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理智新论(上)-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表或一副磨子那样,以致我们可以设想大小、形状、运动等的机械组合能够
在一堆原来并无能思想与能感觉的东西的物质中产生出某种能思想甚至能感
觉的东西,并且当这种机械组合弄乱时这种思想或感觉也就以同样的方式终
止。因此,物质能感觉和思想,并不是自然的事,它要能如此,只能由于两
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上帝使它和另一种自然能思想的实体相结合,另一方式
是上帝用奇迹把思想放在物质之中。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全同意笛卡尔派的意
见,只是我还把它扩充到禽兽,并认为禽兽也有感觉和(真正说来)非物质
的心灵,也和德漠克利特或伽森狄所说的原子一样不会毁灭;反之笛卡尔派
则毫无理由地对禽兽的灵魂感到困惑,而如果禽兽的灵魂也能保存,他们就
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动物本身是缩小了保存着的),因此不
得不与一切显然的现象及人类的判断相反,连禽兽有感觉也拒不承认了。但
是如果有人说上帝至少能把思想的功能加给一种如此准备好了的机器,则我
可以回答说,如果是这样,如果上帝把这种功能加给物质而并不同时放进一
种作为这功能所依附的主体的实体(如我所设想那样),换句话说,并不如
进一种非物质的灵魂,那么,物质就应当是被以奇迹的方式提高了,以便来
接受一种它照自然的方式不能有的能力。正如有些经院哲学家主张①,上帝把
火提高了,甚至给了它一种力量,能直接焚烧与身体相分离的心灵,这将是
纯粹的奇迹。这已足够使我们不能主张物质也在思想,除非是在物质之中放
进一种不能毁灭的灵魂,或者放进一种奇迹。因此,我们灵魂的不死②是随着
自然本性来的,因为我们不能主张它们熄灭,除非是由于奇迹,或者把物质
提高,或者把灵魂化为乌有。因为我们完全知道,既然上帝能把灵魂化为乌
有,则灵魂尽管可以是非物质的(或者单凭自然本性是不死的),上帝的能
力仍能使我们的灵魂有死。
24。然而灵魂的非物质性这一真理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对宗教和道德来
说,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在许多人对于单单的天启和奇迹是几乎不尊
重的①),指出灵魂就自然本性说是不死的,而如果它不是这样则是一种奇迹,
比之于主张我们的灵魂就自然本性说是应该死的,但由于一种奇迹的恩惠,
仅仅基于上帝的恩许,它才不死,要有无限地更大的好处。大家也久已知道,
有些人想摧毁自然宗教而把一切归结为天启宗教,好象理性在这方面丝毫不
能教我们什么,这样的人是被人看作可疑的;而这并不是始终没有理由的。。。 
① E本无“或者是。。的东西”一句。 
① E本和 
J本此句作:“有些经院哲学家曾主张过某种和这很近似的东西,就是:” 
② G本作 
ininiortalité(不死),E本作 
immaterialité(非物质性)。 
① E本和 
J本无括弧内这一句。

但我们的作者并不属于这一类人之列。他主张对上帝的存在要证明,并且认
为灵魂的非物质性有最高度的概然性,因此可以被当作一种道德上的确定
性;所以我相信,有了这样的真诚和通达,他是能够同意我刚才所陈述的学
说的,这学说在全部合乎理性的哲学中是根本性的。因为否则我就看不出我
们如何能避免重新陷于象佛留德
但我们的作者并不属于这一类人之列。他主张对上帝的存在要证明,并且认
为灵魂的非物质性有最高度的概然性,因此可以被当作一种道德上的确定
性;所以我相信,有了这样的真诚和通达,他是能够同意我刚才所陈述的学
说的,这学说在全部合乎理性的哲学中是根本性的。因为否则我就看不出我
们如何能避免重新陷于象佛留德的《摩西哲学》那样的狂信哲学。。 ③,它要为
一切现象找根据,就把它们用奇迹直接归之于上帝;或者陷于野蛮哲学,如
过去时代某些哲学家和医学家那样的,他们还依旧显出他们那个时代的野蛮
性,而这在今天已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轻视,他们要为现象找根据,就明
目张胆地捏造出一些隐秘性质或功能,把它们想象成好象是一些小精怪或幽
灵,能够不拘方式地做出一切你所要求的事,好象怀表凭某种怪涎的功能就
能指示时间而不需要齿轮,或者磨子凭一种能磨碎的功能就能粉碎谷物而用
不着磨石之类的东西似的。至于好些人都存在的那种设想一种非物质的实体
方面的困难,(至少大部分)是很容易解决的,只要他们不要求那。些和物
质分离的实体,事实上我认为在被创造的东西是决不会自然地有这种实体
的。。。 

② RobertFludd,1574—1637,是一位英国的医生和神秘主义哲学家,他的《摩西哲学》(philosophiaMosaica)
出版于 
1638年。 
③ E本与 
J本作 
1aPhilosopbieoufanatique”(“哲学或狂信”)。

关于译注的几点说明

关于译注的几点说明

二、为便于读者理解计,译本加了一些边注。这些边注,除个别条目为
原编者所加,已随文标明之外,其余均系译者所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特别
是有关人名资料方面的,多采自英译本的注,但曾酌量作了增删,尤其是英
译本注中涉及许多参考书目,大都为拉丁文著作或其它国内不易得的著作,
除少数对理解原文较有用者之外,都删去了,有需要在这方面作深入研究的
读者,请直接参考英译本。此外,本书内容所涉极为广泛,有关于逻辑、数
学、物理、法学、医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等方面的问题,在翻译及加注
过程中曾直接或辗转请教过武汉大学哲学系、数学系、历史系、物理系等单
位的许多位同志,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特别是数学系齐民友同志,哲学系
康宏逵同志,帮助尤多;书中又用了很多拉丁文和希腊文,英译本也都径用
原文未译,中译本在本文中也仍用原文,但在边注中或随文注出其大意,中
译者不谙拉丁文,这方面译注多承哲学研究所傅乐安同志帮助;这些在注中
都不再一一指明,一并在此声明并致衷心谢意。这些方面的译注中有错误或
不妥之处,自当仍由译者负责。此外也有若干有关莱布尼茨本人或西方哲学
史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重要观点的带评论性的注解,除少数也参考了英译本
的注之外,大部分系译者就自己理解所加,其中更必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希
读者批评指正。

三、本书中所用方括弧'',全是。。 G本原书本来有的,谅系根据手稿,英
译本也都照加,但。。 E本则一概删去,现中译本也仍保留以供读者参考。但原
书加这些方括弧的意义很不清楚。圆括弧()除有些是译者附注原文所用的
之外,也都是按照原书。尖括弧<>则系译者所加,表明尖括弧内文字本原
文所无,为补足语气或求译文意义较显明易解起见由译者所加的。

四、本书“序言”部分,原曾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
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一书(见
该书。。 1975年商务版第。。 500—522页),为译者以前所译,此次翻译全书,曾


对照原文将“序言”译文重新校订,有所修改,并增加了一些边注。

对照原文将“序言”译文重新校订,有所修改,并增加了一些边注。

Locke: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进行逐段辩论的
著作,因此翻译过程中曾理所当然地逐段参考过洛克该书的中译本(关丈运
译,1959年商务版,中译书名作《人类理解论》),也有所借鉴;但本书中
的“斐拉莱特、’虽代表洛克的观点,他所说的话也并非照抄洛克该书中的
原文,因此这里仍直接从本书法文原文译出,也并未照抄洛克原书中译文,
有些名辞术语等的译法也与该书中译有所不同,间或也在边注中指明。

译者虽力求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使译文较能通顺易读,并在可能范围
内加些注释以便利读者,但由于水平及条件所限,译文和注释中定有许多错
误和不足之处,切望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译者序言莱布尼茨及其哲学简介

译者序言莱布尼茨及其哲学简介
》 
①一书中所发挥和详细
论证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反驳。在西欧近代哲学史上,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一直持续不断,从哲学的基本问回来看,莱布尼茨
的唯心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但其中也还包含着积极的内容。莱布尼茨不仅仅
是一位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渊博的学
者;他的哲学中也确实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辩证怯因素。当他攻击洛克的认识
论中的形而上学观点时,虽然是站在错误的唯心主义立场上,但往往也发挥
了某些有辩证法意义的合理思想,不乏可供我们在批判形而上学观点时用作
借鉴之处。因此,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作为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名
著,在哲学史上自有其确定的地位。



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虽然主要是关于认识论的著作,但因内
容所涉极为广泛,实无异莱布尼茨哲学的一部百科全书。因此要了解莱布尼
茨这书的内容,必须对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他的哲学体
系,是他所处的十七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初的德国以及整个西欧的历史条
件的产物,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阶级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的
集中反映,并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为此我们又有必要先简略
回顾一下他所处时代的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历史状况,以及他个人的主要经
历。

十七世纪的西欧。总的来看,正处在资本主义新制度开始在若干国家代
替封建主义旧制度而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要时期。40年代至 
80年代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这是
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同时也是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的各种社会阶级和
集团、各种政治力量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尖锐斗争的时代。西欧的各个国家,
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而各自有其特殊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又
并非各自孤立地发展而是彼此间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这就更增加了这
种斗争的复杂性。我们将可看到,正是当时西欧整个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各种
矛盾的复杂性,造成了莱布尼茨的全部思想和活动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
西、进步的东西和反动的东西、精华和糟粕纷然杂陈的状况。

十七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先进的国家是英国和荷兰。英国从 
40年代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起,经过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斗争,终于
以 
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即以资产阶级与责族的阶级妥协而结束了这
个革命的全过程,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英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
义得以迅速发展的道路。在这场划时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大革命运动的前
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英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也得到了光辉
灿烂的发展,为人类历史提供了一批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其中特
别重要的如牛顿,以及波义耳、虎克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和培根。霍布斯、 


①该书中译本名为《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 
1959年商务印书馆版。

洛克等在唯物主义哲学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洛克等在唯物主义哲学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 
60年代,

荷兰就已开始掀起了摆脱西班牙封建王室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和资产阶级革

命风暴了,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终于在十六世纪初叶争得了独立,同时建立

起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虽然这场革命也远没有彻底铲除封建

势力,资产阶级还有巩固新建立的政权、防止封建复辟的任务,但毕竟使荷

兰成了“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①。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荷兰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居于前列,政治上是当时各国中相对说来最民主、最自由

的国家,同时在文化上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著名的科学家惠更斯,最早进

行了对微生物的观察的斯瓦默丹、雷位胡克,自然法学派的著名代表、近代

国际法的奠基人胡果·格劳修斯,现实主义画派的大师伦勃朗等人都产生在

这个时期的荷兰,而在哲学上则有对唯物主义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对莱

布尼茨的思想有过直接影响的斯宾诺莎。

十七世纪的法国,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英国
和荷兰落后了一步,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所发展,但还比较软弱,不足以提
出革命的要求,可以说和封建势力处于势均力敌、谁也不能战胜谁的状态。
在这种条件下,专制王极就以表面上超乎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之上的
姿态出现而大大发展起来。十七世纪上半期,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就已为
强化专制王权奠定了基础,到了下半期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王权达到了极
盛,同时也取得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当时的法国,虽然就其经济和政治制
度的发展来说不如英国和荷兰先进,但由于其军事和政治上的这种霸主地
位,却使其首都巴黎成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一个中心,同时也使法语成了欧
洲政治、外交和文化界最通行的语言。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巴黎不仅是各国
科学、文化界著名人物荟萃之所,同时法国本身也出了许多有贡献、有影响
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如最早制造了计算机、并为概率论奠立基础的巴斯噶,
代数学的奠基人韦达等等,而最值得注意的则是不仅在数学和物理学等自然
科学方面作出过伟大贡献,并且在哲学上成为近代唯理论派的开创者和古典
的二元论的创导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