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越靠近越省方向的电网检修,抢险队工人们惊喜地发现,电网的受损情况比想象中还要轻。
有些地方,还下着大雪,但明显可以看到电线上面几乎没有覆冰,输电塔上不过薄薄的一层覆冰,这就着实有点迷了。
但没有人有空思考,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刻,怎么说这都是好事——电网修复进程徒然加快。
而这样的情况,在越省、岷省也多处可见。
京珠高速越省北部路段,千余名官兵清除道路冰雪,疏导滞留车辆。奋战两昼夜后,他们发现,前方本应冰坚雪厚的路段,冰雪已经大部分融化,已经允许车辆通行了。
一边下雪,一边融化,神马情况?
这是升温了?仰头看着飘雪的天空,也不像啊!
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惊喜。
管他丫的,研究天气是气象学家的活儿,这意味着高速公路的贯通将大大提前,这才是他们的任务。
这就是齐·幕后救灾英雄·政的布置了。
“丹心照日阵(三阶)触发,主火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凝光,聚热。能使天光广凝,焚火熔热。”
这是齐政去年学会的新灵阵。
“丹心照日阵”的主要功能其实是聚光聚热,当然它本身也可以输出热量,只不过这样一来,灵阵可存在的时间就不长了。
齐政布阵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而且还是寒冬,当然没有什么热量可聚,因此都是靠灵阵本身发热——刚好运行一两个月后就烟消云散,连撤销都不需要了。
灵阵是好用,但想要覆盖整个南方简直是天方夜谭,只能有所选择。
齐政基本是应用在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两条大动脉上。
如果还有人可以感应到灵阵,就会发现,在京珠高速公路上,散布着一串“丹心照日阵”,尤其是在高速出入口处,出现的概率最高。
至于京广铁路,“丹心照日阵”更多落在靠近越省的沿线——不但铁道不结冰,附近的输电设施也得到较好的保护。
受灾面积太大了,齐政倾尽全力也只能照顾部分印象中受灾较严重的区域。
在灵阵的暗中支援下,多地抢险进程加速推进。
而另一边,嘉谷集团也率先拉开了对受灾群众的支援行动。
因为交通阻塞,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机场等地,面临着物资匮乏的困境。
这时嘉谷体系在南方的仓储物流体系就发挥作用了。
通过与战略伙伴永惠生鲜超市的沟通,嘉谷体系从南方各地的仓库中,抽调永惠超市采购的物资,主要是矿泉水和方便面等食品,免费供应给就近的火车站或机场。
而在雪灾较为严重的地区,物价暴涨,嘉谷体系从冷库里调出冻猪肉、果蔬等,以正常的价格投放市场,保障民众所需。
其后王昱业宣布,将通过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向我国雨雪冰冻灾区捐款2000万元,用于购买物资、援助灾民等救灾事宜。
受嘉谷集团影响,社会各界也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正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抗雪灾。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到1月30日,回家之路开始慢慢好转,许多人在经历艰难的旅程后终于回到了家。
1月31日,从六天前因雨雪堵塞的京珠高速公路重新贯通!近12万辆被困车辆、4万多名滞留旅客重新踏上归途。
第二天,随着电力的恢复,京广铁路所有列车恢复运行,这标志着遭受大雪冻雨灾害严重影响的京广铁路运输秩序也终于恢复正常。
与印象中对比,两者恢复运行的时间至少提前了四五天。
齐政有些欣慰,在这样的大范围天灾中,自己终究是起到了一点作用,减少了一些损失。这就足够了,毕竟,他虽然能开开挂,但不是神。
交通贯通后,人和物资都开始流动,这场战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从2月5日开始,恶劣气候的势头开始减弱,虽然还有多地受灾严重,但压抑在民众心头的忧虑,终于可以消散……
2月17日,除夕。
虽然有许多地方许多人还在水电和物资供应不足中度过,但整体的情况比预料的要好。
今年春晚,最大的亮点应该是6分钟赈灾板块。赈灾朗诵是春晚的新加节目,但却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明星参与演出。当然,该环节的感人之处并不在于有多少明星大腕,而是背景大屏幕中灾区的真实画面。
其中,几个镜头给了嘉谷体系——嘉谷大力支援灾区的画面清晰可见,这无疑是对在雪灾中行动最快、赈灾力度最大的嘉谷的赞赏。
嘉谷体系也再次用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一时举国上下交口称赞。
……
第307章 嘉谷的情报网
嘉谷能在新年伊始得到官方赞誉,算是在这注定风云变幻的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天灾已过,紧接着各地都进入了灾后重建。
在这场特大雪灾中,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178亿亩,即使是嘉谷体系,也有部分过冬作物如牧草等被冻伤,幸而损失不大。
而养殖场更是因为提前做好了防护工作,安然无恙地度过了雪灾。但各地的养猪场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连人都被冻成狗了,哪里还有精力顾得上养的猪呢?
“因为雪灾突然来袭,尤其是受灾最严重的南方地区,冻死了几百万头仔猪,现在不但是猪肉价格再创新高,仔猪更是出现了天价,在越省、湘省、岷省等地的仔猪居然能卖到1000元一头!”在新年过后的碰头会上,嘉谷农牧的李东亮首先汇报市场行情。
这个价格一出,众人都倒吸了一口气。
前年仔猪是什么价格呢?100元三头甚至五头。去年即使遭受猪瘟疫情,仔猪的价格倒是跟着猪肉价格同步上升,但顶天也就每头两三百元,由此可见雪灾给养殖业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李东亮紧接着说道:“因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充足,我们嘉谷养猪场的仔猪资源过剩。现在的问题是,猪肉行情也大热,我们是选择扩大养殖规模呢?还是将仔猪投放市场?”
这似乎是一个幸福的烦恼,不管怎样都是大赚。
但战略部的丁显并不这样认为。
“我建议现在趁着行情大热将仔猪出售,毕竟,按照现在的仔猪价格,卖一头仔猪的利润甚至都能赶得上一头生猪了。至于扩大规模,这正是我要提醒的——别看猪肉价格还在上涨,但其实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后市风险了。”丁显语气平静地说道。
按照如今仔猪的天价,嘉谷出售一头仔猪赚得还真不比卖一头生猪来得少,毕竟仔猪的成本更低。但李东亮顾不上这点,他更在意丁显所说的后市风险。
齐政代他问了:“老丁,具体怎么说?”
丁显将几份资料递给大家,然后解释道:“去年,猪肉价格暴涨,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国家连发七道‘金牌’,通过保险、免税、补贴等形式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许多业外资本也是在这个时期看到了生猪养殖利润的高企,以及政策对规模养殖的支持趋势,开始一哄而入。”
“去年初的猪瘟疫情其实在5月就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农业部7月才出面公开疫情以及生猪死亡情况,既滞后又不够详细,直接误导了广大养殖户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国家随后的一连串补贴措施的发布和实施的时间过长,实际上导致了生猪补栏泛滥。”
“这次雪灾是意外,仔猪是被冻死了不少,但市场上的生猪存栏量其实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我这里有几个数据……”
“也就是说,最多再过几个月,生猪将大批出栏,届时供需关系将会彻底翻转,猪肉价格将会无可避免地下降,我们能大赚特赚的也就是前几个月了……”
李东亮面色有些凝重。
战略部给出的资料中有各省生猪存栏的基本数据,也有各地补栏的大体数据,可以看出丁显的分析有理有据。
这样的话,现在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确实不是恰当时机,相当于是高点入局,但是眼看着就是低谷了。还不如将仔猪出手,趁着市场疯狂的时候落袋为安。
齐政平静地看完资料,赞许地看了丁显一眼。
从国家政策出台的滞后性可以看出,国内生猪市场其实缺乏一个高效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从而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生猪存栏的变化趋势,向养殖户提出补栏和停止补栏的重要预警——毫不客气地说,目前国家对生猪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还比不上嘉谷战略部。
这都有赖于战略部旗下齐政大力建设的信息部。
这个信息部其实就是嘉谷的“情报局”。
商业情报其实没有常人想象中那么玄乎,对企业来说,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不是他们想要的,商业间谍也不是飞檐走壁的侠客。搜集大量信息,再花大价钱请一些社会行为分析学之类的专业人士,对情报进行分析探讨,其实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欧美日的大企业,用的都是这样的体系——以搜集公开消息为主,再对公开消息进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历史上的格林斯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他还不是美联储主席,而是一名打工仔的时候,他对二战期间的美国飞机行业进行了分析,竟而通过公开资料,得到了美国工业用铝、工业用橡胶等等具体数据,和五角大楼储存的一模一样,当年就惊出了美国将军们一脑门的冷汗——实际上,他就是做了一个模型,然后填上数据。
现代商业情报就是同样的套路。
情报的作用毋庸置疑。做生意很多时候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岛国企业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情报就是金钱”。因此岛国的大财团都具备超强的情报能力。
据统计,像微软这些企业的情报系统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在17左右,而像三井这种贸易财团则是以信息为最终的经济效益,其情报就是整个公司的命脉。
虽然嘉谷集团目前靠的是产品而非贸易,但作为有志于成为国际大粮商的粮企,无论在上游资源端的控制或下游销售端的构建上,都需要准确的情报为决策做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使情报传递和收集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是商业情报体系的建立和情报人员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国内企业,正在沉迷于赚钱,还没有升华到经济的程度,更不用说枯燥无为的情报分析了。就算是有,也只是临时抱佛脚的情报收集,对情报的投入少得可怜。
嘉谷的情报体系,就规模来说,那是远胜于国内的一众大大小小的企业。
早在嘉谷成立的第二年,信息部就组建起来了。信息部直接向齐政负责,丁显也是向齐政汇报工作。
信息部首先在国内所有省份设立办事处和建立信息通讯系统,负责搜集各种公开和半公开的资料。理论上,信息部是不会进行任何非法的情报收集的,但若是有人要出售相关情报,也要由他们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接洽。
情报是指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关于某个部门或者某种产品、商品的信息,而这个工作需要“专家”来完成。
就嘉谷情报体系而言,这些“专家”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拥有专业商品知识和贸易技能的人才,一般是嘉谷体系的员工;另一类是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类似于“敲门砖”式的人才,一般是当地人。
当然,也有些超级人才是“专业”和“人脉”两种功能都具备的。这些人都是非常专业的人才,他们懂得在信息的海洋里拣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人才,在嘉谷体系内也不过一掌之数。
信息局总部设在嘉谷总部,单独占据一层楼。由战略部的丁显负责,他每天都会统一搜集并分析国内外汇总来的情报信息,并把精选出的情报按等级提交给齐政或董事会,每天送给管理层审阅处理的情报从十几到几十份不等。
正是依靠这个昼夜不停的情报网,嘉谷体系得以注视着国内相关行业的风云变幻。现在看来,已经展现越来越大的作用了。
以生猪养殖来看,首先是信息搜集。一个生猪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会搜集与生猪有关的情报信息。除了看《中国畜产报》这样的刊物所公布出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搜集一些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和各地的产量数据、天气数据等,以及饲料等的销售量,以便提前判断好市场的形势。
再次,总部有专门团队负责分析内部、外部汇总的信息,团队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为六七个人,建立模型进行综合性、战略性的研究,寻找商机或得出结论。
齐政眼前这份提前几个月就能预测到市场形势变化的资料,就是这样出台的。
与此对应的,是信息部大笔的投入。从前年开始,每年投入信息部的资金就已经高达上亿元,信息部甚至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了。
嘉谷体系在俄远东地区苦心经营了两年时间,算不上根深蒂固,那也是有些根基了。瓦西里固然是嘉谷在远东最大的权力背景,但借着他的势,信息部也在远东经营了一个不小的关系网和情报网。
除此以外,信息部还在海外的纽约、伦敦、悉尼等多个大城市设立了驻点,不过规模还暂时比不上国内就是了。
齐政刚开始建立信息部,其实是为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目的——为自己的预言做掩护。
很多时候,推理出正确的结果很难。但知道了结果,倒推出原因却不要太轻松。齐政如果想要对某种经济形势作出预言,安排信息部搜集相关方面的信息,预言就是建立在“正确合理”的信息基础上的了。
但如今,显然这个情报网给了齐政更多的惊喜与期待。
……
第308章 隐现粮食危机
在无可辩驳的数据面前,嘉谷农牧对生猪养殖做出了“降低仔猪存栏,谨慎扩产”的决定。
接下来是碰头会的重点议题,嘉谷下一阶段之路怎样走。
丁显打开会议室硬桐木的背景墙上镶嵌着的一块液晶彩电,屏幕上放着的是国际频道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报道。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