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尾x
【主治】烧焦,治肠风泻血,崩中带下,及产后痢(《日华》)。
【发明】藏器曰∶骨及尾烧灰,米饮服,大主产后痢。但须先服生地黄、蜜煎等讫,然
后服此,无不断。
x胆x
【主治】大风癞疾,杀虫(时珍)。
【附方】新一。
鲎胆散∶治大风癞疾。用鲎鱼胆、生白矾、生绿矾、腻粉、水银、麝香各半两,研不见
星。每服一钱,井华水下。取下五色涎为妙。(《圣济总录》)
x壳x
【主治】积年呷嗽(时珍)。
【附方】新一。
积年咳嗽,呀呷作声∶用鲎鱼壳半两,贝母(煨)一两,桔梗一分,牙皂一分(去皮酥
炙),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含一丸,咽汁。服三丸,即吐出恶涎而瘥。(《圣惠》)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内容:(蛤蚌类二十九种)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牡蛎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牡蛤(《别录》)、蛎蛤(《本经》)、
弘景曰∶道家方以左顾是雄,故名牡蛎,右顾则牝蛎也。或以尖头为左顾,未详孰是。
藏器曰∶天生万物皆有牡牝。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
言牡者,应
宗 曰∶《本经》不言左顾,止从陶说。而段成式亦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且如
丹,岂有牝丹乎?此物无目,更何顾 ?
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 ,言
其粗大也。
【集解】《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云是百岁雕所化。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
皆以口在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不堪
用也。丹方及煮盐者,皆以泥釜,云耐水火,不破漏。皆除其甲口,止取
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
蛎房。晋安人呼为
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
充腹。海人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
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之蛎黄。
保升曰∶又有 蛎,形短,不入药用。
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
夫服之,令人无髭也。其真牡蛎,用火 过,以 试之,随手走起者是也。 乃千年琥珀。
【修治】宗 曰∶凡用,须泥固烧为粉。亦有生用者。
曰∶凡用牡蛎,先用二十个,以东流水入盐一两,煮一伏时,再入火中
时珍曰∶按∶温隐居云∶牡蛎将童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以硫黄末和米醋
涂
上,黄泥固济, 过用。
【气味】咸,平,微寒,无毒。
之才曰∶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辛夷、吴茱萸。伏
砂。
【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杀邪鬼,延年(《本经》)。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
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别录》)。
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藏器)。治女子崩中,止
热温疟,鬼交精出(甄权)。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痫(李
瘰,一切疮肿(好古
瘿疾结核(时珍)。
【发明】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
好古曰∶牡蛎入足少阴,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项上
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血分之药也。
成无己曰∶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使痞者消,硬者软也。
元素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附方】旧七,新十四。
心脾气痛,气实有痰者∶牡蛎 粉,酒服二钱。(《丹溪心法》)
疟疾寒热∶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普济方
气虚盗汗∶上方为末。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虚劳盗汗∶牡蛎粉、麻黄根、黄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
一。(《本事方》)
产后盗汗∶牡蛎粉、麦
消渴饮水∶腊日或端午日,用黄泥固济牡蛎, 赤研末。每服一钱,用活鲫鱼煎汤调下。
只二三服愈。(《经验方》)
百合变渴∶伤寒传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
口苦,小便赤色,得药则吐利,变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蛎(熬)二两,栝蒌根二两,为
细末。每服方寸匕,用米饮调下,日三服取效。(张仲景《
病后常衄,小劳即作∶牡蛎十分,石膏五分,为末。酒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日三服。
(《肘后方》)
小便淋 ,服血药不效者∶用牡蛎粉、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
取效。(《医学集成》)
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小便三升,煎二升,分三服。神效。(《乾坤生意》)
梦遗便溏∶牡蛎粉,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丹溪方)
水病囊肿∶牡蛎( )粉二两,干姜(炮)一两。研末,冷水调糊扫上。须臾囊热如火,
干则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葱汁、白面同调。小儿不用干姜。(初虞世《古今录验方》)
月水不止∶牡蛎 研,米醋搜成团,再 研末。以米醋调艾叶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醋
艾汤下四五十丸。(《普济方》)
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
破伤湿气,口噤强直∶用牡蛎粉,酒服二钱,仍外敷之,取效。(《三因方》)
发背初起∶古贲粉灰,以鸡子白和,涂四围,频上取效。(《千金方》)
痈肿未成,用此拔毒∶水调牡蛎粉末涂之。干更上。(姚僧坦《
男女瘰 ∶《经验》∶用牡蛎( ,研)末四两,玄参末三两,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酒下,日三服。服尽除根。初虞世云∶瘰 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
末。每食后,用腊茶汤调服一钱。其效如神。
甲疽溃痛∶ 肉裹趾甲,脓血不瘥者。用牡蛎头浓处,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红花煎酒
调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胜金方》)
面色黧黑∶牡蛎粉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日一服。并炙其肉食之。
(《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妇人血气。以姜、醋生食,治丹毒,酒后烦热,
止渴(藏器)。炙食甚美,令人细肌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蚌
内容:(宋《嘉 》)
【释名】时珍曰∶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故蚌从丰,蛤从合,
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
【集解】弘景曰∶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也。
藏器曰∶生江汉渠渎间,老蚌含珠,壳堪为粉。非大蛤也。
时珍曰∶蚌类甚繁,今处处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汉沔独多。大者长七寸,状如牡蛎辈;
小者长三、四寸,状如石决明辈。其肉可食,其壳可为粉。湖沔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
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 墓圹,如今用锻石也。
x肉x
【气味】甘、咸,冷,无毒。
宗 曰∶性微冷。多食,发风动冷气。
震亨曰∶马刀、蚌、蛤、蛳、蚬,大同小异。寇氏止言冷,而不言湿。湿生热,热久则
气上升而生痰生风,何冷之有?
【主治】止渴除热,解酒毒,去眼赤(孟诜)。明目除湿,主妇人劳损下血
烦,解热毒,血崩带下,痔 ,压丹石药毒。以黄连末纳入取汁,点赤眼、眼暗(《日华》)。
x蚌粉x
【气味】咸,寒,无毒
《日华》曰∶能制石亭脂。
《镜源》曰∶能制硫黄。
【主治】诸疳,止痢并呕逆。醋调,涂痈肿(《日华》)。烂壳粉∶治反胃,心胸痰饮,
用
疮
痱痒(时珍)。
【发明】时珍曰∶蚌粉与海蛤粉同功,皆水产也。治病之要,只在清热行湿而已。《日
华》言其治疳。近有
【附方】新六。
反胃吐食∶用真正蚌粉,每服称过二钱,捣生姜汁一盏,再入米醋同调送下。(《急救
良方》)
痰饮咳嗽∶用真蚌粉新瓦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类编》
云∶徽宗时,李防御为入内医官时,有宠妃病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徽宗呼李治之,
诏令供状,三日不效当诛。李忧惶技穷,与妻泣别。忽闻外叫卖∶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即
得睡。李市十帖视之,其色浅碧。恐药性犷悍,并三服自试之,无他。乃取三帖为一,入内
授妃服之。是夕嗽止,比晓面消。内侍走报,天颜大喜,赐金帛值万缗。李恐索方,乃寻访
前卖药人,饮以酒,浓价求之,则此方也。云自少时从军,见主帅有此方,剽得以度余生耳。
痈疽赤肿∶用米醋和蚌蛤灰涂之,待其干,即易之。(《千金》)
雀目夜盲∶遇夜不能视物。用建昌军螺儿蚌粉三钱,为末,水飞过,雄猪肝一叶,披开
纳粉扎定,以第二米泔煮七分熟,仍别以蚌粉蘸食,以汁送下。一日一作。与夜明砂同功。
(《直指方》)
脚指湿烂∶用蚌蛤粉干搽之。(《寿域》)
积聚痰涎∶结于胸膈之间,心腹疼痛,日夜不止,或干呕哕食者,炒粉丸主之。用蚌粉
一两,以巴豆七粒同炒赤,去豆不用,醋和粉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酒下。丈夫脐腹痛,
茴香汤下。女人血气痛,童便和酒下。(孙氏《仁存方》)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马刀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入《拾遗》齐蛤。
【释名】马蛤(《别录》)、齐蛤(《吴普》)
出《周礼》)、 KT (音亭 )、单姥(音善
时珍曰∶俗称大
也。《说文
刀即齐蛤,而唐、宋本草失收,陈藏器重出齐蛤,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马刀生江湖池泽及东海。取无时。
弘景曰∶李当之言∶生江汉,长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识,大抵似今 KT
而未见方用。
韩保升曰∶生江湖中细长小蚌也。长三四寸,阔五六分。
颂曰∶今处处有之,多在沙泥中。头小锐。人亦谓之蚌。
藏器曰∶齐蛤生海中。状如蛤,两头尖小。海人食之,别无功用。
时珍曰∶马刀似蚌而小,形狭而长。其类甚多,长短大小,浓薄斜正,虽有不同,而性
味功用,大抵则一。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壳
内容:(炼粉用)
【气味】辛,微寒,有毒。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
恭曰∶得火良。
时珍曰∶按∶吴普云∶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
藏器曰∶远志、蜡,皆畏齐蛤。
【主治】妇人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本经》)。
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别录》)。
x肉x
同蚌。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内容:(音
【释名】生 (《嘉 》)
【集解】藏器曰∶
颂曰∶似蛤而长,身扁。
宗 曰∶顺安军界河中亦有之。与马刀相似。肉颇冷,人以作 食,不堪致远。
x壳x
【主治】烧末服,治痔病(藏器)。
x肉x
宗 曰∶多食发风。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蚬
内容:(宋《嘉 》)
【释名】扁螺。
时珍曰∶蚬, 也。壳内光耀,如初出日采也。《隋书》云∶刘臻父显嗜蚬,呼蚬为扁
螺。
【集解】藏器曰∶处处有之。小如蚌,黑色。能候风雨,以壳飞。
时珍曰∶溪湖中多有之。其类亦多,大小浓薄不一。渔家多食之耳。
x肉x
【气味】甘、咸,冷,无毒。
藏器曰∶微毒。多食发嗽,及冷气消肾。
【主治】治时气,开胃,压丹石药毒及疔疮,下湿气,通乳,糟煮食良。生浸取汁,洗
疔疮(苏恭)。
华》)。
x烂壳x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止痢(弘景),治阴疮
食,
除心胸痰水(藏器)。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
珍)。
【附方】旧一,新二。
卒嗽不止∶用白蚬壳捣为细末。以熟米饮调,每服一钱,日三服,甚效。(出《圣惠方》)
痰喘咳嗽∶用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急
救方》)
反胃吐食∶用黄蚬壳并田螺壳(并取久在泥中者)各炒成白灰。每田螺壳灰二两,黄蚬
壳
灰一两,入白梅肉四个,同搜拌令匀作团。再入砂盒子内,盖定泥固。 存性,研细末。每
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不然,用陈米饮调服亦可。凡觉心腹胀痛,将发反胃,即以
此药治之。(《是斋百一选方》)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真珠
内容:(宋《开宝》)
【释名】珍珠(《开宝》)、蚌珠(《南方志
【集解】李 曰∶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也。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产,光白甚好,
不及舶上者采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
颂曰∶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于珠牡亦曰珠母,蚌类也。按∶《岭表录异》云∶廉
州边海中有洲岛,岛
池虽在海上,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亦往往得
细珠如米。乃知此池之蚌,大小皆有珠也。而今之取珠牡者,云得之海旁,不必是池中也。
其北海珠蚌种类小别。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不甚光莹,亦不常有,不堪入药。又蚌中一
种似江珧者,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
宗 曰∶河北溏泺中,亦有围及寸者,色多微红,珠母与廉州者不相类。但清水急流处,
其色光白;浊水及不流处,其色暗也。
时珍曰∶按∶《廉州志》云∶
入水,拾蚌入篮即振绳,令
集》云∶禹贡言“淮夷
各随方色也。予尝见 人入海,取得珠子树数担。其树状如柳枝,蚌生于树,
生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