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1)-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的原始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了技能的干扰现象 ①。 

技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近 
代机器、器械要求人的精确操作能力和高度的技能。但是在 
实际的机器上进行练习往往是不经济的,甚至可能发生事故。 
① 
R.  . 
M  GagnéandE,  . 
A Fleishman, 
PsychologyandHumanPerformance. 
1959,p.259. 
 
 
普 通 心 理 学 
? 645? 
这一困难可以通过设计练习器来解决。例如飞行员在实际飞 
行之前,可先在地面练习器上练习;工人在操纵精密机器之 
前可先在精密度较低的类似机器上练习。在设计这些器具时 
应考虑技能的迁移和干扰问题,设法促进技能的迁移,消除 
干扰,以提高练习器具的使用效率。此外,根据技能相互作 
用的规律,还可以让某一劳动技能所要求的心理活动特点,在 
其它有关的活动中先行培养和锻炼。例如,飞行员要求动作 
敏捷、灵活,而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因 
此就应该让飞行员多从事球类运动。 

参 考 文 献 

1.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心理学》,第14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年版。 
2.K.H.柯尔尼洛夫等主编:《高等心理学》,第14章,商务印书馆 
1952年版。 
3.  .   .洛莫夫:《工程心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R  M  Gagné   and E.  . 
 Performance,1959。 
A o 
4.  .  . 
A  Fleishman,Psychology and Human 
 
 
? 646? 
普 通 心 理 学 
第十三章 能  力 

心理现象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在生活环境的 
影响下形成的脑的反映形式。心理现象以脑的活动过程表现 
出来时,就是感知、记忆、思惟、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它 
们体现着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但是,现实的心理活动总 
是在一定的个体身上发生的,个体的心理活动既体现着一般 
规律,又具有个别特点。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当以某种机 
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时,就使各种特点 
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有机体在长期的种族演化中作了准备,并在 
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处于进化阶梯越高的动物,反映出 
来的个体特征表现得越明显。低等动物的生活条件和适应能 
力都比较简单,它们以本能的形式反映外界刺激,适应生活 
环境,因而它们的心理反映形式也比较简单、比较呆板;高 
等动物由于生活条件的日益复杂,反映形式也就日益发生多 
方面质的变化。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不仅产生出各种属的 
差异,而且在各种属之内又产生出个体的差异。这些种属的 
和个体的差异使不同的动物个体表现出不同的习性和不同的 
适应性行为。例如,由于长期的环境作用与驯养方法的不同, 
不同种的家畜的适应性行为是不同的,不同种的马匹有不同 
的负重能力,甚至同种属的高等动物如狗、狐等也有不同程 
 
 
普 通 心 理 学 
? 647? 
度的机智等等。巴甫洛夫在研究高等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时, 
发现有的狗安静、有的狗暴躁,有的机灵、有的呆笨,并据 
此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对高等动物的个体差异作出 
了一定的理论说明。 
动物的个体差异是在种族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环境的产 
物,但是,高等动物的个体差异无论有多么明显的表现,都 
不能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相提并论。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 
发展中,心理水平达到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的阶段。人的心 
理不但具有有意识的特点,而且由于人的复杂的社会实践和 
社会关系的影响,形成人十分多样化的心理面貌。 
个性(person)一词最初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其后是指 
① 
演员本身和他所扮演的角色  。这就恰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 
了个性这一概念的质的属性,从而表示一个人同其它人的区 
别。个性是受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它所表征的是 
具体的、活生生的、行动着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 
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② 
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个性是一个社会范畴,它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例 
如作为在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个性是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 
对象;作为典型人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心世界的个性是文学艺 
术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个性的心理方面,即研 
究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个体心理特征的实质及其形成规 
① 
参见    .   .鲁宾斯坦:《心理学的原则和发展道路》,三联书店1965年 
M K 
版,第12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 648? 
普 通 心 理 学 
律。这些心理特征,由于它们在心理活动的各种机能系统和 
结构上的组合的不同,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时,就成为心理 
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能力 

人的知觉或思惟活动是在人从事这样或那样的工作或操 
作中进行的。为了顺利地、成功地完成这些活动,重要的心 
理前提是具备某些能力。例如音乐基本素质(音高、音色、音 
强)的听觉感受性和音乐表象是顺利进行音乐实践所必要的 
能力;彩色鉴别、线条比例,形象记忆对画家具有重要意义; 
而记忆的清晰、思惟的敏捷、反应的灵活是更一般的、为完 
成许多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 
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任何单独的能力都不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为了完成 
学习任务,不能仅仅依靠记忆力,或仅仅依靠对课文的分析、 
理解。同样,只有彩色鉴别力也不能成功地完成绘画活动。要 
成功地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例如学 
习活动需要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理解力等等;绘画活 
动需要形象记忆力、彩色鉴别力、视觉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 
综合。有些活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比较单一,如研磨工比较 
突出地要求敏锐的皮肤- 肌肉动觉感受性;染色工比较突出 
地要求精细的彩色辨别能力。但是人的许多活动一般都比较 
复杂,因而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普 通 心 理 学 
? 649? 
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完成某种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 
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能使人迅速地、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活 
动。这时可以认为,这个人在这种活动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能 
力,或者说他是一个在某一方面有才能的人。也就是说,各 
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叫做才能。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或 
某些方面有杰出的才能,这个人就被称为天才。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 
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术,它以行 
动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离 
开学习和训练,什么事情都不做的人,他的能力是得不到发 
展的。同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在知识、技能 
的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 
但是能力和知识、技能并不是同一回事情。能力是为顺 
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因 
此它是在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知识和技能也都是 
一些巩固了的概括体系,但是它们与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技 
能是指那些在个体固定下来的行动方式。这些行动方式虽然 
具有概括性,但它对某种技能来说仍是比较具体的。而能力 
不是这些行动方式本身,而是调节这些行动方式的心理活动 
的概括化。比如,在操作中对具体动作的掌握,这是技能;而 
在掌握技能中,如果支配动作的心理过程进行的敏捷性能够 
经常出现,并成为巩固的概括化的动力系统时,它才成为动 
 
 
? 740? 
普 通 心 理 学 
作敏捷的能力。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而认识能力或智 
力不是这些经验系统本身,而是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 
活动过程的概括化。比如理解一个数学公式,掌握推导这个 
公式的步骤,以及推导过程中需要的一切其它公式,这些都 
属于知识的范围;而在推导过程中负载推导过程的思惟的分 
析、概括活动的动力性质才属于能力的范围。这些分析、概 
括活动如果能逻辑严密地、略去繁琐步骤地、迅速而简练地 
进行,而且这样的思惟加工的程序和方式达到高度概括化,以 
至于每当推导运算时,它都以这种简约的方式进行,并且能 
迁移到不同的运算场合,这才是具有数学运算所需要的思惟 
敏捷能力的表现。 
能力和知识、技能密切地联系着,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制约体现在:掌握知识、技能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 
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而 
知识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但二者的发展却不是完全 
一致的。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具有相等水平的知识、技能,但 
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是相同水平的,而具有相同水平能力的人 
也不一定能获得同等水平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学习成 
绩好,智力水平可能是较高的,但是两个学习同样优异的学 
生,一个可能是才能出众,另一个则可能主要是靠刻苦奋读。 
因此,在有经验的教师看来,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学生身上 
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在一个数学能力很高的学生身上,很可 
能他还没有努力地学习,而对另一个数学能力较低的学生来 
说,则证明他通过巨大的努力而获得可喜的成果。 
能力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 
 
 
普 通 心 理 学 
? 741? 
是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训 
练水平、知识、技能、花费的时间等),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 
的人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果。 

三 能力与素质 

能力是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形成依赖 
于一定的自然基础—— 素质。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 
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 
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 
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生来或早期聋哑的人难以发展 
音乐能力,双目失明者无从发展绘画才能,严重的早期脑损 
伤或脑发育不全的缺陷是智力发展的障碍。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 
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机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刚出生 
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 
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只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解 
剖生理素质在活动中显露并发展起来,才逐渐形成能力这样 
的心理特征。因此,必须抛弃那种认为能力是宿命地由某种 
不变的自然因素先天注定的唯心主义观念。 

  一个幼儿园教养员发现一个女孩在音乐班上表现出发音和 
听力比大多数其它儿童更优越,她节奏感灵敏,发音准确,音色 
也悦耳。教养员还发现她能辨认音阶中的半音,这在四岁儿童是 
困难的。教养员给她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她独唱、领唱、站在班 
级歌唱队的前面当〃指挥〃。应当说她是显露了比较良好的先天素 
 
 
? 742? 
普 通 心 理 学 
质的。12岁时她在学校里已经成为出众的〃歌手〃了。她识谱迅 
速,音乐记忆突出,音色优美,产生了唱歌的爱好,被音乐家评 
价为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但女孩从小显露的良好素质还不是才能。她在歌唱实践中, 
随着音乐能力的出现,音乐素质也得到发展,声音感受性、准确 
程度比4岁时大大提高。她节奏感敏锐,唱出的旋律动人,她学 
会发出优美的颤音,发展了比一般青少年突出得多的音乐能力。 
显然这是训练和练习的结果。 
但是女孩始终没有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她不善于用气和吐 
气,不知道更恰当地掌握发声的部位,以及腭部与舌的运动技巧。 
结果她始终没有发展出优异的音乐才能,也没有什么显著的音乐 
成就。可见,素质不能预先命定能力的发展,决定能力发展的因 
素是实践、教育和训练,素质只是必要的自然基础。 

制约能力发展的素质的机制还未能得到详尽确切的科学 
说明。许多病案材料记录了脑的不同部位的损伤造成能力发 
展的障碍,特别是先天和早期严重脑异常这种不可改变的素 
质缺陷对能力发展有致命的影响。但是不能认为大脑两半球 
上有严格划分的〃智慧〃区域;这种观点反映了生理学和心 
理学早期阶段的发展水平。 
近期的研究认为,素质同脑和感官的微观结构有关,尤 
其同大脑皮层细胞群的配置和神经细胞层结构的个体特点有 
关。 
研究证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对能力的影响是重要 
的。神经系统强度水平影响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延续时间; 
弱型的灵活程度影响知觉广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水平影响 
 
 
普 通 心 理 学 
? 743? 
.  .捷普洛夫研究了弱型特征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指 
出了弱型对能力形成的积极作用。他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