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摇曳,像在叙述着瑞典人民辛劳的过去。大家轻声交流两国不同的新年(中方主要讲春节)风俗及各自的感受。那么轻松,那么自如,似乎一年的疲劳都被化解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人家里过年。 房东有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我们喜欢喊他贝贝。在后院的一角,养着一只小白兔。白天在后院草坪和过道里跑来跑去,不拴,到晚上才关进笼里。贝贝称它为白兔妹妹。贝贝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要同它玩耍很久。也许是混熟了,贝贝和小白兔常常来领事部“做客”,有时是贝贝抱着白兔妹妹来,有时是分别来。忽然有一天,小贝贝冲进领事部,哭着说,他的妹妹丢了,问我们看没看见他的小白兔。我们也慌了,找遍了几个房间的角角落落,哪有小白兔的影子?我们答应下班后帮他再找,他才抹抹眼泪回家了。一连几天,没有了小白兔。孩子的眼窝下陷了,领事部也似乎冷清了许多。一天早晨,一位瑞典老人来办签证。进门就问:“你们知不知道7A丢的小白兔找到了没有?”我们忙回答,还没找到,并指着门口的电线杆说,寻兔启事还贴在那儿呢!老人笑笑说:“那好,明天我保证给他找回来。”并告诉我们保密。我们狐疑了半天,忽然明白了。从他填写的签证表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他是郊区的农场主,家里很可能养兔子。第二天下午,贝贝抱着小兔子,飞似地跑进领事部:“我的小白兔妹妹回来了,它还认识家呢!”我们都暗暗地替他高兴。从此,送小白兔的老人不仅成了房东一家的朋友,也成了领事部的朋友。记得那年秋天,老人请领事部的人去参观他的农场。在那里,我们品尝了农场种植的专供西餐配餐用的小小土豆。它们一般大小,圆圆的,味道鲜美极了。
第一部分:北极圈—瑞典篇为“小妈妈”办加急签证
记得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匆匆闯进领事部,手里擎着一本英国护照和一份填写好的签证申请表,还有一张刚刚收到的中方邀请函(传真件),急火火地说:“我要申请加急签证,我是个医生,需要赶快去中国接伤员。”我们劝她别着急,先坐下来擦擦汗,我们会尽快审查完她的证件。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下了。我找出来国内发给领事部的邀请函,仔细核对,没有问题。同时,我也回忆起,数月前,一支瑞典登山队曾来办过团体签证,眼下,一位登山运动员摔伤了,急需接回瑞典治疗,这位女士就是被派去接伤员的。救人如救火,我们立即答应为她办加急签证。她很高兴,再三表示感谢。这是一位侨居在瑞典的英国人,我仔细查看她护照的有效期,核对姓名。突然,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小妈妈。”(英文为Little Mother)她斩钉截铁且笑容可掬地回答。“小妈妈?”我反问道。“是的,就叫小妈妈。”回答是不容置疑的。“你一定觉得奇怪,好吧,我给你讲讲这名字的来历。小时候,我最喜欢布娃娃,黄头发的、黑头发的、白皮肤的、黄皮肤的、黑皮肤的都有。我经常给他们喂奶、洗澡、换衣服、看病。我是他们的‘妈妈’。久而久之,父亲母亲、亲戚、邻里就喊我‘小妈妈’。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母亲就正式给我更名为小妈妈,当然,姓是不能改动的。”见她眉飞色舞地叙述着童年的往事,我们也都动情了。她接着说:“我为有这样的名字而自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到现在,我都珍爱这个名字。”我开始用敬重的目光审视着这位中年妇女。是的,“小妈妈”仍初衷不改,对她的“儿女们”——病人还是那么关心,继续她的与生俱来的呵护天职。
第一部分:北极圈—瑞典篇抱怨与错情(图)
记得有一年12月下旬,一位工程师急匆匆地赶来办商务签证,还未等我们审查他的证件,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中国的新年(指春节)是哪一天?”我一下子被问住了。长期在国外工作,已习惯了公历,农历很少用,手头又无相互对照的年历。就是有,也是当年的,第二年的尚未准备,但我似乎有点印象,便脱口而出:“可能是2月10日。”话音未落,他火了:“什么叫可能?我问的是确切日期。你们身为中国人,怎么连自己的新年都不记得!你可以问问西方人,哪个人不知道圣诞节是哪一天?”我也有些火了,便大声辩解道:“西方圣诞节的日期是固定的,而按公历计算的中国春节的日期,每年都不相同,这怎么能相比呢?如果你必须知道它是公历的哪一天,那么请你稍等,我可以帮你查找。”他又不等我说完,便抱怨开了:“我是去做机器安装和培训的,按合同,应该是45天完成,如果中间遇上你们的新年,都放假了,我该怎么办?”看来他焦虑的有道理,我们做签证工作,应该熟记中瑞双方的重要节日,以方便顾客,便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是我工作不细,我马上去查。”打了几个电话,终于查到了,还真是2月10日。于是我很肯定地说:“是2月10日。”客人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记得那是1986年圣诞节前两周的一个上午,一位某大公司的职员拿着中方的邀请函,申办两次入出境签证。因邀请函到得晚,而要求客人入境的时间又很急,只得办加急签证。我们前后台立即忙碌起来。下午一上班,他便来取签证,并再三表示感谢。当晚,我在核对签证表时,发现给那位客人做的是一次入出境签证,我慌了。按领事部规定,做任何证件(签证、护照、公证、认证等)必须要做到收件、做件、签字、发件仔细核查。为什么这四道关都未堵住这个错情?我抱怨,都是因为赶急件,不然就不大可能出这起错情。但转念一想,觉得不该抱怨。该办的急件就得按规定办,关键还是粗心大意,不能强调客观原因。于是我立即按该人签证表上填写的家中电话号码打电话。他夫人说,他没有回家,已经去了中国。我又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她说,可能到圣诞节吧。我的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经请示领导,我又一次给他家打电话说,由于我们工作疏忽,给客人带来不便,对此表示歉意。请他回来后,到领事部再补办一次签证。圣诞节前一天,我接到了那位客人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们:“由于你们给我办了加急签证,抢出了七天时间,我在中国的工作已完成了,不用再作一次签证了。”我的心像一块石头落了地,但这个错情,我却终身难忘。
第一部分:北极圈—瑞典篇对门的保安
领事部对面是某国使馆,门口经常站着两名保安。由于彼此是邻居,经常搭讪,便熟悉了。他们是瑞典人,从未到过中国,但去过埃及和印度。他们问我们,中国和印度都信佛教,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否也一样?我们向他们解释,并希望他们亲自到中国看一看。他们说,一直有这个打算,但总未成行。为了使他们对中国有进一步的了解,我找了一本中国简介和一本英文版中国画报送给他们。当他们翻阅到长城的图片时,眼睛亮了。一个人抢着说:“这就是从月球上,肉眼也能看到的伟大建筑。长城真伟大!” 那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多。三两天就是一场雪,有时厚达2~3尺,甚至封住了门。为了方便客人,我们需起早赶到领事部扫清路面积雪。那时,领事部人手很紧,平均两个半人(一人兼做别的部门工作),但工作量很大,一大早,门口就挤满了申请签证的人。有一天又下雪了,我们照例提前赶到,却发现通往领事部的小路已经被扫得干干净净。是谁干的呢?我们向四周望了望,没有别人,只有对面的两位保安在踱着步。我问他们:“是谁帮我们扫的雪呀?”他们说:“没看见。”我更诧异了,门对门,怎么会看不见!我忽然明白了。为了证实我的猜测,在随后的一场雪纷纷扬扬飘落时,我早早赶往领事部,远远望见两个人正在领事部门前扫雪。便悄悄地溜到他们身后,大声说:“是谁把我们家的雪偷走了?!”两位保安嘿嘿地笑了。
第一部分:北极圈—瑞典篇毒酒事件和酒鬼的故事
我在瑞典工作期间,社会基本稳定,犯罪率低,走夜路从未感到惧怕。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因酗酒而导致的家庭及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记得那是1987年冬的一天,落花酒店的周老板神色慌张地来找领事部求救。酒店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南城一条偏僻的小巷内,多次发生丢酒事件,且都是名贵的白酒。瑞典有关部门规定,店主上保险的前提是商店或公司夜里不许留人,否则,不予赔偿。周老板怕夜里丢酒,就想了个馊主意,用高档酒瓶装了一瓶掺老鼠药的酒,并摆放在名酒中间。在酒柜上贴了一张用瑞典文和中文写的说明:“该酒柜中有毒酒。”谁料到,就在当晚,那几瓶高档酒(包括那瓶毒酒)又不翼而飞了。他担心会出人命,便急急地找领事部帮拿主意。我们听后的第一反应是立即找电台和电视台,请他们立即播放,提醒偷酒人千万不要喝那几瓶酒。他当即打了电话。我们又建议他马上去警察局报案。他虽然很害怕,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去警察局。一连数天,未发生什么意外。又过了数周、数月,仍无异常,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这次毒酒事件深深地教育了周老板和有此类想法的一些店老板。提高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瑞典是个法制社会,不能乱来,否则,吃亏的不仅是作案人,你自己也跑不掉。 长城饭庄的鲁老板是位中年女性,高挑的个儿,秀气中透着刚毅。她原是位舞蹈演员,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演过连长。到瑞典后,本想教舞蹈。但苦于招不到学生,便和丈夫开起了餐馆。谁都知道,开餐馆最赚钱的是做酒鬼生意。因为卖酒赚头大,且小费也多。虽然能多赚钱,但敢做的人并不多。因为酒鬼兴起,乱砸乱打,如果你镇不住他们,不仅赚不到钱,还容易惹是生非。鲁老板心想,我是学舞蹈的,会肢体语言,为何不办个酒台试试?也许是性别上的互相补充,酒鬼一看是漂亮的女老板,都愿意到饭店来饮酒。他们插科打诨,有时也挑逗几句。只要不离谱,鲁老板就不理他们。如果过分,甚至动手动脚,鲁老板就会把脸一沉吼道:“你们规规矩矩地喝酒,老娘伺候你们。要想闹事,我的拳头可不认人。”这样说着,她便做出一个马步动作,将拳钩起来,但心里却没有底,怦怦直跳。酒鬼们见状,以为鲁老板会中国“功夫”,便个个像缩头乌龟一样没了动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鲁老板就变成了传说中的“中国女侠”,不仅吸引了酒鬼,其他顾客也慕名而来,想见识见识这位“女侠”。鲁老板不失时机地露两下拳脚,竟使观看的人惊叫不已,掌声不绝。就这样,生意越做越火。 她告诉我们,在国内时,有时演出晚了,回家走夜路挺害怕的,便学了几招防身用的拳脚,没想到,在国外发展还派上了用场。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冰雪奇观
没去过班芙,不知真有人间仙境, 没见过冰原,不知何谓巧夺天工。 这是我在加拿大参观了著名的风景区班芙后回程的车上诌出的一副对联。大家都齐声称道,并争先恐后地喊出:“不虚此行。”这就算是横批吧! 这是我和我丈夫宁兆喜在加拿大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工作期间的一次度假旅行。我在领事部工作,他任总领馆副总领事。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奔腾的冰河(图)
在我的想象里,冰原应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冰雪原野。年代久远,冰层厚重。除此之外,再也想象不出它是别的什么样子了。亲眼目睹了班芙的哥伦比亚冰原,我才惊异地发现,它简直是一条仍在奔腾的冰河。 当我们坐着特制的冰川大巴士,沿着陡峭的冰川路来到冰原上时,眼前的景物竟让我惊呆了:明明是一条壮观无比的大河,后浪推赶着前浪,泛着泡沫,咆哮着向前奔腾。却怎么在一刹那间被凝固了?有点儿像手拿遥控器,把“滔滔江河”的电视画面给“定”住了。我弯下腰去抚摸那不动的江河,浪花凸起的部分是硬硬的冰,波谷凹下的部分还是硬硬的冰。真的是一条“奔腾”造型的冰冻的河!为什么还波光粼粼?原来冰原刺眼的反光欺骗了我。我以最大的努力,开动着想象的机器。可能是几万万年前的某一时刻,地球骤然变冷,霎时间冰雪交加,将一条奔腾喧闹的河,魔术般地给“固定”住了…… 虽说奔腾的河被凝固住了,但这条凝固的冰河却实实在在地流动着,是一条流动的冰河。据科学家考证,这种几万万年堆积成的冰层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正在以每年25米的速度往下流动着。 啊!奔腾的冰河——流动的冰河! 据导游说,整个哥伦比亚冰原占地389平方公里,漫布在千山万壑之中,可谓宽阔无比。而游客能到达的只是这么很小的一片。然而,就是这很小的一片也足以使人赏心悦目了。
第二部分:露易斯湖—加拿大篇驰骋的雪山(图)
班芙的雪山是著名的落基山脉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哥伦比亚山高达3747米。举目所至,四周都是终年积雪,直插云霄的山峰,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从飞机上望下去,散布在山谷间的许多明镜般的湖泊闪着光。层层叠叠的白雪有的缠山头,有的绕山腰,似云似雾,虚幻缥缈。当我们乘坐缆车游览一座雪山时,一路观光,一路赞叹。山在舞,雪在飘,云在走,人在飞。天与人的拥抱,人与自然的融合,那种感受,即使身在“此山中”,也难以名状。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美,超凡脱俗的美。你看,山有湖为伴,湖有树为伴,树有雪为伴;雪有云为伴,云有天为伴,彼此映衬,相得益彰。而这一切又都在人的面前展示着它们无穷的魅力。美化着人们,警醒着人们,抚慰着人们,荡涤着人们。 驰骋的班芙雪山何等壮美!大自然千万年造就的这一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