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奥林匹亚》(1928),后者的作品富于哲理和诗意,代表作为《蓝胡须 

公爵的城堡》和《木雕王子》。 


… Page 51…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文学 



     二十五年的法西斯统治和战争的长期破坏使匈牙利进步文学蒙受惨重损 

失。许多共产党员作家流亡国外,国内不少反法西斯作家惨遭杀害,幸存者 

被迫“沉默”。1945年匈牙利解放,流亡国外的共产党员作家和进步作家纷 

纷回国,在重建文学生活的工作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战后的文学阵线 

发生了变化。两战之间时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文学和“民粹派”文学仍继 

续存在,但其中的许多人加入了社会主义文学行列。一批从反法西斯运动中 

涌现出来的 (包括从法酉斯的集中营或从战俘营中回国的)新作家,一批解 

放后才登上文坛的新作家,还有一批从“人民书院”培养出来的工农出身的 

作家一开始就补充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队伍。建立新的文学生活是以在反法西 

斯斗争中形成的各党派联合为基础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农民党、 

独立小农党等都有自己有文学政策和体现自己政见的文学代表。只有在反革 

命统治时期对人民犯有罪行和自觉仇视民主政权的作家才被剥夺创作自由。 

     解放后创办了一批新的文学刊物,如领导全国文学生活的统一战线的刊 

物《匈牙利人》,共产党员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刊物《论坛》(1946 

—1950)、《星》(1947—1956)、《现实》(1945—1948)。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文学的刊物有《新月》(1946—1948)和《维吉利亚》(1946—19489)。 

 “民粹派”作家的刊物有《回答》(1946—1948)和《新耕作》(1947—1948)。 

考沙克·劳约什为首的“先锋派”文学的刊物是《创作》(1947—1948)和 

 《同代人》(1947—1948)。还有世界文学刊物《大世界》(1946—1948) 

等。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自由报》、社会民主党的《人民之声》报和《光 

明日报》、农民党的《自由之声》,小农党的《小新闻报》,资产阶级民主 

党的《世界报》等日报和一些周报都有文学栏目。 

     一批新建立的出版社都分属于各个文学派别。共产党掌握的是“火花出 

版社”、“新匈牙利出版社”。社会民主党的是“人民之声出版社”,农民 

党有“镰刀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还有解放前留下的老出版社也继 

续出书。如:“雅典娜出版社”,“富兰克林出版社”,“列瓦依出版社”、 

 “但丁出版社”、“匈牙利生活出版社”、“切列布法尔维出版社”、“大 

学出版社”等。 

     为促进新文学的发展,解放后设立了一些文学奖金,如:鲍姆戛尔坦奖 

金、尤若夫·阿蒂拉奖金、戛波尔·安多尔奖金等。在1948年,为纪念1848 

年匈牙利革命一百周年,又建立了匈牙昨国家级奖金,它在文学领域的奖给 

对象是最有价值的创作和贡献最大的作家,第一批获此项奖金的是伊叶什·久 

拉、卢卡契·久尔吉、弗斯特·米、纳吉·劳约什和德里·蒂波尔。 

     1945年2月成立了“匈牙利作家自由组织。”1945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 

会员大会,会上正式通过用采了“匈牙利作家协作”的名称。第一任作协主 

席是盖尔盖依·山多尔。当时作协的任务除配合一般的政治活动外,主要是 

促进各种不同的思想艺术流派的合作和保卫作家的利益。 

     解放初期,文学在清算法西斯罪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 

定和新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值得注意的作品,在小说方面有纳吉、劳约 

什的 《地窖日记》、德里·蒂波尔的《地府游戏》、考沙克·劳约什的《纪 

念死亡挣扎的一本小书》和达尔瓦什·尤若夫的《诏地中的城市》等。诗歌 

方面有考沙克·劳约什的《沉思》、伊叶什·久拉的《布达,1945年1月》、 


… Page 52…

弗多尔·尤若夫的《约色的墓碑》和《永恒的三月》,泽尔克·佐尔坦的《在 

一个红军战士的墓前》、隆波·雷林茨的《出狱》和《幽灵奏鸣曲》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生活十分活跃,各学派相互竞争和自由讨论,提出了一 

些尖锐的政治原则和艺术上的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文 

学,“民粹派作家运动”、先锋派文学问题,以及关于存在主义、超现实主 

义和造型艺术抽象化等问题。卢卡奖·久尔吉和列瓦依·尤若夫作为共产党 

的理论家发表了多篇论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在这里争论中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 

     匈牙利1945年土地改革后,于1948年实行了工厂的国有化。匈牙利共 

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作家中接受社会主义世界观的 

人日益增多,社会主义文学派别的队伍日益强大,成为一统文坛的文学派别, 

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这一派的一些作家如德里·蒂波尔、伊叶什·久拉、 

盖尔盖依·山多尔、山多尔、卡尔曼、里岱格·山多尔和包劳巴什·蒂波尔 

走上了文学生活的领导岗位,“民粹派”作家的左翼,如维莱什·彼得、沙 

波·巴尔和达尔瓦什·尤若夫等作家都在努力挤身于社会主义文学的行列。 

汇流入社会主义文学的还有一批被称为“主力军”的青年作家如沙尔考迪·伊 

姆雷、沃尔克尼·依斯特万、考林蒂·费伦茨、乌尔本·埃尔诺、切莱什·蒂 

波尔、多波兹·伊姆雷、费里尔·克拉娜、巴拉尼·陶马什、赛拜列尼·莱 

海尔、迈什台尔哈兹·劳约什,以及第二批“主力军”作家如费凯泰·久拉、 

盖尔盖伊·米哈依、山多尔·安德拉什、莫尔纳尔·格若、法比扬、佐尔坦、 

格劳·久尔吉等。另外一些作家,如波尔迪日阿尔·伊万、包罗陶依·波里 

什、海格居什·格若、图里·茹日阿、比豪里·克拉娜、奥拉维茨、包乌拉、 

莫里兹·维拉格等也都在新时期的文学浪潮中成了著名的代表人物。 

     1948年以后,描写社会历史重大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并以现实主义的 

作品居多,维莱什·彼得的小说 《养路工》和《考验》描写了匈牙利解放后 

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在农民生活中引起的变化。类似的作品还有萨波·巴 

尔的《春天的风》和《新土地》,沙尔考迪·伊姆雷的《戛尔·杨诺什的道 

路》、切莱什·蒂波尔的《霍德草原上的大火》等小说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 

变化。描写工人生活的的作品有考林蒂·费伦茨的《泥瓦工》、赛拜列尼·莱 

海尔的《移山》和巴拉尼·陶马什的《二十年》等小说。 

     一些著名作家受卢卡契小说理论的影响,效法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 

尔基和肖洛霍夫,着手创作一些时间跨度较大的、对社会生活进行总体性描 

写的大部头作品。例如维莱什·彼得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的三部曲《三代 

人》包罗了匈牙利大平原上的整个农民世界,从二十世纪初写到1945年解放 

 (小说在1961年改写后用《包洛格一家的故事》的书名发表)。德里·蒂波 

尔的大部头小说《回答》通过对工人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匈牙利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和当时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共产 

党的地下活动。但这部作品最后并未写完。伊列什·贝拉的一部描军匈牙利 

解放的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为 《歌唱武器和勇士》、《喜剧院的战斗》,第 

三部分《炮声沉寂》只完成了草图。他的另一部描写匈牙利解放的三卷本小 

说《祖国的光复》却以史诗般的规模描写了匈牙利解放的历程。山多尔·卡 

尔曼的小说《耻辱树》,描写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及重建共产主义运 

动的历史,但原计划的三部曲只完成了第一部《白色的八月》。里岱格·山 

多尔想把他的小说《战斗的洗礼》扩展为三部曲,但在写完第二部《沙姆松》 


… Page 53…

之后就搁笔了。另一些作家也采用大现实主义的结构描写了曾经在较长时期 

内辉煌一时的社会阶层的衰落、例如内迈特·拉斯洛的小说《厄盖兑·埃丝 

苔尔》和达达依·山多尔的《西麦翁家族》。卢卡契代表的美学观点在一段 

时期内还能以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激励当时的文学创作。1949年卢卡契 

被批判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被严重庸俗化。文学的视野变窄,认识现 

实的能力和艺术标准降低,艺术个性几乎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一些暂时未获 

准发表的作品反而代表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如陶马西·阿龙的《摇蓝与猫头 

鹰》、纳吉·劳约什的 《逃跑的人》、台尔桑斯基·尤瑞·耶诺的《一个自 

行车闸的故事》、维莱什·彼得的《苹果园》等等。一些引起争论的作品如 

沃尔克尼·依斯特万的《紫墨水》、德里·蒂波尔的《白蝴蝶》和长篇小说 

 《回答》第二部,在争论中都没有达到分清是非的目的。1951年召开的作家 

代表大会提出克服公式化问题,号召作家不仅要描写生产和阶级斗争,还要 

描写个人的私生活。在此之后,便出现了沃尔克尼·依斯特万的《夫妻》、 

赛拜列尼·莱海尔的《七天》和图里·茹日阿的《在一个房顶下》等描写日 

常生活的小说。但公式化并不单纯是题材问题。1953年6月以后,公式化初 

步得到解决,但新的矛盾又尖锐化。在匈牙利劳动人民党1953年6月决议的 

影响下,1954年作协大会提出要“描写生活中的真正冲突”,要“大胆地描 

写困难”,在文学创作上引起较大的变化,作家的兴趣转向描写社会生活中 

的错误、缺点和阴暗面。形成了报告文学、社会志、讽刺小说和历史小说大 

繁荣的局面,这方面的作品如考林蒂·费伦茨的《祖国通讯》,沙尔考迪·伊 

姆雷的 《被取消的会见》、《村里的猛兽》,切莱什·蒂波尔的《游手好闲 

的爵爷》等揭露社会生活消极面的作品。第一部描写新冲突的作品要算维莱 

什·彼得的讽刺小说 《苹果园》了,它揭露了农村“小皇帝”们的损公肥私 

和专横跋扈的现象。德里·蒂波尔的短篇小说《在砖墙后面》、《请客》描 

写了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败坏。维莱什·彼得的《坏女人》批 

判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指出集体主义道德的优越性。包罗陶依·波里什 

的《节日的晚餐》和巴拉尼·陶马什的《旋转楼梯》都是描写家庭生活中的 

道德冲突。考林蒂·费伦茨的历史小说《布达佩斯的春天》描写的布达佩斯 

的围城战和解放。陶马西·阿龙的小说《祖国的镜子》描写了1848年的解放 

战争和以后的专制时期。 

     1955年,一批青年作家出版自己的作品选集《授与人衔》,实际上是“授 

与作家衔”的意思。在选集中出现的作家有秋尔考·依斯特万、考蒙迪·多 

特·拉斯洛、桑陶·费伦茨、萨波、依斯特万、桑托·蒂波尔,后来还有早 

有名气的高尔戈茨·伊丽莎白、海尔纳迪·久拉和莫尔多瓦·久尔吉加入他 

们的行列。这批作家的特点是不顾传统的题材和观点,写他们最熟悉的东西, 

尽量表现自己才华的特点。他们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寻找题材,对现实中的新 

冲突最为敏感。往往采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去表现戏剧性的冲突。这类作品如 

桑陶·费伦茨的《授与人衔》、莫尔多瓦·久尔吉的《著名怠工者满大人》、 

丘尔考·依斯特万的《婚礼与耳光》等。 

     1956年的历史性地震使散文创作面临困境,到了六十年代初才走上新的 

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首先发表了一些老作家的作品,如连捷尔·尤若夫的历 

史小说《维塞格拉德街》,描写了匈牙利共产党的历史。希达什·安陶尔的 

 《费采克先生》、卡纳·摩西的《六天和第七天》等都是在流亡国外时期写 

的作品,还有卡里卡什·弗里杰什的短篇小说《第三十九旅》、基什·劳约 


… Page 54…

什的 《红色的城市》和伊列什·贝拉的长篇小说《蒂萨河在燃烧》等作品。 

新近出版的一批描写1956年事件的小说,有别尔凯酉·安德拉什的小说《十 

月风暴》和《风暴之后》,多波兹·伊姆雷的《昨天和今天》和弗尔岱亚克·杨 

诺什的《败家子》。但这些作品涉及的内容系不久以前的历史,一般都超不 

过文学编年史和报告文学的水平。 

     1957—1961年间,在《授与人权的》群体之后又出现了一群新的散文作 

家,他们是:费叶什·安德莱、包拉提·劳约什、戛尔·依斯特万和凯尔特 

斯·阿果什(以上以描写工人生活为主),高朗博什·劳约什、高劳巴尔迪·佐 

尔坦、恰克·久拉和蒂马尔·马特(以上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变化),拜尔 

陶·布尔楚、盖莱耶什·安德来、萨孔尼·卡罗伊和西卡考伊·包尔纳(以 

上主要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绍莫吉·多特·山多尔则主要描写 

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批作家宣称要保卫社会主义社会,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 

道德的败坏。他们在1959年出版的《觉醒》和《序幕》两部集子中已表明自 

己的创作意图。 

     文活生活的稳定过程到1961年前后结束,散文创作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 

段,报告文学、社会志文体的比重得到进一步加强,内容不仅涉及农村生活, 

还涉及城市工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