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6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个“霸王”行动中,美军的损失最惨重,盟军伤亡总数12。2万人,其中美军就占了7。3万,作为美军的主要指挥官,小巴顿难辞其咎。
  在攻克圣罗之后,小巴顿就给埃森豪威尔发电报,抱怨南部非洲军队和英军给与美军的支持不足,导致美军在圣罗孤军奋战,小巴顿把这当成是美军损失四万人的主要原因。
  蒙哥马利也不满,他不满意的理由是南部非洲军队和美军在作战的时候毫无配合可言,导致英军单独面对六个德军师的围攻,英军在“霸王”行动中的损失也达到4。5万人,跟美军的损失相比小了点,可是跟南部非洲军队相比——
  嗯,7。3加4。5,等于11。8。
  也就是说,南部非洲军队在“霸王”行动中的损失只有大约4000人。
  问题的关键在于南部非洲军队消灭和俘虏的德军数量是最多的。
  这让人情何以堪。
  杨·史沫资同样不满意。
  美军在“霸王”行动中的表现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英国人更过分,那殖民地仆从军凑数,真正的英军留在英国本土防御德军登陆——
  这理由你听听,是人话吗?
  德国在“海狮”行动失败后已经彻底放弃在英国本土登陆,现在德国海军被堵在母港里连门都不敢出,只有零星潜艇趁盟军不注意突破封锁离港袭击,这种情况下难道德国有能力在英国本土登陆?
  小胡子知道了恐怕都会笑掉大牙。
  虽然英军各种明着暗着拖后腿,没能改变“霸王”行动的结果,可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为,还是让杨·史沫资心寒不已。
  连自由法国派出的军队都比英军更给力,就这蒙哥马利还有脸抱怨友军不配合——
  面对指挥官们的抱怨,埃森豪威尔努力调和,可这严重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除了小巴顿对埃森豪威尔保持了应有的尊重,没有越级上报,杨·史沫资和蒙哥马利分别把电报直接发到比勒陀利亚和伦敦,所以这事最终还是得三巨头解决。
  三巨头最近正商量着在哪儿开会呢。
  考虑到美国大选即将开始,罗斯福不可能离开华盛顿,罗克和温斯顿同意去华盛顿开会,三个人先见个面,然后再去圣彼得堡跟俄罗斯人汇合。
  华盛顿会议与其说是讨论战后如何处理德国和日本,不如说是如何遏制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
  这一点温斯顿感受最深。
  作为一个坚决的反俄主义者,哪怕俄罗斯在世界大战中死亡了3000万人,温斯顿也对俄罗斯人没有一丝怜悯。
  不仅不怜悯,温斯顿还质疑3000万这个数字,在伦敦的时候,温斯顿就把这个数字,当成俄罗斯人对盟友的讹诈。
  “不可能有3000万,我怀疑北极熊根本搞不清楚俄罗斯有多少人,如果俄罗斯死亡3000万人,那俄罗斯早就崩溃了,根本不可能反败为胜——”温斯顿的嘴也够恶毒。
  “不要低估俄罗斯人的决心,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这个数字还会增加。”罗克相信大胡子不会在这种事上弄虚作假。
  战争爆发初期,俄罗斯的战报确实有水分。
  在俄罗斯的战报中,如果把战争第一年,德军在俄罗斯战场的损失统计下,那德国人已经人均死了1。1次。
  这也是温斯顿质疑的原因之一。
  俄罗斯人在战报里报喜不报忧,夸大德军的伤亡数字,减少,甚至根本不说自己损失了多少人,于是俄罗斯的损失就对不上。
  在伏尔加格勒战役之后,随着俄罗斯军队开始反攻,俄罗斯的战报才逐渐恢复正常,于是俄罗斯的损失就从伏尔加格勒战役之前的500万,快速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
  不考虑背景的话,这数字就离谱,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就算俄罗斯人全部死光,我们也不可能再给俄罗斯人哪怕一分钱的支援,现在俄罗斯人的威胁已经够大了,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温斯顿马上暴露真面目。
  俄罗斯的战争潜力确实让人惊讶,即便在损失了3000万人之后,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兵力依然超过一千万。
  别忘了这可都是青壮年。
  所以温斯顿说得其实也没错。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哀叹打光了整整一代人。
  这多少有点夸张。
  俄罗斯才是真正打光了一代人。
  恐怖的是,现在俄罗斯看上去依然有战争潜力。
  从去年冬天开始,俄罗斯新组建的部队,超过八成是装甲部队。
  俄罗斯的装甲部队标准,跟英国不一样,英国这边一个陆军师只要配备一个坦克团,那么就算装甲师。
  俄罗斯的装甲部队里几乎都是坦克团,盟军在法国坚持步坦协同的时候,俄罗斯人在去年冬天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已经实施了真正的坦克决战。
  南部非洲在南半球,俄罗斯就算再组建一千万人的装甲部队,也很难推到南部非洲。
  英国就在欧洲大陆旁边,小胡子无法渡过英吉利海峡,不代表大胡子也不行。
  就算大胡子不跟英国翻脸,如果俄罗斯获得在欧洲大陆的绝对优势,那么英国将被彻底边缘化。
  这同样是温斯顿不能接受的。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已经停止了对俄罗斯的军事援助,德黑兰会议后,送往俄罗斯的物资仅限于民用物资。”罗克坚决拥护德黑兰会议的成果。
  真正没遵守协议的是美国。
  德黑兰会议之后,美国依旧通过北极航线,源源不断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
  这明显是继续为俄罗斯拱火,温斯顿赶在罗斯福之前跟罗克见面,目的就是达成一致,共同对美国施加压力。
  美国人绝不愿意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
  两次世界大战,都和美国毫无原则的“自由贸易”有很大关系。
  南部非洲也是“自由贸易”的拥趸,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获利丰厚。
  不过跟美国相比,南部非洲还是有原则的。
  “不仅仅是军用物资,我们要保证,哪怕一根针,一粒粮食也不能送到俄罗斯——”温斯顿口不择言,他似乎忘记了,俄罗斯可是粮食输出国。
  这世界上如果有某个国家可以真正的自给自足,那毫无疑问是俄罗斯。
  俄罗斯有着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差不多两个美国那么大。
  所以欧洲国家在柏林开会忙着瓜分非洲的时候,俄罗斯兴致不大,自己国家的领土还没有充分开发呢。
  二战之前,俄罗斯已经开始扮演欧洲供货商的角色,石油和谷物是重点,尤其德国。
  没有俄罗斯的资源供应,小胡子很难积蓄起席卷欧洲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说,俄罗斯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跟俄罗斯相比,英国才是标准的资源输入国。
  “好吧,在那之前,不如你先问问英国的商人,是否愿意断绝和俄罗斯的贸易?”罗克不看好对俄罗斯的封锁,温斯顿的思路太过理想化了。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跟德国人做生意的可不只是美国和俄罗斯,英国同样在不停拱火。
  英国给德国输血是为了制衡法国。
  “跟俄罗斯的贸易,你们南部非洲和美国才是大头——”温斯顿没能力限制英国商人,这就是不讲理了,只能你们英国人赚俄罗斯人的钱,南部非洲人就不能赚?
  南部非洲人跟钱又没仇。
  “温斯顿,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去华盛顿。”罗克直言不讳。
  温斯顿无法限制英国商人,罗斯福同样没法限制美国商人。
  美国很快就要举行大选了,罗斯福很需要美国商人的选票,所以罗斯福不可能限制跟俄罗斯的贸易,否则罗斯福就要被赶出白宫。
  这方面美国总统面对的压力,可比英国首相大多了。


第2421章 不职业的探员
  英国是执政党党魁自动成为英国首相,上面还有英王,美国总统是美国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所以选票对于罗斯福来说更重要。
  要成为英国首相,只需要获得执政党的信任就够了。
  要成为美国总统,要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认可。
  美国商人对于选举最大的作用在于政治献金,没有足够多的经费,就不可能在媒体上得到足够多的曝光率,也自然就无法得到选民的认可。
  和选民相比,商人是最容易搞定的一波人。
  连商人都搞不定,这个候选人也不太行。
  让罗斯福难受的是,罗克这个南部非洲人,在美国商界的威望,似乎比他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更大。
  是不是最伟大先不说,最起码是担任总统时间最长的,这一点无可争议。
  现在的罗斯福,每天都在创造历史。
  “罗德斯庄园门庭若市,几乎所有在美国商界排的上号的人物,都在等待那个南部非洲人的接见,我的人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能进入罗德斯庄园,所以我也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埃德加·胡佛面对正义宫特勤局的安保工作一筹莫展,想接近罗克,可比接近温莎公爵难多了。
  罗克没有入住南部非洲驻美国大使馆,也没有入住罗德西亚酒店,而是住进了小斯在华盛顿的豪宅,罗德斯庄园。
  这座庄园位于华盛顿市郊,原本属于铁路大亨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小斯在大萧条期间将其购入。
  前文提过,现任巴哈马总督的温莎公爵,经常和他的夫人去迈阿密度假,这两位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就是FBI的重点照顾,由此爆出不少关于公爵夫妇的丑闻。
  罗克对于FBI的重点程度,肯定在公爵夫妇之上,埃德加·胡佛却无法像监控公爵夫妇那样监控罗克的一言一行。
  “可以理解,我们正在面对的,是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势的人,而不是被皇室抛弃的昨日黄花——”罗斯福对此有心理准备,FBI的能力还是要加强。
  1908年,美国西部地区的土地非法销售激怒了当时在任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授权司法部长查尔斯·波拿巴成立了一个侦探机构,以此来调查这些罪行。
  1909年,该机构拥有了正式名称:调查局,简称BOI,直到1935年才正式更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
  跟FBI相比,正义宫特勤局成立的时间更早,不过他们的性质不太一样,正义宫特勤局是南部非洲首相专属的安保机构,FBI则是一个情报机构。
  在情报这个领域,FBI的对手不是正义宫特勤局,而是更强大的布拉德。
  跟FBI相比,布拉德才是全世界情报领域无可争议的庞然大物。
  “我们必须得弄清楚罗德斯庄园都发生了什么,南部非洲资本对我们的渗透太严重了,甚至对我们的国家政策都产生了影响。”埃德加·胡佛勇于挑战,他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正义宫特勤局。
  用“渗透”来形容其实不太合适,用“经济入侵”来形容,更符合南部非洲资本对美国做的事。
  南部非洲资本对美国的经济入侵,可以追溯到上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南部非洲资本就已经开始了对美国企业的投资,这中间一度有过波折,比如在巴西内战时期,南部非洲资本的入侵得到一定限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部非洲资本终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为美国企业,或者说美国经济最大的威胁。
  跟欧洲老牌贵族更喜欢投资美国股市不同,南部非洲资本很少涉足美国股市,而是更喜欢实业投资,从最早的银行开始,到现在的无孔不入,美国各行各业都有南部非洲资本的影子。
  一战之前,美国政府为了保护美国企业,还会对经济进行干涉,对外来资本进行限制。
  一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干涉能力越来越弱,这一趋势跟“自由贸易”的发扬光大,曲线完美符合。
  大萧条时期,南部非洲资本对美国的渗透达到顶峰,美国现在规模前五的银行,都有南部非洲资本参与,具体份额多少连埃德加·胡佛都搞不清楚,即便最精明的会计师,也无法从错综复杂的股东关系中理清脉络。
  “约翰,不要轻易尝试你不擅长的事,搞不好会反噬你。”罗斯福提醒胡佛要冷静,罗克如果只是南部非洲首相,那么好对付的多。
  问题罗克不仅仅是南部非洲首相,同时还可能是全世界实力最强的资本控制者,这就很麻烦了。
  《泰晤士报》十年前进行了一个富豪排名,南部非洲的小塞西尔·罗德斯以21亿兰特,大约折合105亿美元的身家,成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同时期美国最有钱的人是洛克菲勒,财富总额约为15亿美元。
  这个排名不太让人信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同为南部非洲三巨头之一的洛克家族,居然没有出现在排行榜上。
  众所周知的是,罗克名下的企业,仅仅一个尼亚萨兰公司,体量就和罗德斯家族的罗德西亚公司不相上下。
  罗克名下的著名企业还有尼亚萨兰军工,尼亚萨兰重工,兰德银行、保护伞等等等等——
  就算不计算这些公司的价值,单单菲丽丝名下的基金会,可以调动的资金就超过一亿兰特,远比小斯名下的罗德斯基金会体量更庞大。
  罗德斯基金会创立的罗德奖学金,以覆盖面广,要求严格、资金雄厚而著称,每年从世界各地资助数百名学子到南部非洲求学。
  罗德奖学金每年的额度才一百万兰特。
  以罗克对美国的影响力,胡佛和他领导的FBI,一个搞不好,整个机构都会被撤消。
  美国资本家,对于美国就是有这样的影响力。
  “行不行总要试一试才知道。”胡佛不会轻易认输,他1924年成为联邦调查局局长,已经在任20年,真正的美国地下之王。
  其实胡佛已经试过了,结果并不令人乐观,FBI探员们所谓的侦查方式,在正义宫特勤局工作人员看来根本就无所遁形,所有罗德斯庄园外布控的FBI探员,就跟脸上明晃晃写着“特工”一样醒目。
  罗德斯庄园面积巨大,位置风景优美的波托马克河畔,罗克入住后,庄园内外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正义宫特勤局的特工,唯一的入口动用了装甲车封路,生人勿进。
  整个庄园外都没有任何建筑,所以FBI的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