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味】甘、淡,寒,无毒。 
【主治】解一切药毒,瘴疫热闷头痛(《开宝》)。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礞石
内容:(宋《嘉 》) 
【释名】青礞石时珍曰∶其色 然,故名。 
【集解】时珍曰∶礞石,江北诸山往往有之,以 山出者为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 
为佳。坚细而青黑,打开中有白星点, 后则星黄如麸金。其无星点者,不入药用。通城县 
一山产之,工人以为器物。 
【修治】时珍曰∶用大坩锅一个,以礞石四两打碎,入硝石四两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 
至硝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消毒,晒干用。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食积不消,留滞脏腑,宿食症块久不瘥。小儿食积羸瘦,妇人积年食症,攻刺 
心腹。得巴豆、 砂、大黄、荆三棱作丸服,良(《嘉 》)。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时珍)。 
【发明】时珍曰∶青礞石气平味咸,其性下行,阴也沉也,乃厥阴之药。肝经风木太过, 
来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变生风热诸病,故宜此药重坠。制以硝石, 
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汤衡《婴孩宝书》,言礞石乃治惊利痰之 
圣药。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糁之,痰即随水而下,则其沉坠之性可知。然止可用之救急,气 
弱脾虚者,不宜久服。杨士瀛谓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惊之类,皆宜佐以木香。 
而王隐君则谓痰为百病,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 
人忽病目盲,乃大虚证,一医与礞石药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医虚虚之过,礞石岂杀 
人者乎?况目盲之病,与礞石并不相干。 
【附方】新四。 
滚痰丸∶通治痰为百病,惟水泻双娠者不可服。礞石、焰硝各二两( 过研飞晒干, 
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 
二十丸,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丸,温水下。(王隐君《养生主论》) 
一切积病∶金宝神丹∶治一切虚冷久积,滑泄久痢,癖块,血刺心腹,下痢,及妇人 
崩中漏下。青礞石半斤(为末),硝石(末)二两。坩锅内铺头盖底,按实。炭火二十斤, 
过 
取出,入赤石脂末二两,滴水丸芡子大;候干,入坩锅内,小火 红,收之。每服一丸至二、 
三丸,空心温水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泻痢,加至五、七丸。(《杨氏家藏方》) 
急慢惊风∶夺命散∶治急慢惊风,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须臾,服此坠下风痰,乃治惊利 
痰之圣药也。真礞石一两,焰硝一两。同 过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急惊痰热者,薄荷自 
然汁入生蜜调下;慢惊脾虚者,木香汤入熟蜜调下。亦或雪糕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汤 
氏《婴孩宝书》) 
小儿急惊∶青礞石,磨水服。(《卫生方》)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花乳石
内容:(宋《嘉 》) 
【释名】花蕊石。 
宗 曰∶黄石中间有淡白点,以此得花之名。《图经》作花蕊石,是取其色黄。 
【集解】禹锡曰∶花乳石出陕、华诸郡。色正黄,形之大小方圆无定。 
颂曰∶出陕州阌乡,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陕西人镌为器用,采无时。 
时珍曰∶《玉册》云∶花乳石,阴石也。生代州山谷中,有五色,可代丹砂匮药。蜀中 
汶山、彭县亦有之。 
【修治】时珍曰∶凡入丸散,以罐固济,顶火 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金疮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又疗妇人血晕恶血(《嘉 》)。 
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时珍)。 
【发明】颂曰∶花乳石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黄同 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人 
有仓猝中金刃不及 合者,但刮末敷之,亦效。 
时珍曰∶花蕊石,旧无气味。今尝试之,其气平,其味涩而酸,盖缺阴经血分药也。其 
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 
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 
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 
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附方】新五。 
花蕊石散∶治五内崩损,喷血出斗升,用此治之。花蕊石 存性,研如粉。 
以童子小便一钟,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温,食后调服二钱,甚者五钱。能 
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葛可久《十药神书》) 
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镞伤,及打扑伤损,狗咬至死者。急以药掺伤处,其血化为黄 
水,再掺便活,更不疼痛。如内损血入脏腑,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许,热调一钱服,立效。 
畜生抵伤,肠出不损者,急纳入,桑白皮线缝之,掺药,血止立活。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 
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但心头温暖者。急以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取下 
恶物如猪肝,终身不患血风血气。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时吐出,或随小便出,甚效。 
硫黄四两,花蕊石一两。并为粗末拌匀,以胶泥固济,日干,瓦罐一个盛之,泥封口,焙干, 
安在四方砖上,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簇匝,从巳午时自下生火, 至炭消冷定,取 
出为细末,瓶收用。(《和剂局方》) 
金疮出血∶方见主治。 
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飞焙)、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两,甘草 
(炙)半两。为末。每服半钱,腊茶下。(《卫生家宝方》) 
脚缝出水∶好黄丹,入花蕊石末,掺之。(谈野翁《试效方》)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白羊石
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兖州白羊山,春中掘地采之,以白莹者为良。又有黑羊石,生兖州宫 
山之西,亦春中掘地采之,以黑色、有墙壁、光莹者为上。 
【气味】淡,生凉、熟热,无毒。 
【主治】解药毒。黑羊石同(苏颂)。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金牙石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黄牙石。时珍曰∶象形。 
【集解】《别录》曰∶金牙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弘景曰∶今出蜀汉,似粗金,大如棋子而方。又有铜牙亦相似,但外黑、内色小浅,不 
入药用。 
恭曰∶金牙离本处,入土水中,久皆黑色,不可谓之铜牙也。此出汉中金牙湍,湍两岸 
石间打出者,内即金色,岸颓入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维州亦有,胜于汉中者。 
颂曰∶今雍州亦有之。 
时珍曰∶崔 《本草》云∶金牙石,阳石也。生川、陕山中,似蜜栗子,有金点形者妙。 
《圣济经》治疠风大方中,用金牙石、银牙石。银牙,恐即金牙石之白色者尔,方书并无言 
及者,姑阙。 
【修治】大明曰∶入药烧赤,去粗乃用。 
【气味】咸,平,无毒。大明曰∶甘,平。 
【主治】鬼疰毒蛊诸疰(《别录》)。治一切冷风气,筋骨挛急,腰脚不遂,烧浸酒服(甄 
权)。暖腰膝,补水脏,惊悸,小儿惊痫(大明)。 
【发明】弘景曰∶金牙惟酒、散及五疰丸用之,余方少用。 
颂曰∶葛洪《肘后方》,治风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饮之。孙思邈《千金方》 
∶治风毒及鬼疰、南方瘴气、传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类是也。小金牙酒主风疰百病,虚 
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着其法云。金牙、细辛、莽草、防风、地 
肤子、地黄、附子、茵蓣、续断、蜀椒、蒴 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捣末, 
别盛练囊,余皆薄切,同入一大囊,以清酒四两渍之,密器泥口,四宿酒成。温服二合,日 
二次取效。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金刚石
内容:(《纲目》) 
【释名】金刚钻。 
时珍曰∶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集解】时珍曰∶金刚石,出天竺诸国及西番。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 
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惟羚羊角 
扣之,则 然冰泮。《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刚钻。 
周密《齐东野语》云∶玉人攻玉,以恒河之砂,以金刚钻镂之,其形如鼠矢,青黑色, 
如石如铁。相传出西域及回纥高山顶上,鹰隼粘带食入腹中,遗粪于河北砂碛间。未知然否? 
《玄中记》云∶大秦国出金刚,一名削玉刀,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黍,着环中,可以刻玉。 
观此则金刚有甚大者,番僧以充佛牙是也。欲辨真伪,但烧赤淬醋中,如故不酥碎者为真。 
若觉钝,则 赤,冷定即锐也。故西方以金刚喻佛性,羚羊角喻烦恼。《十洲记》载西海流 
砂有昆吾石,治之作剑如铁,光明如水精,割玉如泥,此亦金刚之大者。又兽有貘及啮铁、 
狡兔,皆能食铁,其粪俱可为兵切玉,详见兽部貘下。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作钗 服佩,辟邪恶毒瓦斯(时珍)。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砭石
内容:(音边。《纲目》) 
【释名】针石。 
【集解】时珍曰∶按∶《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凫丽之山,皆多针石。郭璞注云∶可 
为砭针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亦从东方来。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 
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但砭石无识者,岂即石 之属为之欤? 
【主治】刺百病痈肿。 
【附录】石 时珍曰∶石 出肃慎。国人以枯木为矢,青石为镞,施毒,中人即死。 
石生山中。禹贡荆州、梁州皆贡 ,即此石也。又南方藤州,以青石为刀剑,如铜铁,妇人 
用作环 。琉璃国人垦田,以石为刀,长尺余。皆此类也。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越砥
内容:(宋《嘉 》) 
【释名】磨刀石(藏器)、羊肝石(《纲目》)、砺石。 
时珍曰∶《尚书》∶荆州厥贡砥砺。注云∶砥以细密为名,砺以粗 为称。俗称者为羊肝 
石,因形色也。 
弘景曰∶越砥,今细砺石也。出临平。 
【气味】甘,无毒。 
【主治】目盲,止痛,除热瘙(《别录》)。磨汁点目,除障翳。 
烧赤投酒饮,破血瘕痛切(藏器)。砺石 【主治】破宿血,下石淋,除结瘕,伏鬼物 
恶气,烧赤投酒中饮之。人言∶踏之患带下,未知所由(藏器)。 
磨刀 (一名龙白泉粉) 
【主治】敷 尿疮,有效(藏器)。涂瘰 结核(时珍)。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姜石
内容:(《唐本草》) 
【释名】 KT 石。 
时珍曰∶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砾,邵伯温云∶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类得之则为礓砾 
是也。俗作 KT 。 
【集解】恭曰∶姜石所在有之,生土石间,状如姜。有五种∶以色白而烂不碜者良,齐 
州历城东者好。采无时。 
宗 曰∶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热豌豆疮,疔毒等肿(唐本)。 
【附方】旧二,新二。 
疔疮肿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疗自出,神效。(崔氏方)乳痈肿大如 
碗肿痛∶方同上。(《外台秘要》) 
产后胀冲气噎∶ KT 石、代赭石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 
汤下。(洁古《保命集》) 
通身水肿∶姜石烧赤,纳黑牛尿中,热服,日饮一升。(《千金方》)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麦饭石
内容:(宋《图经》) 
【释名】时珍曰∶象形。 
【集解】时珍曰∶李迅云∶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 
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 
有此状者即是。古方云∶曾作磨者佳,误矣。此石不可作磨。若无此石,但以旧面磨近齿处 
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时珍)。 
【发明】颂曰∶大凡石类多主痈疽。世传麦饭石膏,治发背疮甚效,乃中岳山人吕子华 
秘方。裴员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吕宁绝荣望,守死不传其方。取此石碎如棋 
子(炭火烧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筛细,入乳钵内,用数人更碾五、七日,要 
细腻如面)四两,鹿角一具(要生取连脑骨者,其自脱者不堪用,每二、三寸截之,炭火烧 
令烟尽即止,为末研细)二两,白蔹(生研末)二两。用三年米醋入银石器内,煎令鱼目沸, 
旋 
旋入药在内,竹杖子不住搅,熬一、二时久,稀稠得所,倾在盆内,待冷以纸盖收,勿令 
尘入。用时,以鹅翎拂膏,于肿上四围赤处尽涂之,中留钱大泄气。如未有脓即内消,已作 
头即撮小,已溃即排脓如湍水。若病久肌肉烂落,见出筋骨者,即涂细布上贴之,干即易, 
逐日疮口收敛。但中隔不穴者,即无不瘥。已溃者,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故帛挹干, 
乃用药。其疮切忌手触动,嫩肉仍不可以口气吹风,及腋气、月经、有孕人见之,合药亦忌 
此等。 
初时一日一洗一换,十日后二日一换。此药要极细,方有效;若不细,涂之即极痛也。 
此方孙真《千金月令》已有之,但不及此详悉耳。又北齐马嗣明治杨遵彦背疮,取粗黄石如 
鹅卵大者,猛火烧赤,纳浓醋中,当有屑落醋中,再烧再淬,石至尽,取屑日干捣筛极细末, 
和醋涂之,立愈。刘禹锡《传信方》谓之炼石法,用敷疮肿无不验。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水中白石
内容:(《拾遗》) 
【集解】时珍曰∶此石处处溪涧中有之。大者如鸡子,小者如指头,有黑、白二色,入 
药用白小者。 
【主治】食鱼 多,胀满成瘕,痛闷,日渐羸弱。取数十枚烧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