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创业的热情,中老年人就没有了吗?
中老年人有阅历,有人脉,有资本,在这个比钱的年代,反而更具有优势。东三省的民间财富还是有的。海南的房价是谁推起来的?
东三省是率先走入老龄化的地区,它的未来,其实就是中国的未来。
改变,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晚。
第667章 培训
“乖,你自己好好学啊!”
李琴一边说,一边随手把孩子房间的门带上。
从铜把手上传来的冰凉感,让她觉得很舒服。
房子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新房,新家具。
李琴的资格老,工龄长,在分房的时候,优势明显。但当时分的是图纸,全家整翘首以盼了两年,才搬了进来。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
这套单元里房间多,不仅仅是孩子能有个独立房间,还能有个客房。这是头一次,公公和婆婆可以到他们家做客。
“老张,跟你商量个事情。”
李琴向跟着父母一起看电视的老公,打个眼色,就带头走向了主卧。
————————
“啥事,搞得这么神秘?”
张栋进屋之后,随手把房门带上了。
“我看你总这么闲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闲着不是挺好吗?”
张栋一头雾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啊。
“好啥啊?”
随着后勤系统的改革尘埃落定,求仁得仁,李琴的工作强度终于降了下来。她终于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钱多,事少。
人忙的时候盼着闲,真正闲下来以后,又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干。尤其亲眼看着以前的同事,在新单位里,大权在握,意气风发的时候,心理的失落感要说没有,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她把孩子的管教工作接手之后,看着老公闲着,坐享其成,慢慢有了点怨气。
“这是怎么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张栋的口气很是小心。随着妻子对家庭的贡献越来越大,双方在家里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我在想,要不要你也辞职出来。”
“是去你们公司吗?有什么新消息了吗?”
张栋一听就来了兴趣。
他早就想去光电了,毕竟工资,待遇,与他所在的学校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光电不是那么容易进的。随着全彩去美国建分厂,并轮流派人出国的消息传开,就是安排普通工人,也要5万元一位了,价格跟年初比起来,直接就翻了一番。就是这样,不是熟人根本就找不到门路,有价无市。
再说,张栋自持身份,让他去生产线做普通工人,肯定是不可以的。但让他去搞科研,他的专业又不对口。
“不是来我们公司,而是有个机会。我觉得你出来单干,也许可以。”
“单干?我?我会干什么?除了教学生,我啥也不会啊!”
“对,这个机会,就是教学生。所以你干正合适。”
李琴决定给老公找点事情干。
张栋当年看起来也人模狗样,学历本科,工作是老师,人长得还算高大,但今天再看,一切都敌不过金钱的魔力。
“是开补习学校吗?这有啥意思?”
张栋直接就把脑袋一摇。
他的很多同事私下开补习学校。虽然也能挣到些小钱,但挣的是辛苦钱。而且,开补习学校,不是谁都能开的。一般来说,只有老牌教师,或者大牌教师才有人认。
当然了,有些老师直接就拉着班里的学生补课,但张栋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他所在的学校,是个职业中专,学生们没有补习的动力。
“不是补习学校,是培训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我看你正合适。”
“你开什么玩笑?建个培训中心容易,但资质怎么办?没有资质,学生为什么要来学习?你脑袋没有发烧吧?”
张栋干脆伸手去摸老婆的脑袋,结果被一把打开了。
“资质我来搞定。这下可以了吧!”
“呵?你能耐了啊!
就是有资质也不行啊。生源怎么办?你要通过什么渠道招生?如何让学生和家长肯花钱到你这里读书,这又是一门学问。我可没有这方面的本事。”
张栋最擅长的,就是在课堂上讲课,吹牛。
其他的,免谈!
“如果学生上课,不仅仅不花钱,还能拿到钱呢?”
“咦?是张燕找你了吧!这是有什么国家补贴了吗?”
老婆的这个闺蜜,交得实在是太值。
“来讲讲,是怎么回事。”
“好。不过这次不是国家补贴,是张燕管理的基金补贴。她就想到我了。。。”
互联网产业的曙光初现,制约IT 产业发展的只有人。通过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正规军,是一种做法,通过社会力量培养,也是种短平快的方式。
一些简单的培训,短训,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力量来完成。人才基金这轮补贴的思路,就是堆人头。先把人数堆出来。
美国IT泡沫高峰时,只要是个人,十个手指头都在,能敲键盘,就可以申请程序员工作。
后世在youtube上有个很有意思的视频,Homeless Coder,培养流浪汉当程序员。
这次的培训,也是类似思路。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会按照人头,培训内容拿到相应经费。按照此时的物价,这笔钱足够支付相关费用,以及被培训人员的生活费还有多。
但想拿到补贴,培训人员,必须通过计算机学院统一组织的验收考试。
“行,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我明天回学校再拉两个人出来。那个破班确实上得没啥意思。”
张栋的雄心终于被激活了。一个大男人,在家里的地位日渐下降,情何以堪。另外,张燕的身影若隐若现,所有沾上她的都发达了啊。
————————
《安运科技》技术科
“曲艺,想好了没有?要不要一起出来单干?”
王天俊把手里的香烟,在烟灰缸上点了点,一副领导的派头。
“老王,这事有准吗?”
“怎么没准?我都准备出来了,又投人,又投钱,你怕什么?”
王天俊说起话来,财大气粗。他握有安运科技的原始股,随着平衡车的大卖,资产已经向百万大关挺近了。
“我跟你不同啊。你这么有钱,班上不上的无所谓,但我不行啊。”
“我给你保底还不行?”
王天俊对跟同寝的老八,一直在拼命拉拢。
“一定要我啊?别人不行吗?”
曲艺对出去创业,还是心存疑虑。他在公司也很受重视,而且出国的机会就在眼前。
“我认识的人里面,只有你修了软件专业的双学士。只要你出来,这个培训学校,直接给你10%的干股,工资另算!”
————————
《永兴科技》办公室
“招生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李总经理与几个手下,商量开计算机培训学校的项目。付钱让人学习的事情,一出现就轰动全市。想挣这笔块钱的人太多了。
“最好的生源,是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但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优势。我们没有牌子,也没有经验。”
张秘书看了一眼老板,看他没有反对,就接着说下去。
“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走职工培训。”
“说说,怎么个另辟蹊径法?”
几名股东来了兴趣。
“李总在市里的关系好,我们要利用这点。通过政府关系,找到停薪留职的员工名单,组织参加培训。如果操作得好,还可以从市里再要一笔钱出来。”
下岗这个词还没有流行开,现在管下岗叫做停薪留职,或者叫放长假。
“可是这些人年纪都大了,他们的通过率不高啊!”
有人持反对意见。补贴是要通过才有的。
“我们可以用数量弥补质量。上课的时候,采用大班授课,教十个人是教,一百个也是教。至于上机操作,可以先搞内部笔试。笔试合格的才允许上机。层层控制,也花不了多少钱。”
张秘书有备而来。计算机相关培训,最贵的就是计算机本身,这块控制住了,成本也就控制住了。
“可冰城经济这么好,停薪留职的人也不多了吧。”
“这种人,冰城不多,但是绥化,牡江,佳斯等周边城市多得很。我们把培训学校办到那里去。”
“外地人也算?”
“也算。他们没有进行限制。”
“小张,还是你的脑袋活。培训学校的业务,你来牵头吧。”
李总一锤定音。
第668章 脑残
春城
对于新工作,卢玲很喜欢。
工作上没什么压力,她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与一号指挥部之间来回的联系,协调,容易做得很。李校长她也认识,两边都是熟人,办事轻而易举。
更让她感到心情愉快的是,学校里不少帅哥对她青睐有加,终于轮到她来好好挑挑了。好的工作单位,从来都是给女孩子找对象加成的条件。
这几天她在琢磨着学习开车。
南门小区还没有建成,办公室就临时从物理系借了间大教室。
办公室配了辆捷达,就停在楼下。有车,但是没司机。公司的意思就是大家自己学驾驶,谁把驾照考下来,谁就去开车。
这下几个人都来了兴趣。就连李大姐都在想办法,托人考驾照。
社会上已经有了驾校。但是通过驾校考驾照,非常难。就是交钱上课,不给教练送礼,都轮不到摸方向盘的机会,而且这种送礼是每堂课都要送。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驾照的管理又非常松,只要有关系,拿个驾照很容易。办公室里,弄不好第一个拿到驾照的会是李大姐。
卢玲没有关系,但是她有办法,只要是见到成永兴同学,就缠着,让他教。陆陆续续的,她居然能够把楼下的那辆车开动了起来。
————————
成永兴觉得,他重生之后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把卢玲招了进来。
他也是非常庆幸,当初选择了魏惜寒,而不是卢玲。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
卢玲的性格是如此的外向,以至于他两世为人,居然没有碰到过这种人。
光电系里,隐约刻着他对企业的烙印。
他在新加坡工作过很长时间,所以他办的企业多少有点日式的风格。也就是说,在企业里上下等级的观念,等级差距都比较明显。
哪怕就是张燕,都必须借助醉酒的形式,有些话才敢说出口。这就是地位差距带来的效果。
但卢玲根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认识。
每次见到他,都像见到了闺蜜的男朋友一样。各种事情层出不穷,把成永兴都弄怕了。
教她开车,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她最近又开始在办公室里,缠着追问房子还有股票的事情。
房子是没有问题。小区差不多收尾了,年内肯定交工。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之后,她并没有满意,而是继续追着要图纸。她希望先挑一套!
房子的事情没完,她又开始问,是不是进了光电,就分股票?
成永兴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事情,怎么回答都不好。尤其办公室里还有其它人。斥责她,怕别人有想法,进退不能,难堪不已。
办公室是临时借用的,没有足够的私密空间。
卢玲的一通胡搅蛮缠,搞得他都不想来办公室了。他在琢磨,是不是要把这个只共同上过几堂课的所谓同学调走,至少两个人的办公室,以后绝对不能在一起。
但这几天他不来还不行,物理系青年教师,大批跳槽的事情,需要与林大协商。
几经协商,学校领导最后的决定是放人。
很久以来,物理系的学生分配始终不是太好,好不容易有了好去处,学校是不会阻拦的。
光电正在巨变的前夜,林晶圆旗下的两条0。8微米产线,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这几条线一量产,林晶圆就算是彻底蜕变,至少在国内,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一哥。这次的机会以后再不会有了。物理系恨不得让大三的学生也提前毕业,一次解决多年的问题。
至于人员流失造成的空档,在学校内部消化解决。
从某种程度上,林大进入光电系统的跳板,吸引力比以前大了很多。很多南方院校的学生,尤其物理系的,都愿意报考林大的研究生了。
出国仍然排在全国物理系学生的第一选择,林大则成为了英语不好学生的第一选择。
既然如此,李大姐就继续接收简历,办手续。一批林大物理系的精英,成建制跳槽到光电。
在光电的技术团队里,在工大系之外,又多出了个林大系。
—————————
关于卢玲,成永兴在头痛,琢磨对策。但卢玲则对可以捉弄同学兼老板,极为自豪。她把事情,骄傲地告诉了从冰城出差回来的闺蜜。
听到这个消息,魏惜寒都傻去了。
她去冰城是参加0。5微米光刻机验收会议的。
这次的会议,她算是把几大巨头见全了,也对光电的规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全彩的规模远不是刚刚起步的林液晶和林晶圆可以比的。
另外全彩上市日期的临近,各子公司内部也充满了躁动。林晶圆会不会也发行股票呢?她又能拿到多少?
魏惜寒在冰城,见到了很多原童子军的成员。
冯言和纪雪彤两个女孩子都对她都很好。尤其是纪雪彤,叽叽喳喳的,跟她说了很多同学们身上发生的传说和故事。
成永兴与郝云丽的故事,甚至被人演绎成了小说。
临走的时候魏惜寒还收到了份特殊的礼物,工大校报。
这份报纸在冰城很受欢迎,很多人都把它买来送礼。尤其是外来参加会议的人,基本上都会收到,效果极佳。于是这期报纸,被一再翻印发行。
魏惜寒也不例外,当她看到了那篇极为煽情的短篇小说之后,对年轻的老板更加好奇了。
一介学生在过去的不到5年间里,空手创业,创下如此巨大的产业帝国,他是如何做到的?
成永兴虽然健在,但是他已经开始被神化。同样被神化的还有他的一帮同学。
89级检测连续出了多名天才选手,每各自都在不同领域叱咤风云。这个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