之
而诸热悉化矣。即斯义以求之
其由阴化阳。却必言其由阳化
以其能益水脏之气化也。气
水为专功哉。)且于心肾为功最
谵妄之茯神散。此专治心脏病
为行水。亦非于阴水不宜也。
用赤小豆。病已即去。勿过剂。(仲淳)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重。(濒
湖)
〔附余论〕上焦以阳为主。阳不得阴无以化。则天气不下济而穷于降。和于阴以化。即
随阴
化。
属权宜。惟使金
达阴。亦属权宜
水火以调。所谓
卷十四谷部
绿豆
内容:气味甘寒。色绿属木。通于厥阴阳明。宜连皮用。去皮则少壅气。皮寒而肉平也
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平痰喘及 。有人服附子酒多。
头
升
x粉x
气味甘凉平。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新水调服。治
霍乱转筋。诸药毒死心头尚温者。此更解之。护心散(又名内托散。乳香万全散)凡有疽疾。
一日内宜连进十余服。使毒瓦斯外出。方免变证。迟则毒瓦斯内攻。渐生呕吐。或鼻生疮菌。不
食
研
呕逆
丹石发
当助气
脾胃虚寒滑泄者。忌食之。(仲淳)
卷十四谷部
扁豆
内容:花具紫白二色。秋热便不易生。故名凉衍豆。俗讹为羊眼豆。赤黑斑色者。不入药。
x白扁豆x
味甘。气腥香。性平。入足太阴阳明气分。主治和中下气。通利三焦。益脾胃。除湿热。
消暑止泻痢。蠲脓血。疗霍乱。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服取效)硬壳白扁豆。气性得
乎
亦调脾胃。(濒湖)秋成色白。臭味甘芳。有土金水贯连三脏之义。右迁而降。自然暑息热
消
白术
能
〔论〕扁豆二月下种。历春夏。至白露后。乃更繁衍。且秋热便不易生。是其气归于金。
而
水
利
者。为土得木火以为体。金
患冷人。弗食之。(诜)
〔修治〕取硬壳者。连皮炒熟用。亦有水浸去皮。及生用者。
x叶x
气味相同。主霍乱。治霍乱秘法。白扁豆叶一把。同白梅一枚。并仁研烂。新汲水
神效。吐利后转筋。捣白扁豆叶一把。入醋少许。绞汁服。立瘥。
卷十四谷部
刀豆
内容:三月下种。五六七月开紫花。如蛾形。结荚微似皂荚。老则收子。大如拇指头。
气味甘平。主治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取
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可见下气归元之功。(濒湖)
卷十四谷部
粟
内容:古者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今之粟。古时但呼为粱。后人又专以粱之细者名粟。(
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又)
粟米即小米。味咸而淡。气微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治反胃益气。益丹田。补虚
损。
难化
降胃火
消化。汤饮不下。用粟米半升。杵粉水丸。梧子大七枚。煮熟。入少盐
云。纳醋中吞之。得下便已。〔论〕粟之味咸而淡。在诸谷中。有水土合德之义。内经言脾
宜食咸。盖谓脾合于肾之阴。
由胃以归于肾乎。所云能养肾
为胜。以其赋有阳气。则淡渗
胃冷者。不宜多食。(藏器)
卷十四谷部
粱
内容:粱。即粟也。古者黍稷粱秫总称粟。汉后始以粱之细者为粟。今俗。但称粟中之大
穗长芒。粒粗而有黄毛红毛白毛诸品者为粱。
x黄粱米x
气味甘平。主益气和中。止泻。疗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霍乱烦躁。黄粱米
升。水半升。和搅如白粉。顿服。霍乱大渴不止。多饮则杀人。黄粱米五升。水一斗。
三升。稍稍饮之。
x青粱米x
种类中有大而青黑色者。其谷芒多米少。
味甘气凉。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脾虚泻痢。青粱米半升。神
曲一
能明
〔总论〕黄粱性味甘平。得土之中和气多。较他谷最益脾胃。青粱禀受金水之气。其性
凉。
卷十四谷部
秫
内容:秫即粟之粘者。似粟米而小。北人呼为黄糯。
秫米味酸。性热。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主治寒热。(千金肺疟方用之)利大肠。(别
录)方
宜多食
卷十四谷部
薏苡仁
内容: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五六月结实青白色。形如
稍长。八月采实。采根无时。今人通以九十月。采其实中仁。
味甘淡。气微寒。阳中之阴。降也。入足太阴手太阴经。补脾益肺。除湿清热。下气和
营。
但受
苟不
肺痿痈脓。涕唾上气。疗胁痛。利肠胃。消水肿。治疝证及热淋。除干湿香港脚。久服轻身益
气。入足太阴。能健脾养胃。入手太阴。能清肺利气。(能)心肺之药多用之。(颂)肺损咯
血
水煮
足。
痿厥。
仁十
伤。吐
二升。
麻黄三
二两研
热饮。夏
碗。煨熟和
〔论〕薏苡春生于平泽。气本微寒。至夏时又本水土之合德。而结为实。九十月采之。
以火
元气
以
于胃阳
(伤气
肺
湿
于
味
归
矣
原
胃之
即其
渗利之味以行湿。惟是脾肺肾之气
生。阴阳和而气行也。)抑除湿而即
令脾阴足以和肺之阳。后令肺阴降以
下。知此则功用可明。若泛与燥湿健
乎。惟其除湿不如二术之助燥。其清热
益中气要药。特味淡力缓。非合群以济。
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
可参金气为土用之义。薏苡多从天气以
行降令也。又此味功在中气之湿。独无
受不止于湿。如中气素虚。则六淫所侵
固谓阴虚则无气也。是非病于中气之湿
大筋 短也。(肝固血脏。而湿热乃血
微寒者。乃清阴之和气。虽不可以治
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弗用。(仲淳)
〔辨治〕咬之粘牙者真。水洗略炒。或以滚水泡湿。同糯米文火炒。米黄去米。清肺热
者。
卷十四谷部
罂粟
内容:一名御米。秋种冬生。叶如白豆。三四月抽苔结苞。花开则苞脱。花如仰盏。凡四瓣
罂在花中。长一二寸。须蕊裹之。上有盖。下有蒂。宛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
和饮食。(故名御米)其壳入药甚多。而本草不载。知古人未之用也。今园丁蓄罂粟子。每
于中秋夜半下种。其苗出土。不逾数日。所云秋种冬生。事未尽然。或地利各殊。故先后不
一乎。御米。气味甘平。性寒。主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颂)多食利二便。
动
钱
x壳x
味酸湿。气微寒。敛肺涩肠。止泻痢。(日久腹中无病者)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止
心
治嗽
粟壳
食而
咳
卧时白汤下。
〔论〕罂粟秋种冬茁。由金而趋水以生。秉收气以固脱。故能入肾而治骨病。至于咳嗽
滞下
用芎
肝木
乳香盏落散(以粟壳为君)之类是已。就头风一证。不可推类以尽粟壳之用乎。
凡泻痢遗精。湿热方盛。而误用之。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
遍身
可不慎哉
〔修治〕以水洗润。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阴干细切。以米醋拌炒入药。亦有蜜炒蜜
炙者
阿芙蓉 相传为罂粟花之津液。气味与粟壳同。止痢功胜粟壳。但忌常服。久反无验。
且伤耗阴液。虽提助精神。而损折人寿。宜切戒之。
小儿痘疮。行浆时泄泻不止。用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愈。他药莫能逮。
忌醋。令人肠断。
卷十四谷部
淡豆豉
内容:诸豆皆可为之。惟黑者入药。有盐淡二种。惟江右淡者治病。造淡豉法。六月内。
大豆二三斗。淘净。水浸一夜。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服覆。每三日下看
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
盖。浓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过
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
味苦甘而涩。气微温。(非苦温不能发汗开腠理。治伤寒头痛寒热及时气恶毒也。仲淳)
得醯
化
复及余毒。止暴痢血痢。方书治喘哮
疼冷。(别录)物经蒸窨。
别者。取一药兼疗之。凡初觉头疼。身热脉
一升。绵裹。水三升。煮一升。顿服。
再不汗。加麻黄三两。(肘后方)春夏之
胸中。非宣剂无以除之。如伤寒短气烦躁。
汤吐之。脏毒下血。用淡豉十文。大蒜二枚
安乃止。此药甚妙。但大蒜九蒸乃佳。以冷齑水
丸。每服三十丸。盐汤下。 喘痰积。天雨便发
遇阴气触动则发。用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入
水送下七丸。甚者九丸。小儿五丸。高枕仰卧。一
性亦随而出。病根永断矣。服后。忌食热物。寒热
桂木于舌下咽之。风毒膝挛骨节痛。用豉三五升。九
饮。妇人难产。乃儿枕破与败血裹其子也。以胜金散
裹了烧赤。研细。入麝香一钱。为末。取秤锤烧红淬酒。
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
〔论〕味咸入肾。黑大豆为肾之谷。而味却甘。何也。盖足三阴同气于下。水土之合德
以立
营运。
湖所谓
缘脾
又为
令
伤
宣
之
卷十四谷部
陈廪米
内容:一名陈仓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 。并水浸蒸晒为之。入仓陈久。气
佳。
味淡咸酸。其性多凉。炒食则温。主治养脾胃阴气。宽中消食。多食易饥。止渴除热利
小便
多取
般积聚
去豆不用。入
以黄仓米三升
〔论〕陈廪米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能渗湿。为五味主。可以养胃气。且化滞热。又
可以
后大
故用
也。
不分
行。则
气。始
收脱。
热。不
卷十四谷部
曲
内容:曲有麦面米。造者不一。或小麦连皮。井水淘净。晒干。六月六日磨碎。以淘麦水和作
块。楮叶包扎。悬风处七十日。可用矣。面曲造法。三伏时用白面五斤。绿豆五斤。以蓼汁
煮烂。辣蓼末五两。杏仁泥十两。和踏成饼。楮叶裹。悬风处。候生黄。收之。造白曲法。
用面
用糯
其各地
x小麦曲x
气味甘温。麸皮曲凉。入大肠经。(丹溪)调中下气开胃。疗脏腑中风寒。(藏器)
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吴瑞)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孟诜)止痢
x面曲 米曲x
气味同前。主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余功同小麦曲。方书治
胁痛痹。泄泻滞下。香港脚前阴疾。及耳猝气闭。
〔论〕曲有麦面米之殊。其性消导。不甚相远。却不可以消导之功尽之。盖天地人物。
不外
取五谷
第就其
逐
热
卷十四谷部
神曲
内容:造法。于六月六日。用面五斤象白虎。苍耳草自然汁一碗象勾陈。野蓼自然汁一碗象
蛇。青蒿自然汁一碗象青龙。杏仁去皮尖五两及北方河水。象元武。赤小豆煮熟去皮四两
朱雀。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 如造曲法。待生黄衣。取悬风处。经年用。
味甘辛。气温。阳中之阳。入足阳明经。健脾。暖胃。下气。化水谷。消积滞。除痰逆。
疗
暑劳
身
其
痞腹
梧子大
〔论〕神曲用白面象白虎为君。取人身真气尽统于肺也。用苍耳汁象勾陈。取戊土属胃
也。
上统
而
人
阳
神
助
凡人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妇宜少食。(仲淳)
〔修治〕凡用须炒黄以助土气。陈久者良。
卷十四谷部
红曲
内容:气味甘温。消食活血。健脾燥胃。下水谷。治赤白痢。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擂酒饮之。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损伤。方书治血郁蓄血。心痛胃脘痛
有治脾胃营血之功。得同气相求之理。(濒湖)消食健脾胃。与神曲同。而活血和伤。惟归
红曲。故治血痢。尤为要药。(仲淳)得番降香鲮鲤甲没药通草。治上部内伤胸膈作痛。或
怒伤吐血。和童便服神效。同
神。同续断番降香延胡当归通
蒲黄赤芍。治产后恶露不尽。
〔论〕红曲本于湿热之气所化。因人身营血由液化。渐黄而赤。仿其所自始以造兹曲。
濒湖
气之
而涩
用此
香港脚
x杵头糠x
味辛甘。气热。治噎病。谷壳属金。糠性则热。(丹溪)膈气噎塞。饮食不下。用碓嘴
上细糠。蜜丸弹子大。时时含咽津液。咽喉妨碍如有物。吞吐不利。杵头糠人参各一钱。石
莲肉炒一钱。水煎服。日三次。
卷十四
谷部
内容:x谷芽x
气味甘温。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濒湖)具生化之性。故为脾胃要药
淳)
x麦芽x
味咸。气温。开胃消食和中。行上焦之滞血。(句本丹溪)消痰饮。破冷气。除胀满。
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二语洁古)能消一切米面诸果食积。(濒湖)胃气虚人。宜服麦芽
神
同。
运。
人参汤
通转。
重重
不宜妄服药丸。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