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为末掺之。
牙疳出血∶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当归末,泥固烧存性,入 过盐和匀,日用。(《圣
惠方》)
揩牙乌须∶方同上。
刮骨取牙∶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
点少许,咳嗽自落。又方∶用 砂入鲫鱼肉,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
诸疮肿毒∶鲫鱼(一斤者)去肠,柏叶填满,纸裹泥包 存性,入轻粉二钱,为末。麻
油调搽。(《普济方》)
浸淫毒疮∶凡卒得毒瓦斯攻身,或肿痛,或赤痒,上下周匝,烦毒欲死,此浸淫毒疮也。
生鲫鱼切片,和盐捣贴,频易之。(《圣惠方》)
上便毒∶鲫鱼一枚,山药五钱,同捣敷之,即消。(《医林集要》)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
油调搽,少痛勿怪。(危氏方)
手足瘭疽∶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大鲫鱼长三四寸者,乱发一鸡子大,猪脂一升,同
煎膏,涂之。(《千金方》)
胫生疮∶用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
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针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
一次。(《直指方》)
小儿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壮。鲫鱼烧研,酒调少许灌之。仍掐手足。儿一岁
半,则以鱼网洗水灌之。(《小儿方》)
妇人阴疮∶方见主治。
x x
【主治】久痢赤白,肠 痔疾,大人小儿丹毒风眩(藏器)。治脚风及上气(思邈)
脾胃,去寒结气(时珍)。
x x
【主治】 疮。批片贴之,或同桃叶捣敷,杀其虫(时珍)。
【附方】新一。
赤痢不止∶鲫鱼 二脔(切),秫米一把,薤白一虎口(切)。合煮粥,食之。(《圣惠方》)
x头x
【主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苏恭)。烧研
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
x子(忌猪肝)x
【主治】调中,益肝气(张
x骨x
【主治】 疮。烧灰敷,数次即愈(张鼎)。
x胆x
【主治】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黄瘦。用鲫鱼胆滴鼻中,三五日甚效。(《圣惠》)
消渴饮水∶用浮石、蛤蚧、蝉蜕等分,为末。以鲫鱼胆七枚,调服三钱,神效。(《本事》)
滴耳治聋∶鲫鱼胆一枚,乌驴脂少许,生麻油半两,和匀。纳入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
中,日二次。(《圣惠方》)
x脑x
【主治】耳聋。以竹筒蒸过,滴之(《圣惠》)。
【附录】 鱼 诜曰∶一种 鱼,与鲫颇同而味不同,功亦不及。云
米所化,故腹尚有米色
时珍曰∶孟氏言鲫、 皆栉、稷化成者
雪录》中尝书之,时珍亦尝见之,此亦生生化化之理。鲫、
雅》所谓鳜 ,郭璞所谓外家鱼、婢鱼,崔豹
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
颂曰∶黔中一种重唇石鲫鱼,味美,亦鲫之类也。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鲂鱼
内容:(音房。《食疗》)
【释名】 鱼(音编)。
时珍曰∶鲂,方也。 ,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
【集解】时珍∶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
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 ,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
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 食之,助脾气,
令人能食。作羹 食,宜人,功与鲫同。患疳痢人勿食(孟诜)。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鲈鱼
内容:(宋《嘉 》)
【释名】四鳃鱼。
时珍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
【集解】时珍曰∶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
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杨诚斋诗颇尽其状,云∶鲈出鲈乡芦叶前,
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
得秋风更迥然。《南郡记》云∶吴人献淞江鲈 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 ,
x肉x
【气味】甘,平,有小毒。
宗 曰∶虽有小毒,不甚发病。
禹锡曰∶多食,发 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鹏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
诜曰∶中鲈鱼毒者,芦根汁解之。
【主治】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多食宜人,作 尤良。曝干甚香美(嘉 )。
益肝肾(宗 )。安胎补中。作 尤佳(孟诜)。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鳜鱼
内容:(居卫切。《开宝》)
【释名】 鱼(音蓟)、石桂鱼(《开宝》)、
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 ,
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
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集解】时珍曰∶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其斑纹尤鲜明者为雄,
稍晦
冬月偎泥 ,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
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日华》曰∶微毒。
【主治】腹内恶血,去腹内小虫,益气力,
令人肥健(《开宝》)。补虚劳,益脾胃
【发明】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
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则仙人刘凭、隐士张志和之嗜此鱼,非无
谓也。
x尾x
【主治】小儿软疖,贴之良(时珍)。
x胆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鲠,不拘久近(时珍)。
【附方】旧一。
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儿,日久或入脏腑,痛刺黄瘦甚者,服之皆出。腊月收
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用一皂子许,煎酒温呷。
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吐再服,以吐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蠡、鲩、鲫胆皆可。
(《
【附录】 鱼 时珍曰∶按《山海经》云∶合水多
食之不痈,可以治 。郭注云∶ ,音滕。逵乃
功用,俱与鳜同,亦鳜之类也。日华子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鲨鱼
内容:(《纲目》)
【释名】 鱼(《尔雅》)
时珍曰∶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
肉多形圆,陀陀然也。
【集解】时珍曰∶鲨鱼,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
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文。背有 刺甚硬。其尾不歧。小
呵浪鱼。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暖中益气(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杜父鱼
内容:(《拾遗》)
【释名】渡父鱼(《纲目》)、黄
时珍曰∶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渡父所食也。见人则以喙插入泥中,如船碇也。
【集解】藏器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
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 刺,螫人。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小儿差颓。用此鱼擘开,口咬之,七下即消(藏器∶差颓,阴核大小也)。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石斑鱼
内容:(《纲目》)
【释名】石矾鱼(《延寿书》)、高鱼。
【集解】时珍曰∶石斑生南方溪涧水石处。长数寸,白鳞黑斑。浮
然深入。《临海水土记》云∶长者尺余,其斑如虎文,而性淫,春月与蛇医
毒。《南方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
杂俎》云∶石斑与蛇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杀此鱼标树上,引鸟食
x子及肠x
【气味】有毒,令人吐泻。
《医说》云∶用鱼尾草研汁,服少许解之。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石鱼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南方溪涧中。长一寸,背黑腹下赤
【气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疮疥癣(藏器)。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黄鱼
内容:(音固。《纲目》)
【释名】黄骨鱼。
时珍曰∶鱼肠肥曰 。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腥也。南人讹为黄姑,北
人讹为黄骨鱼。
【集解】时珍曰∶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
寸,长不近尺。可作 菹,煎炙甚美。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x油x
【主治】疮癣有虫,燃灯,昏人目(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鲦鱼
内容:(《纲目》)
【释名】白鲦(音条)、 鱼(音餐)、
时珍曰∶鲦,条也。 ,粲也。 ,囚也。条,其状也。粲,其色
【集解】时珍曰∶鲦,生江湖中小鱼也。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鳞细而整。
洁白可爱,性好群游。
《荀子》曰∶鲦,浮阳之鱼也。最宜 菹。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煮食,已忧暖胃,止冷泻(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残鱼
内容:(《食鉴》)
【释名】王余鱼(《纲目》)、纸鱼。
时珍曰∶按∶《博物志》云∶吴王阖闾江行,食鱼 ,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故名。
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益出傅会,不足致辩。
【集解】时珍曰∶ 残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
若已 之鱼,但目有两黑点尔。彼人尤重小者,曝干以货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
明后子出而瘦,但可作 腊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作羹食,宽中健胃(宁源)。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鱼
内容:(音针。《纲目》)
【释名】姜公鱼(俗名)、 铜 鱼
时珍曰∶此鱼喙有一针,故有诸名。俗云姜太公钓针,亦傅会也。
【集解】时珍曰∶生江湖中。大小形状,并同 残,但喙尖有一
细黑骨如针为异耳。《东山经》云∶ 水北注于湖,中多箴鱼,状如鲦,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食之无疫(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鱼
内容:(音聿。《纲目》)
【释名】春鱼(俗名)。作腊,名鹅毛 。
时珍曰∶《尔雅》云∶ ,小鱼也。名义未详。春,以时名也。 ,以干腊名也。
【集解】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广之恩州出鹅毛
其味绝美。郭义恭所谓武阳小鱼大如
东阳江县出之,即 鱼儿也。然
流出,状似初化鱼苗。土人取收,曝干为 ,以充苞苴。食以姜、醋,味同虾米。或云即鳢
鱼苗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和中益气,令人喜悦(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
金鱼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金鱼有鲤、鲫、鳅、 数种,鳅、
惟《北户录》云∶出邛婆塞江,脑中有金,盖亦讹传。《述异记》载∶晋桓冲
中有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
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纸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
。其肉味短而韧。《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
丹鱼,不审即此类否?今附于下。
x肉x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久痢(时珍)。
【附方】新一。
久痢噤口,病势欲死∶用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
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患前嗅
拱《医方摘要》)
【附录】丹鱼 按《抱朴子》云∶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入于均
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必有赤光上照,赫然若火。割血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内容:(无鳞鱼二十八种,附录九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鳢鱼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蠡鱼(《本经》)、黑鳢(《图经》)、
鱼(音同。《本经》)、
时珍曰∶鳢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礼,故谓之鳢。又与
鱼也,故有玄、黑诸名。俗呼火柴头鱼,即此也。其小者名
诸注,谓鳢即鲩鱼者,误矣。今直削
【集解】《别录》曰∶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弘景曰∶处处有之。言是公蛎蛇所化,然亦有相生者。性至难死,犹有蛇性也。
时珍曰∶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玄色,有斑点花纹,颇类蝮蛇,有舌有齿有肚,背腹有
鬣连尾,尾无歧。形状可憎,气息腥恶,食品所卑。南人有珍之者,北人尤绝之。道家指为
水厌,斋 所忌。
x肉x
【气味】甘,寒,无毒。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白(《别录》)。
源曰∶有小毒,无益,不宜食之。
宗 曰∶能发痼疾。疗病亦取其一端耳。
【主治】疗五痔,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本经》。弘景曰∶合小豆白煮,疗肿满
甚效)。下大小便,壅塞气。作 ,与香港脚、风气人食,良。(孟诜)。主妊娠有水气(苏颂)。
【附方】旧三,新二。
十种水气垂死∶鳢鱼(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心镜》)
下一切气∶诜曰∶用大鳢一头开肚,入胡椒末半两,大蒜三两颗,缝合,同小豆一升煮
熟,下萝卜三、五颗,葱一握,俱切碎,煮熟,空腹食之至饱,并饮汁。至夜,泄恶气无限
也。三五日更一作。
肠痔下血∶鳢鱼作 ,以蒜齑食之。忌冷、毒物。(《外台》)
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不过二、三服必愈。用黑火柴头鱼一个(即乌鳢也),
去肠肚,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
勿入盐酱,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浴儿免痘∶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汤浴儿,遍身七窍俱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