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这座塔的过程中,阿尔瓦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他想自食其力。他对父母说:“我想到镇上去卖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于阿尔瓦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诺,表示愿意吃苦,一定要干到底,父母也就答应了。
阿尔瓦用车子载着家里所种的菜到镇上去卖。阿尔瓦为人老实,不好的东西不卖出去,价钱一般也比别人的便宜,于是生意不错。过了一些日子,阿尔瓦又从别的农家买进水果去转卖。生意越来越兴隆,阿尔瓦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一位少年来帮忙。阿尔瓦做卖菜生意,一年多就赚了500多美元。
阿尔瓦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阿尔瓦的兴趣。因此,他从来没有好好地坐在椅子上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而制造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他往往妨碍别人上课。
阿尔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个性依然没有改,且对于课业方面的问题非常固执,一个问题未获解答,他就不会继续做下道题目。因此,不了解他个性的老师便把他当作是一位“迟钝”的学生,斥他为“糊涂虫”、“低能儿”。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教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阿尔瓦忽然举手发问说:“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南希叫到了学校,对她说:“阿尔瓦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
南希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阿尔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阿尔,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当南希携着孩子走出校门时,觉得一阵心酸,眼里不觉掉下泪来。她始终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为这时她正做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据她平日留心观察,阿尔瓦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时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品质来。在受了这种刺激以后,爱迪生的母亲决心全力教育阿尔瓦,要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回到家里,南希这样问儿子:“先生说你是劣等生,你以为羞耻吗?”
阿尔瓦说:“不以为羞耻,但觉得悔恨。”他接着又说:“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点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起我来。”
母亲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先生说你是低能儿,但母亲不以为然。你从明天起,不要到学校里去了。母亲今天在先生面前已发过誓了:学校里当你是低能儿,无法教育,我就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阿尔,我今天也应该和你立一个誓。母亲已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使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发这个誓呢?”
阿尔瓦说:“母亲,我愿意发这个誓,我定要做番大事业,使现在说我是低能儿的先生听了后悔。”
南希接着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师,但我有两项约束。第一,你要做什么事必须先告诉妈妈,因为你做的事虽好,但也许会妨碍别人。你要知道,给别人惹麻烦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碍别人,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你得好好地用功,妈妈要当你的老师,你必须认真听我的教导。”
阿尔点点头,眼中含满了泪水,母亲紧紧地抱住阿尔,母子俩脸上都闪烁着泪光,两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阿尔一生中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从那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
南希的决定是正确的。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据他母亲的固定计划,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时候,他都坚持每天学习。有一个当时和爱迪生玩耍的人记得:“我们几个人在屋前正玩得高兴,这时门口出来了一个和善可亲的女人,衣着很朴实,戴了一顶时髦的花边便帽。她对我们望了一下,和蔼地喊道:‘托马斯·阿尔瓦,可以进来上课了。’那孩子默默地服从了,跟了她进去,临走时回过头来带着可怜的神态望了望我们。在这美丽的夏日,而且还是假期中,硬要从游嬉中叫去读那枯燥无味的课本,这该是多么难受的事啊!”
小阿尔瓦虽然具有小孩喜欢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对母亲的教育。因为母亲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学习方法。她认为,多思比简单地死记硬背更重要,只要阿尔瓦看得懂的书,不管多难的,都给他看。
南希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面纳凉,一面读书。到入了秋,爱迪生又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冬天,天寒地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漂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她教文学,使爱迪生对雨果敬慕不已。以至于朋友们都管他叫维克多·雨果·爱迪生。在这些教育中,爱迪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他也认为,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来,爱迪生说:“我在早年发现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盼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阿尔瓦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本书有好几百页,书中内容从蒸汽机到氢气球无所不包。关于那个时代的科学的知识,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内,是中学毕业生也觉得难念的一本书。爱迪生认真读完了这本名著。后来,爱迪生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10岁。”
阿尔瓦10岁时对化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休伦港自己的家中地窖里按照帕克的教科书做实验。他向当地的店主要了200只空瓶,在一个个的瓶子里装了不同的化学药品,常常搞得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塞缪尔和南希既担惊受怕,又为自己的孩子的好学感到自豪。为了不致惹麻烦,母亲南希命令他把仪器药品统统丢出门去。但经他苦苦哀求后,她也觉得于心不忍,总算是应允了他。本来阿尔瓦在贮有毒药的瓶上总标着“毒”字以示警戒。后来她发觉别的孩子时常私自地来试弄药品,觉得危险还是很多,坚持要他随时锁藏起来。
在母亲的启蒙下,阿尔在10岁时读完了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英国史》、席尔的《世界史》。他还读过托马斯·潘恩的著作,很快,爱迪生被潘恩的真知灼见所吸引,潘恩一直影响了他一生。后来他回忆说:“阅读那位伟大的思想家对政治与神学等问题的论述,我得到了启示。潘恩使我了解了许多新的问题。我可以清楚地忆起读过潘恩的著作后那种如见光明的感觉。对于潘恩,我抱有极大的兴趣。看一遍不够,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研读。”他还吃力地读完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本书教他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后来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而科学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承认他的成就的缘故。读了牛顿的这部杰作,爱迪生开始蔑视数学,这种态度并非是由于他不必借助数学就能一眼看出涉及数字的许多问题的中心环节,而是因为爱迪生家的一伙朋友帮助他解释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的许多疑难。
阿尔瓦·爱迪生后来记下了他的看法:“我立刻得出结论,牛顿如果少知道些数学问题,他的知识面就会更宽。我从此开始讨厌数学,并一直不曾恢复起对它的好感,我把数字看成是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逻辑结论,但它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结论。”数年之后,他宣称:“我不是数学家,但我在这一领域里的名次可以处于领先地位。”接下去,他的话更为贴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来数学家,可他们不能雇我。”爱迪生后来在财富的积聚上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数学家的原因,乃是他夜以继日地做实验。
对一切事物感兴趣的阿尔瓦·爱迪生,通过电报对电发生了兴趣。
阿尔瓦11岁时,报纸上登载了用电报线连接美国的电报员的故事,引起了他的好奇,后来他了解到在纽约和远至芝加哥的几个城市之间架起了约八百英里的电报线。也就是在这一年,阿尔瓦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他确信他也将要发明一种电报。但是,他需要钱买电器装置,而塞缪尔·爱迪生的生意不好,家里无钱做许多必须做的事。于是,爱迪生决定干干农活这一行,通过叫卖新鲜玉米和其他东西,他赚到了几百元钱。
1859年,阿尔瓦·爱迪生已12岁了。这一年大干线铁路部分通车。该线从缅因州的波特兰起,至圣克莱尔河东岸的萨尼亚止。在河的西岸,开辟了连接萨尼亚与休伦港的轮渡;与此同时,又开辟了从休伦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单线。铁路为阿尔瓦提供了机会。
他听说在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新铁路线上需要一个男孩在火车上卖水果和饼子,铁路上不付任何报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钱买下食品,然后在火车上再用高一点的价钱卖出。阿尔瓦要求得到这份工作。
阿尔瓦向母亲谈了自己的想法,但南希反对。她想到了那些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火车失去控制,相撞、翻车甚至翻个个儿等等。她也担心阿尔瓦在底特律等火车时会遇见坏人。
作为母亲,南希的这种舐犊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南希也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权衡了利弊,最后还是同意了阿尔瓦的要求。因为这样对阿尔瓦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正如阿尔瓦自己所暗示的:“妈,我是一蒲式耳小麦;我有八十磅重了。”
阿尔瓦·爱迪生终于在从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当上了推销员。在爱迪生12岁那年,他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一个细心而明智的母亲,是她发现了爱迪生的天资,是她引导着爱迪生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特别是在爱迪生遭遇别人白眼和打击的时候,是她给了爱迪生一生的勇气和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南希这位伟大的母亲就不可能有爱迪生以后的发明。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足以让他母亲欣慰百倍。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虽然爱迪生不发明历史,但他的发明却为历史锦上添花。”
第一部分约翰·昆西·亚当斯之母(艾比盖尔):人间的天使
母亲的心房就是孩子的教室。——亨利·沃德·比彻
艾比盖尔·史密斯以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上帝赋予的机遇,一生中享受了总统的妻子和母亲的殊荣。成为美国第6任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
“我母亲是人间的天使。她是为她所接触到的所有人祈祷的牧师。她的心灵就像纯净的
天空一样无邪。”
艾比盖尔·史密斯1744年11月11日出生于马塞,是马萨诸塞州韦茅斯一位部长的女儿。艾比盖尔20岁时嫁给了约翰·亚当斯。当时他们夫妇住在马萨诸塞州布伦特里县的一个村子里。艾比盖尔23岁时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昆西。
亚当斯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律师。1772年被选为马萨诸塞州议员。1774年,在与法国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中损失惨重的英国,加紧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美国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这年的9月5日,美国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约翰·亚当斯作为一名战团代表被派到费城。
离开了丈夫的艾比盖尔一个人留在家里,一边照看昆西,一边经营着小农场。全家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
艾比盖尔的身体从小就很虚弱,一直到初为人母也是如此。但尽管如此,她凭着她特有的毅力,亲自种植并储存了许多粮食。只有到了实在无法应付的时候,才雇几个佣人。她在照顾孩子和经营农场的过程中,表现了非凡的精力和智慧。
独立战争爆发了,四周都在进行激烈的交战。艾比盖尔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大炮的轰鸣。身在费城的约翰·亚当斯知道家人经常处于危险之中。他写信告诉妻子:“如果遇到危险的话,就带着孩子们跑到树丛里躲起来。”
当时的昆西才6岁,已有些懂事,常常在想到爸爸时哭闹不止,艾比盖尔总是耐心向他解释父亲所从事的工作。人们看到幼小的昆西在孤独中常常拽着母亲的衣角,跟着母亲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有时候,有一些士兵会闯进他们的房子到处搜索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