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跃马前趋,大呼杀敌。元兵惊走,弃掉的辎重牛马,都被
… Page 136…
明史演义 ·130·
明军搬归。叙左右两路战事,与中路稍分详略,以别轻重。
太祖迭接军报,慰劳三军,所有徐达败仗,亦宽宥不问,
只命徐达、李文忠,回镇山西、北平,练兵防边。自是边疆虽
稍有战事,亦不过彼来我拒,无复远出。扩廓亦不敢深入,随
元嗣主远徙金山。到了洪武七年,诏遣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北还,
令故元宦官二人护行,并遗书谕元嗣君,令他撤除帝号,待若
虞宾。元主不答。太祖又招降扩廓,前后七致书,终不见报。
扩廓于洪武八年八月,病殁哈拉那海的衙庭。哈拉那海系一大
湖,在和林北,妻毛氏,亦自经死。太祖尝宴集群臣,问天下
奇男子为谁?群臣皆以常国公对。太祖拊鞞叹道 :“卿等以常
遇春为奇男子么,遇春虽是人杰,我尚得他为臣,惟元将王保
保,终不肯臣我,这正是奇男子呢 !”群臣愧服。先是明军入
元都,曾掳得扩廓妹子,充入宫庭,至是竟册为秦王樉妃。兄
不屑臣明,妹甘为明妇,究竟须眉气胜于巾帼。小子有诗赞扩
廓道:
抗命称兵似逆伦,谁知板荡识忠臣。
疾风劲草由来说,毕竟奇男自有真。
扩廓既殁,后来残元能否保存,且俟下回说明。
元末群雄,以明玉珍僭号为最晚,即以明玉珍据地为最僻。
本书叙至十六回,未曾提及,非漏也。玉珍僻处偏隅,无关大
局,前文不遑叙述,故置诸后文,以便总叙,且俾阅者易于览
观。盖此书与编年史不同,布局下笔,总以头绪分明为主。且
书中于追溯补叙等事,必有另笔表明,于总叙之中,仍寓事实
次序,可分可合,诚良笔也。至若北征扩廓一段,三路分写,
… Page 137…
明史演义 ·131·
亦觉条分缕析,眉目分明,是殆集史家小说家之长,兼而有之,
故能头头是道,一览了然。若夫明昇之致亡,扩廓之不屈,事
迹已著,无俟赘述云。
… Page 138…
明史演义 ·132·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
却说元扩廓病殁后,尚有无太尉纳哈出,屡侵辽东。太祖
饬都指挥马云、叶旺等,严行戒备。至纳哈出来攻,设伏袭击,
大败元兵,纳哈出仓皇遁去,嗣是北塞粗安。惟太祖自得国以
后,有心偃武,常欲将百战功臣,解除兵柄,只因北方未靖,
南服亦尚有余孽,一时不便撤兵,只好因循过去,但心中总不
免怀忌,所以草创初定,即拟修明文治,有投戈讲学的意思。
洪武二年,诏天下郡县皆立学。三年复设科取士,有乡会试等
名目。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每三年一试,每试分三场。
第一场试四书经义,第二场试论判章表等文,第三场试经史策。
看官听着!我中国桎梏人才的方法,莫甚于科举一道,凡磊落
英奇的少年,欲求上达,不得不向故纸堆中,竭力研钻,到了
皓首残年,仍旧功名未就,那大好光阴,统已掷诸虚牝了。尝
闻太祖说过:“科举一行,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可见太祖
本心,并不是振兴文化,无非借科举名目,笼络人心。科举亦
有好处,不过以经义取士,太不合用。到了后来,又将四书经
义,改为八股文,规例愈严,范围愈狭,士子们揣摩迎合,莫
不专从八股文用功,之乎者也,满口不绝,弄得迂腐腾腾,毫
无实学经济。这种流毒,相沿日久,直至五六百年,方才改革,
岂不可叹惜痛恨么?后人归咎明祖作俑,并非冤屈。论断谨严。
太祖又征求贤才,遣使分行天下,采访高人逸士,并及元
室遗臣。是时山东有一侠士,姓田名兴,尝往来江淮,以商为
隐。太祖微时,与兴相遇,兴识为英雄,出资赒恤,并与太祖
… Page 139…
明史演义 ·133·
结为异姓兄弟。至太祖得志,兴恰远引,遇有军士不法情状,
乃致书报闻,书中不写己名,但云某当惩治。太祖知系兴所为,
按书照办,惟无从访他住址。洪武三年,江北六合、来安间,
有猛虎害人,官吏悬赏捕虎,无人敢应。兴乃奋身出来,与虎
相搏,十日间格杀七虎,居民都欢呼不已,争迎兴至家,设宴
款待,官吏亦赍金为谢,兴独不受。不愧侠名。这事奏达京师,
太祖料是田兴,立即遣使往征,兴不赴召。
嗣又由太祖手书,赍递与兴,书云: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无从晤觌。近闻
兄在江北,为除虎患,不禁大喜。遣使敦请,不我肯顾。未知
何开罪至此?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虽非同胞,情逾骨
肉。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元璋固不为忧乐
易交也。世未有兄因弟贵,而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皇帝自
皇帝,元璋自元璋,元璋不过偶然作皇帝,并非一作皇帝,便
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作皇帝便视兄
长如臣民也。国家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兄自便,只
叙兄弟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
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兄其听之!
兴得此书,乃野服诣阙,太祖出城亲迎,入城欢宴,格外
亲昵,比自家骨肉,还要加上一层。一过月余,太祖敬礼未衰,
席间偶谈及国事,兴正色道 :“天子无戏言。”于是太祖不敢
再谈。兴又屡次告别,经太祖苦留,方羁居京师,未几即殁。
不亚严光,事见田北湖田兴传。
还有元行省参政蔡子英,自元亡后,从扩廓走定西,扩廓
败遁,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他姓名,遣人绘形
往求,得诸山中。传诣京师,至江滨,又潜遁去。未几复被获,
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和呼令下跪,仍抗颜不从。和
… Page 140…
明史演义 ·134·
命爇火焚须,复不为动。乃遣送至京,太祖亲为脱械,待以客
礼。嗣命列职授官,终不肯受,因沥诚上书道:
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
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重烦有司追迹。而陛
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
赐酒馔,授以名爵,陛下之恩,包乎天地矣。
臣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
本韦布,知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元十有五年,愧无尺寸
功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
管子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
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
而厕诸新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
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
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生命,
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昔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
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眇焉
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太祖览书,更加敬重,留馆仪曹。一夕,子英忽大哭不止,
旁人问为何事?子英说是记念旧君,因此流涕。太祖知不可夺,
乃命有司送出塞外,令从故主。足愧贰臣。
子英以外,又有元行省都事伯颜子中,曾守赣州。陈友谅
破赣,子中仓猝募吏民,与战不胜,脱走闽中。陈友定辟为员
外郎,计复建昌,浮海至元都报捷,累迁吏部侍郎,持节发广
东何真兵救闽。适何真降明,子中跳堕马下,跌损一足,为明
军所得,执送廖永忠军前。永忠胁令投降,誓死不屈,乃释缚
令去。子中变姓名,戴黄冠,游行江湖间,太祖求之不得,簿
录子中妻子,子中仍不往。寻复由明布政使沈立本密荐,遣使
… Page 141…
明史演义 ·135·
币聘,子中太息道:“今日死已迟了。”作歌七章,遍哭祖父
师友,饮鸩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者。子中得之。
太祖又恐廷臣蒙蔽,尝与侍从数人,易服微行,一面采访
才能,一面侦察吏治,一面调查民情,所以江淮一带,恒有太
祖君臣踪迹。相传太祖微幸多宝寺,步入大殿,见幢幡上尽写
多宝如来佛号,因语侍从道 :“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
学士江怀素闻言, 知太祖意在属对,便脱口答道 :“国号大
明,无更大大明皇帝 。”恰是绝对。太祖大喜,而擢为吏部侍
郎。迨入游方丈,见有纸条粘贴门首,上书维扬陈君佐寓此。
君佐少有才,脱略不羁,曾与太祖有一面交,太祖立呼相见。
君佐出谒毕,太祖笑问道 :“你当初极善滑稽,别来已久,犹
谑浪如昔么?”君佐默然。太祖又问道 :“朕今已得天下,似
前代何君?”君佐道 :“臣见陛下龙潜时候,饭糗茹草,及奋
飞淮泗,与士卒同甘苦,犹食菜羹粝饭,臣以为陛下酷肖神农,
否则何以尝得百草?”妙语解颐。太祖鼓掌大笑,令他随行。
偶过酒肆,太祖即带同入饮,酒肆甚小,除酒豆外,没甚菜蔬。
太祖又出对道 :“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君佐随声应
道 :“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属对亦工。太祖又大笑,
并语君佐道 :“你随朕入朝,做一词臣,何如?”君佐道 :
“陛下比德唐虞,臣愿希踪巢许,各行其志,想陛下应亦许
臣。”是田兴第二,兴且不入正史,遑问君佐?此史笔之疏忽
处。太祖乃不加强迫,与他告别自归。
越数日,又出外微行,偶遇一士人,见他文采风流,便与
坐谈。士人自称重庆府监生,太祖又命属对,出联道 :“千里
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士人也不假思索,便对道:“一人
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太祖大喜。无非喜谀。问明寓址,
方与作别。次日,即遣使赍赏千金,士人才知是遇着太祖,欣
… Page 142…
明史演义 ·136·
幸不已。大约有些财运。太祖又尝于元夕出游,市上张灯庆赏,
并列灯谜。谜底系画一妇人,手怀西瓜,安坐马上,马蹄甚巨。
太祖见了,不禁大怒,还朝后,即命刑官查缉,将做灯谜的士
民,拿到杖死。刑部莫名其妙,奏请恩宥。太祖怒道:“亵渎
皇后,犯大不敬罪,还说可宽宥么?”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
旨用刑。后来研究起来,才知马后系淮西妇人,向是大脚,灯
谜寓意,便指马后,所以触怒太祖,竟罹重辟。做了一个灯谜,
便罹大辟,可见人贵慎微。
太祖尝自作诗云 :“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先是江南富家,无过沈
秀,别号叫作沈万三。太祖入金陵,欲修筑城垣,苦乏资财,
商诸沈秀。秀愿与太祖分半筑城,太祖以同时筑就为约,秀允
诺。两下里募集工役,日夜赶造,及彼此完工,沈秀所筑这边,
比太祖赶先三日。豪固豪矣,奈已遭主忌何?太祖阳为抚慰,
阴实刻忌。嗣沈秀筑苏州街,用茅山石为心,太祖说他擅掘山
脉,拘置狱中,拟加死罪。还是马后闻知, 替他求宥。太祖
道 :“民富侔国,实是不祥。”马后道:“国家立法,所以诛
不法,非以诛不祥。民富侔国,民自不祥,于国法何与?”太
祖不得已释秀,杖戍云南。秀竟道死,家财入官。太祖原是忮
刻,然亦可为聚财者鉴。至太祖作诗自怨,为苏州某富翁所闻,
独叹息道 :“皇上积怨已深,祸至恐无日了。”遂力行善举,
家产荡然。既而太祖又吹毛求疵,诛求富人,富家荡产丧身,
不计其数,独某富翁已经破产,得免罪名,这也说不胜说。
且说太祖得国,武臣立功,要推徐达、常遇春,文臣立功,
要推李善长、刘基。刘基知太祖性质,所以封官拜爵,屡辞不
受。善长官至右丞相,爵韩国公,免不得有些骄态。太祖有意
易相,刘基谓 :“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易。”太祖
… Page 143…
明史演义 ·137·
道 :“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么?朕将令卿为右相。”
基顿首道 :“譬如易柱,必得大木,若用小木作柱,不折必仆,
臣实小材,何能任相?”太祖道 :“杨宪何如?”基答道 :
“宪有相材,无相器。”太祖复问道:“汪广洋如何?”基又
道 :“器量褊浅,比宪不如。”太祖又问及胡惟庸,基摇首道:
“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
太祖默然无言。 已而杨宪坐诬人罪,竟伏法。善长又罢相,
太祖竟用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广洋在相位二年,
浮沈禄位,无所建白,独惟庸狡黠善谀,渐得太祖宠任。太祖
遂罢广洋职,令惟庸升任右相。刘基大戚道 :“惟庸得志,必
为民害,若使我言不验,还是百姓的幸福呢 。”惟庸闻言,怀
恨不置。会因瓯闽间有隙地,名叫谈洋,向为盐枭巢穴。基因
奏设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