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螺春
《碧螺春》|总人气: 20| 总推荐: 0| 总收藏: 0| 简介:
第一部分:序前言(2) 唐锁海先生的坚持是对的,苏州和宁绍平原上的河姆渡,地势低平,古时水患频繁,受第四纪冰川影响,都不是茶树的原始分布区,茶树也不可能是这一带的原始栽培作物,种茶和饮茶只能是在这里建立国家以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所以,唐先生不但史前、秦汉、三国、两晋巴蜀饮茶、茶文化也均较兴盛之时,他无资料也不说,一直到陆羽《茶经》“苏州长洲县(即原吴县)生洞庭山”,有了明确的记载,他在把苏州和碧螺春茶的源和根,定在了“唐朝”。河姆渡乃至现在浙江省,其茶业和茶文化的出现和形成过程,当只会大致和历史上江南基本同步或相差不多,而绝不可能较早和早到有四五千年之差。 江南包括整个浙江,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不少,春秋时吴越两国先是如《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至夫差时,曾迫使晋公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后来越国灭吴以后,勾践也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薛城),俱成霸业。但是,直至西汉,《史记·货殖列传》中仍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虽无饥馑之患,也“无积聚而多贫”。这就是说,在司马迁眼里,包括苏州和河姆渡的楚越之地,还是生产粗放,经济落后的化外之区。这时南方经济、文化之所以落后于中原,不是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主要的如司马迁所说,是“地广人稀”的原因。以吴县的人口为例,据闻立鼎研究,秦初吴县属会稽郡,吴县的人口,才一万多户,经秦末战乱,西汉初年减少到不满一万户,东汉会稽郡分置吴郡后,吴县人口有所增加,也未到二万户。江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主要是经过汉末和晋末北你可能喜欢
- 01-01凉宫春日物语
- 01-01情深深雨蒙蒙之依然笑
- 01-01春宴
- 01-01飞机场也有春天
- 01-01铜雀春深
- 01-01九十日春光
- 01-01春风暖月
- 01-01春意浓
- 01-01胜春光
- 01-01红楼之迎春的暴力成长
- 01-01满城春色宫墙柳
- 01-01(绣春刀同人)千里江山
- 01-01(网王同人)春夏(切原B
- 01-01从春秋走向战国
- 01-01错手成春
网友对《碧螺春》评论

·你觉得《碧螺春》写的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赶紧登陆或者注册发布下你的看法吧?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碧螺春》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