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加工,各位领导和首长,请这边走,8号工作台就在那边。”
就在众人或疑惑,或困惑之际,刘纯突然抛出了个重磅数据,立时就引起哗然,那要知道航空发动机没提升100摄氏度,推力就会增加20%。
而腾飞航空动力从WD—30S涡扇发动机到WD—30SF涡扇发动机,涡轮前温度提高了整整242摄氏度,性能跃升了接近50%!
换句话WD—30S的推力是586公斤,增加50%推力,WD—30SF推力便是870公斤。
870公斤呀!
这个推力已经足够小型飞机的动力,如果采用双发的话甚至可以满足正因为动力而发愁的某轻型中级教练机。
毕竟当初该款机型选用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出产的TFE—731型涡扇发动机的推力不过1600公斤,但发动机的总质量却达到350公斤。
而WD—30S涡扇发动机总质量不过142公斤,也就是说,WD—30SF只是因为工艺上的改进,令推力实现50%的提升,两台发动机的总质量还不到300公斤,但总推力却超过了单发的TFE—731型涡扇发动机。
这对因为动力装置停摆的某轻型中级教练机已经不能称为好消息了,而是超级重磅的颠覆性消息。
正因为如此,那些一直关心某轻型中级教练机进展的领导和首长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就连总部首长都下意识的看向已经朝着8好工作台走去的刘纯,转头看向庄建业:“是上次报备的改进型号?”
“又做了性能上的提升,本想着等完成测试在一并报给总部,您这就来了嘛。”庄建业大言不惭,笑容灿烂。
第617章 弯道超车
“你呀,你……”
首长被庄建业这股无赖劲儿给逗笑了,用手指点了点庄建业,没说什么,便背着手朝着8号工作台的方向走去。
见首长有了动作,那些早就好奇心爆棚的领导们自然是悉数跟上,不一会儿就来到8号工作台。
也难怪这些过来视察的领导们没注意,实在是因为这座车间的8号工作台并不是如其他工位那般是开放式的,而是在车间外延伸出的一个厂房,除了两个门外,在整个车间内根本看不出在隔壁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厂房。
经过刘纯的介绍一起够来的部队首长们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一路走的还不是进出电化学打孔加工厂房的正门,而是加工完成后产品转运的出口。
这让众人有些奇怪,这要去看也是要走正门,怎么要从出货的后门过去?
一些讲究的领导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实在是走后门儿不太好听,可当他们穿过长长的走廊,看到不远处的透明玻璃门时,什么难看,不好听统统不见,因为透过那扇巨大的玻璃门,这些领导和首长们看到里面十多位身穿凡尘无菌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
那景象,就跟国家重点生物实验室中研究微生物的大型研究室一样,让人科技感爆棚的同时,不禁疑惑,这腾飞航空动力是在搞涡轮叶片的孔加工,还是在搞生物医药呀。
就在众人或好奇,或不解的透过透明玻璃门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时,刘纯的话便在着通道里缓缓的响起:“各位首长见谅,我们的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得加工原理是利用高纯度电解液,透过金属钛制成的电极管,然后通过喷射孔对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孔进行高精度的加工。
由于高纯度电解液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厂便专门为此建立了两座高标准的无尘厂房,这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在隔壁,每个厂房有两台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由于进出里面都需要进行繁琐的除尘处理,咱们这些人,时间上……啊……哈哈……”
刘纯没有把话说完全,但在场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两个进去好好,他们这一二十号人都进去,光先期的除尘除菌处理就要不少的时间,更何况每个厂房的空间并不大,只够两台设备和相应的操作人员使用,他们这些人真要是进去,就算不会污染生产空间,也会对里面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因此这些领导和首长对腾飞航空动力如此选择都表示出理解,但理解归理解,不少人却对腾飞航空动力这般做法有些不解。
要知道高标准的出尘厂房的造价可不是个小数,一砖一瓦都有严格的标准,再加上严格的空气循环系统,抑菌除尘系统以及其他的相关配套设施,一座厂房造价千万都是寻常。
结果腾飞航空动力一下子就弄了两座。
要知道以如今90年代初的价值计算,两千多万的资金足够建造连三座占地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备的大型厂房。
如果生产生物产品,高性能半导体也就罢了,问题是腾飞航空动力生产的可是涡轮叶片,而且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序,有必要这么往里砸钱嘛?
看出不少领导和首长脸上的不解与疑惑,刘纯并未着急,而是笑得更加灿烂,最后一句话,就让不解与疑惑的众人瞬间凝固:“在这里进行精密孔加工的涡轮叶片,无论低压叶片还是要求更高的高压叶片,全部是一次性成型,无需再做后期处理。”
“一次性成型?”
“无需做后期处理?”
刘纯话刚一出口,不少人就已经惊呼出声,因为无论是一次性成型还是无需后续处理实际上表示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利用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加工的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孔优良率达到100%。
众人这下不是惊讶了,而是真的被震到了。
要知道气膜冷却孔作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的重要实现手段,加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机械加工、激光加工还有这些领导和首长们都推崇的电火花精密孔加工。
但无论是何种加工,对涡轮叶片多会造成或多或少的附加影响,就比如说机械加工会产生应力变形和显微裂纹;激光加工会产生受热镀层或显微裂纹。
电火花加工稍微好些,只会在精密孔周围产生0。02mm到0。01mm厚的镀层,放到其他部件上,这点厚度根本微不足道,可在涡轮叶片这种需要承受高温高压的精密存在身上,哪怕低于0。01mm厚度的镀层都有可能在涡轮运转中被高温高压联合碾压的变形、破裂。
轻则发动机寿命缩短,严重的直接报废。
正因为如此,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后的后期冶金处理便成为世界性难题,因为一旦搞不好,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无论叶片极有可能因为微小的镀层和显微裂纹而报废。
除此以外,气膜冷却孔的后期处理还关系到气膜冷却孔的数量,内外涵盖的密度,而这个两个指标直接关系到涡轮叶片的冷却效果。
换句话说,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孔不但需要超精密的加工工艺,还需要后期实力强大的冶金处理工艺。
而这两项都属于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基础学科,偏偏国内在这方面很薄弱,毕竟从五十年代工业化到现在,国内的工业化历程还不到三十年,而西方国家却走了将近两百年,对于特别吃经验的基础学科来讲,时间上的积累就是经验值。
正因为如此,国内在这两方面的追赶已经不能用辛苦去形容,妥妥可以用绝望去总结,因为你连西方发达国家的车尾灯都看不到,不绝望又能如何?
而如今,腾飞航空动力的总经理刘纯却说,他们的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加工的气膜冷却孔一次性成型,无需在做后期处理,那说明什么?
“没错,我们这项技术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气膜冷却孔加工工艺上的弯道超车。”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刘纯的自信满满的话语便再次在通道内回响起来。
第618章 配套十号工程
也不怪刘纯会说的如此有底气,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是近年来腾飞集团少有的自主研制的关键技术设备。
其起源是当年的H公司从日本淘来的毫无体系的技术资料,用于抵消腾飞厂对H公司在无人机技术上的转让费用。
只不过当时的那些材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绝大部分都是富有前瞻的妄想,剩下的极少部分也不可能立即应用,需要继续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成果。
说白了就是些没啥大用的鸡肋。
然而就是这些鸡肋,庄建业还是认真的选了又选,最后找了两个重点攻关的方向,一个是材料方面的钛铝合金;另一个便是用于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的电化学精密孔加工设备。
钛铝合金因为是材料,涉及大量的基础科学,近些年虽然取得不错的进展,但距离完全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随着钛铝合金研制的深入,其独特的性能也逐渐得到航空业界的认可。
因此在1989年启动的“八五”计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申请时,刚成立不到一年的航空航天部委便将钛铝合金作为部委未来十年的重点材料科研攻关项目申报上去,准备利用“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将这一关系到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跃升的关键新材料给研制出来。
相较于钛铝合金的长周期,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就要顺利的多,作为“七五”计划的关键设备攻关项目,腾飞集团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是将这款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颠覆性的加工设备给拿下来。
这对腾飞集团实在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以往的WD系列航空发动机或航改燃的燃气轮机,虽然在性能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不大,特别是在大量复合材料的应用下,使用寿命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
可这就说明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就能够与国外的一流品牌对垒了吗?
答案非常令人沮丧,那就是两个字,不能。
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的成本较之国外品牌要高出一大截。
不是说腾飞集团的成本控制国内一流嘛?
那也要看是什么,有把握的领域腾飞集团的成本自然要控制,可要是连自己都无法掌握技术走向的领域,就算想控制也没有那个能力。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便是其中的一项。
因为腾飞集团的基因属性,可以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专用高端设备,小型飞行器甚至是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有着碾压的能力。
可在金属材料和冶金方面就弱的一塌糊涂,妥妥的超级偏科生。
而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又是如假包换的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就算腾飞集团在如何逆天,在完成气膜冷却孔的加工后,后期的处理总是要做的,不然真的眼瞅着发动机寿命减少,提前报废?
问题是腾飞集团在这方面根本就做不了,只能选择外包给其他航发厂处理,自己这边严把质量关。
如果是放在美国或欧洲,腾飞集团这么操作倒也没什么,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企业去做,不但可以促进这一领域企业的发展,还能降低自身的成本。
只不过这一切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承包的企业技术上优势非常明显。
欧美的企业积累那么多年,自然不成问题,可国内的企业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了,于是便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废品率极高。
要知道那可是涡轮叶片,光材料的价值就高的离谱,再加上一系列的加工,成本高的吓人,这要是换作其他企业,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放过去了,毕竟损失一个的成本实在让人肉疼。
但腾飞集团偏不,在庄建业的要求下,几乎是宁肯杀错,不肯放过,一个批次的委托加工叶片要是一个片都不合格,那这一批次的产品便一个不要全部回炉重铸。
如此带来的后果便是成本急剧上升,却也让腾飞集团出产的航空发动机品质得到了保障。
当然这一做法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一些兄弟厂的诟病,没办法,严格的质量把控损失的不单单是腾飞集团,其他承包厂也是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航空业界都公认腾飞集团的活儿不好做,用某位退休的大厂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腾飞集团的钱没得说,但就是在生产上挑三拣四,让人烦的很。”
按道理,那些有着部委保底产能支持的兄弟厂,被腾飞集团搞疯几次就会懒得搭理,反正自己这边的工资就那么多,旱涝保收的,凭什么为了你们腾飞集团那两个臭钱儿跟个孙子似的低三下四,都是部委下属的企业,你有那资格吗?爷不干了你能把爷怎么着吧。
腾飞集团还真招,毕竟是后起之秀,论资排辈还得跟那些兄弟厂叫一声前辈,腾飞集团能怎么办?
不过腾飞集团不能这么着,一直推进的十号工程可是有的是招。
其他企业和单位对腾飞集团的做法诟病不已,但十号工程项目组却从腾飞集团对外包部件变态般的质量要求中看到了整个十号工程质量管控的新思路,不但总师亲自过来了解整个质量体系的运作,更是将其运用到十号工程的各项分系统的配套任务中去。
要知道,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十号工程已经开始部分系统的试制和验证,如何把控好生产质量,十号工程项目组之前心里还没谱,现在好了,腾飞集团做了个很好的示范,利用自己的严格把控,硬是让出产的航空发动机的品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不相上下。
既然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高端产品都能要求到这种程度,作为第三代战斗机的十号工程同样可以实现。
于是乎十号工程项目组彻底摆脱以往部委指定配套生产厂的组织模式,而是派人一个厂一个厂的摸底,对产品性能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死磕,然后用类似招标的方式,将符合要求的企业选拔出来,并订立完善的奖惩退出机制和产品间的竞争机制,倒逼那些配套生产厂不断改善配件性能,强化质量意识。
有十号工程这座推土机轰隆隆的往前开,腾飞集团也就不用那么费力不讨好的顶在前面,借着配套十号工程,总算是忽悠来两架航发生产厂,一直折磨到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顺利投产。
当然了,为腾飞集团配套的两家航发厂就算知道自己被忽悠,那也是心甘情愿,没办法,实在是腾飞集团在整个十号工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因为除了定点的成功飞机制造公司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