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练武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田练武平天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盖房子。
    …
    …
    …
    “斧头,给你骨头。”
    池小芽拿着一根鸡翅膀骨头,递给虎斑犬狗崽子。
    池桥松忙的时候,都是由妹妹池小芽负责喂养斧头。
    现在的斧头太小,还属于奶狗,吃不了骨头,但是啃一啃,吮吸一下味道还行。
    斧头立刻叼着骨头趴在地上,默默的玩起骨头来,它已经熟悉了田舍的环境,也熟悉了老池家这一大家人。
    但是它只亲近两个人。
    一个是池桥松,一个是池小芽。
    池小芽等于说是它的铲屎官,自然亲近;而池桥松则是它的主人,不敢不亲近——池桥松可不惯着斧头。
    只要斧头犯错,池桥松真动手削它。
    这也是培养合格猎犬的必经之路,一味纵容,只能养出看门犬,养不出守山犬。
    “叽叽,叽叽!”
    门口传来五道眉的叫声。
    池小芽丢下玩骨头的斧头,推门出来,寒风扑面,将她的小脸都吹白了三分。
    大胆五与小怂五,正趴在门槛上望着她。
    池小芽晃了晃手里的钥匙:“你们可真贪吃,大哥有交代,一天只给你们吃一顿,一顿不超过二十分钟。”
    “叽叽!”
    “叽叽!”
    两只五道眉听不懂池小芽的嘀咕,但是看得见钥匙,已经蹦蹦跳跳来到大棚门前。
    等池小芽开门,它们就迫不及待的冲进去胡吃海喝——别的松鼠大概都去冬眠了,就它两死皮赖脸不去冬眠。
    当然。
    别的松鼠已经储备好过冬粮食,缩洞里吃喝睡就行了。它俩不行,从老窝来回倒腾几趟粮食,也没见倒腾过来多少坚果。
    然而就在池小芽也跟着进大棚时,忽地一阵扑簌簌的声音,随即一只老猫般大小的怪鸟冲进大棚里。
    绕着大棚飞一圈,便开始啄食里面的青菜。


第六十章 老家贼
    “呀!”池小芽大惊。
    这怪鸟像是麻雀,但是她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麻雀,两只五道眉也被吓了一跳,愣愣的看着巨大麻雀偷吃蔬菜。
    池小芽心疼自家的菜被偷吃,鼓起勇气拿起一根棍子,对着巨大麻雀挥舞:“臭鸟,走开!”
    巨大麻雀换个位置,继续吃菜。
    任凭池小芽怎么驱赶,都赶不走它,甚至不耐烦起来,还冲向池小芽,往池小芽身上撞击,直接把池小芽撞倒在地。
    两只五道眉见势不妙,冲过来对着巨大麻雀龇牙咧嘴的叽叽叫唤。
    可惜它俩的威慑力还不如池小芽。
    巨大麻雀抬头看一眼它俩,就自顾自的吃起青菜。它吃青菜只吃青菜心,不吃青菜叶,看到豆荚之类的果子,更是只吃嫩稍。
    祸害的程度,远超五道眉。
    “走开,走开,呜呜,不要吃我家的菜!”池小芽爬起来,带着哭腔,使劲挥舞棍子,想把巨型麻雀赶走。
    …
    …
    …
    哐当,哐当。
    寒风料峭,阻挡不住池桥松干活的热量。他穿着三根筋背心,爬上一棵老树,不断用砍刀切削枝干,把老树切得光秃秃。
    二叔、小姑父在下面忙着整理树枝,这些树枝有些能当木料,剩下的也能当柴火。
    砰咚。
    池桥松从树干上跳下来,拿起锯子,又开始呼啦呼啦的锯树。
    要把田舍周边土地平整,这些老树必须清理掉,不然树根盘根错节,没法种庄稼、蔬菜。
    “二叔、小姑父小心,树要倒了。”
    随着池桥松一声喊,半人怀抱粗的老树,吱呀两声,重重砸在地面上。
    二叔和小姑父合力拖着树干,往山下拖去。
    池桥松没有跟上去,他拿起铁锹,开始挖土,把树根起出来。
    池母、二婶、小姑则拿着镐子,将所有泥土都刨一遍,一来是平整土地,二来是拾捡石头——毕竟是山地,石头比较多。
    另一边,池父拿着卷尺,仔细丈量脚下的土方,他负责总体规划。
    这时候田舍方向传来池小芽的哭声,一路哭着跑上来,跑到池桥松身边:“大哥,有大鸟,大鸟吃咱家的菜。”
    “大鸟?”池桥松诧异。
    “嗯,是大鸟,不但吃咱家的菜,还欺负小芽。”
    “走!”池桥松一把抱住妹妹,匆匆奔走回田舍,走到门开的大棚里。
    恰好见到一只巨大的麻雀模样大鸟,从大棚里飞出去,一溜烟便飞得没了影。不过池桥松还是瞧清楚了。
    这赫然就是一只麻雀。
    只是体型巨大,足足有猫头鹰大小。
    他目光一闪,便有灵感在脑海中酝酿:“像是麻雀中的灵兽,老家贼!”
    大夏民国灵兽巨多,一旦成为灵兽,为了与普通野兽作区分,就会重新起一个名字。老家贼就是灵兽麻雀的称呼。
    “大哥,什么是老家贼呀?”池小芽眨着大眼睛问道。
    “不是说了吗,是麻雀中的灵兽,普通小麻雀也会修炼,然后就能修炼成灵兽,长得比猫还大,最擅长偷抢食物。”
    “嗯,老家贼特别坏,糟蹋了咱家好多菜。”池小芽说着,又指向还在大棚里吃菜的两只五道眉,“大胆五和小怂五帮我呢,只是老家贼不怕它们。”
    “废柴。”
    池桥松直接将两只五道眉拎起来,扔出大棚外:“两个打一个都打不过,还有脸吃菜,滚蛋去求。”
    “叽叽!叽叽!”两只五道眉抗议。
    池桥松不理会。
    老家贼前来偷吃大棚菜,让他心生思量。
    现在山里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打猎越来越难,碰到灵兽的几率更是大跌,所以他打起老家贼的主意。
    毫无疑问。
    老家贼冬天里也艰难,不然绝不会轻易跑到大棚里抢菜吃。
    池桥松想了想,果断去城里买了最结实的尼龙线网兜,然后绑上铁桦木杆,制作成专门的捕鸟网兜。
    接下来就是静等老家贼再度造访。
    老家贼这种麻雀活了不知道多少年头,见惯了各种人,池桥松怕它畏惧自己不敢来,就专门让池小芽负责开关大棚门。
    “小芽,你怕不怕?”
    “小芽才不怕老家贼呢,老家贼怕大哥。”池小芽握着小拳头。
    “很好,我家小芽将来绝对巾帼不让须眉。”池桥松笑道,比起池桥武、温墨水,他反而更看好池小芽。
    只是不知道池小芽的武道天资如何。
    不过就算武道天资不行也没关系,将来可以供池小芽读书,考大学,走文理科路线,也是一条出路。
    …
    …
    …
    一连三天。
    池桥松都心心念念在老家贼身上,不过总有事情缠身。
    县里面终于组织好抗寒救灾行动,讲武堂师生也有安排,分配到城关镇边上的石口乡。
    石口乡下面有十九个村,讲武堂便再分成十九组人马,每组人马一位老师和十名学员,负责对口救灾。
    “你也去历练历练,我给你安排带个组,救灾石口村。”郝伯昭吩咐池桥松。
    石口乡的乡署驻地就在石口村,等于是乡镇中心,基本上没有怎么受灾。让池桥松带队去救灾石口村,等于白送历练经验。
    “多谢老师。”
    “嗯,去到地方,吃喝方面谨慎一点。”
    “我晓得。”
    第一次下基层工作,池桥松觉得挺有意思。
    大夏民国疆域两千万平方公里,划分四十八省七市,军阀混战许久依然凝聚成一体,靠的就是基层凝聚力。
    没有军阀敢忽视对基层的安抚,否则中央的大宗师、宗师,会教这些地方军阀如何做人。
    “小芽,等老家贼再来,你就让它吃,装模作样赶一赶就行。等把它养熟了,大哥也该回来了,正好抓它。”
    因为要下乡,捕捉老家贼的计划,只能往后顺延。
    “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至少一个星期,不过中间也可以回家。”
    “嗯。”
    随后跟父母交代一声,池桥松拎着一包行礼,赶往讲武堂。
    “池师兄,这边!”李维维招手,他和王民忠等十位学员,被分配过来,跟着池桥松救灾石口村。
    说来他早就属于被劝退序列,只是一直厚脸皮留在讲武堂,现在甚至连拳脚功夫都不练了,四处晃荡。
    经常帮池桥松跑腿,算是池桥松手下第一号马仔。
    池桥松只是助教,还没授课资格,所以称呼上不能喊老师。恰好他是第一位毕业学员,所以大家都喊他池师兄。
    “都准备好了?”
    “全员到齐。”
    “车呢?”
    “我雇来了,在外面停着呢,倒骑驴。”李维维一边汇报,一边抱怨,“上面可真抠门,这大冷天只给雇倒骑驴,要把人冻死啊。”


第六十一章 下乡
    从城关镇到石口乡,道路颠簸不堪,已经很久没有修补过。
    与城关镇一样,石口乡也是背靠千里翠陇陵,同时还滨临彭蠡大湖,这里的乡民一半向山中讨食,一半向湖中讨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民众生活水平相对还行。
    讲武堂十九组人马乘坐倒骑驴,浩浩荡荡奔赴石口村,这边的乡署官员早早就等待在寒风中,准备接洽。
    “郝首席,欢迎欢迎,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乡长是个胖子,穿着单薄衣衫,气度不凡,显然武道成就不低,“讲武堂的诸位师生,乡里已经准备好简餐,我们先去乡署取取暖。”
    郝伯昭一把握住乡长的手:“刘乡长,叨扰了。”
    “哪里哪里。”
    如此一番客套,讲武堂算上郝伯昭在内十九位老师,以及两百名学员,全都被请进乡署大院。
    石口乡不是财政富裕的乡镇,但是乡署修建颇为豪华,大院前后两栋楼都有五层。虽然房间里没有供暖和空调,但是有暖气片。
    轰轰轰的烤着,把屋子里烤得热乎乎。
    “讲武堂的诸位同仁,我代表石口乡父老乡亲,向你们表示感谢,有了你们的到来,民众终于可以过上一个安稳年。”
    现在距离过年,只剩下两个星期。
    刘乡长把调子定的老高,言辞更是恳切,高度赞扬讲武堂的仁心。
    郝伯昭自然谦逊推辞,并表示:“我们这一次来,刘乡长你尽管安排,一定要踏踏实实为受灾群众做点实事。”
    另一位姓褚的副乡长,忙个不停的散烟点火。
    年轻的乡长助理跟在身后端茶倒水。
    “小兄弟怎么称呼?”褚副乡长很快散烟到池桥松面前,看他结实的身板,应当也是一位武道高手。
    可惜现在身材开始臃肿发福。
    池桥松淡淡笑着摆手拒绝:“谢谢,我不抽烟……鄙人池桥松,讲武堂助教,跟着诸位老师过来帮帮忙。”
    “原来是池助教,年轻有为啊。”褚副乡长收回香烟,对乡长助理说道,“小魏,赶紧倒茶,你们年轻人多聊聊。”
    乡长助理也是一位武者,年纪大约二十一二岁。
    基本上能在地方当个一官半职的,都是武者,或者背后有武者撑腰。
    烟点上,茶敬上。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乡署要招待一顿午宴,所以暂时不着急安排工作,大家先联络感情。
    池桥松没怎么说话,只是在旁听。
    大致弄清楚石口乡的乡署建制,和人员构成。
    乡长刘武军是武士境高手,整个石口乡的一把手。
    四位副乡长中褚为民、陶锦绣、殷登都是勇士境高手;唯一的女性副乡长贾彩云没有练过武,但她是正经大学生,还是刘武军的小姨子。
    最后就是乡长助理魏鼎,力士境武者,同时他也是刘武军的外甥。
    基本来说,石口乡就是这六位当家做主。
    除此之外石口乡还有几位武者,担任着巡捕房、民兵营、电力所、水利站、卫生院以及林场的负责人。
    …
    …
    …
    本以为下午会安排救灾工作。
    谁知道吃完午宴之后,把几个村分配下去,刘乡长就以天气不好为由,把讲武堂师生留在了乡署大院。
    以郝伯昭为首的老师们,假意推辞几句,随后欣然同意。
    到第二天众人才分组离开,各自去村里落脚。池桥松这一组不用动,因为乡署所在地就位于石口村。
    “石口村基本没有受灾群众,小池你不用跑,跟我去林场打猎怎么样?”乡长助理魏鼎,拉着他去潇洒。
    “不了魏哥,我老师在呢。”池桥松推辞。
    他是真的想要做点实事,带着十名学员,沿着乡镇街道四处转悠,关怀困难户。不过一天跑下来,才发现自己能做的有限。
    大部分石口村民,并未受灾,无需帮助。
    少部分穷困村民,要么有伤病,要么没收入,都不是一次抗寒救灾行动能解决,顶多送点米面油资助一二。
    这一次讲武堂带来一批米面油,用于救灾。
    但杯水车薪。
    尤其是一些村民家里,竟然连一床棉被都没有,床上垫着破旧的稻草,被罩里塞的也是稻草。还有的养了鸡鸭,鸡鸭和人竟然住一张床上。
    “我男人被大帅拉去干苦役了,说过年时会寄钱回来,还没收到。”一名面黄肌瘦的妇女,对池桥松说道。
    她家里家徒四壁,墙壁还开裂漏风。
    “以往没有存钱吗?”
    “没呢,我男人给人家当长工,干了三年工,工钱一分没要到。”
    “给什么人当长工?”池桥松皱眉。
    “市里面的大官呢。”
    “大官都不给钱?”
    “见不到大官,只有大官的副官,副官说大官也没钱呢。”
    能有副官的官员,至少也是县知事这个级别,也就是县处级往上。能担任县处级的,基本都是武道强人中大师境高手。
    池桥松无奈感慨:“大师也会拖欠工资……”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无力帮扶,只能去找魏鼎:“魏哥,乡署能拿出一批棉被吗,不少家庭连一床棉被都没。”
    魏鼎难为情道:“这个……乡署也困难,现在财政上还欠一屁股账。”
    怕池桥松不相信,魏鼎又补充道:“连昨天中午的宴会,都是赊欠人家饭店,打了白条的,乡署可拿不出摆酒钱。”
    话已至此。
    池桥松没再纠缠。
    他深深感觉到,大夏民国当今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下,依然有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残酷。
    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