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治】注目,能夜视(《开宝》)。 
x胆(腊月收取阴干。)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点暗目,涂热疮(《开宝》)。消赤目肿痛,吐喉痹痰涎及鱼骨 
珍)。 
【发明】时珍曰∶东方青色,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用青鱼胆以治目疾,盖取此义。其 
治喉痹骨鲠,则取漏泄系乎酸苦之义也。 
【附方】新八。 
乳蛾喉痹∶青鱼胆含咽。一方∶用汁灌鼻中,取吐。万氏∶用胆矾盛青鱼胆中,阴干。 
每用少许,吹喉取吐。一方∶用朴硝代胆矾。 
海螵蛸末等分。龚氏《易简》∶用黄连切片 
入片脑少许,瓶收密封。每日点之,甚妙。 
各七个、牛胆半两,熊胆二钱半,麝香少许,石决明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茶下 
十丸。(《龙木论》)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竹鱼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出桂林·湘、漓诸江中。状如青鱼,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 
爱,鳞下间以朱点。味如鳜鱼肉,为广南珍品。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和中益气,除湿气(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鲻鱼
内容:(宋《开宝》) 
【释名】子鱼。 
时珍曰∶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 
【集解】志曰∶鲻鱼生江河浅水中。似鲤,身圆头扁,骨软,性喜食泥。 
时珍曰∶生东海。状如青鱼,长者尺余。其子满腹,有黄脂味美,獭喜食之。吴越人以 
为佳品,腌为鲞腊。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开宝》)。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白鱼
内容:(宋《开宝》) 
【释名】 鱼(音乔,去声)。 
时珍曰∶白亦作 。白者,色也。 
【集解】刘翰曰∶生江湖中。色白头昂,大者长六七尺。 
时珍曰∶ 形窄,腹扁,鳞细,头尾俱向上,肉中有细刺。武王白鱼入舟即此。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诜曰∶鲜者宜和豉作羹,虽不发病,多食亦泥人。经宿者勿食,令人腹冷。炙食,亦少 
动气。或腌,或糟藏,皆可食。 
瑞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主治】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开宝》)。 
展不相及气(《食疗》)。治肝气不足,补肝 
疮疖人食之,发脓(《日华》)。 
【发明】时珍曰∶白鱼比他鱼似可食,亦能热中发疮。所谓补肝明目,调五脏,理十二 
经络者,恐亦溢美之词,未足多信。当以《开宝》注为正。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内容:(《食疗》) 
【释名】时珍曰∶ 性啖鱼,其目 视,故谓之 。 
《异物志》以为石首鱼,非也。《食疗》作 ,古无此字。 
【集解】时珍曰∶ 生江湖中。体圆浓而长,似 
细鳞腹白,背微黄色。亦能啖鱼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宜,曝干香美,亦不发病(孟诜)。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内容:(音感。《纲目》) 
【释名】 鱼(音绀)。鳏鱼、黄颊鱼。 
时珍曰∶ ,敢也。 , 也。 (音陷), 
而物者也。其性独行,故曰鳏。《诗》云“其鱼鲂、鳏”是矣。 
【集解】时珍曰∶ 生江湖中。体似 而腹 
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 
”,是也。《异苑》云∶诸鱼欲产, 辄以头冲其腹,世谓之众鱼生母。 
冲其腹。仍尿白以盖其子,不必尽是 鱼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食之已呕,暖中益胃(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石首鱼
内容:(宋《开宝》) 
【释名】石头鱼(《岭表录异》)、 鱼(音免。《拾遗》录)、江鱼(《 
海志》),干者名鲞鱼 
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 干皆为鲞 
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集解】志曰∶石首鱼,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子。一种野鸭,头中有 
石,云是此鱼所化。 
时珍曰∶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 
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 
其次名春来。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 
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 
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合 菜作羹,开胃益气(《开宝》)。 
x鲞x 
【主治】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食不消(《开 
恶。鲜者不及(张鼎)。 
【发明】 
时珍曰∶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 
痢相合。盖 
【附方】 
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 
x头中石 x 
【主治】下石淋,水磨服,亦烧灰饮服,日三( 
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附方】新二。 
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个,当归等分,为末。水二升,煮一升,顿服立愈。(《外 
台秘要》方) 
【附录】墨头鱼 时珍曰∶四川嘉州出之。状类 子,长者及尺。其头黑如墨,头上有 
白子二枚。又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勒鱼
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集解】时珍曰∶勒鱼出东南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 
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 
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甜瓜生者,用勒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石首鲞骨 
亦然。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开胃暖中。作鲞尤良(时珍)。 
x鳃x 
【主治】疟疾。以一寸入七宝饮,酒、水各半煎,露一夜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鲚鱼
内容:(音剂。《食疗》) 
【释名】 鱼(音剂)、 鱼(音 
音遒,亦作 )、 
时珍曰∶鱼形如剂物裂篾之刀,故有诸名。《魏武食制》谓之望鱼。 
【集解】时珍曰∶鲚生江湖中,常以三月始出。状狭而长薄,如削木片,亦如长薄尖刀 
形。细鳞白色。吻上有二硬须,腮下有长鬣如麦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后近尾有 
短鬣,肉中多细刺。煎、炙或作 、 
鲔食而不饮。又《异物志》云∶ 鱼仲夏从海中溯流而上。长尺余,腹下如刀,肉中细骨 
如鸟毛。云是 鸟所化,故腹内尚有鸟肾二枚。其鸟白色,如 群飞。至仲夏,鸟藏鱼出, 
变化无疑。然今鲚鱼亦自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发疥,不可多食。 
源曰∶助火,动痰,发疾。 
x x 
【主治】贴痔 (时珍)。 
【附方】新一。 
有数孔∶用耕 土烧赤,以苦酒浸之,合壁土令热,以大 
次。(《千金方》)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鲥鱼
内容:(《食疗》) 
【释名】宁源曰∶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 
【出产】时珍曰∶按孙 
每四月鲚鱼出后即出 
【集解】时珍曰∶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 
腻。故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也。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 
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 
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故袁达《禽虫述》云∶鲥鱼挂网 
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亦可糟藏之。其鳞与他鱼不同,锻石水浸过,晒干 
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稍发疳痼。 
【主治】补虚劳(孟诜)。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取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嘉鱼
内容:(宋《开宝》) 
【释名】 鱼(音味)。拙鱼(《纲目》)、丙穴鱼。 
藏器曰∶左思《蜀都赋》云∶ 
耳,鱼岂能择日出入耶?按∶《抱朴子》云∶燕 
时珍曰∶嘉,美也。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是矣。河阳呼为 
人呼为拙鱼,言性钝也。丙穴之说不一。按∶《文选》注云∶ 
常以三(八)月取之。丙,地名也。《水经》云∶丙水出丙穴。穴口向丙,故名。嘉鱼常以 
三 
月出穴,十月入穴。黄鹤云∶ 
诸县,皆有丙穴。嘉鱼常以春末出游,冬月入穴。 
【集解】志曰∶嘉鱼,乃乳穴中小鱼也。常食乳水,所以益人。 
时珍曰∶按∶任豫《益州记》云∶嘉鱼,蜀郡处处有之。状似鲤,而鳞细如鳟,肉肥而 
美,大者五 
鱼,春社前出 
《虞衡志》云 
苍梧戎城县江 
又可为 。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微有毒,而味多珍美。 
【主治】食之,令人肥健悦泽(《开宝》)。煮食,治 
【发明】志曰∶此鱼食乳水,功用同乳。能久食之,力强于乳,有似 
诜曰∶常于崖石下孔中,食乳石沫,故补益也。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鲳鱼
内容:(《拾遗》) 
【释名】 鱼(《录异》)、 
时珍曰∶昌,美也,以味名。或云∶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 
闽人讹为 鱼。广人连骨煮食,呼为 
【集解】藏器曰∶鲳鱼生南海。状如鲫,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至 
时珍曰∶闽、浙、广南海中,四五月出之。《岭表录异》云∶ 鱼形似 鱼,而腔上突 
起,连背而圆,身肉甚浓,白如凝脂,只有一脊骨。治之以葱、姜, 之以粳米,其骨亦软 
而可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令人肥健,益气力(藏器)。 
x腹中子x 
【气味】有毒。令人痢下(藏器)。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鲫鱼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鲋鱼(音附)。 
时珍按∶陆佃《埤雅》云∶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集解】保升曰∶鲫,所在池泽有之。形似小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大者至三 
四斤。 
时珍曰∶鲫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浓子多,其味尤美。郦道元《水经注》 
云∶蕲州·广济·青林湖有鲫鱼,大二尺,食之肥美,辟寒暑。东方朔《神异经》云∶南方 
湖中多鲫鱼,长数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 
则鲫为佳品,自古尚矣。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鼎曰∶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 
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同麦门冬食,害人。 
【主治】合五味煮食,主虚羸(藏器)。温中下气 
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孟 
诜)。 
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 
猪脂煎灰服,治肠痈(苏恭)。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炙油,涂妇人阴 
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 
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研,掺齿疼。酿当 
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 
头疮白秃(时珍)。 
【发明】震亨曰∶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附方】旧五,新三十一。 
鹘突羹∶治脾胃虚冷不下食。以鲫鱼半斤切碎,用沸豉汁投之,入胡椒、莳萝、干姜、 
橘皮等末,空心食之。(《心镜》) 
卒病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三升,煮糜去 
鱼,食豆饮汁。二日一作,不过三次,小便利,愈。(《肘后方》)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之。不过数枚即愈。(吴 
氏《心统》) 
性,为末。酒服一钱(或饭丸),日三服。又用硫黄一两,如上法 服,亦效。 
酒 
煮鲫鱼,常食最效。(《便民食疗方》) 
用活鲫鱼,翅侧穿孔,去肠留鳞,入白矾末二钱,以棕包纸 
饮下,每日二服。(《直指方》) 
血痢噤口∶方同上。 
反胃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绿矾末令满,泥固 存性,研末。每米饮服一 
钱,日二。(《本事》) 
膈气吐食∶用大鲫鱼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十重,泥封,晒半干,炭火煨熟, 
取肉和平胃散末一两杵,丸梧子大,密收。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经验》) 
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十个,同茴香煮食。久食 
妊娠感寒时行者∶用大鲫一头烧灰,酒服方 
乳》) 
热病目暗,因瘥后食五辛而致∶用鲫鱼作 食之。(《集验方》) 
目生弩肉∶鲜鲫鱼,取肉一片,中央开窍,贴于眶上。日三五度。(《圣济总录 
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 
三钱,热酒调下。(叶氏《摘玄方》) 
小儿 喘∶活鲫鱼七个,以器盛,令儿自便尿养之。待红,煨熟食,甚效。一女年十岁 
用此 
小儿舌肿∶鲜鲫鱼切片贴之,频换。(《总微论》) 
小儿丹毒∶从髀起,若热流下,令阴头赤肿出血。用鲫鱼肉(切)五合,赤小豆末二合, 
捣匀,入水和,敷之。(《千金方》) 
小儿秃疮∶《千金》∶用鲫鱼烧灰,酱汁和涂。一用鲫鱼去肠,入皂矾烧研搽。危氏∶ 
用大鲫去肠,入乱发填满,烧研,入雄黄末二钱。先以齑水洗拭,生油调搽。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鲫鱼(长四寸)一枚,去肠,大附子一枚,去皮研 
末填入。炙焦研敷,捣蒜封之,效。(《圣惠方》) 
走马牙疳∶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纸包烧存性,入枯白矾、麝香少 
许,为末掺之。 
牙疳出血∶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当归末,泥固烧存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