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凡之路2010-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一从陆琦干脆利索地切割熊厂在O2O战场的剩余资产,就知道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拥抱“All In AI”这条路。
  虽然陆琦本人在熊厂呆不到两年,但以林一后来者的观察来看,他也没有给熊厂留下什么不得了的遗产。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熊厂还没有拿出颠覆性的AI产品。
  精确到未来六年。
  不过林一也没有随便拒绝,不光是考虑到对方刚刚支持过自己的面子,或者眼馋熊厂在国内一流的技术储备。
  他一直在想,下一步要怎么走。
  说实话站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林一上辈子得到的经验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机会不多了。
  与其说向他揭示应该往哪里走,不如说更多地提醒他哪里是个深坑。
  比如共享单车。
  电动车可以搞,这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重要结论了。
  但是以万里出行如今的家大业大,其实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已经不能完全依赖那些来做决策了。
  陆琦的提议,是个机会。
  熊厂想搞AI,或者说搞自动驾驶,为什么要拉上林一呢?
  因为他有数据。
  而且在自动驾驶这项技术的整个故事里,它就不是为私家车准备的,在商用场景下显然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也就是说,双方有天然的契合点,走到一起是件彼此都受益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是,熊厂要主导。
  这跟之前的技术扶贫不是一回事,熊厂既然把这个当成自己的核心战略,当然不能像上次一样,让林一找了个自己人来当首席科学家。
  林一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下来了。
  因为就算没有熊厂,万里出行自己也是要做这方面的尝试的,跟熊厂合作肯定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
  “我很赞成陆博士的想法,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够早日到来,那么我们共同追求的智慧出行的目标就会真正实现。”
  “不过除了刚才说的那些之外,我还有一点别的建议。”
  陆琦对于林一的合作非常满意,对他来说相比于心心念念的人工智能,之前讨论的怎么处置外卖业务反而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林一又不是熊厂的人,不可能不求回报地支持熊厂的复兴大业,所以有条件也是应该的。
  如果他真的一无所求,李罗宾和陆琦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林一这小子仗义,而是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算漏了。
  “你说。”
  “是这样,前段时间万里出行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造车,这事儿你们应该知道,我也跟罗宾专门沟通过。”
  林一当时讲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寻求作为股东的熊厂支持,完全没想到他们今天聊的事情。
  “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一个重要的领先优势,就是方便它的智能化,甚至有人说电动化都只是为了实现智能化而点开的一个前置条件而已。”
  “我的想法是,这次合两家之力搞出来的自动驾驶团队,虽然定位很高但未必能一步就走那么远。”
  “我们可以逐步地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下发到实际的载体,也就是万里出行即将推出的量产车上,让他们去接受道路和时间的检验。”
  “我相信你们投入这么多心血,绝对不是为了搞出一个实验室里的玩具,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李罗宾跟陆琦交换了一下眼神,更熟悉的前者笑道:“你的电动车应该连图纸都没有吧,还说什么量产车?”
  林一郑重地表示:“一定会有的,而且不会等太久。”
  “你们应该相信,一家用三年时间消耗上百亿美元的弹药,赢下了这场打车大战的人有足够的效率。”
  小小地装了个逼,李罗宾和陆琦当然都不会当回事,不过林一的提醒也不无道理。
  他们搞自动驾驶是要装到车上去的,这事儿交给万里出行似乎也是两便。
  “我觉得可以。”
  于是暂且先这么定了下来。
  当然,这是熊厂和万里出行双方都非常重视的一次合作,他们仨只是碰了一个意向而已。
  作为各自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细节等待他们去碰撞跟磨合。
  对林一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不依靠已经被验证过的经验,对万里出行的未来发展下的注。
  这样一来,他考虑了很久的三步走战略也逐渐成型了。
  短期之内,是拿“共享单车”当幌子,暗度陈仓实现盈利和上市。
  中期也就是可预见的近未来,在即将爆发的新能源浪潮中分走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
  远期,就看熊厂主导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够落地,即使失败也有助于林一造车的智能化水平。
  一个无法忽略的隐患是,如果这个场景真的实现了的话,那么万里出行以后会不会受制于熊厂呢?
  至少那个时候,万里出行应该不是林一仅有的筹码了。


第590章 互不侵犯条约
  林一跟熊厂聊的兹事体大,但是别的事情就用不着拖拖拉拉了。
  那天之后,很快有媒体报道了饿了吗的张旭濠到访万里出行京城总部,林一出面接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云云。
  都是狗屁。
  林一跟张旭濠能有啥合作的?
  后者到京城主要是和熊厂就外卖业务的合并事宜进行谈判,顺便到中间人林一这边为他的牵线搭桥表示感谢。
  林一也就顺手利用了一把,搞出了一个小新闻,完全就是给某人专供的。
  两家公司的合作余地确实很小,以至于媒体都不能胡编乱造,只好从他们俩当初一起上过《青年报》开始,强行介绍他们多年来交情深厚,相互砥砺。
  那报道写的林一自己都想笑。
  且不说当初他们是啥关系,林一现在能跟张旭濠看起来处得还不错,除了同有A厂作为老板之外,主要原因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
  否则的话,林一相信他们俩都会毫不迟疑地捅彼此一刀。
  总之,这个新闻发出去之后没有激起一点儿波澜,直到饿了吗合并熊厂外卖的消息正式公布。
  聪明人的反应就是快,林一的手机马上就响了。
  “喂?”
  “饿了吗跟熊厂的事情,是你撮合的?”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是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我在中间充其量只是发挥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小贡献。”
  “我们聊聊。”
  林一的故作谦虚没有让王星产生什么误会,直接提出了见面,林一也没有拒绝。
  不过这回,就不是他去见王星了,而是让那家伙自己过来找他。
  见着人之后,林一还特别嘚瑟地带着王星在万里出行现在的总部大楼晃悠了一圈,落座之后不忘炫耀道:
  “当初每团收购我的随便外卖网的时候,我对你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办公室豪华,比我们当初窝在学校地下室里面要强多了。”
  “那场谈判我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的,但你甚至没有露面,隔着屏幕答应了我2000万美元的要价。”
  “不过也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给的启动资金,也不会有我的第二次创业,今天你也不会坐在这里,都是缘分啊。”
  “怎么样星哥,今天你觉得万里出行的总部比每团如何?”
  他还贴心地补充道:“其实论办公环境我们在临安的那个总部更加豪华舒适,改天带你去见一见。”
  王星对于他的装腔作势有点无语,林一当然不是那么无聊的人。
  “我来这儿并不是参观你的办公室的,如果你想发泄一下之前对我积蓄已久的不满,请继续。”
  “可以等你结束之后,我们再说正事儿。”
  唉,这就没意思了。
  王星既然不配合自己的演出,林一也就没有自嗨下去了,他往椅背上一靠。
  “行,那聊呗。”
  “除了饿了吗跟熊厂外卖的合并,你还给我挖了什么坑,现在还没有公布出来的吗?”
  林一神秘一笑:“这要看你今天来,是不是带了什么诚意了。”
  那意思就是没有。
  王星在心里做了判断,不过也没有因此对林一感到轻视。
  “我承认你的反击方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来的想法是,你应该不会费时费力想着来做团购或者外卖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王星说这话当然是有根据的,林一向投资人承诺要盈利的事情,在圈子里并不是秘密。
  或者不如说,就是吃准了这一点,王星才大大方方地在建业搞了试运营。
  “你有一个误会。”
  聊到正事儿林一的态度也认真起来,“你觉得你做团购和外卖,吃力不讨好投资人也不认可。”
  “但是打车难道是什么好生意吗?”
  “你只看到Uber和我们万里出行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估值给得一个比一个高,却忽略了我们为了盈利做出的巨大努力。”
  “每团打车在建业上线也有一段时间了,我相信数据你都自己看到了。”
  “如果你不信邪,觉得这是因为铺开的范围还不够,那你还可以多开几个城市,我保证奉陪到底。”
  “不过那样的打法就没意思了。”
  “说白了吧,大家挣的都是一份儿辛苦钱,你觉得你那份儿少了,不代表我这份儿就更加好赚。”
  王星没有评价他这番议论,只是问道:“那照你的意思,希望我如何处理呢?”
  林一回答:“我的意思是,大家都不要相互为难,井水不犯河水,今后各守疆界相安无事。”
  “每团没有边界,这句话在同行听起来可是非常吓人的。”
  “我免费奉送你一份忠告吧,不光每团应该有边界,任何公司都应该有边界,万里出行也不例外。”
  “你有觊觎我们打车业务的工夫,不如想想怎么改善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上百万骑手的待遇吧。”
  王星对于林一的看法是有所了解的,不光是通过以前的交情。
  行动是最好的说明。
  万里出行合并嘟嘟打车之后一直在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跟每团的四面出击完全是两个极端。
  王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保证每团打车业务只会停留在建业,不会出现在任何其他城市。”
  这不代表他接受了林一的主张。
  林一知道这家伙憋着坏呢,之所以还要保留在建业指定入不敷出的业务,就是想留一颗种子。
  万一哪天万里出行像之前的嘟嘟打车那样翻车了,那他随时可以撕毁这个约定迅速卷土重来。
  不过林一还是接受了,并且相应承诺不再给王星找麻烦。
  后来其他的合伙人问起这份口头上的《互不侵犯合约》,林一是这么说的:
  “就算我们强行要求每团彻底取消打车团队,以后他们再想踩过界的时候还是随时可以,甚至不会多费多少事。”
  “但是每团在建业的存在实际上提醒了我们的每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离生死存亡的危机可能只差一个偶发事件。”
  “我们最好永远记得曾经发生在嘟嘟打车身上的事情,然后并不是向满天神佛祈祷它不要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考虑我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第591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林一跟王星的《互不侵犯条约》,效力比厕纸也高不到哪里去,他们两个想必都不会因此放松警惕。
  不过每团的及时收手对投资人来说就大松了一口气,因为避免了一场无谓的烧钱竞争。
  他们对于林一这次的处置还是很满意的,自己没有付出什么代价,靠着借力打力就把每团这头恶犬拒之门外。
  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林一想着把计划中的一件事情给办了。
  “当初万里出行跟嘟嘟打车合并的时候,我曾经承诺过下一轮融资的时候拉高估值。”
  “现在距离那个时候已经半年过去了,跟投资人关系也不错,我想该是时候兑现这个承诺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几个是清楚的,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万里出行上市之前最后一轮融资了。”
  不考虑合并的话,这应该是万里出行的F轮融资,不过公司目前的状况通常称为Pre-IPO轮。
  这一轮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创业公司到这个阶段考虑上市的时候,一般来说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意味着行业竞争的胜出者。
  而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通常是有价差的,也就是说普遍预期上市之后的市值还会涨得更高。
  所以,Pre-IPO轮是个风险较小而收益确定性比较强的时机。
  这是一个香饽饽,林一之前投资宁王时代就有点儿这个意思,给谁不给谁其实都是人情世故。
  当然潜规则也不少,某些很有能量的人士喜欢在这个阶段打秋风,不给就上不了市,俗称买路钱。
  林一倒不怕那个,尽管现在大家都以为他说的上市是去美国,其实他的目标是港城联交所。
  选择美国短时间来看或许在估值上会有优势,而且上市条件更加宽松,但再往后麻烦会很多。
  林一当然不会把别人的坑再踩一遍。
  “公司其实并不缺钱,跟嘟嘟合并之后补贴的支出大为减少,至去年底已经完全取消。”
  “之后业绩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匀速发展阶段,主营业务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正在想着全年盈利的目标迈进。”
  “你把那些不赚钱的业务都砍掉了,现在花钱的无非是共享单车上的投资,还有造车以及跟熊厂合作的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
  “从账面上来看公司没有多少融资需求,至少不迫切。”
  跟林一商量这事儿的当然还是CFO刘简妮,不过这不代表着她不赞成这次融资,因为她跟着就问道:
  “除了估值之外,这一轮你还打算实现什么目的?”
  林一表示:“虽然我们的新业务现在还没有到大规模投入的阶段,但是多持有一点现金储备也无妨,不能等到真正花钱的时候再去要钱。”
  “另外就是平衡各路股东的关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万里出行的股东会或许称得上是全行业最复杂的,集齐了BAT三大神兽,以及大量知名的风投机构。
  不过这一轮的局势倒是比林一预想得要简单一点,因为大家认购的热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